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一体四位"教学模式的要义是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努力抓好课前预习、精讲理论、强化实验和总结反馈4个环节,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健康中国建设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以国家特色专业及省优势专业建设为依托,构建了“一目标、二贯穿、三融合、四美化、五加强、六特征”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近5年的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更加清晰,课程体系得到完善,育人质量持续提升,办学优势不断凸显,取得了明显改革成效,可为中医院校护理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4.
5.
高职护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琦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2):211-214
针对高职护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操作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指出"订单式"培养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与客观要求,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真正实现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三赢"。 相似文献
6.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意识进一步强化,急需大量具有较强国际交流能力和熟练专业技术能力的创新型双语国际化职业技术人才,以满足我国和全球对高素质国际化创新型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根据培养国际化、应用性、职业型的专业技术双语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特点,本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外语专业的学生在主修外语专业的同时辅修一门职业技术专业、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主修护理专业的同时通过网络辅修英语国家的英语课程,以创设良好的外语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强化外语实践技能培训,作为外向型职业技术人才国际交流能力培养的主要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密切配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配合课堂教学提升外语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高等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对高职高专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的整体改革,突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岗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出了“突出技能、加强人文、强化口语、体现特色”的高等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护患沟通能力、护理英语口语能力,体现鲜明的护理学专业和中医药院校特色,使培养的护理人才符合整体护理的要求,满足21世纪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西藏卫生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不仅为西藏输送优质医疗资源,而且借鉴传统医学中的“师带徒”模式为当地培养医疗人才,是新时期医疗援藏的创新之举。上海医疗队在三年援藏期间,发挥“组团式”支援的优势,丰富传帮带的类别、方式和内容,突出“专家带骨干”和 “团队带团队”的“师带徒”形式,显著提升了当地医疗人才总量和质量。本研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就“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实施过程的跟踪与评估、质量管理的反馈与改进提出相应措施,以加快西藏医疗人才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们对健康需求内容增加,层次也越来越高,更加重视自身健康和生活质量。仅仅依靠只具有中专水平的护理人员已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健康需求。近年来,护理高职教育发展呈日渐上升趋势,但由于我省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怎样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护理人才模式尚在探索中。我们认为应确定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和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对高等护理人才的需求,紧跟高等护理教育前沿及发展趋势,近年来,第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围绕培养护理专家、健康专家、心理专家、管理专家、教育专家、研究专家等“六家”高级护士的目标,创建和实践了“三早一贯通”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即早期接触护理专业、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人文素质培养全程贯通.同时,设计和实施了“护理学专业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工程”、“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培养工程”、“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人文素养系统培养工程”和“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管理评价机制创新工程”等,以4项工程建设策略推进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15.
"导学练"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课前指导和学生课前预习,特别是将课堂大量时间用于口头训练,从而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练习时间。运用该模式教授护理英语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急需大量的高职护理人才,护理专业被国家确立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根据这一工程需要,本文着眼卫生发展趋势,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现代护理理念为指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初步构建了高职护理专业“T”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从培养21世纪高级护理人才出发,分析国内外护理事业现状,明确社会的进步与医学护理事业的发展急需创新型护理人才。新世纪高级护理学专业应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护理学专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高等护理学专业应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构建、培养途径、教学制度等方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成为从事预防、保健、临床和康复等工作的实用型高级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8.
高职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建立以能力为本的涉外护理教学体系,培养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护理学科发展的涉外护理人才。方法以五年制高职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涉外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比较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和普通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智育水平。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课程设置体现了合理性,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结论五年制高职涉外护理专业采用的培养方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符合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河北省护理紧缺人才情况的调查,从宏观上把握省内卫生服务行业用人单位护理紧缺人才现状,为办学、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指导。方法 向各级医院用人单位发放护理专业紧缺人才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社区、乡镇卫生院)等卫生机构对护理紧缺人才的需求。结果 访视的11个地区415所医院,其中三级医院28所、二级医院243所、一级医院144所。三级医院紧缺人才硕士研究生143人、本科生633人、专科生183人;二级医院紧缺人才硕士研究生299人、本科生1426人、专科生2242人;一级医院紧缺人才硕士研究生75人、本科生207人、专科生1171人。结论 三级医院对研究生、本科生层次人才需求比较大,护理岗位向专科化方向发展。二级医院对本科、专科护理人才需求比较大,护理岗位需求也向专科化方向发展。一级医院以专科护理人才需求最大,对助产士、婴幼儿护士及老年护士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