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艳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135-4136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介入放射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1]。其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临床诊断和治疗。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我科自2007年以来行全脑血管造影280例,均由临床护士全程陪伴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经股动脉插管进行脑血管造影280例,其中男141例,女139例,年龄11岁~70岁,进行脑血管造影成功率100%。1.2脑血管造影方法经股动脉插管进行脑血管造影是经皮肤穿刺股动脉后,通过插入的导丝,将一根特制的导管插入股动脉腔内,在电视监护下选择性地插至颈内动脉或椎动脉,注射造影剂后拍片,来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性质,以协助诊断疾病,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法[1]。本组280例均行经股动脉插管进行脑血管造影术。2护理体会2.1术前准备2.1.1心理护理术前由责任护士做好术前指导,向患者说明、解释有关手术、麻醉情况,简单介绍造影的程序,使其对手术有所了解,并列举成功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郭静  张平 《新疆医学》2012,42(9):151-152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的一项有创检查,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1]。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为130例DSA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有行DSA患者130例,男性86例,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降低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脑血管造影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实施及效果.结果 要求护士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熟悉检查过程和围手术期的护理,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使检查安全可行.结论 护士术前准备妥善、术中紧密配合、术后准确及时的观察病情及完善各项护理是降低脑血管造影并发症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血管内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02年7月-2006年6月15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施行血管内栓塞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结果:15例均行脑血管造影和血管内治疗,术中采用闭塞TCCF的瘘口或闭塞颈内动脉,15例患者均完全栓塞,颈内动脉闭塞6例,术后无并发症,随访3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理想方法,全面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发生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目前对其病因诊断手段主要依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检查方法[1],属于有创性检查。与常规的血管造影相比具有很多优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共对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共对56例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男21例,女35例,年龄36~78岁,平均5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CT扫描证实。56例患者全部在DSA监视下采用Seld inger法股动脉穿刺插管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2],均取得满意效果。术后3例穿刺点渗血,1例出现脑血管痉挛。均为欠合作病人,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治愈。脑血管造影成功率达100%。1.2检查方法患者平卧,右侧股动脉穿刺点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行Seld inger法穿刺,置入6F穿刺鞘,按50 u/kg全身肝素化,5 F造影管在导丝引导下分别超选至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开口处,分别对各支血管进行造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应用.方法分析了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26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扫描原始数据经后台工作站多功能后处理技术处理,并比较CT表现与DSA.结果26例脑血管病变,CT血管造影(CTA)检出急性脑血管闭塞8例,血管狭窄2例,脑内动脉瘤9例, Moyamoya病2例,动静脉畸形4例.除1例CTA显示大脑前动脉动脉瘤而DSA未能检出外,其余病例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DSA全脑血管造影术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梅 《医学文选》2002,21(6):958-959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 ( DSA)是一种新型的诊断治疗仪。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 ,成像清晰 ,造影剂用量少 ,更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我科自 2 0 0 1年 9月至2 0 0 2年 7月开展了经股动脉插管进行全脑血管造影2 1例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2 1例中 ,男 1 6例 ,女 5例 ,年龄 1 4~ 65岁 ,DSA检查结果脑血管畸形 8例 ,脑动脉瘤 5例 ,脑血管栓塞 2例 ,未发现异常 5例 ,1例未完成手术。出现并发症 2例。2 观察与护理2 .1 术前护理  1术前心理疏导 :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造影的目…  相似文献   

