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中的变化。方法:根据AMI的发作时间,将入选的89例AMI患者分为3组,A组(n=31,胸痛的时间<6h),B组(n=36,胸痛的时间6-12h),C组(n=22,胸痛的时间>12h),入选患者测定其血CRP,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WBC),血脂等水平,结果:AMI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血脂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患者CRP,FIB,WBC与正常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MI中期患者CRP的阳性率高于早期和晚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与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2.
张爱荣 《中国医刊》2002,37(7):34-35
目的 探讨炎症反应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关系,为AMI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AMI组36例;不稳定心绞痛(UA)41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42例;正常对照组36例。分别测其血脂、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和白细胞(WBC)总数,比较各组间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AMI组、UA组的CRP、FIB及WB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A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RP、FIB及WBC水平的增高与AMI有关,它们是反映AMI的较客观指标,AMI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血瘀证患者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补体系统表达变化。[方法]检测72例AMI患者血瘀证、非血瘀证及33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样本中hs-CRP、FIB及补体C3、C4、C5b-9的表达变化,并比较以上指标之间及其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结果]AMI患者的血清FIB、C3、C4、C5b-9及hs-CRP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血瘀证组高于非血瘀证组;血瘀证与hs-CRP、FIB、D-2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0.239、r=0.402、r=0.199,P0.05);GRACE评分与血瘀证、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309、r=0.376,P0.05)。[结论]AMI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炎性反应和补体激活,而在血瘀证中表达更为明显;血瘀证为AMI患者中的较高危者,早期辨证治疗可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晓宁  张晨红 《当代医学》2011,17(32):36-37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测定90例ACI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CRP和FIB水平.结果 90例ACI患者血清CRP和FIB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cRP和FIB呈显著正相关(r=0.754,P<0.05).结论 CRP和FIB...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血浆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对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严重程度、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 分别对PE组和对照组、PE组中高危PE、中危PE、低危PE三个亚组患者血浆Fg和CRP、DD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PE组患者血浆Fg、CRP和DD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PE三个亚组间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治疗后PE组血浆Fg、CRP和DD下降明显(P<0.01),其中有,效组下降的程度明显(P<0.05),无效组有上升趋势;PE组患者血浆Fg、DD和CRP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浆Fg、CRP和DD的实验室联合检测对判断PE严重程度及疗效有一定临床意义,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血浆纤维蛋白原(Fb)、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对肺栓塞(PE)严重程度、疗效判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分别对PE组和对照组、PE组中高危PE、中危PE、低危PE三个亚组患者血浆Fg和CRP、DD浓度进行比较。 结果 PE组患者血浆Fg和CRP、DD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 <0.05),PE三个亚组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经治疗后PE组血浆Fg、CRP和DD降明显(P<0.01),其中有效组下降的程度明显(P<0.05),无效组有上升趋势;PE组患者血浆Fg、DD和CRP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浆Fg、CRP和DD的实验室联合检测对判断PE严重度及疗效有一定临床意义,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COPD病人急性发作期C反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bg)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30例COPD病人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30例体检者血清CRP、Fbg的含量,同时测定其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 COPD 病人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清CRP及Fbg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151.61、70.45,q=7.12~22.40,P<0.05、0.01). 急性发作期病人治疗后处于缓解期时CRP及Fbg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q=20.06、9.61,P<0.05、0.01).血清CRP及Fbg水平与FEV1%及PaO2均呈负相关(r=-0.82~-0.68,P<0.01).结论 检测血清CRP、Fbg对于COPD急性发作期病情和疗效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院 1995年 1月— 1999年 10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纤维蛋白原的变化 ,进行了统计分析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我院 1995年 1月— 1999年 10月收治心肌梗死患者 (均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 ) 4 2例 ,其中 2 3例静脉溶栓治疗为观察组 ,男 13例 ,女 10例 ,年龄 46~ 80岁。另选 19例为对照组 ,男 11例 ,女 8例 ,年龄 6 2~ 82岁 ,给低分子肝素治疗。2 治疗方法与结果2 .1 治疗方法 观察组 :尿激酶总量为 2 .2万IU/kg ,1/ 2总量 0 .9%NS 10ml静推 (10min内 ) ,然后 1/ 2总量 5 %GS10 0ml静推 (2 0…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与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的敏感性及相关性,以寻找更好的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方法,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8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划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UAER〈20μg/min)3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UAER20~200μg/min)22例,临床白蛋白尿组(C组,UAER〉200μg/min)16例,另选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D组)。对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尿、尿β2微球蛋白进行测定。