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海马NMDA受体在大鼠严重烫伤后HPA轴兴奋性变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NR)在创伤导致的HPA轴过度兴奋中的作用。方法 以大鼠背部30%TBSAⅢ度烫伤作为严重创伤过度应激模型,分别观察海马内微量注射NR的拮抗剂MK-801 或NR的功能受体NR1的反义寡核酸(Oligodeoxynucleotide,ODN)对烫伤后2h,血清ACTH及皮质醇浓的影响。结果 严重烫伤后2h,血清ACTH及皮质醇浓度明显升高;与烫伤组相比,海马内微量注射生理盐水,没有明显改变烫伤后血清ACTH及皮质醇浓度;海马内微量注射MK-8016μg,可明显降低烫伤后血清ACTH及皮质醇浓度。注射MK-801 12μg可进一步降低血清ACTH及皮质醇浓度,注射NR1反义ODN 10nmol/L可明显降低烫伤后血ACTH及皮质醇浓度,注射20nmol/L可进一步降低血清ACTH及皮质醇浓度。结论 海马NR参与了烫伤HPA轴的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2.
严重烫伤后大鼠海马NMDA受体通道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严重创伤对海马NMDA受体功能的影响,为控制创伤后的过度应激反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大鼠背部30%TBSAⅢ度烫伤作为严重创伤过度应激模型,利用细胞贴附式膜片钳技术,观察严重烫伤后0.1,1,2,4,8,24,48h海马NMDA受体单通道电流的变化。结果 在35pS电导水平的开放中,各烫伤组海马NMDA受体的电流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开放概率增加非学显著,烫伤后0.1,1,2,4,8h组开放时间常数τ1和τ2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各烫伤组关闭时间无明显变化。在100pS电导水平和开放中,各烫伤组电流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改变,但通道开放概率增加非常显著。2h烫伤组开放时间常数τ1和τ2也比对照组显著增加,通道的关闭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严重烫伤主要引起海马NMDA受体通道开放概率显著增加,导致NMDA受体通道显著激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矾酸钠和染料木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蒙古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诱导的短暂(15min)前脑缺血模型,用底物γ-^32P掺入法测定酪氨酸蛋白激酶(PTK)的活性,免疫印迹法分析NMDA受体2B亚基(NR2B)的酪氨酸磷酸化变化;采用体外孵育的大鼠海马脑片模拟缺血模型,测定海马神经元细胞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漏出量作为神经元损伤的指标。结果 沙土鼠缺血,再灌6h,海马突触体总PTK活性显著升高,缺血前20min腹腔注射染料木黄酮对PTK总活性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而矾酸钠对其却无明显作用;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注6h后,NR2B的酪氨酸磷酸化显著增加,矾酸钠与染料木黄酮可分别增加、减少这种磷酸化的增加,而对NR2B的蛋白表达无明显作用;大鼠海马脑片“缺血”30min/再灌1h,细胞LDH的漏出量明显增加,“缺血”前15min,在海马脑片孵育液中加入矾酸钠与染料木黄酮可分别增加、减少LDH的漏出量。结论 PTK和酪氨酸蛋白磷酸酶(PTP)共同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调节,而PTK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矾酸钠和染料木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蒙古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诱导的短暂(15min)前脑缺血模型,用底物γ^-32P掺入法测定酪氨酸蛋白激酶(PIK)的活性,免疫印迹法分析NMDA受体2B亚基(NR2B)的酪氨酸磷酸化变化;采用体外孵育的大鼠海马脑片模拟缺血模型,测定海马神经元细胞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漏出量作为神经元损伤的指标。结果沙土鼠缺血/再灌6h,海马突触体总PIK活性显著升高,缺血前20min腹腔注射染料木黄酮对PIK总活性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而矾酸钠对其却无明显作用;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注6h后,NR2B的酪氨酸磷酸化显著增加,矾酸钠与染料木黄酮可分别增加、减少这种磷酸化的增加,而对NR2B的蛋白表达无明显作用;大鼠海马脑片“缺血”30min/再灌1h,细胞LDH的漏出量明显增加,“缺血”前15min,在海马脑片孵育液中加入矾酸钠与染料木黄酮可分别增加、减少LDH的漏出量。结论PIK和酪氨酸蛋白磷酸酶(PTP)共同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调节,而PIK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缺氧对大鼠皮层、海马NMDA受体NR1亚单位磷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缺氧模型大鼠皮层、海马NMDA受体NR1亚单位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方法 成年大鼠置于模拟海拔5 500 m高度的低压氧舱内,每天缺氧8 h,分别缺氧3、7、14 d和21 d.