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氧化氮及其合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欣欣  耿虹 《西部医学》2010,22(2):343-34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命的主要原因,但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thase,NOS)在DN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它们在DN中的变化过程和所起的作用将更加清楚,并成为寻找治疗糖尿病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早期(2周)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一氧化氮合酶(nNOS、iNOS、eNOS)的表达变化以及胰岛素对其的影响。方法:按6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大鼠模型(16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2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于造模成功后第2天开始给予胰岛素治疗,正常对照组(8只)与模型组予皮下注射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2周后取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Trizol法提取总RNA,应用RT—PCR法测定3种NOS mRNA的表达。结果:在糖尿病早期大鼠DRG中,iNOS表达明显上调,胰岛素能有效逆转此变化。而nNOS和eNOS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在早期糖尿病DRG中iNOS基因表达异常,可能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中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化学反应显色法 ,测定 39例健康体检者、4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NO和NOS的含量。结果 疾病组血清NO、NOS含量分别为 6 3.37± 2 0 .93umol/l和 3.6 9± 1.39u/ml,均高于对照组 (分别 17.30±10 .6 6umol/l和 2 .5 3± 1.14u/ml) ,且有显著差异 (均 P<0 .0 1)。结论 NO在心肌NOS诱导合成NO的产量和合成途径等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在北京协和医院学习期间收集该院 1998年 10月~1999年 8月门诊哮喘患者 2 6例 ,其中男性 12例、女性14例 ;年龄 16岁~ 6 5岁 ,平均 38 1岁± 4 2岁。哮喘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 1997年标准。 2 6例患者病情处于缓解期 ,不吸烟 ,近半月未用茶碱、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 ,不伴其它疾患。对照组 12例 ,选不吸烟、无哮喘及其它疾病的健康者。男性 5例、女性 7例 ;年龄 2 2岁~ 6 4岁 ,平均37 4± 5 2岁 ,与哮喘组相比无显著差异。1 2 方法取空腹静脉血 10ml,肝素 2 0U/ml抗凝 ,用Percoll液…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合酶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焰  谭颖徽 《重庆医学》2007,36(4):372-374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所合成释放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参与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处血液供应以及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的调节,对骨折愈合和骨的重建起着重要作用.不同亚型的NOS在整个骨折愈合过程中,表达有着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其调控通道也不尽相同,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制约,控制着NO浓度,为骨折愈合提供必要生理环境[1].本文依据近年来骨折愈合中的最新研究,就NOS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调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重要的全身性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之一,以早期肾小球高灌注、肾小球肥大、系膜区扩张、基底膜增厚,晚期肾小球毛细血管闭塞、肾小球硬化为特征。其发生率约占糖尿病患者的30%~40%,最终都会发展成终末期DN[1]。DN发生机制不明,一般认为主要与代谢紊乱、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和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其中一氧化氮(NO)生成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改变与DN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NO升高多表现在糖尿病早期,下降则多表现在糖尿病晚期,从而为早期诊断和更有效地治疗DN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本文就NO、NOS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Ⅰ型糖尿病 (DM)小鼠模型血清一氧化氮 (NO)与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变化 ,探讨NO在胰岛细胞中损伤机制。方法 用柯萨奇B4病毒 (CB4V)感染Swiss小鼠建立DM模型 ,应用放射免疫法 ,检测其血清NO与组织NOS活性 ,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DM模型小鼠血清NO含量随血糖升高和胰岛素水平下降而升高 ,组织NOS活性随血清NO含量升高而增强 ,且两者呈正相关 (r =0 .8175 ,P <0 .0 1)。结论 NO可能是造成胰岛 β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9.
郭世彪  徐光娟  荣文 《医学综述》2003,9(8):455-455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 (DM)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 ,以早期肾小球高灌注、肾小球肥大、系膜区扩张 ,基底膜增厚 ,晚期肾小球毛细血管腔闭塞、硬化为特征。然而D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认为主要与高血糖、肾小球滤过屏障、血管活性物质参与等有关。其中 ,高血糖对组织细胞中一氧化氮 (NO)合成和释放的影响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研究提出 ,NO生成量与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改变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机制之一。以下仅就NO/NOS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综述如下。1 NO/NOS的一般生物学特征NO是一种简单小分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从苋菜中提取的红色素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方法 采用超声波法从苋菜中提取红色素,以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模型、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模型,用紫外和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苋菜红色素对模型中产生的*OH和O-2*的清除作用. 结果苋菜红色素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均具有清除作用. 结论 苋菜红色素是一种良好的氧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损伤对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使用自制的缺氧小室对ECV304进行缺氧、复氧处理。第1组:仅进行缺氧、复氧处理。第2组: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0.1、1.0、10.0μmol/L)及10.0μmol/L辛伐他汀 0.2mmol/L甲羟戊酸预处理ECV304,再行缺氧2h、复氧2h处理。RT-PCR分别检测内皮细胞eNOS、iNO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缺氧2h、复氧2hECV304eNOS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均P≤0.01);缺氧2hiNOS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复氧2、4、8hiNOS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均P<0.05);辛伐他汀(0.1、1.0、10.0μmol/L)预处理后再给予缺氧、复氧刺激则均使eNOS相对表达量增加(均P<0.05),并呈浓度依赖增加,同时iN-OS相对表达量减少;同时用辛伐他汀和甲羟戊酸预处理后则以上辛伐他汀的作用消失。结论缺氧、复氧应激下血管内皮细胞eNOS表达减少,iNOS表达增加;辛伐他汀可以阻止因缺氧、复氧刺激导致的eNOS低表达和iNOS高表达,该作用可被甲羟戊酸逆转。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成酶在肾功能衰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含量及其意义。方法 测定 1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及 4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 NO和 NOS含量。结果  1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NO、NOS含量高于正常人组 ;2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NO、NOS含量低于正常人组 ;3慢性肾功能衰竭 NO、NOS与高血压、血肌酐和病程有一定相关性 ,即重度高血压、血肌酐≥ 70 7.2 μmol/L 和病程≥ 5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 NO、NOS明显降低。结论 肾功能衰竭时 NO变化具有双向性 ,作用具有双重性。  相似文献   

13.
