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2 毫秒
1.
本文以“人身之气贵通调”立论.认为气机通调其生理效应才能得以发挥,脏腑功能才能得以完成,气血津波才能不断化生、输布,也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气失通调则易影响脏腑功能及气血津液的生化运行,变生诸病。疏通气机则能恢复正常,为治之要法.分别从生理、病理和治疗三方面作了简要阐述,旨在说明气机通调是人体维持健康的根本,在生命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疑难杂证之治,从气血入手,疏通血气,着眼于通畅气机,平衡气血,必使气机升降出入得宜,为从气论治之要;并且要在活血之中以动求静,力展从血论治为枢。但临床上必须十分重视从气血双治,以便求得平衡,为杂症诊治之核心。  相似文献   

3.
孙媛媛  张庆祥 《中医学报》2020,35(5):934-936
脉应指时的形象为脉象。脉中血液是由气统摄并以气为其运行之动力。医者可通过诊脉查探人体气机运动。气的运动即为气机,气机诊断为中医辨证之导向,因气机运动包括了人体内部的气机变化和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换,且气机运动维系着脏腑功能,遂能反应脏腑气机之常变。气血的变化是脉形成的基础,气血生理失常,则脉见病象。因此,脉诊可通过分析气机动向来诊断脏腑病变的病因病机及机体气血阴阳之盛衰。大凡疾病是由伤气而发,气机在失调但未至大伤之时可通过脉象体现于指端,这使脉诊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诊治中具有极大优势。  相似文献   

4.
高雅  黄起了  林雪娟 《中医学报》2020,35(5):964-967
胚胎的生长发育与肾、肝、脾三脏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脏腑的功能又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一方面,郁往往会引起气机不畅,造成人体气机失调,影响肝气疏泄、肾精藏泄和脾的运化功能,导致冲任不调、宗筋失荣、胎元失养,引起胚胎停育;另一方面,郁致气血运行受阻,可在胞宫内形成瘀血而致胚胎停育。治疗上,应以疏通气机、调畅情志为大法,注重恢复肝肾、肝脾的功能,不能单纯地补肾、补脾,更要注重肝肾、肝脾之间的相互调达,要疏补兼顾;重视备孕期补肾与活血化瘀相结合;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封志英 《右江医学》2003,31(6):605-606
胸腰椎骨折患者易引起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而发生腹胀 ,影响原发病的康复 ,通过对 72例患者运用隔姜灸神阙解除胸腰椎骨折后腹胀的治疗体会 ,认为采用隔姜灸神阙使热气内注 ,通过经络传导起到疏通经络 ,调整胃肠气机 ,使阴阳气血调和 ,达到胃肠蠕动恢复、消除腹胀之功效  相似文献   

6.
下肢骨折患者由于术后切口疼痛及长时间卧床休息,可引起患者尿道括约肌或膀胱反射性痉挛,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腹胀、腹痛、尿潴留及便秘等并发症,增加患者术后痛苦,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下肢骨折术后腹胀、便秘、尿潴留的发生与气血亏虚、脾胃功能失调、津液亏损所致的腑气不通、气机阻滞、大肠传导失调有关[2]。捏脊疗法通过对患者实施捏脊可疏通经络、促使阴阳平衡、调节肺脏气血,促进胃肠蠕动作用[3]。  相似文献   

7.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 blebowel syndrome,IBS-D)发病的本质是气血运行失调,情志饮食刺激是重要诱因.气机病变取决于胆,胆作为枢纽,通过调节气机升降影响周身气血的运行,影响情志和消化.IBS-D气机郁滞明显,腹痛较为严重,有泻后痛减特点者,常伴有脾...  相似文献   

8.
非瘢痕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疲劳综合症(CFS),又称慢性疲劳免疫功能紊乱综合征。该病严重地影响人类健康及生存质量,目前巳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而西医治疗尚缺乏有效的方法。针灸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和神经体液、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激发调动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不但对CFS各系统的症状非常适应,而且能预防CFS的发生,帮助人体正常功能的恢复。本文运用非瘢痕灸五脏俞穴治疗,通过补益气血,调理脏腑,使得气血充沛,脏腑气机条达,从而缓解CFS患者的疲劳、肌痛、睡眠障碍等症状,取得较好疗效,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小柴胡汤为张仲景《伤寒论》治疗少阳病之方。少阳应包括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性喜条达疏泄,有启陈致新之能。少阳之气能枢转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促进气血津液的运行。如果少阳受邪则枢转无力,使得周身气机不畅,内外上下之气不通,气血津液不行,则诸病生焉。小柴胡汤应用范围很广,现就笔者运用小柴胡汤之体会作以简介。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的发生与情志相关性极大,患者多有肝气郁结的表现,肝气不得升发,疏泄失常,而致肝气横犯脾土,导致脾气亏虚而运化失常,水液输布异常,从而成湿成瘀,阻滞脉络。裴晓华老师认为治疗当从固护中焦脾胃入手,主张健脾利湿,疏补兼施,补益脾气则气血生化有源、运行有力;疏通经络则瘀血可散,水湿可泻。因此,裴老师多选用防己黄芪汤进行化裁加减。裴老师临证也常用局部刺络拔罐疗法和艾灸,以通调三焦气机,调理肺、脾、肾三脏,化行气血。  相似文献   

