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专家委员会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中医药》2006,27(3):16
据《健康报》报道,中国中医科学院日前成立由王永炎院士担任主任委员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共性技术与数据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牵头的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的共性技术及数据管理规范的研究”和国家科技部基础平台建设项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研究”课题正在按计划顺利实施。这两项课题包括疗效评价的理论基础.疗效评价标准.疗效评价的指标和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临床研究中质量控制方法及数据管理体系的研究,目的在于建立中医临床研究中所需要的一系列共性技术方法和操作指南.涵括临床观察表设计的规范、量表研究和应用的规范、临床结局研究的技术规范、中医临床标准术语集、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研究的规范、中医临床研究过程质量控制规范、中医临床研究数据管理等一系列疾病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为了提高课题的研究水平.中国中医科学院邀请国内中西医学、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统计学等各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对课题组的研究方案、有关临床评价技术规范及有关临床评价的共性技术平台进行审定、咨询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临床疗效是中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现有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未能充分反映中医诊治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如何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已成为临床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目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所采用的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和技术,针对中医临床的特点,讨论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思路,为进一步探索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模式并进行方法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临床疗效是中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现有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未能充分反映中医诊治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如何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已成为临床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目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所采用的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和技术,针对中医临床的特点,讨论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思路,为进一步探索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模式并进行方法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07年7月21日,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巴基斯坦、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近200名代表,齐聚北京,共同见证了世界中联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吉、副秘书长姜再增出席了成立大会,应邀出席成立大会的主管部门领导还有:国家科技部刘燕华副部长、邹健强处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吴浈副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李大宁局长、高思华司长、中国中医科学院曹洪欣院长、李怀荣书记。  相似文献   

5.
循证医学与中医疗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建平 《中医杂志》2007,48(1):26-28
为了推动循证医学在中医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本刊从2007年第1期起推出一个新的专栏《循证医学与中医》,旨在系统地介绍循证医学方法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临床试验中的对照、盲法、随机化、样本量估算、资料统计方法、结局评价指标、试验质量管理、结果报告,以及一系列国际性标准与规范,以期规范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与报告,发表高质量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文章,促进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证据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往的中医疗效评价注重患者的主观症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实验室检查在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医学模式的转变又决定了生存质量评价成为疗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观疗效评价结合客观疗效评价成为疾病疗效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如何根据不同疾病准确地选择评价指标及评价角度,权衡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综合判断干预措施的效力和效能,成为中医发展突破目前“瓶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随着药源性、医源性疾病的逐渐增多,医学模式正逐步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传统中医药注重调节机体阴阳气血以达到平衡而日益彰显其优越性,但要让中医药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提供科学、合理的手段,使中医辨证知识大众化、辨证结果规范化和数量化。  相似文献   

8.
下肢慢性溃疡(臁疮)为周围血管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多伴有下肢静脉曲张史,多发于小腿处,溃疡经久难愈,或愈后每因损伤而复发,临床治疗较为棘手。中医药的各类内服、外治疗法治疗本病的优势独特,疗效显著。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周围血管病领域专家,形成下肢慢性溃疡中医诊治与疗效评价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医生的诊疗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增生症(BPH)不能完全与中医学所称之“癃闭”等同。对中医药疗效的评价不能完全套用癃闭的标准。如以正常参数定为0,将病情分为轻、中和重度3个等级,参数分别定为1、2、3,然后得出病情评分参数,再据此制定疗效标准,分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4级。文末附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表”,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存质量与白癜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生存质量(QOL)的定义及其与中医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针对中西医学理论体系的差异和白癫风中医药疗效评价现状,提出将QOL应用于白癜风的中医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1.
2011年7月29日消息:为规范医学科技行为,保护受试者和研究者的合法权益,日前,根据《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管理规范》要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伦理专家委员会。中医药伦理专家委员会由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熊宁宁担任主任委员,钱英、张金钟、贺兴东担任副主任委员,他们  相似文献   

12.
第五届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昨天正式成立,卫生部部长高强任本届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军  王阶 《北京中医》2003,22(3):55-58
目的 以中医证候为本,建立一套突出中医特色的、全面系统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方法 总结近10年国内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评定相关指标,包括心绞痛症状评价标准,临床症状积分法,实验室客观指标等。指出其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探索证的“金标准”,使其对病证的定位、定性以及定量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结果肯定了成绩,找到了问题,看到了今后研究的方向。结论 中医应结合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采取病证结合,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评价方法,建立适合自身评价,符合科学规律,反映临床实际的中医药生存质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从PASI评分、中医辨证评价、实验室指标、生活质量测评、循证评价5个方面综述了银屑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概况。认为PASI评分结合中医辨证评分是评价中医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的一种好方法,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是中医药研究领域内热点及难点问题,但是当前相关研究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在中医临床疗效评议研究领域内还存在着不少学术争议。笔者认为在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之前,要对其核心问题进行梳理,主要包括中医临床疗效的概念及其评价。近年来,已有国内学者围绕这些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相应成绩,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将为解决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问题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古代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古籍文献研究对古代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认为中医自古就十分重视疗效,涵盖内容丰富,且主要有两种评价疗效的方法。一种是通过治疗前后的证候对比进行评价,另一种为医生根据病机变化判断疗效,是中医所特有的疗效评价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而且这两种评价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经常紧密结合、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对疾病的治疗强调整体观,不仅仅是针对"病因"治疗,更注重调整和改善人体脏腑、气血功能,着眼于患病的"人",而非人患的"病",这更符合现代医学模式和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如何将中医临床疗效体现出来,现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生存质量是一种新型的健康评价方法,已经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研究近20年国内外生存质量在临床上应用的相关文献,对生存质量在临床疗效评价中的运用与发展进行综述,阐述了生存质量的定义与测量,总结了生存质量在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9.
纵向数据分析方法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纵向资料分析方法已有长足的发展,其分析方法也更加先进,尽管取得这些重要进展,该方法进入临床疗效评价领域尤其是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领域的应用却略为缓慢。本文介绍了纵向数据的特点、渊源和几种主要数据分析方法特征、优缺点和其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为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使用纵向数据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能合理评价中医疗效,掀起了对中医疗效评价方法研究的高潮。导师张勤修教授认为,应该根据研究者的目的,选择疗效评价的角度,从这个角度对中医疗效做出合理的解释。目前中医疗效评价方法较多,选择疗效评价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