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根据是否血液透析治疗分为非透析组50例和血透组30例,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40例为对照组。测定3组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及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并收集血清标本测定hs—CRP、肿瘤坏死因子Ot(TNF—d)、白细胞介素一6(IL一6)水平,分析肾衰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结果3组IMT平均厚度、IMT增厚阳性率、斑块阳性率以及血清hs—CRP、TNF—d、IL一6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血透组上述指标均高于非透析组(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hs—CRP与IMT呈正相关(r=0.65l,P〈0.01)。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常规透析不能改善微炎症状态,hs—CRP水平与IMT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46例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50例同期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法和明胶酶谱分析法检测2组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并采用颈动脉超声对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检测,依据检查结果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和内膜增厚组,比较2个亚组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并分析上述因子分别和IMT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及IMT均远远高于对照组,且内膜增厚组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均远远高于内膜正常组,上述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中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与IMT均存在明显正向相关性(r=0.698,0.523,0.407,P均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颈动脉IMT增厚明显且存在明显粥样硬化,推测和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异常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固肾排毒液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1~3期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肾衰竭1~3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常规治疗)、中药结肠透析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固肾排毒液结肠透析),2 W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Hcy水平的变化。同时取健康对照组30例,比较其与肾衰竭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Hcy水平的差异。结果:常规组临床治疗显效率为21.88%,总有效率为81.25%;固肾排毒液结肠透析组显效率为25.00%,总有效率为87.50%;结肠透析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疗效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衰竭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Hcy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固肾排毒液结肠透析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IL-6、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的hs-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结肠透析治疗组降低hs-CRP、IL-6、TNF-α水平的作用较常规治疗组更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1~3期患者存在微炎症反应,中药固肾排毒液结肠透析可改善氧化应激状态,从而改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两种透析方式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与腹膜透析组各40例,另外选取40例同期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连续治疗半年后,观察比较3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前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间hs-CRP、TNF-α以及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5)。治疗后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hs-CRP、TNF-α以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液透析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腹膜透析组(P0.05),而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TNF-α以及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可有效抑制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体内微炎症状态,显著降低hs-CRP、IL-6以及TNF-α水平,其中腹膜透析方法在降低hs-CRP水平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尿毒清联合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CRF)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CRF非透析患者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并设健康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尿毒清联合结肠透析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两组CRF患者共45例治疗前的hs-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s-CRP、IL-6、TNF-α与血肌酐(SCr)呈正相关(P<0.001)与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P<0.001)。2个月后治疗组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RF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尿毒清联合结肠透析能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起到延缓肾衰竭速度及保护残存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补肾中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12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和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口服补肾汤;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清TNF-α及IL-6含量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量、颈动脉管腔直径、平均斑块面积和血清TNF-α、IL-6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量、平均斑块面积以及血清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 补肾中药可显著调节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性细胞因子,通过抑制炎症损伤发挥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查158例MHD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浓度等,超声技术测定颈动脉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分析MHD患者AS的危险性及相关性。结果 AS组年龄及hs-CRP、FGF23、Hcy、TNF-α水平与非A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他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FGF23、Hcy和TNF-α均与AS密切相关(P<0.05或P<0.01)。结论 hs-CRP、TNF-α、血清Hcy及FGF23的升高可作为AS的危险预测指标,并与其独立相关。同时防治微炎症状态及动态监控FGF23可缓减AS进展,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N)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粥样斑块稳定性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DN合并CAS患者共11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7),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加用百令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血脂相关指标、肾功能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IMT、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CS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IMT、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C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C、TG、LDL-C、SCr、UAE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TNF-α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DN合并CAS患者的粥样斑块具有稳定作用,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与肾功能,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N)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粥样斑块稳定性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DN合并CAS患者共11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7),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加用百令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血脂相关指标、肾功能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IMT、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CS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 0. 