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瓣输尿管成形术(boari flap ureteroplasty,BFU)治疗移植肾输尿管梗阻的效果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应用BFU治疗10例移植肾输尿管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观察移植肾输尿管是否再次发生梗阻和积水。结果:所有患者移植肾输尿管梗阻均得到完美重建,随访1~5年B超检查未见移植肾梗阻和积水,移植肾功能维持正常。结论:BFU是治疗肾移植术后输尿管长段梗阻的有效方法,且近、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输尿管膀胱连接处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10例输尿管膀胱连接处梗阻(UVJO)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4例.间断腹痛和反复泌尿系感染.B超、IVU及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诊断为UVJO.行横向膀胱黏膜下隧道膀胱输尿管再吻合术(Cohen术式).结果 10例术后恢复顺利,10~14 d出院.1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5(0.5 ~3.5)年.IVU示肾输尿管积水明显减轻8例,好转2例.并发泌尿系感染1例,抗感染治疗后好转;症状完全消失9例.结论 腹痛、泌尿系感染等临床症状或肾输尿管积水进行性加重为UVJO手术指征,Cohen式术式效果满意.积水较轻或无临床症状患者可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3.
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可以引起膀胱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本文就BOO后引起的膀胱α1受体的变化、平滑肌肌球蛋白的变化和与缺血缺氧相关的变化等以及BOO后膀胱功能的药物保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可以引起膀胱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本文就BOO后引起的膀胱α1受体的变化、平滑肌肌球蛋白的变化和与缺血缺氧相关的变化等以及BOO后膀胱功能的药物保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5岁.因"排尿困难伴间歇性肉眼血尿10余年"入院.患者于10余年前开始出现排尿不畅,每年均出现肉眼血尿、尿痛,在当地输液治疗后好转,未作进一步检查及治疗.近两周来再次出现血尿,伴尿频、尿急、尿痛就诊.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膀胱颈梗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胶胱颈梗阻是一种不明原因引起的下尿路疾病。其病因可能与膀胱颈功能失调有关,诊断要靠精确的尿动水学检查,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是治疗本病有效的方法。本文就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Zhao G  Qiao B  Zhang W  Yang T  Wang G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0):606-607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的方法。方法采用单乳头双输尿管一侧腹壁造口术式,即将右侧输尿管经腹膜后拉至左侧与左侧输尿管一并拉出腹壁,形成乳头,治疗36例。结果乳头形成好,术后尿液引流通畅,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35年,无乳头回缩塌陷、肾盂肾炎。经支架管逆行造影、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B超检查,证实双肾无明显积水。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特别适合于年老体弱、全身情况差,不适宜行复杂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72岁。1997年6月因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及回肠代膀胱术,病理检查证实为移行上皮细胞癌Ⅱ级。1999年3月因右肾盂癌行右肾、输尿管切除术,病理检查报告为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2000年8月再次出现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无  相似文献   

9.
女性膀胱颈器质性梗阻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8 7至 2 0 0 2年 ,我们采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器质性梗阻 38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38例。年龄 4 2~ 78岁 ,平均 5 9岁 ,其中 >6 0岁 2 2例。病程 6个月~ 18年 ,平均 6 .5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 ,表现排尿费力、尿流缓慢、尿潴留 ,充盈性尿失禁并伴有尿频、夜尿次数增多及急迫性尿失禁等。急性尿潴留 6例 ,慢性尿潴留 9例。排除引起下尿路梗阻的其他病变。尿流率 (UFR)测定 2 7例 ,最大尿流率(Qmax) 7~ 15ml/s,平均 9.6ml/s,均呈低平梗阻曲线 ;排尿时间 (T) 33~ 186s,平均 6 3.4s…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因“排尿困难2年余,加重伴腰部胀痛1个月”入院。曾在外院按慢性前列腺炎给予哈乐、可多华、高特灵等a受体阻滞剂治疗1年余,但效果不佳,排尿费力、尿线细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近半年来自觉排尿困难进行性加重,1个月前开始出现腰部胀痛不适,在当地医院行超声检查示双肾积水和双侧输尿管扩张,前列腺体积2lml,残余尿80rnl,血肌酐143μmol/L,尿常规无异常,给予留置尿管和口服桑塔治疗,1周后拔除尿管仍出现明显的排尿困难,且腰痛有所加重,遂转至我院。既往有慢性前列腺炎病史,无糖尿病、高血压和神经系统疾病史。  相似文献   

11.
