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刘社兰 《疾病监测》2012,27(12):1019-1022
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自1969年首次被分离出来,已经在全球周期性流行,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均有报道,其中亚太地区是高流行地区.1981年我国上海报道首例手足口病以来,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广东等地区均有暴发报道,有些地区还出现重症与死亡病例.目前手足口病疫苗还在临床试验与评估,尚没有大规模的应用,因此,EV71威胁着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下儿童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刘社兰 《疾病监测》2013,28(1):83-84
2 病毒学 2.1 概述 人类肠道病毒A组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尤其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它们属于微小病毒科(picornaviriade)肠道病毒属.其他肠道病毒A组的血清型,如柯萨奇病毒A6型和A10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这些肠道病毒均可引起儿童轻症感染,但是在过去十多年,亚太地区多起大规模的手足口病暴发中,EV71还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死亡.  相似文献   

3.
刘社兰 《疾病监测》2013,28(3):251-252
4.1 背景 关于EV71引起无并发症的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的致病机制的资料很有限.小鼠动物模型研究显示,病毒能够感染皮肤,因此人类皮肤与口腔黏膜的损害也可能由于病毒直接侵犯上皮细胞所致.尽管存在皮损与口腔黏膜损害表现,但是目前缺乏有关皮损与口腔黏膜损害的活检证据. EV71感染人类的神经毒力因子尚不清楚,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病毒的基因变异能够促进其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其他因素如病程初期病毒载量过高可以导致严重并发症.某些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细胞免疫的改变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亚型与心肺并发症的高发生率有关.致病机制与病毒侵入受体(清道夫受体B2,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和唾液酸聚糖)的分布以及宿主因素(如性别和年龄组)之间的关系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4.
刘社兰 《疾病监测》2013,28(2):166-168
3 实验室诊断3.1 概述 快速鉴定手足口病的病原体,特别是有无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有助于指导临床管理,关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当患者出现EV71感染和其他的临床表现时,如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或心血管系统功能衰竭,快速的病毒学诊断甚至更有帮助,因为患者当时的紧急状况能否采用的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局.另外,当发生手足口病暴发时,快速的病原学诊断对于预测重症病例的发生,及时采取合适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也十分重要.与其他的肠道病毒一样,传统的确诊方法主要是细胞培养和病毒分离鉴定,但是这两种方法费时费力.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取得很大发展并在一些实验室中应用.有效且准确的病毒学诊断的还依赖于正确及时收集合格的临床标本,并按规定的条件转运至实验室.这需要实验室技术人员、流行病学专家和临床医生的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5.
6.
手足口病80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HFMD患儿除实施常规护理外,重点在常见并发症及危重先兆征象的观察和出院指导。结果:及时发现HFMD并发症的先兆征象并给予及时处理,病情未加重,80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护士掌握HFMD发生发展的规律,加强常见并发症及危重先兆征象的观察、预防与护理,及时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手口足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重型手足口病20例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2008年5月1日至2008年6月2日某市暴发流行中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为各地手足口病诊治提供经验。方法 某市2008年5月1日至2008年6月2日共报告手足口病1001例,其中重型20例,对此次暴发流行的诊治及重型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救治进行了总结。 结果 重型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患儿年龄多在3岁以下,平均年龄(23.619.2)月龄;最高体温39 ℃,平均(39.520.39)℃;发热至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时间1~4 d,平均(2.350.99)d;神经系统并发症均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最常出现的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占60.0%(12/20),易惊占55.0%(11/20),肢体抖动占45.0%(9/20),嗜睡占35.0%(7/20);12例EV71感染患儿与6例其他肠道病毒(非EV71、非CoxA16)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原核酸咽拭子检出率为83.3%(15/18),脑脊液检出率为94.4%(17/18);按照分期治疗原则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病死率为0。 结论 本次流行中重型手足口病病情相对较轻,神经系统并发症以无菌性脑膜炎为主,病程在4 d以内体温超过39 ℃者应及时留观,分期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手足口病80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HFMD患儿除实施常规护理外,重点在常见并发症及危重先兆征象的观察和出院指导.结果:及时发现HFMD并发症的先兆征象并给予及时处理,病情未加重,80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护士掌握HFMD发生发展的规律,加强常见并发症及危重先兆征象的观察、预防与护理,及时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手口足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HFMD)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少数患儿可引起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为了能早期发现重症患儿,提高疗效,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故将本院收治的23例HFMD合并神经系统受累患儿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陆叶红  钱美英 《全科护理》2011,9(27):2489-2491
目前国内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EV71病毒[1]。EV71不仅可引起手足口病,而且还引起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瘫痪、脑脊髓炎、肺水肿及循环障碍,极易导致死亡。我科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EV71阳性重症手足口病151例,对其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将我院收治的8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昔洛韦治疗,治疗组予以阿昔洛韦联合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观察其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且治疗组体温恢复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阿昔洛韦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EV71型手足口病,可有效缩短发热恢复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双重抑制病毒的复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和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EV71型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2~6月收治住院的77例经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确诊的手足口病(EV71型)患儿完整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观察及护理方面的初步经验.结果 77例手足口病患儿中,71例轻症患儿痊愈出院.6例重症患儿,4例转送上级医院治疗(2例死亡),2例在本院抢救治疗14 d治愈.结论 对手足口病(EV71型)患儿护理重点在于病情的密切观察,早期治疗有可能阻断或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与血、脑脊液EV71-IgMkL体的相关性,为早期识别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1日至7B31目手足口病高发期间收治的31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脑脊液EV71-tgM抗体及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1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重型264例(83.3%),危重型53例(16.7%)。危重型组与重型纽在年龄、体重、脑脊液氯含量及肢体抖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患儿的血清EV71阳性率(84.9%)高于重型组患儿(7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患儿的脑脊液EV71阳性率(50.9%)略低于重型组(53.8%),差异亦无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绝大部分重症病例由EV71感染引起,与血清及脑脊液EV71-IgM抗体阳性率无相关性,但年龄越小、体重越轻、脑脊液氯含量减少及肢体抖动明显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越容易向危重型发展。  相似文献   

