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大细胞(mast cell)是疏松结缔组织中常见的细胞,位于小血管附近,成行成群分布,胞体较大,呈圆或卵圆形,核小而圆,染色深,居中,其胞质中充满粗大的嗜碱性颗粒,有异染性,颗粒易溶于水,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和嗜碱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1]。肥大细胞染色方法种类很多[2],常用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染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使肥大细胞在标本制作过程中胞质内的颗粒不被水溶性液体所溶解,且使其标本上的颗粒颜色呈现异染性。方法选用20g以上的健康小白鼠为材料,用70%乙醇液为甲苯胺蓝染料的溶剂,一步完成标本的固定与染色操作。结果所显示的肥大细胞轮廓完整,与底衬背景对比鲜明,而且胞质内紫红色的嗜碱性颗粒粗大清晰、色彩鲜艳。结论在简化了操作程序的基础上,很好地保留了肥大细胞颗粒,又能使其颗粒染色呈现异染性。  相似文献   

3.
网状纤维和肥大细胞双重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一张组织切片上有必要探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成分或细胞的相互关系时,可以采用双重染色方法.网状纤维是构成组织的网状支架,广泛分布于实质性脏器中,其中最丰富的区域是肝、脾、淋巴组织、骨髓、基底膜和血管等处.网状纤维染色方法是一种组化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显示和判定病变组织支架的破坏情况及纤维组织的增生情况[1,2].肥大细胞来源于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在正常的情况下多见于血管周围、黏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及肠系膜的小血管周围.其形态特点是细胞较大,直径20~30 μm,呈圆或椭圆形,胞核较小为圆形,胞质内有许多圆形嗜碱性颗粒.这些颗粒中含有的高分子多硫酸酯和硫酸粘多糖类对甲苯胺蓝染料有异染性.肝坏死后产生的纤维组织中发现较多肥大细胞.网状纤维染色和肥大细胞双重染色方法可以阐明网状纤维和肥大细胞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肥大细胞在前列腺增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对 2 6例人前列腺增生组织和 6例正常前列腺组织进行了光镜与电镜研究。结果发现 :在增生组 ,肥大细胞数量远远高于对照组 ;阿尔辛蓝 -臧红组化染色 ,阿尔辛蓝阳性、臧红阳性及混合阳性的肥大细胞在对照组均可见到 ,而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 ,肥大细胞全部为阿尔辛蓝阳性 ,且可见肥大细胞脱颗粒较多。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 ,肥大细胞与多种细胞关系密切 ,且可见肥大细胞向微血管及腺泡中释放颗粒物质。免疫组化染色 ,可见在增生组中的腺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均有雌激素…  相似文献   

5.
肥大细胞在平滑肌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肥大细胞(或肥大细胞裂解上清液)、平滑肌细胞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共孵育时,肥大细胞对平滑肌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方法 用ox LDL处理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后,采用荧光分光光度仪检测组胺释放率,通过倒置显微镜、甲苯胺蓝染色、透射电镜观察肥大细胞脱颗粒状态.将肥大细胞(或肥大细胞裂解上清液)、平滑肌细胞与60 mg/L ox LDL 共育48 h,以油红O染色观测细胞内中性脂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和胆同醇酯含量.结果 肥大细胞被ox LDL 激活脱颗粒,肥大细胞脱颗粒度与ox LDL呈剂鼍依赖性关系,以60 mg/L ox LDL处理肥大细胞时,肥大细胞脱颗粒度达71.70%±3.02%;甲苯胺蓝染色和透射电镜均显示,ox LDL处理后肥大细胞明显脱颗粒.在60 mg/L ox LDL存在时,以肥大细胞(或肥大细胞裂解上清液)处理平滑肌细胞48 h后,油红O染色显示,处理组胞浆内脂滴明显多于未处理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 显示,肥大细胞裂解上清液处理组细胞内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含量明显高于未处理组,总胆固醇增高了 0.57倍,胆固醇酯增高了0.83倍.结论 ox LDL 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肥大细胞脱颗粒后促进ox LDL诱导的平滑肌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  相似文献   

