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目前,艾滋病已经从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于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即HIV),以全身细胞免疫功能受损而导致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致命性传染病。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患者已出现猛增趋势。目前,医学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HIV/AIDS的方法和预防疫苗,但可通过切断传播途径来达到预防的目的。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及参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简称,是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T细胞,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并发严重的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rn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人类免疫系统疾病。HIV病毒会攻击CD4淋巴细胞亚群,并最终造成免疫缺陷,从而使机体出现难以控制的感染和肿瘤,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性综合征,常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肿瘤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目前艾滋病已不是一种致死性疾病,经抗病毒治疗可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疾病,故艾滋病性痴呆综合征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6.
<正>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感染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e deficiency virus,HIV)后引起的最严重的免疫抑制性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埃德蒙顿消息:发现艾滋病(AIDS)病毒的科学家之一、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Luc Montagnier说,AIDS病毒能在人体潜伏一千年。现代文化可能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发现创造了成熟的条件。其中主要是性传播的疾病和需输血的  相似文献   

8.
背景:艾滋病现状 艾滋病(AIDS)是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简称,即"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所引起的,艾滋病毒又称为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  相似文献   

9.
正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puired In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简称。致病原因是由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大量侵犯人体CD4T淋巴细胞。导致该细胞功能受到损害和细胞大量破坏。AIDS潜伏期较长。从感染至AIDS临床症状的出现,时间约为3—20年,在这段时间内病毒携带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却可以将病毒传播给他人[1],因此,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均为传染源。随着艾滋病传播形势的日益严重.临床就诊的艾滋病病人越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干预对提高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所导致的一种传染病.病毒通过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尤其是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TH或T4),使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失去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易发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1.
<正>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 positive,HIV)感染引起的、以人体免疫系统受损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刘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0):2191-2192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来源于英语缩写词AIDS,全称为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uman Imnunodeficiency Virus)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HIV存在于感染者血液及各种体液中,主要包括精液、唾液、泪液、宫颈分泌物、乳汁、脑脊液、尿液、脑组织和淋巴结等组织和分泌物,其中血液、精液和宫颈分泌物的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1有关艾滋病的基础知识1.1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AIDS),简称艾滋病。1.2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所致,艾滋病病毒的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在体内的主要靶细胞是C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AIDS的译音,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毒(HIV)引起的一种致死性疾病,这种病能损害人的免疫系统,破坏人体抵抗力,使患者很容易得上一些普通人不容易发生的.严重感染性疾病(条件性感染),也常出现恶性肿瘤,最后导致死亡。 人是艾滋病病毒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有三个: 一是性接触传染。艾滋病病毒存在于人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全球流行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到目前为止 ,在医学上艾滋病还是“不治之症”,而艾滋病具有典型的生物——心理——社会性质 ,因此探讨建立一个合乎伦理的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政策 ,对全人类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构成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伦理学框架。1 艾滋病流行的特点1 .1 艾滋病的生物学特性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udrome,AIDS) ,它是一种艾滋病病毒 ,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iciency Virus,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而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Acquired Immur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e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毒特异地侵犯T淋巴细胞,使机体的免疫功能缺陷,引起一系列条件性感染或肿瘤,病死率极高。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密切接触患者感染性液体的检验科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不如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强。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简称,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6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背景:艾滋病现状艾滋病(AIDS)是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简称,即“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所引起的,艾滋病毒又称为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人类天生具有免疫功能,当细菌、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在免疫功能正常运作下,就算生病了也能治愈。然而,HIV所攻击的正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有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极为少见的、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感染者死亡。200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艾滋病流行病…  相似文献   

20.
浅谈艾滋病     
艾滋病学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新发现的主要经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AIDS病毒)感染传播的传染病.艾滋病的发病机理是浸入人体后专门侵害免疫系统的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T-4淋巴细胞,从而使T-4淋巴细胞过早老化死亡,于是T-4淋巴细胞大量减少,继而使整个免疫系统的功能衰退直至丧失,造成人体对任何感染失去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