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咳喘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基本的症状。咳分新久,新咳多属外感,久咳多属内伤。痰的辨治也是治疗咳嗽的重要环节;喘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在肾。喘证日久由肺及肾,故多本虚标实之证。临证之时,当审因论治,并兼顾他脏。对于慢性咳喘,平时扶正治本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咳嗽与喘证临床颇为多见,其致病原因较为复杂。《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对于喘证,张景岳认为:“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而咳喘日久,则又多为虚实挟杂之证,非唯治疗之难,而审察之尤不易也。  相似文献   

3.
喘证,中医辨证多以虚实为纲,《景岳全书》归纳为“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实喘责之于肺,虚喘责之于肾。发作时重在治标,平时治本。一、治标重在肺,“青龙”合“葶苈”余在临证时发现,老年性喘证,以寒证、阳虚者多见。老年性咳喘患者,多为老慢支引起,一是病程较长,一般多在10年以上,由于病程长,喘促久作,病久及肾,常导致肾阳不振,水泛为痰为饮;二是年龄大,患者已界“七、八”、“八、八”之际,  相似文献   

4.
咳喘,是咳与喘的合称。咳之与喘,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脏腑气机升降失调的结果。肺司肃降,为气之主,肾主纳气为气之根,脾乃气之本,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咳不喘"。前人论咳喘多不离肺、脾、肾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肺胀以咳、喘、痰、肿为主要特征,多见于现代医学的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徐老认为,其病因病机约之有二:一则以肺气虚或脾肾阳虚为始发病因,常易感受外邪引发咳喘,久则痰饮阻肺而致肺胀,属本虚标实证;一则以久嗜烟酒或外感失治为因,咳嗽久延,痰热内蕴,肺络瘀阻而致肺胀,多以实证为主,久则由实致虚。他主张临证之际,概分四型论治。  相似文献   

6.
张岳 《河北中医》2003,25(9):678-679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以下简称肺心病 )属中医学肺胀、咳喘、心悸、痰饮、水肿范畴。其病变首先在肺 ,继则影响脾、肾 ,后期病及于心 ,病机演变复杂多端 ,是一种本虚标实 ,但有偏实偏虚不同 ,多以标实为急的难治疾患。笔者紧紧围绕急则治其标的原则 ,根据本病不同时期、不同证候进行辨证施治 ,收到较好效果 ,兹介绍如下。1 痰邪壅肺 ,化痰降气平咳喘慢性肺系疾患 ,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致肺虚 ,肺虚及脾 ,肺脾两虚 ,肺虚不能化津 ,脾虚不能转输 ,临床出现咳、痰、喘症状。肺虚治节失职 ,久则病及于心 ,出现心悸 ,脉结代 ,唇舌甲紫绀 ,颈脉动甚…  相似文献   

7.
李航  潘俊辉  黄婉怡  王鹏  王凯 《河南中医》2016,(10):1716-1718
慢性咳喘患者,病机以肺肾两虚为本,治疗应以扶正固本、温补肾阳为要,邱教授临证常用紫河车、淫羊藿,对于肾阳虚损的久咳顽喘患者,邱教授常加入熟附子;慢性咳喘病人病久入络,络脉不通,邱教授使用虫类药物止咳平喘,且认为虫类药物有抗过敏的作用;久咳顽喘患者,日久肺气上逆,邱教授常用酸枣仁、仙鹤草配伍使用,取其酸收之性;慢性咳喘病痰瘀互结证,邱教授常使用青天葵;对于久咳顽喘有瘀血之象的病人,邱教授常使用五味子、丹参药对。邱教授使用中医药治疗咳喘病具有个人的用药特色,在熟读古典医籍以及谙熟前人的相关经验基础上,借鉴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结果,并验之于临床,遵古而不泥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咳组与喘组肺纤维化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规律。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咳组与喘组患者的四诊信息,比较两组患者的病位和病性证候要素特点。结果:两组病位主要在肺脾肾,咳组病位多累及于肝,喘组病位多累及于心。在病性证素分布中,两组虚实分布不同。在虚性证素中,两组都以气虚为主,其次是阴虚、阳虚。在实性证素中,咳组兼夹实证较多,以火热、痰湿、血瘀多见,喘组实证以兼夹血瘀多见。结论:肺纤维化总的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火热、痰湿为主。咳组的病机特点与肺痹类似,喘组的病机特点与肺痿类似。  相似文献   

