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药物对广泛性焦虑症(GAD)早期治疗阶段的效果.方法 将首诊的GA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采用低频对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进行rTMS联合帕罗西汀+苯二氮类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帕罗西汀+苯二氮类药物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完成34例,对照组完成32例,治疗1周后两组HAMA均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HAMA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帕罗西汀和苯二氮类药物治疗剂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药物对GAD早期阶段的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起效快,疗效佳,可减少抗焦虑药的用量,是一种治疗GAD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某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疾病科选择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共100人,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药物联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组(研究组)与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联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伪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分别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计算两次量表分差得到减分数.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HAMD平均得分(8.33±0.76)分,对照组平均得分(7.15±0.62)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药物用量为31.18mg/d,对照组为22.14mg/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AMD平均减分数为10.82分,对照组为11.92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联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疗效差于单纯药物治疗,且可能增加抗抑郁剂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8月-2014年4月在某省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治疗,n=30)和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n=30)。于治疗前、治疗第11天、治疗1月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第11天、1月时的PANSS总评分及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第11天时,研究组的阳性症状量表和幻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09,P=0.04;t=2.36,P=0.02);治疗1月时,两组PANSS总评分及各分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的改善在短期内优于单用利培酮,但其优势并不持久。  相似文献   

5.
经颅磁刺激(TMS)作为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技术已在临床得到应用,本文对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米氮平合用经颅重复磁刺激法治疗伴睡眠障碍的老年焦虑症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符合“老年焦虑症”诊断标准并伴有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米氮平合并经颅重复磁刺激法)和对照组(单用米氮平)各50例.观察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焦虑和抑郁症状;治疗前及治疗第8周采用多导睡眠监测技术(PSG)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状况.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有效率分别为87.23%和6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P<0.05);(2)治疗后4、8周后,研究组HAMA、SAS及SDS分值量表分值与对照组比较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997 3,4.937 7,3.359 9;P<0.05);(3)治疗后研究组实际睡眠总时间、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REM睡眠比例、夜间觉醒次数、觉醒总时间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565 6,3.105 7,2.705 7,2.699 1,3.614 9,19.898 8;P<0.05);(4)治疗后研究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7 8,P< 0.05);(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0.64%和17.78%,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7,P>0.05).结论 米氮平合用经颅重复磁刺激法治疗老年焦虑症伴发的睡眠障碍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超低频经颅磁刺激(ILF-TM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 取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ILF-TMS治疗组(30 例), 两组患者均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每晚睡前口服5 mg。ILF-TMS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ILF-TMS 治疗, 常规治疗组每日接受伪ILF-TMS治疗,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0 d 后)均给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和多导睡眠图(PSG)相关参数评价睡眠情况,PSG 评价参数主要包括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 以及睡眠NREM(S1、S2、S3 +S4 )、REM 的睡眠结构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TST、SL、S1、S2、 S3+S4、REM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治疗组患者10 d 后PQSI评分较前明显降低 [(18.03±1.37)分比(12.60±2.43)分];TST 较前明显延长[(251.42±42.42)min 比(288.80±40.32)min]; SL 较治疗前有显著缩短[(39.60±17.62)min 比(34.40±14.8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睡 眠结构S1、S2、S3+S4、REM 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ILF-TMS 治疗组患者10 d 后PQSI评分较前明显降 低[(18.17±1.29)分比(10.40±2.13)分];TST较前明显延长[(241.50±51.75)min 比(353.45±52.20)min]; SL 较治疗前有显著缩短[(40.80±17.47)min 比(26.60±13.2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 睡眠结构S1、S2、S3+S4、REM 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与常规治疗组比较,ILF-TMS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 PSQI评分更低,TST更长,SL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LF-TMS 可以改善缺血性脑 卒中后失眠症状,短期(10 d)ILF-TMS 治疗尚不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睡眠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焦虑症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焦虑症伴失眠的患者58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rTMS治疗,对照组口服文拉法辛+安定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多导睡眠监测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及觉醒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为(9.98±2.3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26±3.03)分(P0.05);治疗前2组多导睡眠监测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觉醒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潜伏期(25.30±12.12)min、觉醒次数(3.11±2.01)次及觉醒时间(30.12±10.05)min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rTMS可显著改善伴失眠的焦虑症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颞叶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解放军第910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颞叶癫痫患者30例,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分析并评价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情况及发作间期痫样放电的变化.结果 30例患者经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并随访8周时癫痫发作控制有效率为57%(17/3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失眠患者58例,男35例,女23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8)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乙酰胆碱特征超低频经颅磁刺激(ACh-TM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模型组(M组)、假手术组(P组)、假刺激组(M+P组)、乙酰胆碱特征超低频磁刺激组(ACh-TMS组)和多奈哌齐组(donepezil组),每组10只。双侧海马注射Aβ1-42建立AD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力。检测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乙酰胆碱(ACh)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 AT)活力变化。改良Highman刚果红法观察淀粉样物质沉积情况。结果与M+P组比较,ACh-TMS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及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BDNF、ACh含量及Ch AT活力显著提高(P0.05)。除N组和P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海马区可见淀粉样物质沉积。结论 ACh-TMS可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中枢胆碱能递质含量、促进海马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伴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共治疗56例帕金森病伴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并假刺激组(对照组)和常规药物辅助低频(0.50 Hz)重复经颅磁刺激组(rTMS组),并根据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视觉模拟评分(VAS)、国王帕金森病疼痛评价量表(KPPS)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评分评价疗效,记录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F=15.398,P=0.000)和KPPS评分(F=13.483,P=0.001)低于治疗前,其中KPPS量表仅骨骼肌疼痛(F=8.245,P=0.008)、慢性疼痛(F=7.376,P=0.007)和神经根性疼痛(F=3.156,P=0.008)评分治疗后低于治疗前;治疗后rTMS组VAS评分(F=6.237,P=0.045)和KPPS评分(F=343.872,P=0.000)低于对照组,其中KPPS量表仅骨骼肌疼痛(F=7.145,P=0.020)和慢性疼痛(F=6.325,P=0.014)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rTMS组出现短暂性血压升高(1例)和短暂性头痛(1例),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4%(2/28)对0(0/28);校正χ2=0.519,P=0.471]。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伴疼痛疗效确切,尤以缓解骨骼肌疼痛和慢性疼痛效果最佳,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安全性良好,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3.