05);观察组IMT、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CS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TC、TG、LDL-C、SCr、UAER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TNF-α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DN合并CAS患者的粥样斑块具有稳定作用,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与肾功能,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消痰化瘀方对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服用消痰化瘀中药,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两组服药24周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水平及颈动脉IMT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hs-CRP和ICA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颈动脉IMT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血清ICAM-1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消痰化瘀方具有显著的抗AS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芪麻化浊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芪麻化浊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0天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05),且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和CRP水平较对照组患者下降更为显著(P 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Total Plaque Area,TPA)和不稳定斑块数目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但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虽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研究组患者的TPA和不稳定斑块数目较对照组患者降低更为显著(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芪麻化浊汤可明显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短期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血瘀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和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丹参酮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大小及血清hs-CRP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IMT、hs-CRP均显著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缩小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可显著降低血瘀证患者IMT及血浆hs-CRP的水平,并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明丹参酮具有抗炎、稳定斑块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芪麻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探求其干预作用机制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观察组加用复方芪麻胶囊口服,共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以评估疗效;检测治疗前后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面积;检测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管内皮损伤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6-酮前列腺素F1α(6-Reto-PGF1α)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双侧颈动脉斑块面积和IMT明显降低,治疗后的血脂水平(TC,TG,LDL-C)明显降低(P0.05);血管内皮功能明显改善(P0.05);炎症因子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过复方芪麻胶囊干预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面积显著缩小,IMT明显变薄,引起或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明显改善;推测复方芪麻胶囊可能是通过降脂、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机制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孙胜 《江苏中医药》2016,48(1):34-3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服用健脑软脉颗粒联合普伐他汀片,对照组30例服用安慰剂联合普伐他汀片,疗程均为12周。采用颈动脉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内—中膜厚度(IMT)、斑块Crouse积分、颈动脉血流学、颈动脉斑块病理分型及hs-CRP水平。结果:2组患者血清hs-CRP、IMT、Crouse积分、颈动脉PSV及EDV均降低,其中在血清hs-CRP、IMT、Crouse积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健脑软脉颗粒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的作用,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纯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对稳定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及颈动脉内膜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在横切面上最大面积(Smax)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60例稳定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炎症因子水平、c-Jun蛋白表达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IF、VEGF、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c-Jun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斑块变化、总动脉血流动力学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MT、S_(max)、斑块厚度、斑块数量、收缩期血流速(PSV)、舒张期血流速(EDV)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够降低MIF、VEGF、MMP-9、炎性因子水平,降低IMT、缩小斑块面积,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厄贝沙坦对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检测50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并与正常人作对照。将CA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复方丹参滴丸+厄贝沙坦治疗)与对照组(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结果:CAPD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者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厄贝沙坦可以有效改善CAP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2017,(3)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激活蛋白酶-1(AP-1)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12月郑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0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及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脑心通辅助治疗,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大小、斑块厚度、斑块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大小、斑块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hs-CRP、MIF、c-Jun蛋白及血浆粘滞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hs-CRP、MIF、c-Jun蛋白及血浆粘滞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心通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显著减小斑块体积、降低炎症反应及改善患者血液粘滞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联合运用多普勒超声与动脉硬化仪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相关性,综合评价补肾中药复方首参颗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73例和中药组83例,西药组口服普法他汀治疗,中药组服用首参颗粒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ba PWV与IMT的相关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IMT与ba PWV变化。结果:1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与ba PWV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873),两组治疗后IMT与ba PWV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T与ba PWV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监测的有效指标,首参颗粒可能通过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ba PWV进而有效干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七味三芎汤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七味三芎汤,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颈动脉内膜厚度(IMT)、斑块面积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七味三芎汤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在改善和延缓斑块进展、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以及斑块面积、降低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因子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探讨加味玉液汤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的疗效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加味玉液汤治疗,连续服用4周。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及中医症候积分、肝肾功能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SA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52.50%(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hs-CRP、TNF-α、IL-6、SA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治疗组治疗4周后,中医症候积分、肾功能指标Cr、ALB、24 h-UTP和微炎症状态指标hs-CRP、TNF-α、IL-6、SA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肾功能指标GFR和微炎症状态指标SOD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玉液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可改善肾功能指标,降低hs-CRP、TNF-α、IL-6、SAA水平,提高SOD水平,改善微炎症状态和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