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估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silar artery occlusion,BAO)患者溶栓后早期临床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总结我院2003年至2011年15例急性BAO溶栓患者资料,分析其早期预后及影响因素。其中早期不良预后指标为出院时死亡或植物生存,早期良好预后指标为改良Rankin评分0~2分。结果 15例急性BAO溶栓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8例、静脉溶栓4例,尿激酶动脉溶栓2例、动静脉联合溶栓1例。其中早期不良预后6例(40%)、早期良好预后5例(33%),与国内外报道最佳结果相近。发生2例症状性颅内出血,均死亡。早期不良预后者年龄和基线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76±5岁,64±11岁,P=0.011;171±18 mmHg,145±22 mmHg,P=0.039),基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高(NIHSS 29.2±9.2,17.9±11.5),发病至溶栓时间更长(中位时间82.79 h,9.00 h),二者均接近统计学差异边缘(P=0.077)。结论急性BAO患者应尽可能溶栓;症状性颅内出血、高龄、高基线血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延长与其早期不良预后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溶栓后即刻置入支架的方法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溶栓术后血管重新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宣武医院2003年7月-2004年12月采用动脉内溶栓加支架置入治疗的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尿激酶超选择动脉溶栓,溶栓后对血管狭窄行支架成形术。结果7例溶栓后均再通。基底动脉尾段狭窄1例,主干狭窄4例,头段狭窄2例.动脉狭窄率平均为85%.即刻置入冠脉支架。置入支架后造影显示血管形态良好.残留狭窄率小于20%。术后复查点片状脑出血2例。术后症状好转或消失6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超选择动脉溶栓联合支架治疗能够防止血管再闭塞及卒中复发,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3.
对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溶栓治疗的经验不多。Hacke等最早报道了后循环闭塞患者动脉溶栓治疗的研究,65例颅内段椎动脉或基底动脉近期闭塞的患者中2/3在24h内接受治疗。其中43例患者给予动脉溶栓(尿激酶-rt-PA或  相似文献   

4.
<正>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一旦发病,病死率极高,即使存活,也往往留有严重后遗症,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据统计,全球每年因卒中死亡的人数590万左右,其中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导致的死亡约100万人,怎样减少该病的致死、致残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静脉溶栓作为急性期治疗颅内血管闭塞的常用方法,操作简便,耗时短,但血管的再通率低,预后效果欠理想,随着介入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脉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6年8月急诊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患者中颈内及大脑中动脉完全闭塞的病例38例,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47~76岁,平均61.5岁。起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为6h以内,尿激酶以1万~1.2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万~150万U,平均87.5万U。结果 单纯颈内动脉主干闭塞型6例,颈内动脉包括分叉部闭塞的T型12例,大脑中动脉近端闭塞的M1型13例和大脑中动脉远端闭塞的M2型7例。38例中再通25例,再通率为65.8%。术后3个月随访:mRS评分≤3分者24例,其中T型6例,单纯颈内动脉主干闭塞型5例,M1型7例,M2型6例,良好恢复率为63.2%。5例死亡,其中T型3例,M1型2例,病死率为13.2%。术后并发脑出血4例,其中T型和M1型各2例,占10.5%。结论 超选择动脉内溶栓能够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改善预后,是一种治疗急性颈内-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2003-02-2005—02入住我院的41例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就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等特点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7.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silar artery occlusion,BAO)是最严重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死率可接近90%。自2014-09开始5大研究相继公布了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以机械取栓为主的血管内治疗可带来明确获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迈进了一大步。但对于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目前缺乏充分的证据证实血管内治疗在BAO中的有效性。本文就BAO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64岁,因"言语不利、左侧肢体活动不利20 d"于2006年7月21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入院查体:血压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言语尚可,脑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病理征可疑阳性.化验示血常规正常.人院后行全脑血管造影示基底动脉近心端狭窄95%,遂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术后造影见基底动脉近心端狭窄消失,远端血流恢复正常.术后口服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每日3次,低分子肝素钙0.4 ml皮下注射1次/12 h(共2 d).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VBAO)患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IAT)的血管再通效果、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37例VBAO患者行选择性IAT,VA系统11例、BA系统26例,通过分析IAT时间、术前ESS、GCS评分等,并分析术后90d mRS评分结果.结果 血管总的再通率为64.86%,椎动脉闭塞(VAO)组再通率为27.27%,基底动脉闭塞(BAO)组为80.77%;开始行IAT的时间≤6h组血管再通率为85.71%,存活率为52.38%;>6h组分别为37.5%和8.75%.术前GCS评分为12~15分组存活率为72.22%,3~11分组为5.26%;术前ESS评分>35分组存活率为71.43%,0~35分组为17.39%;血管再通组存活率为50%,血管未通组为15.38%.死亡23例,其中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 选择性IAT治疗急性VBAO,血管再通生存率较高;IAT治疗的时间、血管闭塞的部位、术前ESS、GCS评分及血管是否再通与IAT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复习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解剖及其闭塞的病因病理,探讨超选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操作方法。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栓形成后,经眼动脉或其吻合动脉接触性溶栓,效果明显。