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 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皮层、海马NR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缺氧皮层、海马NR1表达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进一步证明NR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缺氧各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缺氧14 d后酪氨酸磷酸化达到最高峰,而后开始下降,21 d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高原缺氧条件下大鼠皮层、海马NMDA受体NR1亚单位表达及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可能是影响NMDA受体功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粘附活性和杀伤效应在大鼠严重创伤后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中性粒细胞致敏与活化不同功能状态下的生物学标记对创伤的预警意义。方法采用多处骨折和广泛软组织挫伤建立大鼠严重创伤模型,分别于创伤后2、4、8、12、24h不同时相点采集血标本;攻击组于体外LPS攻击PMN模拟“二次打击”;检测各组PMN释放O^2-和PMN—EC的粘附活性的变化。结果创伤组2、4h时相点中性粒细胞体外自发释放O^2-自由基量和PMN—EC粘附活性与基础表达值无明显改变,8、12、24h时相点明显增多(P〈0.05),而8、12、24h时相点则显示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LPS攻击组显示各相应时相点O^2-自由基释放量、PMN—EC粘附百分率均较其对照组呈不同程度升高;尤其是2、4h时相点较同组其他时相点增加更为明显(P〈0.01),且较创伤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创伤早期PMN处于致敏状态,表现为活性氧的释放能力显著增加和PMN—EC的粘附活性明显上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及中性粒细胞粘附活性和杀伤效应在大鼠严重创伤后的动态变化及钙拮抗剂的调节作用,探讨中性粒细胞致敏与活化不同功能状态下的生物学标记及对创伤的预警意义。方法 采用多处骨折和广泛软组织挫伤建立大鼠严重创伤模型,分别于创伤后2、4、8、12、24h不同时相点采集血标本;攻击组于体外LPS攻击PMN模拟“二次打击”;治疗组于创伤后0.5h腹腔注射钙离子拮抗剂,并体外LPS攻击PMN。分别从细胞、蛋白和分子水平检测各组PMN(Ca^2+)i、释放O^2-、Mac-1的表达和PMN.EC的粘附活性的变化。结果 创伤组2、4h时相点中性粒细胞体外自发释放OL自由基量与基础表达值无明显改变,8、12、24h时相点明显增多(P〈0.05),同时2、4h时相点PMNCDnb阳性细胞百分率呈上调改变(P〈0.05),PMN的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亦明显上升(P〈0.05);而PMNCDnb蛋白定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MN-EC粘附活性也无显著增强,而8、12、24h时相点则显示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LPS攻击组显示各相应时相点Ok自由基释放量、(Cap)i、CD11b的表达及PMN-Ec粘附百分率均较其对照组呈不同程度升高;尤其是2、4h时相点较同组其它时相点增加更为明显(P〈0.01),且较创伤组明显增加(P〈0.01);钙拮抗剂治疗组则显示各时相点(尤其2、4h)上述指标较攻击组结果均呈明显下降(P〈0.01)。结论 PMN致敏主要表现为活性氧的释放能力明显增加和CD11b表达能力的上调,创伤早期PMN表面粘附分子CD11b阳性细胞百分率呈上调改变,而CD11b蛋白定量却不增加,这种质和量变化的不同步是PMN致敏的一个重要标记;作为第二信使的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可能是PMN致敏活化的机制之一;钙拮抗剂明显抑制PMN的过度活化,在白细胞激活的初始阶段调控其功能,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Src家族酪氨酸蛋白激酶(Src family of protein tyrosine kinase,SrcPTKs)成员Src、Fyn激酶对NMDA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s,NMDAR,NR)NR2A亚基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li-Brierley四动脉阻断(four-vessel occlusion,4-VO)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缺血前连续3天脑室注射Src、Fyn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 oxynucletides,AS-ODNs)及错义寡核苷酸组(missenseoligodeoxynucletides,MS ODNs)后缺血15 min,用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法检测NR2A亚基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Fyn反义寡核苷酸使脑缺血再灌注海马NR2A亚基磷酸化水平下降,而Src反义寡核苷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海马NR2A亚基磷酸化水平影响更加明显。结论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MDA受体NR2A亚基的磷酸化主要是由Src激酶介导的。  相似文献   

9.
