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p38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以及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免疫学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ELASE法检测p38、IL-4和IFN-γ在20例慢性鼻-鼻窦炎组织(实验组1)、20例鼻息肉组织(实验组2)和15例正常下鼻甲黏膜中的表达(对照组),比较它们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分析p38与IL-4、1FN-γ的相关性。结果①p38在两实验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IL-4只在鼻息肉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③IFN-γ在实验组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以慢性鼻窦炎组更显著(P〈0.05);④在慢性鼻-鼻窦炎组,p38与IFN-γ呈正相关,而在鼻息肉组p38与IL-4呈正相关。结论①IL-4、IFN-γ在慢性鼻-鼻窦炎组与鼻息肉组表达优势不同;②p38 MAPK高表达可能会促进T细胞向Th1、Th2两方面分化;③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炎症反应过程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腔黏膜中的表达与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5例鼻内镜手术并资料完整的患者鼻腔黏膜中IL-1,IL-8进行检测,以12例单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患者为对照组。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IL-1、IL-8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2)IL-1、IL-8在II、III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I型组,P〈0.05。(3)IL-1、IL-8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中的表达正相关,P〈0.01。结论IL-1、IL-8可能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发病有关;IL-1、IL-8高表达与组织炎症程度有关;IL-1与IL-8在炎症反应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免疫状态的变化及转归.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分析法检测急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细胞因子IFN-γ,IL-4和IL-12的水平; 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检测急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含量.结果:观察结束时,96例抗-HEVIgM转阴,14例未转阴.急性戊型肝炎抗-HEVIgM转阴患者,急性期IL-12,IFN-γ,IL-4和Th1/Th2水平、CD3+,CD4+和CD4+/CD8+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升高(P〈0.05); 恢复期IL-12,IFN-γ,IL-4和Th1/Th2水平、CD3+,CD4+和CD4+/CD8+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降低(P〈0.05).急性戊型肝炎抗-HEVIgM未转阴阳性患者,急性期IL-12,IFN-γ,IL-4和Th1/Th2水平、CD3+,CD4+和CD4+/CD8+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升高(P〈0.05),而CD8+细胞亚群比例无明显变化; 恢复期IL-12、IFN-γ和Th1/Th2水平、CD3+,CD4+和CD4+/CD8+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降低(P〈0.05),且Th1/Th2水平、CD4+/CD8+细胞亚群比例低于对照组,但IL-4水平、CD8+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戊型肝炎抗-HEVIgM未转阴阳性患者,恢复期持续高水平的IL-4不利于疾病恢复,Th1/Th2细胞的失衡可能是戊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的一条途径.增高的CD8+细胞亚群比例和CD4+/CD8+失调可能影响机体清除戊型肝炎病毒的能力,导致感染的持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IL-2、IL-4、IL-12,IFN-γ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0例正常对照者和60例CA患者(BCG-PSN组40例,激光术后加用BCG-PSN;病例对照组20例,激光术后未加用BCG-PSN)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细胞IL-2、IL-4、IL-12、IFN-γ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CA患者外周血IL-2、IL-12和IFN-γ阳性CD4^+T细胞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1),且Th1/Th2平衡失调(P〈0.01)。治疗后BCG-PSN组患者外周血IL-2、IL-12和IFN-γ阳性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Th1/Th2恢复平衡。病例对照组IL-2、IL-12和IFN-γ阳性CD4^+T细胞百分率于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观察证实BCG-PSN能够显著提高CA临床治愈率,降低CA的复发率。结论CA患者存在Th1/Th2失调;BCG-PSN通过上调外周血CD4^+T细胞IL-2、IL-12、IFN-γ的表达,纠正机体细胞因子失调而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和控制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L-23因子在慢性鼻窦炎中的表达和对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 募集15例受试者(正常对照组),14例慢性鼻窦炎不合并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患者(CRSsNP组)和37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CRSwNP组)。取正常对照组受试者的下鼻甲,CRSsNP组患者的筛窦黏膜和CRSwNP组患者的鼻息肉(nasal polyps,NP)组织制备组织匀浆,检测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IL-17蛋白的浓度;计数组织中性粒细胞数目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目和百分比。取NP组织消化成单个细胞悬液,IL-23体外刺激24 h,然后检测NP组织单个细胞悬液中Th17相关因子的浓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23因子在CRSsNP和CRSwNP组患者中的表达均没有差别。但是,IL-17+CRSwNP亚组中IL-23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IL-17-CRSwNP亚组。鼻黏膜组织IL-23浓度与鼻黏膜组织MPO浓度正相关,但是与外周血和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数目不相关。IL-23体外刺激NP组织单个细胞悬液能够促进Th17相关因子IL-17和IL-1β的生成,但是对Th17相关因子IL-8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生成没有影响。结论 IL-23因子在IL-17+CRSwNP中通过增强Th17反应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mRNA在不同临床特征鼻息肉和鼻腔下鼻甲黏膜中的表达,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4例鼻息肉(息肉组)和15例下鼻甲黏膜(对照组)中IL-5mRNA的定量表达。