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40岁以上人群LASIK术后干眼症的发生情况,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时95例首次接受LASIK手术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2组。40岁以上人群组45例,40岁以下人群组50例。采取术前筛选、围手术期干预治疗等综合措施,观察2组干眼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周56眼(30.11%),1个月48眼(25.81%),3个月24眼(12.90%),6个月8眼(4.3%)符合干眼症诊断标准,且多为轻度;40岁以上的LASIK术后人群发生千眼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40岁以上人群LASIK术后发生干眼症的机率较高,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减少LASIK术后干眼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干眼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双眼屈光度相近符合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66例(132只眼),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分别在术前、术后实施护理干预,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的干眼症状。结果干预组主观感觉、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LASIK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可缓解干眼症状,促进手术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SMILE、飞秒激光制瓣LASIK、TransPRK三种角膜屈光手术后干眼发生情况及其发生原因。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行角膜屈光术的90例患者分为SMILE组、LASIK组、TransPRK组,各30例60眼。对比分析三组术后干眼症状评分、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基础泪液分泌情况。结果 三组术后SMILE组干眼症状评分、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基础泪液分泌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采取SMILE手术的患者术后的干眼症状相对较轻,泪膜稳定性好,术后切口及视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飞秒激光与Moria M2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术后干眼症发生差异。方法200例(400眼)拟行LASIK手术矫正近视患者,分别采用飞秒激光( A组)和Moria M290刀头( B组)制瓣行LASIK手术。术后第1天、10天和1月随访,记录泪液分泌实验和泪膜破裂时间。结果术后10天A组的泪液分泌量比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10天和1月时A组的泪膜破裂时间均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和1个月,B组分别有74眼(37%)和52眼(26%)有干眼症状和表现,A组分别有28眼(14%)和14眼(7%)有干眼症状和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原地区,飞秒激光术后泪膜恢复较Moria M2快,LASIK术后干眼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检查在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IK)术前的重要意义。方法对欲行LASIK治疗的近视或伴散光的500例(920只眼)进行术前角膜地形图检查,术前根据Rabinowitz标准将患者进行分组并处理,观察各组手术病例术中情况、术后1年内发生圆锥角膜和屈光回退的例数、时间。结果术中未出现制作角膜瓣意外,术后未发现圆锥角膜,术后回退时间多发生在1年后,K值较高、高度近视、年龄偏大的患者较易发生回退。结论术前角膜地形图检查对LASIK术有重要的检查意义。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干眼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和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干眼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9例(118只眼)近视患者行LASIK,观察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干眼症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和泪液分泌试验的变化.[结果]①术后1个月,3个月症状的自我评分与术前比无明显差异(均P>0.05);②术后3个月角膜荧光素染色结果与术前比无明显差异(P>0.05);③术后1周、1个月、3个月BUT较术前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泪液分泌试验与术前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干眼症是LASIK术后普遍存在的并发症之一.②术后角膜荧光素染色、BUT、泪液分泌试验等的检查可出现异常的改变,其发生机制与患者自身情况、手术方法、手术操作及术后用药等多种因素有关.③LASIK术后干眼症最终可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缓解或痊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羟糖苷滴眼液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干眼症的影响.方法 对80例(160只眼)近视患者行LASIK手术,随机分两组,各组40例80只眼,其中羟糖苷组术后用羟糖苷滴眼液每日4次,对照组术后不用羟糖苷,其余处置两组相同.使用常规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法,分别测术后10、15和30 d各眼的泪膜破裂时间.结果 将术后10、15和30 d时两组各眼的BUT值进行配对t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IK术后泪膜稳定性下降而导致干眼症,羟糖苷滴眼液对术后干眼症的缓解快于对照组,提示羟糖苷滴眼液对LASIK术后干眼症的缓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泪膜的改变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50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拆叠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分析术前及术后1 、7 、30 、90 d患者的主观感觉、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及干眼仪检查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与术前相比,术后1 、7 、30 d术眼干燥、异物感、烧灼感加重,BUT缩短,干眼仪检查等级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90 d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泪液分泌量比术前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 、30 、90 d接近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早期泪膜可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泪膜稳定性大幅度下降,泪液分泌量明显增加,同时泪膜脂质层形态也受到明显破坏,致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等干眼症状.术后要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泪膜的损伤和缓解眼部不适等干眼症状,提高其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与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1 200例(1 200眼)行SBK手术患者(SBK组)、1 200例(1 200眼)行LASIK手术患者(LASIK组),均于术后1,7,30 d分别检查裸眼视力,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术后次日行裂隙灯检查,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自述眼干症状.结果 2组术后1,7,30 d裸眼视力>0.5~≤0.8的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SBK组裸眼视力>0.8的眼数明显高于LASIK组(P<0.05) ;SBK组患者术后次日角膜上皮修复良好,LASIK组1 032例术后7~14 d角膜上皮修复,1 68例术后15~21 d角膜上皮完全修复;术后3个月SBK组自述干眼症状者明显少于LASIK组(P<0.05).结论 SBK手术因切削表面浅且均匀,在安全性、视力恢复、角膜瓣上皮愈合反应及术后干眼发生率方面均优于传统LASIK.  相似文献   

10.