8.
赖坚强 《当代医学》2021,27(8):128-130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78例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常规CT检查与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出血管闭塞39例,检出率为100%;血管狭窄36例,检出率为92.31%;CT检出血管闭塞32例,检出率为82.05%;血管狭窄29例,检出率为74.36%;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对血管闭塞、血管狭窄的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发生皮下淤1例,占比1.29%,周围神经损2例,占比2.56%;未发生脑血管痉挛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85%。结论神经内科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可作为安全有效的脑血管病诊治手段,与CT比较,血管闭塞、血管狭窄的检出率较高,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术治疗时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方式。方法:对颈内动脉闭塞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患者,男15例,女13例;年龄17~62岁;发病时间3h~3月。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右侧股动脉插管,置入6F/8F血管鞘管,常规行全脑血管造影,行Mata’s实验,了解全脑血管循环、Willis环开放情况、病变或瘘口的位置及大小等。BTO实验阴性患者采取永久性闭塞颈内动脉。术后拔出导管和鞘,常规局部加压包扎。围手术期护理配合。结果:28例患者经手术和护理配合,22例成功永久闭塞颈内动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协助完成肿瘤切除、拔出异物等,且未出现任何并发症。2例出现迟发性脑梗塞,经治疗临床症状消失。1例复杂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在闭塞过程中发生球囊早泄,未引起临床症状。1例急诊闭塞一侧颈内动脉,闭塞侧大脑半球出现广泛性脑栓塞,患者死亡。结论:颈内动脉闭塞可以作为挽救患者生命的一个有效治疗方法,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 ,与常规的血管造影相比 ,具有很多优点。对于许多疾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管性病变、脑供血不足或急性脑缺血等 ,是不可缺少的诊疗方法。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从 8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以来 ,全国许多省市开展了此项手术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但该手术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及并发症 ,因此 ,术前术后护理及病情观察有助于诊断和治疗所出现的不良反应。1 临床资料我院共对 2 3例患者进行了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 ,男性 14例 ,女性 9例 ,年龄 2 1~ 6 2岁 ,平均 43.7岁…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疾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是经皮肤股动脉穿刺,在全身肝素化的条件下,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开展的一项血管内介入手术方法,该方法是诊断各种脑血管疾病的唯一"金标准"[1].但该方法术后周围血管易发生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术后充分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我科2005年1月~2007年6月行脑血管介入诊疗患者120例,在降低和预防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方面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4例非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25例确诊为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对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精心的护理。结果 25例动脉瘤患者23例栓塞治疗成功,另外2例由于动脉瘤形状特殊,未能栓塞成功,行保守治疗后病情好转;栓塞成功患者中2例术后出现脑梗死,经溶栓治疗后康复。结论白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血管变异患者脑血管造影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先天性血管变异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97例单纯脑血管造影患者,按照是否存在先天性血管变异将其分为对照组(288例,无先天性血管变异)与血管变异组(9例),对其造影并发症的发生及诱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管变异组造影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操作不当是引起对照组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与此不同的是,引起血管变异组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在于血管变异本身。结论存在先天性血管变异的患者行脑血管造影的风险较大,应首选其他无创血管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14.
苏淑丽 《河北医学》2009,15(7):842-84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介入治疗的价值和护理方法。方法:150例疑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定部位后,再通过导管注入尿激酶、右旋糖酐以观察注药后血管影像学变化,同时检查临床症状和体征是否改善。结果:150例疑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中,有116例(占77.4%)显示脑血管异常改变,96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者行介入灌注治疗后,即刻观察肌力变化有不同程度提高,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够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出率,是评价脑血管狭窄、闭塞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金标准,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一步治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1 7例儿童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疗效。方法  1~ 1 2岁 1 7例儿童试行术前、术中、术后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结果 1 7例患儿均较好耐受手术 ,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儿童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有利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巨大纵隔肿瘤伴严重并发症时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30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中8例于术前行数字减影下供瘤血管造影栓塞术,4例恶性肿瘤给予术前放疗;根治性手术20例,姑息性手术8例,探查2例。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3例,10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结论 有良性肿瘤表现的巨大肿瘤即使伴有呼吸困难等并发症亦应行手术探查,恶性肿瘤伴严重并发症在无其他治疗良策时,如果身体条件允许也应手术探查,争取切除或做减状手术。手术前可做动脉造影肿瘤血管栓塞术,利于减少术中出血,术中应注意肿瘤压迫影响呼吸循环。  相似文献   

17.
巨大纵隔肿瘤伴严重并发症时的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巨大纵隔肿瘤伴严重并发症时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30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中8例于术前行数字减影下供瘤血管造影栓塞术,4例恶性肿瘤给予术前放疗;根治性手术20例,姑息性手术8例,探查2例,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3例,10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结论 有良性肿瘤表现的巨大肿瘤即使伴有呼吸困难等并发症亦应行手术探查,恶性肿瘤伴严重并发症在无其他治疗良策时,如果身体允许也应手术探查,争取切除或做减状手术。手术前可做动脉造影肿瘤血管栓塞术,利于减少术中出血,术中应注意肿瘤压迫影响呼吸循环。  相似文献   

18.
叶灵茶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0):1718-1719
目的探讨鼻咽部血管纤维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2001年3月~2004年9月收治的4例鼻咽部巨大血管纤维瘤患者,术前均采取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介入治疗,3~6 d再行手术治疗,期间予以如下护理:(1)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保证手术顺利进行;(2)向患者讲解行DSA栓塞术的必要性;(3)针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摘除肿瘤组织,无手术切口感染和术后出血,均顺利出院.经手术后随访,其中1例复发,未进行继续治疗,余3例均无复发,恢复良好.结论精心细致、及时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病因[1],血管内治疗技术已经成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的重要手段,使绝大多数的颅内动脉瘤都能通过血管内栓塞而治愈,从而免除开颅手术[2]。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采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3-4](Guglim i Detachable Coil,GDC)血管内途径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26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12例,女14例,年龄43~64岁,平均54.6岁。为Hunt~HessI~II级病例,均以突发头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头部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后立即做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临床分级为Hunt~HessⅢ级以上,带病情平稳后造影。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5例,后交通动脉瘤10例,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2手术方法采用全麻或局部麻醉,全身肝素化,全部病例经股动脉穿刺(Seld inger技术)入路,置入导引导管后行多角度造影以选择最佳工作方位。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经交换导丝将指引导管前端置入患侧颈内动脉,末端连接Y型阀,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再经该Y型阀将微导管插入指引导管,并缓慢向上推送进入颈内动脉颅内段...  相似文献   

20.
韦应和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21-4822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技术的血管检查方法。按照目前常规的标准选择术式,常规消毒、局麻后,经皮肤穿刺股动脉,置入动脉鞘,在导丝导引下,分别将造影导管置于主动脉弓、颈总动脉起始处、锁骨下动脉近椎动脉开口处,注射造影剂,使脑血管动态显影,来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性质,以协助诊断脑血管及相关疾病,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法[1],是神经介入治疗的基础。我院2007年11月至2008年9月行全脑血管造影术4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2例患者均进行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17岁~72岁,平均年龄44.7岁。2体会2.1术前准备2.1.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检查的优点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其了解该方法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检查,并愿意接受此种检查方法和积极配合。2.1.2一般准备术前做好常规实验室检查及碘过敏试验,双侧腹股沟区及会阴部备皮,触摸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强度,标记足背动脉搏动点[2]。术前4h~6h禁食,术前30min排空大小便。2.1.3用物准备造影剂、麻醉剂、股动脉穿刺包、无菌手套、生理盐水、肝素、一次性注射器、绷带、沙袋、监护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