6.
1877年Ehrlich发现肥大细胞时,已知其颗粒对硷性色素有爱力,且呈异染。AsboseHahsen于其综述中,曾谓肥大细胞颗粒,可用许多种硷性色素异染,如亚甲兰天青、甲紫、甲苯基紫、煌甲苯兰、吖啶红、中性红、皮让宁、沙黄及天青。此外尚可用Mucicarmine及Mucihemalin染色,还可用洋红及碘染色。  相似文献   

7.
正常人肺与肺鳞癌间质中肥大细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正常人肺标本7例,肺鳞状细胞癌标本25例,对其间质中的肥大细胞进行光镜与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肺鳞癌间质肥大细胞比正常肺组织肥大细胞明显增多(P<0.002),每0.0169mm~2中肥大细胞均数分别为4.74±1.54和2.72±0.77.用Alcian蓝一藏红染色后,正常肺肥大细胞颗粒均为Alcian蓝阳性,而肺癌者则除Alcian蓝阳性外,还有藏红阳性的颗粒.电镜观察,正常肺中肥大细胞颗粒多为卷发状,而肺鳞癌中肥大细胞颗粒则多为细颗粒状,并伴有显著脱颗粒现象.以上提示,肥大细胞表型的变化与微环境有关,在肺癌中肥大细胞增多的同时,出现表型的变化,可能与抗肿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从异染,嗜银性,粘多糖和酶组织化学方面探讨了大鼠胸腺实质中的肥大细胞的异质性。结果表明;肥大细胞分布于皮,髓交界区或散在于皮质和髓质中。甲苯胺蓝染色和多糖组织化示;至少存在两种类型的肥大细胞,结缔组织在细胞和粘膜大细胞。在酶组织化学方面其也存在着异质性,尤其发现肥大细胞内含有AchE阳性反应颗粒存在。此外,还发现肥大伴随AchE阳性神经纤维分布,两者紧密接触,互相联接。  相似文献   

9.
人腭扁桃体肥大细胞的性质—免疫组化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吴靖芳  薛刚 《解剖学杂志》1995,18(5):439-442
收集手术切除的人腭扁桃体标本6例,常规石蜡切片,分别以血管活性肠肽、阿尔新蓝-番红花红、长时间甲苯胺蓝和普通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结果显示:肥大细胞呈血管活性肠肽免疫反应阳性,分布于淋巴小结中央及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被膜及小梁的结缔组织、固有层和小血管周围。阿尔新蓝-番红花红染色呈浅蓝色颗粒。长时间甲苯胺蓝染色显示的肥大细胞数目较多,颗粒为深蓝色。普通甲苯胺蓝染色未以显示肥大细胞。结果提示,人  相似文献   

10.
组织胺与免疫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胺是速发型变态反应游离的一种介质,分子量大约为184.04。血流中的嗜硷性细胞或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由于抗原和细胞表面的IgE反应,而放出血管活性胺,使小血管的通透性亢进,引起皮肤粘膜发红、肿胀等  相似文献   

11.
大家都知道,在肥大细胞、嗜硷性粒细胞表面存在与IgE特异结合的受体,称为lgE受体。它具有较高的结合率(K_A=1×10~8~1×10~9_M~(-1)),IgE分子通过IgE Fo受体与肥大细胞、嗜硷性粒细胞结合。当特异性抗原与细胞表面的IgE结合时,IgE受体受到启动,释放出组织胺和SRS A等活  相似文献   

12.
关于嗜酸性细胞的特殊功能目前尚不清楚。嗜酸性细胞在特应性变态反应的局部及末梢血中增多。嗜硷性细胞的颗粒中含有嗜酸性细胞局部趋化因子,而嗜酸性细胞特异  相似文献   

13.
肥大细胞和嗜硷性粒细胞有高亲和性IgE Fc受体(FcεR);而T、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和嗜酸性粒细胞则为低亲和性FcεR。近年发现,T、B细胞既能表  相似文献   