张敏  周颖斌  金毅 《齐鲁医学杂志》2006,21(4):283-285,289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神经元谷氨酸(Glu)、NR1、NR2B表达的影响,探讨脑缺血损伤与Glu兴奋性毒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ULLINSIN-4VO改良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海马组织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显示海马神经元Glu及NR1、NR2B的表达。结果缺血15min再灌注损伤48h后,海马神经元大量坏死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内Glu、NR1和NR2B表达显著增加(F=22.063~1368.839,q=3.453~5.342,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使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其机制与海马神经元Glu、NR1和NR2B的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烧(烫)伤后骨骼肌蛋白质分解代谢的规律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与TNF单克隆抗体(TNF-McAb)的可能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组、正常重组人TNF(rHu-TNF)注射组、烫伤TNF—McAb注射组。于伤后1周内动态观察骨骼肌蛋白质分解速率与TNF含量的变化,以及外源性TNF和TNF单克隆抗体对烫伤大鼠骨骼肌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影响。结果:烫伤后各时相点大鼠比目鱼肌酪氨酸净释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且伤肢显著高于未伤肢。烫伤大鼠血清中TNF水平的变化随时间递增。烫伤大鼠比目鱼肌中TNF含量增高,伤肢高于未伤肢。比目鱼肌TNF含量与酪氨酸释放量呈显著正相关。rHu--TNF注射组比目鱼肌酪氨酸净释放量显著增加。TNF-McAb注射组比目鱼肌酪氨酸净释放量显著低于未注射组。结论:伤后骨骼肌蛋白质分解增强;局部高浓度的TNF是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外源性TNF单抗可阻断内源性TNF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脑缺血/再灌注对海马NMDA受体2A亚基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海马NMDA受体2A亚基(NR2A)在脑缺血/再灌注 2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SD大鼠四动脉结扎建立前脑缺血散抗磷酸酪氨酸单抗或抗NR2A抗体以免疫沉淀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NR2A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 缺血海马NR2A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下降,再灌注后升高,再灌注6h达最高,其后又下降。缺血再灌注后NR2A含量逐渐下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使海马NR2A酪氨酸磷酸化改变而影响N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创伤痛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NMDA受体通道动力学特性的变化ACTH和吗啡的作用。方法 实验以双侧踝关节离断大鼠为创伤痛模型,应用细胞贴附式膜片钳技术。结果 在正常7-10d大鼠急性分离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上,记录到多数膜下的NMDA受体通道有两个电导水平,分别为50pS及38pS,以50pS占多数,且以短开放为主,但也有长开放通道。38pS电导仅有短开放通道。大鼠双侧踝关节完全离断后2h,50pS有38pS短开放通道,50pS长开放通道的开放概率和开放时间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还出现了38pS长开放通道。在50pS短开放通道的记录中,ACTH^1-24和吗啡可显著抑制创伤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NMDA受体通道的开放概率和开放时间;预中入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能阻断上述的抑制效应。结论 ACTH和吗啡对伤害性信息传递的调制作用可能与其通过阿片受体抑制创伤大鼠海马NMDA受体通道动力学特性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NMDA诱导新生大鼠脑组织NMDA受体-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诱导的脑组织内NMDA受体-1(NR1)表达的规律。方法:90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NMDA注射组(包括10nmol NMDA微量注射后0min,15min,30min,1h,2h,4h时间点组,和10nmol,20nmol和50nmol NMDA组,各组n=6)。采用经心脏灌注固定、切片制备脑组织标本及荧光免疫组化染色和三氯四氮唑(2,3,5-triphenyhetrazolium chloride,TFC)染色方法。结果:10nmol NMDA注射后30min.沿注射轨迹边缘开始出现少量NR1阳性染色细胞.注射后1h时NR1阳性细胞亦出现在海马回CA1区和邻近脑室边缘的下丘脑区,且数目迅速增多,并主要集中在注射侧大脑半球,注射后2h及4h该阳性细胞数目与1h无明显差异。NMDA微量注射后2h,50nmol NMDA所致的NR1表达较10nmol和20nmol明显增强,且细胞壁出现皱缩、细胞核稍固缩。各浓度NMDA微量注射后2h.TTC染色均大致正常。结论:NMDA诱导的NR1表达在经过短时间的延迟后呈一定的时效和量效关系,临床上可考虑应用该延迟时段作为“治疗窗”,采用NMDA受体桔抗剂治疗与NMDA受体激活密切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4.