结果:A、B、C组之间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CRP、FIB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UAER增加而升高,3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P和FIB与UAER呈显著相关性(r=0.626、0.812,均P〈0.05),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目检测。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CRP及纤维蛋白定量较正常人群升高,且随着肾病的加重,以上指标也呈上升趋势,通过对CRP与FIB的动态观察及联合检测,可能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血脂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102例不同梗死面积ACI患者血清CRP、FIB、血脂的水平,比较其水平差异.结果 三组ACI患者血清CRP均值均高于正常值,大面积组CRP显著高于小面积组和腔隙性组(P<0.05).FIB在脑梗死三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大面积梗死组,也高于小面积梗死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大面积梗死组和小面积梗死组无差异.脂蛋白a(Lp(a))在三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大面积组与小面积组、小面积组与腔隙性组均有差异(P<0.05),其余各项血脂指标在三组间无差异.结论 CRP、FIB、Lp(a)的水平可作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糖尿病足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糖尿病足患者63例,按患病程度分为四个观察组;同时选择20例常规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糖(Glu)、HS-CRP、FIB浓度的相关性和规律。结果糖尿病足患者各组Glu、HS-CRP和FIB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Glu和HS-CRP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足Ⅲ和Ⅳ级的FIB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病情与血清HS-CRP和FIB值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溶栓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54例。根据入院时血清CRP水平的不同分为CRP升高组和CRP正常组。溶栓治疗后观察血管再通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溶栓治疗后180min两组冠状动脉的再通率有显著性差异,CRP升高组为60.71%。CRP正常组为80.77%(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后6h内CRP水平高的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的再通率更低,且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2例CHD患者,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24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38例,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DD、Fg和hs-CRP的水平。结果 ACS组和SA组DD、Fg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ACS组DD、Fg和hs-CRP水平也明显高于SA组(P〈0.01);冠心病患者DD、Fg和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DD、Fg和hs-CRP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预测冠心病发生和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多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pnDNA,选9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RP,凝固法检测FIB。结果急性脑梗死组CpnDNA阳性率为56.99%.对照组CpnDNA阳性率为36.67%,两组Cpn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pnDNA阳性组CRP浓度及FIB浓度均明显高于CpnDNA阴性组CRP浓度及FIB浓度,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CpnDNA阳性组CRP浓度和FIB浓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62,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率明显增高,肺炎衣原体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增强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观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FIB、CRP与心绞痛、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CRP采用免疫比浊法,FIB采用PTDER演算法。结果:UAP患者FIB、CRP高于稳定性心绞痛和对照组。结论:高水平的CRP、FIB与UAP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238例脑梗死(ACI)患急性期和32例ACI溶栓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及血浆纤维蛋白单体(fibrin monomer,FM)联合反应进行动力学研究。方法:应用纤维蛋白原功能检测系统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得出一个动态结果。结果:(1)ACI急性期Fbg浓度和FM功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性(P<0.01);(2)急性期后前5天溶栓Fbg浓度和FM功能各参数又均低于对照组,而溶栓的恢复期各项指标均逐渐恢复,但各值仍高于对照组。结论:纤维蛋白原分子反应增强与纤维蛋白原分子结构变异有关,这可能是ACI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血清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溶栓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探讨其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血清CRP的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了33例AMI患者溶栓前后和30名健康正常人血清CRP水平。结果:AMI患者溶栓前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溶栓再通组与未通组相比血清CRP峰值差异显著(P<0.05);溶栓再通组第7天时血清CRP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态检测AMI患者溶栓前后血清CRP水平变化,有利于溶栓疗效观察、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蔡敏  马曦  罗春阳  彭雪梅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04-1204,122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etive protein,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天、14天测定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使用丹红注射液40ml,1次/d,共治疗14天。对照组使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胞磷胆碱治疗14天。结果:治疗组治疗3天后hs—CRP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hs—CRP和Fg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病情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为CHD的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已经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89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7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UA组),稳定.型心绞痛24例(CAS组),另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中的hs-CRP和FIB水平。结果患者组hs-CRP和FIB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 AMI组、UA组与CAS组相比,AMI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后两组(P〈0.05);AMI组与CAS组的血浆FIB水平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外周血hs-CRP和FIB水平与CHD的病变程度有关,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