11.
中医认为,顽固性网球肘多因长期劳累,劳伤筋脉,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或运化失调,水湿内停,外感寒湿,寒湿邪聚,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闭阻,或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血不荣筋,筋脉失养等所致。针对不同病因病机,提出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补益气血等治则。采用从颈论治、针灸、针刀、中药等各种疗法治疗,能缓解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2.
卢尚岭调气为主治疗急性中风经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气机升降逆乱是中风病病机的关键。急性中风时常见的痰、火、瘀、滞等病理产物,均由气机升降逆乱、气血津液运行障碍所致。治疗急性中风必须注重调畅气机。气机逆乱的形成要在肝脾二脏,因此,调畅气机,首重畅利中焦,祛除邪气,通畅腑气;次须重镇肝木,畅达肝气,平抑肝阳;调气亦能化痰行血,从而消除痰、火、瘀、滞。  相似文献   

13.
针刺臂臑穴治疗眼病,针刺能激发经气至眼,改善眼球及其周围组织的气血运行,疏通眼底脉络,手阳明大肠经止于眼内眦,臂臑穴作为其之要穴,在疾病的补充治疗中正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颈、腰椎疾病的病因病机为肝肾亏虚、气血衰少,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痹阻经络,导致气血阻滞,结于颈项、腰背筋骨,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筋骨肌肉失于气血的温煦和濡养。遵照"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针刺颈部、腰部夹脊穴,能疏通督脉及太阳经经气而调和阴阳,直接通调颈、腰部经气,达到祛风活血通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个人多年的临床经验,着重介绍治疗痹证的六点体会。认为主要为正气不足,感受外邪,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治当祛除外邪,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正气不足、肝肾亏虚及感受风寒湿邪导致气血凝滞关系密切。病机的核心是"虚"和"瘀"。刮痧可以解表祛邪、调畅气血、活血化瘀、排除毒素、疏通经络。以疏通督脉和膀胱经为主的刮痧具有标本兼治、补虚祛瘀的作用。刮拭督脉可以疏通督脉,振奋阳气,达到补虚的目的;刮拭膀胱经,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德林主任医师在50余载的临证中,主张“鼓邪出、内畅遂”,具体在脾胃病的应用中即主张通降之法。中医学理论认为,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主运化,就是将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传输至全身,故有“后天之本”之说。胃的主要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为脾胃的运化做准备,胃以降为和。在脾胃病的治疗中,王师着重于疏通气机,调其升降,消其郁滞,流畅气血,推陈出新,导引食浊瘀滞下行,给邪以出路。脾胃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气机郁滞,食浊瘀滞等形成,由于气机瘀滞,食浊瘀滞,首先影响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因而气血精微无以化…  相似文献   

18.
便秘与中风     
通过多年临床观察,便秘与中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风患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常伴有便秘的症状。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脏腑、气血、经络紧密相连,息息相通,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便秘虽病位在大肠,但在疾病的过程中,因其实邪阻滞,腑气不通,气血运行障碍,常导致气机不畅,气血逆乱,加重病情,影响疾病的转归和  相似文献   

19.
逯晓琪  何永生 《中医学报》2019,34(2):263-265
阴阳者,万物对立统一之根本。肾性高血压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肾脏受损,精气内伤,脏腑阴阳失调,阴虚阳亢,虚阳上扰清窍。阴阳失衡为本病之根本,外邪、季节、昼夜等外界环境变化,脏腑阴损阳亢、气机不畅;因五脏生克相关,气血津液的变化以及风、火、痰、瘀等实邪均可使机体阴阳失衡、气血逆乱而致肾性高血压。治疗上,应以调整阴阳盛衰合以去邪为主。肾性高血压以肾损为先,多脏同时受累,兼以邪气扰乱气机,故应以调节发病之始脏——肾的阴阳平衡为要,滋肝肾之阴,潜肝之阳,祛除实邪,最终达到机体之阴平阳秘。  相似文献   

20.
<正>气机学说是中医基本理论之一,气机指气的运动,包括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升降出入泛指体内所有物质的运动和变化[1],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矛盾运动的全过程[2]。历代医家对升降出入理论非常重视,参与己见,从不同侧面对其进行阐发,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