褪黑激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损伤的保护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褪黑激素(melatonin, MT)对大鼠全脑缺血(20 min)再灌注后24 h海马CA1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 iNOS)的蛋白质水平和再灌注后48h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的影响。方法:于大鼠“四动脉结扎法”全脑缺血(20 min)/再灌注后第0、1、2、6小时4个时间点分别腹腔注射MT2.5和10 mg*kg-1两个剂量,各组大鼠再灌后24 h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iNOS蛋白水平,用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DT 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ling, TUNEL)计算了各组大鼠再灌后48 h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结果:MT2.5 mg*kg-1和10 mg*kg-1两个剂量于大鼠全脑缺血(20 min)/再灌注后第0、1、2、6小时4个时间点分别腹腔注射可降低再灌注24 h大鼠海马CA1区iNOS的蛋白水平,并减少再灌注48 h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结论:降低iNOS的蛋白质水平可能是MT对缺血敏感区神经细胞发挥保护效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烫伤应激后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GR)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在这种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技术,检测烫伤前腹腔注射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及激动剂NMDA对烫伤应激后2h GR 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烫伤应激后2h海马GR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应激前腹腔注射MK-801使烫伤后降低的GR mRNA水平明显恢复(P<0.01),注射NMDA使其进一步降低(P<0.05),注射生理盐水无明显变化。结论:NMDA受体介导了烫伤应激导致的海马GR转录水平基因表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交感神经阻滞(SB)对放烧复合伤小鼠HPA轴的调节及可能机制.方法 TBSA15%Ⅲ度烧伤合并5 Gy放射损伤小鼠分为:对照组、放烧复合伤组及伤后SB治疗组,比较各组血清糖皮质激素(GC)及ACTH浓度的差异;同时利用膜片钳技术检测各组间海马NMDA受体通道特性的变化.另外,将腹腔注射足量NMDA受体阻断剂MK-801的小鼠分为:放烧复合伤组、伤后SB治疗组,比较两组血清GC及ACTH浓度的差异.结果 放烧复合伤后血GC及ACTH水平显著升高,SB治疗组血GC和ACTH水平显著底于放烧复合伤组.SB组海马NMDA受体通道开放概率、开放时间常数τ1、τ2虽然高于对照组,但显著低于放烧复合伤组.足量MK-801预处理的放烧复合伤组与SB组之间的血清GC和ACTH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SB通过降低NMDA受体的活性,抑制了严重创伤(放烧复合伤)小鼠HPA轴的亢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大鼠皮质神经元缺氧缺糖(OGD)/再灌注诱导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NR2A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升高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以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元OGD为模型,通过免疫沉淀(IP)及免疫印迹(IB)的方法 研究NR2A酪氨酸磷酸化.结果 OGD/再灌注后NR2A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快速并持续升高,至18 h达高峰(约为sham组的4.9倍);于OGD前加入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EGTA)、地(艹卓)西平(MK-801)、尼莫地平(nimodipine)、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和KN-62等,对NR2A酪氨酸磷酸化的升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OGD/再灌注诱导NR2A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胞外Ca2+内流有关,并与NMDA受体通道和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L-VGCC)的开放有关;而且,NMDA受体通道可以进行自身调控,L-VGCC对NMDA受体也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烧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及相关调控因子变化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烧伤组与正常对照组.动物于伤后6、12 h、1、3、5 d处死,流式细胞仪检测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RT-PCR法检测肠粘膜bcl-2 mRNA表达的变化,荧光法检测肠上皮细胞caspase-3酶活性.结果烧伤后6 h至5 d肠上皮凋亡细胞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加;TUNNEL检测显示:烧伤后6 h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组即有增加,伤后1 d表达最强,以后稍有减弱,但仍强于伤前;肠粘膜bcl-2 mRNA表达在伤后12 h开始低于正常,至伤后5 d仍低于正常,烧伤后大鼠肠上皮细胞caspase-3的活性在伤后1 d明显升高,伤后3 d到峰值,然后迅速下降至正常范围内.caspase-3活性变化与细胞凋亡数呈显著的正相关(r=0.56,P<0.05);烧伤后bcl-2 mRNA的表达与细胞凋亡数呈显著负相关(r=-0.72,P<0.05).结论烧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尤以伤后1、3 d最为明显, caspase-3,bcl-2参与了烧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