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所致逼尿肌超微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后逼尿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方法 建立雄性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动物模型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逼尿肌细胞内超微结构 ,应用ImagineTool图像分析软件检测粗面内质网面积和线粒体密度。 结果 梗阻组逼尿肌细胞内单位面积平均 1 1 5 .2 8μm2 ,胞质中粗面内质网面积 (5 .377± 2 .31 8) μm2 ,较对照组的 (0 .476± 0 .31 9) μm2 明显扩大 ;线粒体相对密度为 1 .0 2 7± 0 .0 64 ,较对照组的 0 .830± 0 .0 58明显下降 ,P均 <0 .0 1。 结论 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后逼尿肌细胞内质网扩张 ,提示其合成蛋白质功能增强 ,从而引起膀胱壁增厚 ;而线粒体水肿明显 ,密度下降 ,提示逼尿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导致其收缩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2.
女性膀胱颈部梗阻电汽化切除术33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电汽化切除术治疗女性膀胱颈部梗阻的效果。方法 应用电汽化切割技术治疗女性膀胱颈部梗阻33例,并随访疗效。结果 本组33例,术后随访29例,其中28例(96.6%)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大于16 ml/s,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尿道电汽化切除术治疗膀胱颈部梗阻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尿动力学和膀胱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随访治疗效果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3.
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92~1997年共收治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49例,现将其诊治方法予以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9例,年龄39~83岁,平均61.7岁。病程2周~20年,其中<6个月22例,6个月~1年9例,>1~5年8例,>5年10例。以排尿不畅就诊34例,反复尿路感染就诊15例。排除尿道狭窄、尿道外口异常及特异性感染(结核)等。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或脓细胞26例,尿细菌培养阳性11例。尿潴留10例,剩余尿量达45~350 ml 39例,平均104ml。尿流率测定29例,最大尿流率(Qmax)3.4~18.0 ml/s,平均为10.3 ml/s。膀胱镜检查21例,膀胱颈口明显抬高19例,呈环状缩窄2例;并发大量小梁形成18例。IVP检查9例,双侧上尿路积水5例,单侧积水1例。逆行膀胱造影3例,示膀胱输尿管反流1例。膀胱测压4例,均在正常范围。所有病例B超均提示膀胱颈后唇有不同程度抬高并突向膀胱腔。肾功能不全6例。 1.2 治疗方法 对29例剩余尿量<100 ml、症状较轻、无上尿路积水者以哈乐、桑塔等α1-受体阻滞剂为主,辅以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对20例症状较重、有上尿路积水者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BNR)(药物治疗无效改手术者1例)。对尿潴留患者先留置导尿管或膀胱造口,同时辅以抗生素治疗,择期手术;对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行下尿路引流,待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后手术。手术在骶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取膀胱截石位,采用F24电切镜,作5~7点位膀胱颈口切除,切除深度以6点位与膀胱三角区基本在同一平面为度,必要时用一食指经阴道伸于膀胱尿道后壁作引导,以确定切至适当深度。切除长度为近端尿道1cm,最长者达1.5 cm。对环状梗阻者则需做360°电切,其中6点位仍以与三角区持平为标准,在窥镜退至尿道时以颈口呈敞开状为宜。电凝止血后留置导尿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7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的诊断和腔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术后残余尿减少、临床症状消失。无术后尿失禁及尿瘘。结论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膀胱出口梗阻的动力学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6.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多发病,前列腺增生后出现的膀胱出口梗阻是引起下尿路梗阻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之一.通过研究膀胱出口梗阻后膀胱逼尿肌功能和结构的变化,为临床诊治因膀胱出口梗阻所引起的相关合并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自1990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冶膀胱颈梗25例。膀胱颈梗阻是由于慢性炎症所致。膀胱镜是诊断的重要手段。25例均采用经尿道切除后唇部,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后膀胱功能和组织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后膀胱功能和组织学形态变化的相关性。方法16只雄性Wistar大鼠分2组,每组8只。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手术建立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动物模型。6周后对2组大鼠进行尿动力学膀胱测压,并采用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膀胱平滑肌和胶原的比例,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结果6周后,2组动物逼尿肌收缩力分别为(34.5±7.1)cmH2O(1cmH2O=0.098kPa)和(15.0±7.2)cmH2O,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2组最大膀胱灌注量为(3.7±0.9)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2)ml,P<0.001;第2组膀胱顺应性为(0.170±0.060)ml/cmH2O,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65±0.017)ml/cmH2O,P<0.001。梗阻后膀胱重量明显增加,第2组膀胱重量为(0.478±0.127)g,高于对照组的(0.131±0.020)g,P<0.001。