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15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致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不完全性肠梗阻保守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1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早期即时的诊断治疗及高质量的护理,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病因。方法:分析2004~2007年收治的122例肠梗阻病人,其中老年人不完全性肠梗阻34例。结果:老年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常是消化道本身或邻近器官器质性病变较早的重要临床表现,常见病变依次为肿瘤、炎症、粪便硬结症、纤维索带。结论:不应把老年人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缓解看成是完全治愈。若症状反复发作或进行性加重,应多方检查,明确病因,及时行决定性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腹部按摩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4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肠梗阻导管置入,冲洗引流术,根据病情,分别采用切口下枯连和腹腔深部钻连的按摩。结果:36例腹痛腹胀明显缓解。其中,腹痛于2—24小时内缓解;于4—48小时内30例患者均恢复自主排气;X线立位腹平片变化液平面明显较少甚至消失。但5例患者未见缓解或缓解不理想。本组无肠穿孔及肠套叠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部按摩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试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对50例肠梗阻患者临床治疗护理,进行效果分析,从而探试该病藏药灌肠护理。结果:藏药灌肠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治疗效果佳,毒副作用少,价格低廉。结论:严密的病情观察,合理的护理措施,对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942-194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老年人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6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以西医治疗为主,治疗组除西医治疗外加采用中药灌肠、金黄散外敷及针灸治疗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68.8%,经统计学处理(P<0.0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不完全性肠梗阻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肠梗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肠梗阻术后并发症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通过给予患者积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措施,除1例因年龄偏大,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其余95例患者均治愈顺利出院,总治愈率为99.0%。结论:对肠梗阻术后并发症患者予以临床观察与护理能够厦早发现并发症的征象,及时治疗,以提高并发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另用健胃清肠合剂灌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3%,对照组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胃清肠合剂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46 例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措施和体会.结果:46 例患者1~3 周内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无住院死亡.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腹部按摩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4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肠梗阻导管置入,冲洗引流术,根据病情,分别采用切口下枯连和腹腔深部钻连的按摩.结果:36例腹痛腹胀明显缓解.其中,腹痛于2-24小时内缓解;于4-48小时内30例患者均恢复自主排气;X线立位腹平片变化液平面明显较少甚至消失.但5例患者未见缓解或缓解不理想.本组无肠穿孔及肠套叠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部按摩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脐切口行单孔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方法:总结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我科11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行单孔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的护理。结果:1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术后膀胱尿道吻合口漏,5例尿失禁,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治愈。5例尿失禁观察6个月恢复完全控尿。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严密的手术切口观察,有效的尿管牵引及严格的控尿训练,能有效防止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小肠不完全性梗阻患者的诊治情况,提高对小肠不完全性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30例经手术证实因小肠病变所致不完全性梗阻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国内相关文献。结果30例小肠梗阻患者中,恶性病变21例,良性病变9例。结论对小肠病变所致不完全性梗阻,钡餐及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手术切除是直接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由于身体免疫力、抵抗力差以及合并有多种器官功能疾病,因此即使很小的阑尾切除术后也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老年人阑尾切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在早期2周左右,与一般的炎性肠梗阻有共同之处,但也有其本身的特点和护理上的特殊性.我科2001年5月-2004年3月收治8例老年人阑尾切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出现腹胀、腹痛,肛门排便、排气不畅,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的预防及护理,回顾性分析了对18例患者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有效的胃肠减压、低压保留灌肠、胃管注入石蜡油、药物应用、合理的饮食、早期下床活动及心理护理。2例患者保守治疗一天,腹痛、腹胀加重,腹部压痛明显,有腹肌紧张,腹部平片示:肠腔内积气积液明显增多,后转手术治疗。16例患者不完全性肠梗阻解除,腹胀、腹痛缓解,肠功能恢复,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贴敷配合耳穴压豆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2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中药贴敷配合耳穴压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首次排气、腹胀缓解及X片梗阻消失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肠道生活质量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贴敷配合耳穴压豆可加快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腹痛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中的重要性。方法:严格的无菌操作,不断改进和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结果:18例患者,导管留置时间3周~32个月,2例发生导管出口感染,经几次换药均痊愈;6例发生不完全性堵管,经管内溶栓均溶通;透析充分性均达标。结论:优质规范的护理,可以大大降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感染、堵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高龄急性肠梗阻患者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0例高龄急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分别实施系统化及传统护理。结果:治疗组术后手术后并发ARDS2例,并发心律失常2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吻合口瘘1例,患者全部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高龄急性肠梗阻患者在没有充分肠道准备的情况下,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该严密监测呼吸、循环系统功能;加强感染控制、切口裂开防护、应急性溃疡预防、结肠造口护理、营养支持等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梗阻患者术前及术后护理。方法:回顾并分析48例肠梗阻患者资料。结果:配合医生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针对肠梗阻手术的特点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结论: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袁春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162-163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02年2月~2010年1月间发生剖宫产术后急性肠梗阻10例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心理护理、通腑合剂保留灌肠等护理。结果:10例患者保守治疗均获成功,治疗时间3~5天。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和护理肠梗阻,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医内科为主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不完全性肠梗阻的48例患者按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二组,观察组26例患者采用以复方大承气汤为主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加西药辅助;对照组22例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二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大大高于对照组为86.3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中医内科为主,西医为辅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效果治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结果:60例患者顺利康复,无死亡。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抢救患者并降低手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具有积极作用,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