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玉屏风颗粒对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4和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 8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配到玉屏风联合咪唑斯汀组和但用咪唑斯汀组,用药前后测患者生活质量和血清IL-4和IFN-γ水平,用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玉屏风颗粒联合咪唑斯汀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程度均高于单用咪唑斯汀组,且前组患者血清IL-4水平降低程度及IFN-γ的升高程度均高于后组。结论玉屏风颗粒能调节慢性荨麻疹患者细胞免疫,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联合口服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咪唑斯汀联合口服白芍总苷胶囊,对照组单一给予咪唑斯汀。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有效率为88%,对照组有效率为87%,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43.37%,对照组复发率为71.2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咪唑斯汀联合口服白芍总苷胶囊可能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治疗、预防复发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氯雷他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咪唑斯汀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使用咪唑斯汀的总有效率82%显著优于使用氯雷他定的对照组75%,本次研究没有死亡和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慢性荨麻疹使用咪唑斯汀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率较低,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咪唑斯汀10mg/d治疗28d。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4天,治疗后第28天观察并记录计分。结果按4级评分记录,总有效率96%。结论应用咪唑斯汀10mg1次/d,雷尼替丁0.15g,2次/d,治疗慢性荨麻疹治愈率高,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的起效时间和疗效。方法:40例急性荨麻疹患,给予咪唑斯汀10mg口服,每日1次。结果:瘙痒症状在1h之内减轻为725%,2h之内减轻为100%;风团数量减少分别为82.5%和975%;有效率1h内为52.5%。2h内为95.0%。结论:咪唑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起效快。作用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在本院门诊治疗荨麻疹的1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4例,对照组服用咪唑斯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服用,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均下降,且对照组的症状总积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9.57%,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6.17%,两组问治疗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除此之外,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和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优于单一应用咪唑斯汀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三联疗法对慢性荨麻疹疗效及血清IgE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和评价三联疗法(自血疗法联合咪唑斯汀、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清总IgE水平影响。方法将110例慢性荨麻疹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10mg,每天1次。治疗组采用三联疗法,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口服雷尼替丁胶囊0.15g,每天2次,再联合自血疗法,从患者的静脉里抽取5ml血液,随即直接注射到病人臀部的深层肌肉,3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30天。两组患者同时检测治疗前及停药后血清总IgE含量,并和病情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停药3个月后疗效,评价其安伞性,比较治疗前及停药后血清总IgE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近期)治疗组有效率为90.1%,对照组有效率为87.3%,近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药3个月(远期)治疗组有效率为83.6%,对照组有效率为56.4%,远期疗效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随访三个月,治疗组复发4例(15.4%),对照组复发11例(47.8%)两组复发牟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液总IgE水平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药后治疗组总IgE水平降低较明显,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了联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远期疗效理想,能减少复发,明显降低患者血清中总IgE水平,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咪唑斯汀与地洛他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咪唑斯汀与地洛他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成本-效果。方法将7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咪唑斯汀、地洛他啶治疗14 d,观察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咪唑斯汀和地洛他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84.6%(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0.61、0.45。结论地洛他啶治疗慢性荨麻疹相对于咪唑斯汀具有药物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慢性荨麻疹患者接受咪唑斯汀与赛庚啶联合递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咪唑斯汀治疗以及咪唑斯汀与赛庚啶联合递减治疗,对比2组慢性荨麻疹患者疗效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疗效、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概率相比基本无差异(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接受咪唑斯汀与赛庚啶联合递减治疗,具有较高价值,可降低疾病复发以及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联合雷公藤、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92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三组,治疗组(A组):服用皿治林、雷公藤多甙及雷尼替丁;对照组1(B组):服用皿治林及雷公藤多甙;对照组2(C组):服用咪唑斯汀。连服2周为1疗程,三组均连服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A、B、C组治愈率分别为52.38%、36%、32%;总有效率分别为90.10%、80%、72%;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联合用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方敏维糖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 18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非过敏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复方敏维糖浆治疗,平均治疗7d.治疗前后测定两组血清IL-4和IFN-γ,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痊愈123例,显效34例,有效2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5.2%;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4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3.729,P<0.01)、IFN-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3.064,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4比治疗前明显降低(t=2.778,P<0.05)、IFN--y比对照组明显升高(t=2.467,P<0.05).观察组出现轻度嗜睡、困倦2例,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 复方敏维糖浆可明显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IL-4和IFN-γ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银连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1/Th2)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银连祛风汤组和地氯雷他啶分散片组,各46例,分别用上述药物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和复发率。