林以诺  张怀勤 《医学综述》2008,14(2):195-197
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调节是一系列影响其转录、翻译和翻译后因素的综合作用过程,其调节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查明。内皮一氧化氮合酶的胞内定位调节是其翻译后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现的几种蛋白,包括动力蛋白2、一氧化氮合酶相互作用蛋白以及一氧化氮合酶转运诱导蛋白与内皮一氧化氮合酶共存于内皮细胞中,介导一氧化氮合酶的胞内定位,从而影响内皮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第4内含子数目可变性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关系.方法 PCR扩增DVT组与正常对照组eNOS基因27bp VNTR特异片段,对两组VNTR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VT组与正常对照组eNOS基因VNTR均存在重复4次、5次两种等位基因,以及4/4纯合(aa),4/5杂合(ab),5/5纯合(bb)3种基因型,在对照组发现一例罕见4/6杂合(ac)基因型.DVT组4a/4a基因型频率为3.88%,4a等位基因频率为12.1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eNOS基因27bp VNTR多态性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相关性,携带重复4次等位基因的人具有易患静脉血栓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肾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肾组织一氧化氮的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I-R后大鼠肾组织NO的代谢。方法:建立大鼠肾I-R模型,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SP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cNOS、iNOS蛋白定位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cNOS、iNOS蛋白半定量表达。结果:(1)肾I-R后大鼠肾脏NO代谢异常,入肾血、出肾血NO^2-/NO^3-含量增多;同时肾组织NO^2-/NO^3-含量和尿液NO^2-/NO^3-排出率也有增高(P<0.05);(2)肾I-R后大鼠肾组织cNOS表达增多。以I-R1h最明显;iNOS则在I-R5h表达增多;(3)I-R1h和I-R5h大鼠肾小球内cNOS阳性信号均明显增强;而肾小管内cNOS阳性信号I-R1h显著减弱;I-R1h可见髓袢升枝和降枝粗段的肾小管有微弱的iNOS表达。而I-R5h肾小管的iNOS阳性信号明显增强。结论:肾I-R导致了大鼠肾脏cNOS、iNOS蛋白表达改变,从而使NO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6.
日曲评价7种酸味中药对以链尿佐菌素(STZ)致小鼠糖尿病降血糖作用的活性。方法STZ致小鼠糖尿病为动物模型,血糖值超过11.1mmoL·L-1者为造模成功,以五味子、金樱子、乌梅、酸枣仁、山楂、山茱萸、白芍7种酸性中药为研究对象。造模成功小鼠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250mg·kg-1)、各个药物组(10g·kg-1)治疗21d,考察酸味中药对链尿佐菌素致糖尿病小鼠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血清胰岛素及体重的影响。结朵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能降低STZ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量、口服糖耐量升高血清胰岛素含量并能改善动物“三多一少”的症状,其中盐酸二甲双胍组、五味子、金樱子、山茱萸组效果较好。结论酸性药物五味子、金樱子、山茱萸能明显改善STZ小鼠糖尿病症状。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氮与血吸虫病肝损伤发病机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一氧化氮在血吸虫病肝损伤发病中的作用,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家兔(n=40)经皮肤感染血吸虫尾蚴后8、12、16、20、24周家兔肝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巨噬细胞(CD68)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与定位。结果显示,血吸虫病家兔肝的虫卵肉芽周围、门静脉分支管壁、肝窦壁、中央静脉壁有iNOS和CD68阳性免疫反应物,肝细胞内有iNOS阳性免疫反应物。正常家兔肝脏iNOS和CD6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阴性。认为一氧化氮在血吸虫肉芽形成及肝脏微循环障碍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一氧化氮及相关物质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及其代谢中的相关物质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的活性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变化。方法应用改良的镀铜镉还原法测定NO  相似文献   

20.
犬小肠手术后NO和SOD的变化及意义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福兰  赵佐庆  张玲  项红军 《医学争鸣》2002,23(21):1965-1968
目的:研究手术创伤愈过程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建立犬小肠切除吻合术模型,分伤口愈合正常组和伤口感染组,于术前,术后0,24,48和72h及1wk取静脉血,对NO和SOD的浓度进行测试,结果:手术24h后开始NO的血中浓度逐渐降低,至术后48h为最低水,从术后72h开始逐渐上升至1wk恢复至正常,SOD从术后24h出现明显下降至术后1wk继续下降,感染伤口动物的NO和SOD血中浓度明显低于正常愈合口动物,结论:腹部手术创伤可引起NO和SOD浓度降低,感染伤口则更为显著,提示氧基升高可能对机体的恢复产生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