14.
肥大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由于IgE的发现,对肥大细胞(mastcell)的机能有所了解。IgE是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刺激之一,仅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存在IgE受体,机体的IgE大部分固着于肥大细和嗜碱性粒细胞的IgE的FC受体上。此类细胞是即刻型变态反应的细胞。由于肥大细胞含有组胺,故在炎症时起重要作用。对甲苯胺兰染色呈异染现象是由于肥大细胞含肝素所致,体内肝索的大部分存在于肥大详胞。  相似文献   

15.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都表达高亲和力FcεRI,并在胞质颗粒内含有成熟预释放的组胺。大量研究显示这两种细胞在变应性炎症中起着截然不同的作用。啮齿类动物肥大细胞数量上超过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也一直被认为在变应性炎症中只起着次要作用。人类嗜碱性粒细胞是早期Th2细胞因子IL-4和IL-13的主要产生细胞,对于Th2免疫应答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嗜碱性粒细胞利用其表达的IL-4、IL-13以及CD40L促进B细胞上IgE抗体类别转换。通过特异性染色技术可以对嗜碱性粒细胞在变应性反应受累的不同器官进行定位。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并不仅仅局限于抗原-IgE交联反应所诱导,也可以由寄生虫抗原、外源凝集素和病毒超抗原所激发。随着IgE非依赖性活化途径的研究深入,嗜碱性粒细胞在固有性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并进行体外定向诱导培养,获得人源化、纯度高的成熟肥大细胞。方法用重组人干细胞生长因子(rh SC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 IL-6)定向诱导从脐带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使其分化成为成熟的肥大细胞。收集不同时间段的细胞,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膜上FcεRⅠ受体,以鉴定其成熟程度。成熟的肥大细胞经过敏原激发后,检测细胞上清中的组织胺及类胰蛋白酶。结果在加入rh SCF和rh IL-6诱导2周以后,肥大细胞即开始表达FcεRⅠ受体,诱导3周后达到高峰,同时细胞质内嗜碱性颗粒增多。诱导成熟后的细胞经过敏原激发后,能有效释放类胰蛋白酶和组织胺。结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可定向诱导成为成熟的肥大细胞,可用于过敏原性的体外评价试验。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用光镜和电镜结合的PAP技术,研究了人皮肤内足阳明经络线上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发现皮肤内一部分肥大细胞的颗粒有P物质样物质,同时肯定了某些肥大细胞的颗粒有VIP样物质。观察到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多在网状浅层,其数量仅为甲苯胺蓝染色的肥大细胞数的3-7%。由于对照切片均阴性,排除了假阳性的可能。所用的Somagyi和Takagyi固定液比Bouin氏改良液更适于肥大细胞颗粒内这两种肽的免疫染色,前者比后者固定的标本免疫反应强,定位清楚。  相似文献   

18.
根据IgE Fc 受体(FcεR)对IgE 的亲和性不同,将FcεR 区分为高亲和性FcεR_1(存在于肥大细胞、嗜硷细胞表面)和低亲和性FcεR_2(存在于嗜酸细胞、巨噬细胞、T/B淋巴细胞表面)。作者的研究证明FcεR_2不仅与变态反应性疾患有关,也与淋巴细胞活化机制有关。FcεR_2在细胞表面可被未知的蛋白分解  相似文献   

19.
在PASM染色的睾丸组织切片中,我们发现睾丸间质内一些细胞的颗粒能被六胺银很好的显示,并且特异性很好,只显示该种细胞的颗粒,而间质内的其它细胞均不着色。从组织学推测,睾丸间质内有颗粒的细胞只有肥大细胞,其它细胞内均无颗粒。为了证实这一推测,对大鼠的肠系膜铺片进行肥大细胞染色,分别采用六胺银法,六胺银和甲苯胺兰双重染色。结果六胺银显示的正是甲苯胺兰显示的那些颗粒,表明六胺银染的正是肥大细胞的颗粒。现将方法介绍如下:方法一:按六胺银染色的经典方法操作。1冰冻切片经10%甲醛固定10min,然后入水;或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2…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概念认为速发型超敏反应(反应素型或Ⅰ型变态反应)是由于过敏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主要是IgE),特异性抗原物质再次与结合在嗜硷或肥大细胞上的抗体结合,使细胞脱颗粒并释出介质,通过介质作用于效应器官,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