9.
咳喘是内科常见急症重病.浙江省已故名老中医俞岳真行医60余年,对咳喘辨证治疗有独特见解,今整理于下,以供参考.1 辨虚实首重三审喘证“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治喘之要,必须抓住虚实两纲.欲明虚实,首重三审.1.1 审动静的变化喘有内伤、外感之异,外感实喘,其喘在肺,动亦喘,静亦喘,外邪壅肺,肺失宣降,其喘不因动静而变.惟虚喘之源在肾,静则阴凝,气尚可纳,动则气升,阴弱不摄,遂吸遂喘.故动辄喘促,是下元之虚,肾气不纳之据.  相似文献   

10.
吴沛田 《中医杂志》2008,49(7):662-662
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属于中医学"喘证"、"咳嗽"、"肺胀"范畴.多因反复咳喘,日久不愈,肺脾肾受损,气道不利发为缠绵难愈之病证.慢阻肺的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下虚上实.本虚、下虚指脾肾阳虚,下元虚惫,肾不纳气,以致气不归根,逆而上冲,使肺气胀满,呼多吸少,动则气喘;标实、上实则指风、寒、痰、湿等蕴阻于肺,则肺失肃降,乃反复发病之诱因.临床以咳、喘、痰为主要表现,而"痰"又是咳、喘的主要病理因素,故祛痰是本病治疗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根据慢阻肺的病因病机和发病过程,一般分为3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肺胀系久咳、久哮、久喘、肺痨等多种慢性肺系疾患迁延失治,或长期吸烟、吸入粉尘等伤肺,使肺之体用俱损。久病肺虚成为发病的基础。肺虚卫外不固,反复感邪成为诱发本病的条件。临证有因久咳不愈,虽寒热已除,独留咳喘上气、咳痰不解者;有因久哮、久喘肺肾俱虚,气逆、气郁,终日胀满痞闷不舒者;亦有病久肺、脾、心、肾皆损,水液代谢障碍,水饮、痰浊、瘀血并见,复兼外感寒热,症状百出者;此外,亦有反复应用抗生素,长期使用激素久治迁延者。笔者依据多年经验,主张临证抓病机,合肺性,论治肺胀。  相似文献   

12.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在肺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日久积渐而成的病证,临床上以“咳、痰、喘、满”为主证,并多兼大便秘结不通之证,治疗可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兼用通腑,则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然肺胀属本虚标实,感邪则偏于邪实,平时偏于本虚,故应用通腑法时,又要根据虚实辨证用之。  相似文献   

13.
黄甡  邢新婵 《陕西中医》2006,27(10):1256-1257
目的:总结黄明志教授治疗小儿咳喘的经验。方法:整理老师医案医话,学术思想。结论:认为小儿咳喘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临床常分为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及痰食互结证等;虚喘主要表现为气虚精亏证。痰热壅肺,喜用定喘;寒痰伏肺,独善青龙;久喘难愈,益气填精:治肺未效,医胃收功。  相似文献   

14.
<正> 咳喘是以症状而定名的。咳即咳嗽,前人认为: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一般咳多兼嗽,可简称为咳。喘即喘逆气促,临床以呼吸困难,张口抬肩,不能平卧谓之喘,若呼吸急促,喉间有喘鸣音者称之哮。一般哮必兼喘,可简称为喘。其病因病机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多责之肺的功能失调,内伤则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一、常见咳喘病证1.咳嗽:一般常见的咳嗽病证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兼见头痛鼻塞,发热恶寒等症状为风寒初起;兼见咽喉干痛,鼻出热气,喉哑痰稠为火热咳嗽;兼见身体重着,骨节烦痛,脉细而缓为感湿咳嗽;若痰不易出或干咳无痰为肺燥咳嗽。内伤咳嗽若症见上气呛咳肋痛为肝木乘肺;若咳嗽多汗,食少便溏为脾虚致咳;若咳嗽面白,痰白质稀,无身热等属肺胃虚寒;若喘嗽见血,皮毛焦枯,多年不愈为肺肾阴虚;兼形寒腰酸,小便频数或遗泄者为肾阳虚衰。2.喘逆:喘逆常见有实喘、虚喘、寒喘、热喘四种。凡属六淫、痰湿等邪阻塞气道,肺气不得升降者为实,实喘之证,其来骤,其脉实,气粗声高;虚喘  相似文献   

