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氨基酸联合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氨基酸联合干扰素。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氨基酸联合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且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儿科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热毒宁联合小儿氨基酸注射液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武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加用热毒宁0.6 m L/(kg·d),混合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6%的小儿氛基酸治疗10 m L/(kg·d)。3~5 d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和总病程,同时检测患儿血液CK-MB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总病程显著短于对照组[(1.75±0.54)d比(2.46±0.36)d、(1.94±0.17)d比(2.64±0.43)d、(2.76±0.65)d比(4.42±0.45)d、(5.13±0.56)d比(6.79±0.67)d](P<0.05)。两组治疗后1、3 d 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呈上升趋势,观察组上升速度更慢,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联合小儿氨基酸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能有效改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CK-MB水平,有助于改善患儿病情,缩短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温肠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9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46例,两组均予以补液,调整饮食,口服思密达等综合治疗。治疗组给予干扰素a-2b6万IU/(kg.日)肌注,温肠宁5ml/次,日3次或4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日)肌注或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7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P<0.01)。结论:干扰素温肠宁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唐利民 《四川医学》2011,32(6):923-924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5~10μg,1次/d,肌肉注射,连续3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和7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方法:对120例婴幼儿腹泻大便轮状病毒检查阳性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用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脉滴注,观察组用干扰素100万 u/d,肌注1次,连用3天,西咪替丁10~15 mg/kg·d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每日大便次数、腹泻控制时间、腹泻总病程及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干扰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郭保祥 《当代医学》2014,(24):125-126
目的 探讨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陕西省韩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治疗,利巴韦林10mg/(kg·d)溶于0.9%的氯化钠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炎琥宁5~10mg/(kg·d),溶于5%的葡萄糖溶液100~150mL中,静脉滴注,1次/d。2组均连续治疗3~5d。比较2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呕吐停止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后,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7.8%。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4,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可靠,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陈涛  毛英 《右江医学》2008,36(2):170-171
目的观察用黄芪、复方氨基酸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19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各组均给予补液、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口服蒙脱石散等治疗,对照组62例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 mg/(kg.d)静滴;黄芪组63例用黄芪注射液0.5~1 ml/(kg.d)静滴;黄芪、氨基酸联合治疗组65例在用黄芪基础上加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0~15ml/(kg.d),稀释后静滴,各组疗程3~7 d。结果黄芪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又高于黄芪组(P<0.05)。结论以黄芪、复方氨基酸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好,明显优于常规疗法,未见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16例。两组患儿疗程均为7 d,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液2 mg/(kg.d),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静脉滴注,观察组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液2 mg/(kg.d),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静脉滴注联合西米替丁注射液10~15 mg/(kg.d),用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滴注。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50.0%,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喜炎平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病情和预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实验组患儿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发热缓解时间、腹泻缓解时间以及脱水缓解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各项症状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小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6,(34):4772-4773
目的 观察热毒宁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74例,按照其治疗方法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退热、肠道黏膜保护、调节肠道菌群、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病毒唑10~15mg/(kg·d),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d;观察组给予热毒宁0.5mL/(kg·d)及西咪替丁10~20mg/(kg·d)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d.观察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热毒宁联合西咪替丁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锌剂配合去乳糖饮食佐治轮状病毒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患儿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轮状病毒肠炎并发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儿均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复方胃蛋白酶散、蒙脱石散及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等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喂养,观察组患儿给予口服葡萄糖酸锌及无乳糖奶粉喂养。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腹泻缓解时间及总病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0%和86.0%,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缓解时间和总病程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锌剂联合去乳糖饮食佐治轮状病毒肠炎并发继发性乳糖不耐受能够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RV)性肠炎与心肌酶谱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RV性肠炎的患儿253例(观察组)与同期143例非RV性肠炎的患儿(对照组)进行心肌酶谱(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a一羟丁酸脱氢酶(rHBDH)、ALT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和ALT测定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肌酶谱结果异常者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婴幼儿RV感染常合并心肌及肝脏损害,心肌酶谱和ALT测定对婴幼儿RV的诊断、监测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干扰素α-1b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3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5-10μg/次,1次/d,连续5d。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止泻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5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83.72%)(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止泻时间[(3.84±1.12)d]显著短于对照组[(6.53±1.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发热持续时间[(9.06±2.44)h]显著短于对照组[(16.47±5.1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没有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可显著提高疗效,且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改良艾灸法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应用效果,明确改良艾灸法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存在的优势,及改良后操作方法具备的优势。从而探索推广中医药适宜护理技术。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2008年10月~2010年1月我院儿科106例轮状病毒肠炎辩证为寒湿证患儿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运用改良艾盒灸治疗,1周为1个疗程。结果试验后两组止泻时间分别为(52.82±25.84)、(70.47±35.71)h,试验组止泻时间较对照组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7)。结论采用改良艾灸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避免了小儿服药困难,内服药物不良反应大,发挥了中医外治法优势,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王静  张勤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36-137
目的观察瑞安吉口服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47例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给予低(去)乳糖饮食、补液、补充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和黏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及消旋卡多曲颗粒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安吉口服液,治疗7d。治疗后复查两组CK—MB质量浓度及心电图。结果治疗后两组CK—MB均有下降,但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安吉口服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鞣酸蛋白、锌制剂、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补液对症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服妈咪爱、蒙脱石散,观察组加服鞣酸蛋白酵母散、葡萄糖酸锌,并肌肉注射α2b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止泻时间(3.21±1.60)d、总有效率96.43%,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1),且心肌损害程度亦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补液对症治疗基础上,增加鞣酸蛋白、锌制剂、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能较常规治疗方法显著缩短止泻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心肌损害程度,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FDP)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炎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能量合剂(10%葡萄糖加辅酶A、三磷酸腺苷、维生素B_6、维生素C)静脉滴注,剂量根据体质量计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果糖二磷酸钠200~300 mg·kg~(-1)·d~(-1),静脉滴注,每天1次,均连用7d。结果 2组治疗前后LD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ST、CK、CK-MB均明显下降(P<0.05,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纠正窦性心动过速、ST段改变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纠正室性早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观察组(7.3±2.1)d,对照组(9.3±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炎疗效好,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应作为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炎急性期的主要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联合常乐康(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散)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葡萄糖酸锌、常乐康,观察两组患儿呕吐消失时间、腹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呕吐消失时间、腹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3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葡萄糖酸锌联合常乐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培菲康颗粒联合秋泻灵颗粒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口服,观察组给予培菲康联合秋泻灵颗粒口服,疗程为3d。5d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症状、双歧杆菌含量、乳糖检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呕吐次数、腹泻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大便双歧杆菌含量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u=8.49,P〈0.01);粪乳糖检测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χ2=15.39,P〈0.01)。结论 培菲康颗粒联合秋泻灵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