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可以通过时变磁场作用于大脑皮质产生兴奋或是抑制作用,从而改变大脑的兴奋性来治疗癫痫疾病。其作用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刺激定位、强度、频率、脉冲模式、脉冲数量、刺激间隔时间以及刺激次数。本文就经颅磁刺激的基本原理、治疗的可能机制、临床效果、参数选择及治疗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2例幻听症状突出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刺激频率为1Hz,部位为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在基线期、2周(治疗10次)、6周(治疗20次)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幻听量表(AHR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评价精神症状,采用可反复测查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评估工具(RBANS)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r TMS治疗10次、20次及随访1个月时,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相比,PANSS幻觉、CGI评分、AHRS频率及RBANS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r TMS治疗20次及随访1个月时,AHRS总评分、影响、痛苦、RBANS视觉广度、言语功能及注意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随访1个月时,PANSS阳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评分、RBANS即刻记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r TMS治疗后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频r TMS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幻听、阳性症状和认知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LF-rTMS作用于辅助运动前区(pre-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pre-SMA)对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强迫症患者分为pre-SMA组(33例)、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在原药物治疗基础上,pre-SMA组和DLPFC组分别于相应脑区给予1 Hz 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假性刺激,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末和第12周末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评估患者强迫症状。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Y-BOCS评分时间主效应、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比较3组总强迫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末,DLPFC组强迫评分低于pre-SMA组、对照组(P0.05);治疗12周末,pre-SMA组和DLPFC组强迫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re-SMA组、DLPFC组、对照组强迫评分减分率(35.77%±10.51%vs. 54.18%±10.09%vs. 18.8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38, P0.01)。结论 LF-rTMS刺激preSMA对改善强迫症患者症状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产后抑郁(PP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9例PPD患者随机分为假刺激组25例和治疗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理和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假刺激组采用同样刺激参数的假刺激线圈给予的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估患者抑郁程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假刺激组患者治疗2周后HAMD评分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4周后HAMD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2,4周后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刺激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2周及4周后HAMD评分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心理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rTMS可更迅速、有效地缓解PPD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后失语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的60例脑梗死失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rTMS组患者接受经颅磁刺激治疗,刺激频率1Hz,强度为健肢运动阈值的80%,每个序列50词脉冲,连续治疗10d。对照组仅接受不产生治疗效果的伪线圈刺激。记录患者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评分情况、失语改善率和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脑梗死失语患者中ABC评分和失语改善率上均较对照组有所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rTMS组2例患者出现头晕等,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rTMS对脑梗死后失语的治疗是有效,并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不同方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注意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治疗的90例卒中后注意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交替组、高频组、对照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交替组加用1 Hz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频(2Hz)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DSM-Ⅳ分类与诊断标准的63例首次发作抑郁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r TMS组(n=32)和氟西汀组(n=31),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6周治疗,r TMS组和氟西汀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2%vs.87.0%,P0.05);在治疗第1周末r TMS组和氟西汀组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4±2.3)vs.(19.8±2.4),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vs.41.9%,P0.01),其中r TMS组常见头痛(9.4%)、头晕(3.1%),氟西汀组恶心(12.9%)、头晕(9.6%)、疲乏(6.4%)、失眠(9.6%)、口干(3.2%)。结论低频(2Hz)r TMS治疗首发抑郁症起效快,疗效与氟西汀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氟西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度洛西汀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至少应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抗抑郁药足量、足疗程治疗无效的43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2例)和对照组(n=21例)。研究组给予低频(≤1Hz)rTMS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单用度洛西汀治疗,观察6周。2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4、6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采用症状量表(TESS)评定2组不良反应。结果 2组在治疗6周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在治疗2、4、6周HAMD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rTMS合并度洛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显效快,早期能显著改善患者重度抑郁情绪,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