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2、IL-4的表达水平。结果:银连祛风汤组有效率89.13%(41/46)与地氯雷他啶分散片组的有效率80.43%(37/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连祛风汤组复发率14.63%(6/41),低于地氯雷他啶分散片组的35.14%(1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FN-γ、IL-2、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升高IFN-γ、IL-2水平,降低IL-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连祛风汤组升高IFN-γ、IL-2水平、降低IL-4水平更明显,与地氯雷他啶分散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or P<0.01)。结论:银连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可能是通过纠正失衡的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脾氨肽口服液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21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依匹斯汀片,2片/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脾氨肽口服液,10 m L/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血清炎性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6.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瘙痒、风团数量、风团大小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症状积分降低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介素(IL)-4、IL-10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氨肽口服液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能够显著改善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慢性荨麻疹的真菌病因及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慢性荨麻疹中的真菌病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应用混合真菌(点青霉、蜡叶支孢霉、烟曲霉、白色念珠菌、细链格胞)抗原测定了128例慢性荨麻疹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gE抗体[S_IgE(MP1)],其中50例阳性随机平分2组,A组以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B组加用氟康唑150mg/wk,po,×8wk,治疗停止及停止后6~8wk评定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差异不显著,疗程结束后6~8wkA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及积分下降率分别为4%,20%及33%;B组分别为40%,32%及65%,(P<0.01);复查S_IgE(MP1),A组复查13例无一例阴转,B组复查19例中17例阴转(89%)。结论:S_IgE(MP1)阳性的荨麻疹病人中体内真菌致敏可能为其重要的病因,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具有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对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血清白介素8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予相同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孟鲁司特片,每晚口服1次,每次10mg,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肺功能改变和血清白介素8水平。结果治疗组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并无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肺功能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8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水平并无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IL-8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用孟鲁司特治疗肺功能改善明显,白介素8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确诊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伴有鼻息肉组(CRSwNP组)91例、不伴有鼻息肉组(CRSsNP组)75例,入院后均给予规范治疗,选取同期我科诊断为单纯鼻中隔偏曲的患者60例为对照组.测定3组血清IgE、IL-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CHF)病人血清地高辛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心功能Ⅲ~Ⅳ级的CCHF病人给地高辛0 .2 5mg ,po ,qd× 1wk ,继而地高辛剂量改为 0 .12 5~ 0 .2 5mg ,po ,qd× 4wk ;给地高辛wk 1末后开始给培哚普利 2~ 4mg ,po ,qd× 4wk。结果 :培哚普利治疗前、治疗wk 2末和wk 4末其血清地高辛浓度分别为 ( 1.14±s 0 .13) ,( 1.2 3± 0 .0 6)和 ( 1.2 3±0 .12 )nmol·L- 1,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血钾上升 ,但在正常范围 ;血尿素氮、肌酐、尿酸和 β2 微球蛋白均略有下降 ,纠正肌酐清除率至wk 4末有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培哚普利能改善CCHF病人的肾功能 ,不增加地高辛的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赤峰市医院皮肤科收治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餐后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 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8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症状评分、细胞因子和抗体免疫球蛋白E(IgE)。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81%、9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瘙痒程度、风团数量、风团直径、持续时间、发作次数、总评分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水平显著升高,而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IgE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升高IL-2、IL-12、IFN-γ水平,降低IL-4、IL-8、IgE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婷  杨雪  颜红炜 《安徽医药》2018,22(4):735-738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 (IL-6)的影响.方法 将慢性荨麻疹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1片/次,1次/天;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1 mL,2~3次/周.治疗组采取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1 mL,2~3次/周;玉屏风颗粒,开水冲服,每次5 g,3次/天.两组患者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检测两组血清IL-2及IL-6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瘙痒程度、风团数目、风团持续时间、每日风团发作次数及风团最大直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治疗组患者的愈显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1.11%(P<0.05).治疗组复发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33.33%(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L-2及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明显,上调患者血清中IL-2及IL-6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体针联合耳针辅助治疗小儿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温州市人民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就诊的慢性鼻炎患儿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期间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5例.对照组给予通窍鼻炎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体针联合耳针治疗.2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