结果鼻息肉组织中IL-5mRNA的表达是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的7.52倍(P<0.01)。鼻息肉中组织中,IL-5mRNA的表达在性别、单双侧、初发复发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单发与多发、是否伴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5mRNA在息肉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是促进鼻息肉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IL-5mRNA在鼻息肉中的表达程度与部分临床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鼻息肉中核因子κB亚单位P50的活性及其与IL-4、γ-IFN表达的关系,探讨PSO对TH1/TH2细胞因子表达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40例鼻息肉患者与加例正常钩突黏膜中IL-4、γ-IFN、P50的表达,以核染阳性率来评估P50活性。对P50活性与IL-4,γ-IFN因子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①鼻息肉中P50胞浆、胞核均有阳性表达,主要位于上皮细胞、炎症细胞及腺上皮细胞胞浆,P50活性显著增强(P〈0.001),IL-4表达亦明显增强(P〈0.001),γ-IFN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②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PSO活性与IL-4表达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70,P〈0.001),而与γ-IFN表达无相关性(r=0.14,P=0.40)。结论鼻息肉中P50的活性明显增强。P50的激活上调IL-4的表达可能是鼻息肉中Th1/Th2因子失衡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Th1/Th2、Tc1/Tc2细胞亚群极化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9例白血病患者发病时外周血CD3+CD8-、CD3+CD8+细胞内IFN-γ和IL-4水平,并与同期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白血病患者Th、Tc细胞内IFN-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IL-4升高(P〈0.05),Th1/Th2、Tc1/Tc2细胞比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白血病的发病可能与Th1/Th2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女性生殖器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与其相应的组织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探讨不同感染阶段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20例,女性生殖器CA初发组37例,复发组25例,组织匀浆标本20例,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标本和组织标本的细胞因子IL-2、IL-12、IL-4、IL-10的浓度,分析血清各细胞因子与其相应的组织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比较正常组与CA初发组和复发组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CA组织内细胞因子IL-2、IL-12、IL-4、IL-10水平与相应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密切相关(P〈0.05);血清Th1细胞因子水平在CA初发组和复发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Th2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CA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能反映病灶局部的Th1/Th2细胞因子水平。CA患者血清Th1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下降,Th2细胞因子水平相对上升,Th1/Th2比值明显下降,导致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10.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4,(4):319-321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17、干扰素(IFN)-γ及IL-4在人鼻息肉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h17,Th1及Th2细胞在鼻息肉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0例鼻息肉组鼻息肉组织和20例正常对照组下鼻甲黏膜组织中IL-17,IFN-γ及IL-4表达情况.[结果]30例鼻息肉中IL-17,IFN-γ及IL-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68%±10.63%,29.54%±9.09%,50.16%±16.37%,与正常对照组5.66%±3.52%,15.51%±6.01%,5.85%±3.10%相比较,IL-17及IL-4在鼻息肉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鼻息肉中EOS缺乏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息肉中IL-17,IL-4表达均增强,而IFN-γ呈低表达,提示鼻息肉中Th17/Th2细胞占优势,Th17,Th1及Th2细胞在鼻息肉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白介素5和趋化因子eotaxin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强  康健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6):649-651,658,F0003
目的:研究白介素5和趋化因子eotaxin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与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状态的相关性。方法: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结合半定量分析方法检测20例鼻息肉和8例下鼻甲黏膜组织(对照组)中白介素5和eotaxin的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运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中EOS的分布及白介素5和eotaxin的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每组中EOS浸润数目与白介素5和eotax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20例鼻息肉组织中以EOS浸润阳性(+)以上者有75%(15例),明显高于8例对照组的12.5%(1例)。且鼻息肉组织中的浸润EOS率21.64±4.33明显高于对照组1.15±0.68(P<0.01);2鼻息肉组织中白介素5和eotaxin的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白介素5和eotaxin的mRNA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4白介素5和eotaxin的表达与EOS浸润相关(P<0.01),且两种因子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均表明在鼻息肉组织中白介素5和eotaxin含量明显升高,而且与组织中EOS浸润呈明显相关性,提示白介素5和eotaxin是鼻息肉病变中重要的EOS趋化因子,并增强该细胞的局部作用,参与了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且二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IL-15mRNA在鼻息肉与下鼻甲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与Bcl-2、Bcl-XL表达的关系,明确鼻息肉中IL-15的来源,探讨其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测定24例鼻息肉与8例下鼻甲的IL-15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组织中Bcl-2及Bcl-XL的表达情况。