14.
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84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4例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精心护理,做好消毒隔离,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结果84例患儿全部康复出院,治愈率100%.认为积极救治及精心护理可促进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手足口病重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调查分析浙江省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肠道病毒阳性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业、发热、发热特征、精神状态差、呕吐、抽搐、易惊厥、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白细胞计数增高、肠道病毒EV71阳性12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V71阳性、持续发热、精神状态差、呕吐、抽搐是危险因素。结论对早期监测手足口病重症危险因素,并及时对症治疗,可以减少手足口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518例,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其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结果 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518例中,轻症患儿470例均痊愈出院;重症患儿48例中转送上级医院治疗13例,痊愈出院34例,死亡1例。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护理重点是密切观察病情,通过早期治疗能够延缓或阻断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肠道病毒71型(EV71)是病原之一〔1〕,可导致神经系统病变,重症患儿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循环衰竭等并发症,病死率高〔2-5〕。重症患儿的早期识别和规范  相似文献   

18.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氧疗和气道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手足口病是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的常见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重症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肌损害、严重肺水肿等,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以EV71感染引起的重症患者比例较大.2008年4-5月,本院收治手足口病患者200余例,其中重症患儿16例,现将救治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福建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信息,运用 SAS 9.0 软件分析。 结果 福建省2010-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209 765例,其中重症1895例、死亡70例;年均发病率为190.59/10万,死亡率为0.06/10万。疫情在全省范围内广泛流行,具有高发病率、高重症病死率、变症快的特征,尤其对于3岁儿童;发病、重症、死亡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地域集中性和明显的季节性,均是男性多于女性;各年龄组均有发病,最小为出生1天新生儿、最大为80岁;发病年龄以4岁为主(占91.74%),重症以3岁为主(占92.25%),死亡以2岁为主(占94.28%),在5岁儿童中年龄越小重症率越高。毒株构成比以EV71型为主,但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他肠道病毒呈波动上升趋势,重症、死亡病例主要由EV71型病毒感染引起。 结论 福建省手足口病在全省范围内广泛流行,具有高发病率、高重症病死率特征,尤其对于3岁儿童。当前应着重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包括幼儿和幼儿日常看护者)和重点机构(托幼机构)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儿茶酚胺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电化学法测定70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其中普通型50例,重症型20例)和1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多巴胺(DA)水平,并分析其与血糖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清NE、E、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Ev71感染组的血清NE水平显著高于普通Ev71感染组(P〈0.05),但两组间血清E和DA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重症EV71感染组的血糖和白细胞水平、头颅和上颈髓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普通EV71感染组(P〈0.05)。重症EV71感染患儿的血清NE水平与血糖、白细胞计数及头颅和上颈髓MRI病变之间均呈正相关,而血清E和DA水平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儿茶酚胺水平显著增加,其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可作为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