2组膀胱平滑肌与胶原的比例分别为4.7±0.7和5.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发现梗阻后平滑肌细胞器有退行性改变。结论大鼠膀胱出口部分梗阻6周后膀胱功能受到损害,膀胱重量明显增加,为膀胱平滑肌和胶原共同增生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沙唑嗪对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后膀胱顺应性改变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为假手术对照组,B组为膀胱出口部分梗阻组,C组为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后口服多沙唑嗪组,D组为假手术后给予多沙唑嗪组.各组于14周行尿动力学检测,检测完成后处死并留取膀胱标本,行膀胱称重.结果 4组膀胱标本质量分别为(3.2±0.9)、(14.1±2.3)、(5.0±2.0)、(2.9±0.5)g;B、C组均高于A、D组,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逼尿肌漏尿点压分别为(10.2±2.5)、(18.8±6.1)、(13.5±4.7)、(11.6±3.6)cm H2O(1 cm H2O=0.098 kPa),B组高于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顺应性分别为(2.86±0.56)、(1.22±0.39)、(4.25±2.19)、(2.90±0.53)ml/cm H2O,B组与A、D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高于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后早期应用多沙唑嗪治疗能够延迟梗阻对膀胱顺应性的损害,保护膀胱储尿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oxazosin on rabbit bladder compliance after partial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40 male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randomized into 4 groups, with 10 rabbits in each group. Partial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was established in groups B and C, while groups A and D underwent the same operation but without partial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On the day after the operation, groups C and D receive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doxazosin. After 14 weeks, urodynamic examinations were carried out in all groups, and the bladder was weighted after cystectomy. Results Bladder weight was (3.2±0.9) g in group A, (14.1±2.3) g in group B, (5.0±2.0) in group C,and (2.9±0.5) g in group D. The bladder weight in groups B and C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groups A and D (P<0.01), group B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ver group C (P<0.01),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A and D (P>0.05).The detrusor leak point pressure was (10.2±2.5) cm H2O in group A, (18.8±6.1) cm H2O in group B, (13.5±4.7) cm H2O in group C,and (11.6±3.6) cm H2O in group D. The detrusor leak point pressure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roup A, group D (P<0.01) and group C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A, group C and group D (P>0.05). The bladder compliance was (2.86±0.56) ml/cm H2O in group A, (1.22±0.39) ml/cm H2O in group B, (4.25±2.19) ml/cm H2O in group C,and (2.90±0.53) ml/cm H2O in group D. The bladder complianc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group B compared to groups A and D (P<0.01). Bladder compliance in group 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groups A and D (P<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D (P>0.05). Conclusion Early use of doxazosin can delay the occurrence of lower bladder compliance after partial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thus protecting the storage function of bladder.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膀胱出口梗阻大鼠模型,诱发逼尿肌不稳定(DI),研究膀胱出口梗阻伴发膀胱过度活动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方法:选择38只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结扎膀胱颈部建立膀胱出口梗阻模型。建模后3、6、9、12周采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膀胱压,以充盈期出现DI作为膀胱过度活动存在的标准,记录并计算DI阳性率和频率、最大排尿压(MVP)、最大膀胱容量(MCC)、膀胱顺应性(BC)和剩余尿量(PVR)。用光镜观察建模不同时期膀胱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3、6、9、12周DI阳性率分别为37.50%、75.00%、75.00%、62.50%。MVP、MCC、BC、PVR和DI频率较对照组增高(P<0.01),第9周大鼠PVR、MVP、MCC高于第3、6和12周。不同时期病理学改变呈现出膀胱容量增加、肌层逐渐增厚和纤维化的过程。结论:膀胱出口梗阻与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具有潜在的相关性,其病理学改变和尿流动力学参数反映了膀胱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