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钙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治疗中疗效。方法:依据肝素用药指标,随机将UA患者分为低分子量肝素钙组I和普通肝素组II,并对照组III,结果:I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心脏猝死及需以急行冠脉形成术患者绝对数明显减少,并发症如:出血,紫癜,过敏等发生率(16.7%)明显低于普通II组(47=8%),结论: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MI)间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抗凝治疗是改善UA重要措施,低分子量肝素钙是一种新型抗凝剂,分子量小,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抗凝效果好,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小,出血并发症少,常规剂量无需实施室监测,有明确致效关系。本研究表明,低分子量肝素钙在治疗UA方面优于普遍肝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组30例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丁及美托洛尔治疗;B组30例加用普通肝素治疗;C组30例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治疗30 d后各组死亡、心绞痛、Q波型心肌梗死、急性冠脉介入、出血和血小板下降例数。结果:B和C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有效、安全和方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与血栓通冻干粉针联合用药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 I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血栓通冻干粉针450 mg每日静脉滴注,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病人心绞痛缓解、缺血性心电图改善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例数).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缺血性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为80%和77.7%,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8.89%;对照组心绞痛缓解、缺血性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40%,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2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血栓通冻干粉针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疗效好,副作用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萍  段金传 《临床荟萃》2001,16(5):195-19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治疗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自1996年12月至1999年10月间对37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予低分子 肝素治疗。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常规心电图Σ ST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与34例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右)治疗者进行比较。结果:低分子肝素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快速阻止心绞痛发作,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低右组,低分子肝素组治疗期间无急性心肌梗死(AMI),无死亡。低右组发生AMI3例,重度心律失常5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对血小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无显著影响。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快速、有效且 安全。  相似文献   

5.
肝素加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肝素加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肝素加硝酸甘油治疗治疗组(n=20)和观察组(n=12).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及心电图ST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疗效及心电图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肝素加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预防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6.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rITEMI)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及其他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首次顿服300mg,次日起75mg/d,连服2周。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5),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出、凝血指标影响不大(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对NSTEM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诊疗的方式和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药物选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观察组选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非ST段心肌梗死应用阿司匹林+硝酸甘油治疗,疗效显著,是可以借鉴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入选标准患者206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98)和标准治疗组(n=108)。标准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比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替罗非班组在上述药物基础上给予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疗程为2.0-4.5 d。观察2组血小板聚集率、主要终点事件(顽固性心绞痛、新近心肌梗死和死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标准治疗组相比,替罗非班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主要终点事件有下降趋势,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特点。方法:将4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与同期6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A组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而心力衰竭、休克、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心肌酶学各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理变化不同,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变化,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和非Q波心肌梗塞(NQAMI),往往病情较重,且极易发展为猝死和急性Q波心肌梗塞,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抗凝治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效果已经达到共识.但目前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不多.本研究将探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依维莫司洗脱支架能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后的炎症反应,减少再狭窄的发生率。Firebird支架是目前中国使用最广泛的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XIENCE.V支架是目前使用最多的雷帕霉素衍生物依维莫司洗脱支架。目的:比较国产雷帕霉素洗脱Firebird支架及进口XIENCE.V支架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7月间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2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47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5例。经药物治疗病情72 h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Firebird支架组58例,XIENCE.V支架组54例。结果与结论:与置入前相比,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置入后24 h显著升高(P 〈0.01),置入后1个月显著下降(P 〈0.05)。置入后24 h、1周、1个月,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术中及置入后1个月均无心脏意外事件发生,两组安全性及组织相容性相似。结果证实,Firebird支架与XIENCE.V支架治疗均能抑制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后炎症反应,且临床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基本病理基础,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中包括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其发病急,变化快,目前多主张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抗凝治疗。2006年9月~2007年6月,我们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ACS病人63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继发出血、血栓形成的结果,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以及心脏缺血性猝死。20世纪80年代以前,曾被分为透壁和非透壁心肌梗死。近年,学者普遍认为以有无ST段抬高对ACS进行分类对临床治疗更具指导意义。实现充分的心肌再灌注是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首选,而非ST段抬高的非Q波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治疗的关键则在于抗血栓。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并急性左心衰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征,为制定干预策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94例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根据心电图有或无ST段抬高分为两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AMI)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和冠脉病变特征。结果NSTEAMI组发病年龄大,既往心肌梗死病史、2年以上心绞痛病史、入院时无心绞痛症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者多;血中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ESd)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降低明显: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累及左主干病变、钙化病变、侧支循环形成、弥漫性长病变、慢性闭塞病变的发生率高;STEAMI组血栓形成及急性完全闭塞病变、罪犯血管中左前降支(LAD)发生率高;性别、吸烟史、偏心性病变,分叉病变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合并急性左心衰的NSTEAMI临床合并症多,入院时常无心绞痛症状,心功能较差,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且复杂,但急性闭塞病变的发生率低,多为慢性进展的结果,提示预后不良,早期积极血运重建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吴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6):3808-3809
目的: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共136例,分为早期药物保守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随访患者1~24个月的心绞痛复发率、再次入院率和再次介入治疗率或血管搭桥术,以及心源性死亡和(或)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介入治疗组心源性死亡和(或)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较药物治疗组显著降低,介入治疗组在心绞痛复发率、再住院率方面同药物保守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均〈O.001)。结论: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显著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华川  王月康 《华西医学》2010,(4):686-687
目的观察常规剂量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和静脉泵普通肝素在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2008年46例住院患者,分别对46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测定用药前后心肌酶学及胸痛变化。结果用注射泵推注普通肝素疗效更确切。结论在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静脉泵普通肝素比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疗效更迅速和确切。  相似文献   

18.
李正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363-436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根据其初始心电图改变分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ACS两大类.非ST段抬高性ACS包括非ST段抬高性心梗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不稳定,需要恰当的诊治.我卫生服务中心内科2006-06-2010-06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治疗40例NSTE-ACS,并与常规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心绞痛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在常规阿斯匹林、硝酸甘油、倍他乐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为比较治疗效果,同期对10例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应用不加低分子肝素的常规治疗,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血压及心电图变化。结果: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未用低分子肝素组10例,其中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例,总有效率80%。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发病6h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应用普通肝素(UFH)或低分子肝素(LWMH)抗凝辅助全量阿替普酶溶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UFH组与LWMH组各48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UFH或LWMH联合阿替普酶100mg进行静脉溶栓,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再灌注时间、心肌抢救指数、临床事件发生率、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的临床再通率及平均再灌注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最终心梗面积、心肌抢救指数、出血发生率和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发病第3月时的彩超LVED及LVEF有明显差异(P〈O.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替普酶方案可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的心肌抢救指数,显著降低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出血发生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