结果鼻息肉组中IL-15mRNA在黏膜下固有层浸润的以EOS为主的炎症细胞有很强的表达,与下鼻甲组IL-15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L-15mRNA在多数鼻息肉中的黏膜下腺体上皮细胞有表达,且强于在下鼻甲组的表达。黏膜下固有层炎症细胞IL-15mRNA的表达与Bcl-XL的表达有相关性( r=0.592)。结论 IL-15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的方式作用于位于黏膜下固有层中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并通过Bcl-XL途径诱导的凋亡抑制在鼻息肉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IL-15在鼻息肉中黏膜下腺体的表达强于在下鼻甲中的表达,可能参与了鼻息肉形成过程中黏膜下腺体分泌功能紊乱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白介素-10在鼻息肉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0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10在30例鼻息肉和14例正常下鼻甲组织中的表达,对IL-10阳性细胞的类型、分布进行分析。结果IL-10在鼻息肉组织中表达较正常下鼻甲组织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叭)。IL-10主要表达于鼻息肉的上皮细胞及炎性细胞中。结论IL-10在鼻息肉组织内的多种炎性细胞中明显表达,能客观反应免疫或炎症反应的程度,提示IL-10在鼻息肉中可能发挥重要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治疗对鼻息肉组织中IL-5、IL-1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IL-5和IL-13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HPIAL-2000型彩色全自动图像分析仪进行阳性细胞吸收度测定,对激素治疗前后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IL-5、IL-13在鼻息肉黏膜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细胞、黏膜下浸润炎性细胞均有阳性表达。激素治疗后,IL-5、IL-13表达均显著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抑制鼻息肉组织中Th2类细胞因子IL-5、IL-13的表达从而有效减轻鼻息肉的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反应症状。  相似文献   

15.
布地奈德鼻喷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中IL-5和IL-1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鼻喷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Th 1/Th 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前、治疗2周后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h2细胞因子IL-5和Th 1细胞因子IL-12水平.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血中IL-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而IL-12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L-5表达、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程度在鼻息肉病、鼻息肉中的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验鼻息肉病16例、鼻息肉22例和正常下鼻甲黏膜10例中IL-5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HE染色计数所有病例EOS的浸润情况;血液自动分析仪计数外周血EOS。结果:(1)鼻息肉病、鼻息肉、正常下鼻甲黏膜3组HE染色切片Eo计数统计学上不全相同,F=20.7,P<0.05。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组IL-5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中,IL-5阳性细胞数、IL-5阳性EOS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阳性Eos数=17.94,P<0.01;F阳性细胞数=27.61,P<0.01,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血Eos数在3组之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F=0.19,P>0.01。结论(:1)IL-5的半定量和鼻息肉组织中EOS计数可以作为区分鼻息肉病或鼻息肉的参考指标。(2)血液EOS数在鼻息肉病、鼻息肉和正常人间无差别。(3)EOS和IL-5在鼻息肉、鼻息肉病的发病、发展和复发上有重要意义。鼻息肉病的高复发可能和EOS的高浸润程度、IL-5的高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赵艳波  曹忠胜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11):1304-1307,F0004
目的:通过观察VEGF及IL-8在以嗜酸性细胞为主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鼻息肉中的表达,分析它们在鼻息肉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于2009年6月~2011年12月对在我院行鼻内镜手术的240余例鼻息肉患者的标本进行严格筛选,选出以嗜酸性细胞浸润为主及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鼻息肉标本各32例,对照组选自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正常中鼻甲黏膜30例.将正常中鼻甲黏膜和鼻息肉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白介素8在正常中鼻甲黏膜和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鼻息肉中的表达.结果:VEGF及IL-8在正常鼻黏膜均呈弱阳性,即少见棕黄色颗粒,在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鼻息肉中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VEGF在以嗜酸性细胞为主的鼻息肉中呈强阳性表达,在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鼻息肉中呈阳性表达;IL-8在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鼻息肉中呈强阳性表达,在以嗜酸性细胞为主的鼻息肉中呈阳性表达.结论:VEGF及IL-8在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及以中性粒细胞鼻息肉为主的鼻息肉中表达成正相关,VEGF及IL-8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鼻息肉组和对照组白介素-17(IL-17)、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研究,探讨两者在鼻息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0例鼻息肉组和21例对照组的血液和鼻息肉组织,采用荧光免疫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两组样本ECP、IL-17水平。结果鼻息肉组匀浆液与血清ECP、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组匀浆液中ECP与IL-17呈正相关(r=-0.411,P〈0.05),鼻息肉组血清中ECP与IL-17也呈正相关(r=-0.400,19〈0.05)。结论ECP、IL-17在鼻息肉组织中高表达并呈正相关,两者在鼻息肉的炎症进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