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乳腺增生胶囊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肌内注射30d造成大鼠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成功后再连续灌胃给药30d,观察乳腺增生胶囊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乳腺增生胶囊能降低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增生胶囊可改变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增加乳房的微循环灌注量,这是其治疗和预防乳腺增生病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伴乳腺纤维瘤的乳腺增生的可行性。方法:9例伴有乳腺纤维瘤的乳腺增生患者接受HIFU治疗,治疗后行乳腺彩超或乳腺钼靶检查,并随访治疗前后患者乳腺疼痛变化及乳腺增生结节大小变化。结果:9例患者在3个月内疼痛均不同程度的缓解。疗效维持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为16个月。结论:HIFU治疗乳腺纤维瘤安全有效,可明显缓解乳腺疼痛,疗效持久,有望成为治疗乳腺增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疾病的治疗方法.方法:乳腺增生的患者进行内外治疗、理疗和心理治疗.结果:1500例门诊就诊患者乳腺增生60%,单纯乳腺增生23%,囊性增生77%.结论:乳腺增生性疾病通过内外治疗、理疗、心理疏导以及综合治疗症状缓解率96%.  相似文献   

4.
樊敏江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845-1847
乳腺增生是女性乳腺的多发病之一,据中国乳腺疾病防治协会的调查显示,在我国,有70%-80%的女性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病情,其并未重视乳腺疼痛、肿块和溢液等异常症状。乳腺增生是女性体内激素代谢障碍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或复旧不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乳癖)是指采用中药方剂和加服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乳腺小叶增生病58例中医治疗体会尤秀芬(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健科,南京210029)关键词乳腺小叶增生病;逍遥散乳腺小叶增生病是乳腺与内分泌密切相关的一种非炎性增生性疾病,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现将经中医治疗资料完整的58例小结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6.
田金荷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161-161
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结构不良症,是乳腺外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属巾医学“乳癖”的范畴。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方法有微波、红外线、西药(三苯氧胺片)等,但均有一定的禁忌证及不良反应。我们对乳腺增生患者应用的乳癖舒胶囊西安千禾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艳霞  李春光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824-2824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为有效治疗乳腺增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药外敷加光电离子治疗仪对312例乳腺增生进行治疗。结果:痊愈89例,显效127例,有效81例,无效15例,有效率95.19%。结论:中药外敷结合物理疗法治疗乳腺增生是一种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X线乳腺摄影在观察中药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确诊为乳腺增生症的270例患者分别给予穿牡合剂及乳康片治疗,以高频X线摄影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对照组为82%,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乳腺X线其判断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对照组为78%,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疗效与高频X线判断疗效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病,其调整内分泌、抑制腺体增生、改善乳腺血运、防范潜在恶变等方面的作用是肯定的。高频X线乳腺摄影作为中药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的监测手段简便易行,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常见的乳房非炎性疾病,发生于青春期妇女多为乳腺小叶增生:发生于哺乳后期者多为乳腺导管增生:发生于更年期妇女多为乳房囊性增生。笔者近年应用自拟消癖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乳腺治疗仪联合口服药物对乳腺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4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7例。比较两组患者乳腺肿块变化情况、疼痛改善程度及治疗效果。结果:在第3个疗程结束后,实验组乳腺肿块数量、直径及疼痛程度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乳腺增生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乳腺Ⅱ号治疗乳腺增生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服用中药乳腺Ⅱ号,每日1剂,分2次于早晚饭后服,14天为1个疗程。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口服乳腺Ⅱ号汤剂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乳腺Ⅱ号治疗乳腺增生效果显著,能使增生的腺上皮恢复正常或萎缩消失,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乳腺增生是乳腺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1]随着妇女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妇女健康的需求也随之提升.关注和研究乳腺增生的诊、治、防是广大乳腺疾病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方法 三年以来.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上,[2]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用外用穴位敷贴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积累.结果 总有效率达90%以上且半年后门诊随访,复发率为0.结论 穴位贴敷内病外治是治疗乳腺增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206例乳腺增生病患者的病理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乳腺肿块切除37例,乳腺区段切除169例,术后随诊151例(1-5a),无复发.结论 乳腺增生病选择肿块或者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通过病理检查既可明确诊断,还可以预防其恶变.  相似文献   

14.
乳腺增生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多见于30—40岁性功能旺盛期的妇女,表现为乳腺胀痛、有结节感或肿块。我院乳腺科对部分患者使用乳腺动力治疗仪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他莫昔芬联合抗乳腺增生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35例确诊的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5例。A组给予他莫昔芬治疗,同时给予抗乳腺增生合剂治疗;B组只给予他莫昔芬治疗;C组只给予抗乳腺增生合剂治疗。结果 A组总有效率(93.3%),高于B组(80.0%)和C组(82.3%),A组总有效率分别与B组、C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莫昔芬联合抗乳腺增生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乳腺贴”贴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平行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180例有规则月经的乳腺增生病患者分为两组,“乳腺贴”贴敷治疗组(简称治疗组)90例,采用“乳腺贴”贴敷于乳房增生病变部位及穴位治疗;采用“乳腺贴安慰剂”贴敷于乳房增生病变部位及穴位(简称对照组)90例,两组治疗时...  相似文献   

17.
刘锋  张开生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05-105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的病理分型及治疗,乳腺癌的癌前病变。方法:本组单纯肿物切除79例,乳腺区段切除606例。结果:随访768例,随访率80.3%,复发10例,再次手术9例。结论:症状轻微的乳腺增生症可不必治疗。对乳病症型、小叶增生型及不伴有纤维腺瘤样结节的纤维腺瘤病型可非手术治疗。重症乳腺增生病伴有纤维腺瘤样结节的纤维腺病型,纤维化型及囊肿病型采取手术治疗。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不典型小叶增生及乳头状瘤病应视为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X线乳腺摄影在观察中药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确诊为乳腺增生症的270例患者分别给予穿牡合剂及乳康片治疗,以高频X线摄影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对照组为82%.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乳腺X线其判断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对照组为78%,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疗效与高频X线判断疗效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病.其调整内分泌、抑制腺体增生、改善乳腺血运、防范潜在恶变等方面的作用是肯定的。高频X线乳腺摄影作为中药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的监测手段简便易行,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旨在探讨乳腺治疗仪与药物乳癖消对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自2011-2012年在康复科就诊患者,选取240例均做彩超确认的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和对照组。研究组120例患者用乳腺治疗仪加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120例用乳癖物治疗。结果:乳腺治疗仪对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比乳癖消更为显著。结论:乳腺治疗仪加离子导入对乳腺增生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乳腺小叶增生是一种乳腺囊性增生病,为妇科常见病。2003年5月~2004年5月,我们采用针灸和中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乳腺小叶增生3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