SmartPLUG泪点塞植入治疗泪液缺乏型干眼症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martPLUG泪点塞植入治疗泪液缺乏型干眼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10例(20眼)采用SmartPLUG泪点塞植入治疗泪液缺乏型干眼症的患者进行术前室温控制、心理护理、泪道冲洗,术后眼部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指导。结果术后2周干眼症状明显缓解7例(14眼),占70%,部分缓解3例(6眼),占30%。结论术前严格的室温控制,细致的心理疏导,仔细泪道冲洗,术后眼部卫生的指导、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指导是SmartPLUG泪点塞植入治疗泪液缺乏型干眼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对1230例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患者术前均给予耐心、细心、热心心理咨询,详问全身病史和眼病史;做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检查;通过常规测量眼压、检眼镜眼底检查、角膜地形图检查严格筛选适应证;术前认真进行眼球固视训练,测出主视与非主视眼,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结果本组患者仅1例术前查出干眼症未行手术。手术效果达术前戴镜矫正视力者占98%,术后随访12—18个月,患者均术眼感觉舒适,能清晰、持久阅读。认为LASIK是目前治疗近视、远视、散光最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术前护理配合是保证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对1230例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患者术前均给予耐心、细心、热心心理咨询,详问全身病史和眼病史;做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检查;通过常规测量眼压、检眼镜眼底检查、角膜地形图检查严格筛选适应证;术前认真进行眼球固视训练,测出主视与非主视眼,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结果本组患者仅1例术前查出干眼症未行手术.手术效果达术前戴镜矫正视力者占98%,术后随访12~18个月,患者均术眼感觉舒适,能清晰、持久阅读.认为LASIK是目前治疗近视、远视、散光最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术前护理配合是保证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干眼的发生、发展及防治情况。方法:随机抽取50例(72只眼)于术前3 d、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及0.5 a观察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 I,ST I)。结果:术后患者可出现干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加重、BUT变短、ST I减少。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部分患者出现明显的干眼症,应及时有效地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术后干眼原因及护理。方法:对46例(54只眼)老年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46例(54只眼)术后干眼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做好老年白内障术后的健康指导可减少术后干眼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术后黄斑出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及分析该院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LASIK)术后黄斑出血的相关原因。方法选择该院1997~2012年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2 170例(4 302只眼),其中PRK组2152只眼,LASIK组2 150只眼,采用3种角膜瓣制作技术,包括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组)605只眼,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BK组)957眼,飞秒激光角膜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组)588只眼,采用常规观察最佳矫正视(BCVA),眼内压,眼底改变等,全部患者随访8~12个月。结果 2 170例4 302只眼,有14只眼发生黄斑出血,黄斑出血率0.33%,其中PRK组2 152只眼,12只眼黄斑出血,黄斑出血率为0.56%;LASIK组2 150只眼,2只眼黄斑出血(LASEK发生1只眼,SBK发生1只眼,Femtosecond laser无),黄斑出血率为0.09%,PRK组黄斑出血率高于LASIK组黄斑出血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P0.05)。PRK组12只眼黄斑出血时,其平均眼压为(24.38±5.63)mm Hg,比术前平均眼压(16.58±4.28)mm Hg高。结论皮质激素性高眼压波动可能是高度近视PRK术后黄斑出血的主要原因,LASIK术是避免高度近视术后黄斑出血的最好方法,3种角膜瓣制作技术与黄斑出血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ASIK术前眼底检查的必要性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拟行LASIK者,术前散瞳详查眼底,对较严重病变进行预防性光凝治疗。结果:1 318眼中发现眼底病变65眼,37眼进行了预防性光凝治疗。随访1 a,病变区稳定,未见视网膜脱离。结论:LASIK术前眼底检查非常必要,恰当的干预治疗能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判断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矫治近视的疗效以及在征兵体检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对813只眼LASIK术前与术后视力、屈光度进行比较、分析和随访。结果813只眼术后1年无一例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以上。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顺利通过征兵体检后入伍。结论LASIK治疗低中度及高度近视眼可获得较好疗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及稳定性,且成为目前迫切希望参军入伍的近视患者治疗近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泪膜的改变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50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拆叠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分析术前及术后1、7、30、90 d患者的主观感觉、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及干眼仪检查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与术前相比,术后1、7、30 d术眼干燥、异物感、烧灼感加重,BUT缩短,干眼仪检查等级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90 d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泪液分泌量比术前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30、90 d接近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早期泪膜可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泪膜稳定性大幅度下降,泪液分泌量明显增加,同时泪膜脂质层形态也受到明显破坏,致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等干眼症状。术后要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泪膜的损伤和缓解眼部不适等干眼症状,提高其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前、后角膜知觉、泪膜功能、结膜杯状细胞情况,初步探讨LASIK术后干眼症情况。方法 90例180眼行LASIK近视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角膜知觉检查、角结膜荧光素钠染色检查及术前,术后1、3、6个月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结果 Sit值术后各期均较术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3个月BUT值较术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知觉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于术后6个月恢复,术后各期角结膜荧光素钠染色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结膜上皮鳞状化生程度较术前明显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后恢复。结论 LASIK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泪膜稳定性下降、角膜知觉减退、眼表组织损害,但随时间延长会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20.
高莉  汤晓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380-8380
目的 了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眼底病变的类型,评价LASIK术前预防性激光光凝的疗效.方法 LASIK术前患者366例(732只眼),眼底裂孔或(伴)较严重变性共29例43眼,行激光光凝,观察3周以上,裂孔及变性区封闭良好,40眼手术.结果 术后6~18个月随访,眼底病变稳定,无视网膜脱落发生.结论 LASIK术前详查眼底,对发现病变予以激光光凝是预防术后出现视网膜脱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