超选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可使血栓局部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疗效好,见效快,用药量小,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症状重,死亡率致残率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是临床需紧急溶栓救治的脑梗塞。自2003年6月42005年6月,对12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行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摘要】 基底动脉闭塞病情重,致死率和致残率高,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治疗和机械取栓治疗是目前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与静脉溶栓相比,动脉溶栓或机械取栓治疗血管再通率较高,且时间窗较静脉溶栓治疗宽,但目前的研究并未证实动脉溶栓或机械取栓治疗优于静脉溶栓治疗。桥接治疗是结合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或机械取栓的具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治疗新模式,但其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证实。本文将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相关的治疗方法: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治疗等做一综述,以促进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基底动脉闭塞的DS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干梗死经DSA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基底动脉闭塞后的临床与预后,以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14例在临床中发现并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基底动脉闭塞而临床症状轻微的患者。分析基底动脉闭塞后的临床表现与侧支代偿之间的关系。结果 (1)基底动脉近端闭塞,临床表现多以眩晕发作为主(占91%);中段或远端闭塞,则多表现为间断性意识障碍(占66.7%)。(2)基底动脉近端闭塞,侧支血流多由颈外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分支及椎动脉颅外段的肌支或脊髓前动脉代偿供血;基底动脉中、远段闭塞,侧支血流多由小脑后下动脉与小脑上动脉吻合(占100%)。结论 基底动脉闭塞若侧支代偿充分,可不表现明显的脑干缺血表现或表现轻微。内科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局部动脉内溶栓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结合在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中的应用。方法:7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用局部动脉内灌注t-PA溶栓,6例M1段同时存在狭窄,用PTA成功消除;所有病例均在发病6小时内开始治疗。结果:7例均获得闭塞动脉完全再通,6例M1段狭窄用PTA消除,5例偏瘫完全恢复,1例有脑出血并发症。结论:局部动脉内溶栓和PTA结合可能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及评价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前循环发病6 h内11例,后循环发病12 h内17例)行动脉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发现闭塞24例85.7%,溶栓后完全再通15例62.5%,部分再通7例29.2%,未再通2例8.3%,总体血管再通率91.7%,颅内出血2例8.3%,死亡1例4.2%。4例后循环梗死患者未发现明显闭塞,在小剂量使用尿激酶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选择性动脉内溶栓能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和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支架植入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简介患者,男,67岁,北京人,主因“发作性头晕12 d”收入院。患者于12 d前散步时无明确诱因突然出现发作性头晕,共出现4~5次,每次持续1~2 min缓解,伴恶心、大汗、耳鸣,未呕吐,无视物旋转,无头痛、肢体抽搐、意识丧失及二便失禁等其他伴随症状,曾于当地医院就诊,以“腔隙性脑梗死、小脑多发性梗死”住院治疗10 d余,自觉症状无改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采用超选择性导管技术,以尿激酶局部动脉内灌注治疗 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重复脑血管造影证实闭塞的动脉开通,临床上获得明显改善。并探讨了给药途径、超选择性溶栓治疗适应症的选择、局部动脉内灌注尿激酶的方法及用量等,并且分析了国外几组资料出血性并发症的出血部位,溶栓后的再通情况及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急诊动脉溶栓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急诊动脉溶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急诊脑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主干或其较大主要分支闭塞17例,双侧椎动脉闭塞4例,一侧椎动脉闭塞,另一侧椎动脉或基底动脉严重狭窄5例,未见血管闭塞19例。符合动脉溶栓条件,实施接触性动脉溶栓的病人45例。结果45例病人溶栓后血管成功再通17例(65,4%),血管不成功再通9例(34.6%)。30例疗效好。溶栓后发现基础血管中重度狭窄5例,溶栓后近期复发1例,颅内出血2例,死亡5例,病死率11%。结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急诊动脉溶栓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增加血管再通率,改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 对15例ACI患者采用股动脉插管行动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分别行DSA检查;治疗前、治疗后2 h、48 h、15 d及30 d分别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 溶栓后12例闭塞侧大脑中动脉完全再通.溶栓后各时间点ESS、NIHSS和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0.01);基本痊愈8例,显效5例,显效率86.7%.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是治疗ACI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血管内治疗对不同病变性质导致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回顾性分析2017-11—2021-11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31例)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50例)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81例,按照有无基底动脉狭窄(BAS)分BAS组和无BAS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影像、手术资料,对比分析2组的预后结局。对BAS组进一步按血管成形术分亚组,比较预后。结果 共纳入BAS组患者56例,无BAS组患者25例,其女性比例更高(48.0%vs19.6%,P=0.009),BAS组的高血脂比例(25%vs 0,P=0.004)、吸烟比例(53.6%vs 24.0%,P=0.013)、入院低密度脂蛋白[2.96(2.60~3.59)vs 2.62(1.91~2.75),P=0.006]更高,BAS组患者pc-ASPECTS评分低于无BAS组患者[7(6~8)vs 8(7~8),P=0.01],采用血管内成形术BAS组更高(33.9%vs 8.0%,P=0.014)。2组的成功再灌注mTICI 2b~3、病变血管部位、穿刺-复流时间、rt-PA静脉溶栓率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