15.
浅谈肺系疾病的上盛下虚证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上盛下虚”证是肺系疾病中支饮、哮喘等慢性肺系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常见的证型。“上盛”即指痰浊壅肺,或外邪干肺;“下虚”是指肾之阴阳虚损。上盛下虚的病因主要是久病致虚,因痰致实,误治致变,复感外邪,阴阳亏损五个方面。久病咳喘伤及肺气,迁延日久不愈,伤肺及肾,则肺肾俱虚。由于患者素体和感邪性质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肺肾气(阳)虚和肺肾阴虚两种证候。在上盛下虚证中形成痰的原因主要是肺、脾、肾三脏亏损,津液失于输化而成,即因虚而生痰也。痰浊壅阻,则肺失宣降,上逆为喘,即因痰而致实也。本虚标实之咳喘证以肺实为主者,治当以祛邪为急,尤以治痰为重要法则,但临床往往因辨证不准确,  相似文献   

16.
老昌辉教授认为肺胀病位主要在肺脾肾,病初肺与脾,久虚肺及肾,本病总属本虚标实,以肺肾阳虚为本,痰瘀伏肺为标,屡感外邪而诱发,肺病日久,肺肾阳虚,肾不纳气,则见咳逆上气,动则喘甚。老昌辉教授以中医气血阴阳理论为基点,结合肺胀的发病特点及临床实践经验,认为肺胀稳定期的治疗不应只拘泥于肺,强调肺肾同源,肾为生气之根,久病及肾,临证首当从肾论治,固本培元为要,使肺气得以充养,肾气充沛,摄纳有权,则气畅喘舒,总结得出了补肾培元法治疗肺胀稳定期的特色治疗原则,并创制了院内制剂补肾培元胶囊,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赵锡武老中医治疗咳喘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根据咳喘的证候表现进行辨证论治。历代医家对咳喘论述颇多。中医咳喘包括许多肺部疾患,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肺结核以及左心衰竭等等。咳与喘二者与肺、肾、脾胃诸脏有着密切关系,咳与喘二证在临床上往往是互相关连,互为因果。咳可导致喘,喘也可累及咳,临床对于咳喘痼疾认为难治。赵锡武老中医对  相似文献   

18.
王煦教授认为临证最关键的是"理、法、方、药"要一致,只有正确的理和法,才能正确指导用药;理和法是辨证得出的。提出"理、法"指导"方药",无论西医诊断明确与否,无论案例如何罕见,始终坚守"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思想。认为外感咳嗽,迁延失治,反复发作,耗损正气,转为内伤咳嗽,久咳必伤脾及肾,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喘,病久则咳喘并作,滋补肝肾,益气健脾,辨证论治,治病求本,收效良好。附肺肾两虚,脾弱-咳嗽、风寒袭肺-咳嗽验案。  相似文献   

19.
喘证属临床常见疾患,张景岳将其分为虚实两证,《景岳全书·喘促》谓:“气喘之病,最为危候,治失其要,鲜不误人,欲辨之者,亦惟二证而已。所谓二证者,一日实喘,一日虚喘也”。而《临证指南医案·喘》更指出“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扼要提示了喘与肺。肾二证有关。实则祛其邪,虚则补其虚。肺在上焦,祛邪之法为轻而扬之,仲景治喘之方多为实证而设,宣肺平喘乃为常法,临床以其方加减用之,并非均有奇效,考其个中究竟,酌其用量,屡试于临床,悟方中麻黄用量不足乃是疗效之关键。以下就实喘须重用麻黄述及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20.
慢性咳嗽在中医学中多属于"久咳"、"顽咳"等疾病范畴。张念志教授认为本病,病程长,常反复发作,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风邪、痰饮侵袭为其标,自创补肺脾肾、祛风化痰的慢咳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