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病历摘要(图1) 病例1:男,42岁,车祸伤.头颅CT示:胼胝体血肿,脑室铸形.入院后3d及19d脑内再出血,皆行左额开颅血肿清除.二次术后3周,DSA示左侧大脑前动脉远端胼周动脉瘤,大小2.3 mm×4.1 mm×5.2 mm.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病人长期植物生存状态.病例2:男,49岁,车祸伤.头颅CT示:胼胝体血肿并双侧脑室铸形.  相似文献   

2.
1.1临床资料 2002年2月~2006年3月.我们对19例外伤性双额脑内血肿病人行一侧开颅双额脑内血肿清除术,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35~76岁,平均53.3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3例,车祸伤16例。GCS评分4~8分。意识矇眬-浅昏迷6例.浅昏迷9例,中度昏迷4例;手术时瞳孔均等大。伤后至入院时间2~5h。2例分别于入院后第6h、14h神志由嚎咙逐渐转为浅昏迷,CT示血肿扩大而手术,其余为入院即手术。  相似文献   

3.
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报告113例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瘤,其中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痼75例,前变通动脉癌17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例,多发动脉癌5例。共118个动脉瘤在显微镜下直视手术.动脉瘤直接夹闭术108例.孤立或包裹术5例,5例多发动脉癌行同期手术3例.分期手术2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8次。Hunt和Hess Ⅰ~Ⅱ级病人中有2例行早期手术。全组术后死亡率为79%。着重讨论手术时机.术中动脉癌破裂处理及多发前脉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例1男性,46岁。因“间断头痛3年”入院。3年前曾因突发头痛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来我院查头颅MRI,考虑为多发动脉瘤。经螺旋CT及全脑DSA证实为:左前交通、前动脉胼周胼缘分叉部动脉瘤。行冠状切口左额开颅,沿纵裂向鞍部探查,在鸡冠处、大脑镰上发现一直径约1cm的脑膜瘤。手术行肿瘤全切、动脉瘤夹闭切除。随访3年,患者已正常生活工作。例2女性,58岁。因“突发摔倒、意识丧失1d”入院。入院查体:嗜睡,言语流利,四肢肌力4级,颈抵抗( )、颌下三指。急诊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入院后查头颅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栓性动脉瘤的分类、手术指征及手术策略。方法手术治疗血栓性动脉瘤48例,其中同心型13例,偏心型27例,分叶型2例,管道型4例,“弹簧圈”型2例。动脉瘤位于海绵窦内2例,床突旁段14例,床突上段13例,大脑前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8例,椎基底动脉瘤7例。手术方式包括动脉瘤直接夹闭18例,血栓切除加载瘤动脉塑形21例,动脉瘤孤立加血管重建7例,其他2例。结果45例术后复查DSA示动脉瘤均消失,重建血管通畅。44例症状较术前改善。2例昏迷,1例完全性偏瘫.1例死亡。随访2个月~4年,GOS评分4~5分者39例。结论判断动脉瘤内血栓情况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动脉瘤直接夹闭和血管架桥加动脉瘤孤立的手术效果要好于血栓驱除加载瘤动脉塑形。载瘤动脉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塑形,血管重建及电生理监测是治疗血栓性动脉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24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伴有脑内血肿患者,术前急诊行CTA检查确定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均在发病6 h内经扩大额颞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行动脉瘤夹闭+血肿清除术。术后4 h复查头部CT及CTA,了解血肿清除情况和载瘤动脉及其分支通畅与否。结果本组患者术后CT及CTA复查证实,血肿清除率在90%~100%;所有的动脉瘤均被完全夹闭,载瘤动脉均通畅,无误夹血管。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6个月时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5分者2例,4分者17例,3分者5例。结论对于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患者的治疗,采用扩大额颞入路早期手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伴颅内血肿、脑疝患者的CT表现和直接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1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伴颅内血肿、脑疝患者的CT表现及治疗,分析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形成血肿与动脉瘤位置关系及手术处理要点. 结果 本组患者颅内出血原因术中均证实为动脉瘤破裂出血,其中前交通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多发动脉瘤2例,1例为大脑中动脉瘤(责任动脉瘤)合并同侧后交通动脉瘤,1例为后交通动脉瘤(责任动脉瘤)合并对侧大脑中动脉瘤:术后GOS分级显示V级6例,Ⅳ级2例,Ⅲ级1例,Ⅱ级0例,Ⅰ级2例. 结论 依据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伴颅内血肿、脑疝患者的CT表现,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并对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4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行血管内治疗,其中33例行载瘤动脉闭塞术.5例行动脉瘤栓塞术,2例行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后闭塞载瘤动脉。结果载瘤动脉闭塞术后死亡3例,动脉瘤栓塞术后死亡1例.其余病人临床状况良好。临床随访28例,状况均良好;CT随访18例,示8例动脉瘤缩小或消失;造影随访15例.示9例动脉瘤不显影.3例瘤体缩小,2例载瘤动脉再通,1例栓塞后动脉瘤复发。结论对于手术罔难的颅内巨大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胼周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2例减速性颅脑伤所致的胼周动脉瘤,伤后经治疗症状好转,分别于伤后25和33天再次恶化。经头颅CT和颈动脉造影(CAG))确诊后手术。指出患者脑外伤经治疗症状好转或消失,数天或数周后又恶化,CT发现一侧额叶内血肿伴脑室积血,是外伤性胼周动脉瘤破裂的典型表现,应进一步做CAG确诊,及时手术预后良好。文中讨论了胼周动脉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1 对象与方法 我院2002年3月~2005年10月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65~88岁,平均70.3岁。病程1.14个月,平均2个月。入院时意识清醒15例,模糊3例,昏迷2例。一侧瞳孔散大1例。头痛14例,呕吐15例,失语8例,精神症状3例,癫痫或卒中样发作7例。GCS评分3~5分1例,6~8分4例.9~15分15例。CT示脑室受压伴中线明显移位15例.血肿量均〉40ml.其中4例〉100ml。采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局麻后根据CT片定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簧圈栓塞术后行颅骨钻孔血肿腔引流术治疗的5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头颅CT均表现为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脑内血肿;DSA发现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A2段分叉部1例、大脑前动脉A2段1例、前交通动脉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1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1例。引流术后3~4 d血肿大部分引流干净,无再出血、感染及脑梗死。术后6个月GOS评分3分1例,4分1例,5分3例。结论 对合并脑内血肿的自发性SAH,首先应考虑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需尽早行DSA检查明确诊断;复合手术对于部分未发生脑疝又合并脑内血肿的破裂动脉瘤是可行的,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12例颅内大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支架包括Neuroform 4枚和Enterprise 8枚.结果 12枚支架均成功释放,所有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造影,其中动脉瘤获致密栓塞9例,瘤颈残留1例,瘤体显影2例.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9例,3~4分2例,5分1例.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造影11例,其中动脉瘤获致密栓塞8例,均未见复发;瘤颈残留1例,术后6~12个月复查示瘤颈显影明显减淡;瘤体显影2例,术后12个月复查示瘤腔消失.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大型动脉瘤能保持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栓塞致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创伤性胼胝体血肿及创伤性胼周动脉瘤临床少见,我院自2007-2010年共收治3例,而同期收治3412例颅脑外伤,其发病率为0.88‰,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预后多不良,现对二者间关系及其诊断及治疗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 病例报告 例1男,50岁.车祸致头部伤入院,入院时GCS 7分,头颅CT示胼胝体血肿并双侧脑室铸形,住院9d时昏迷程度加深,急诊行右额开颅额中回入路血肿清除+脑室造瘘去骨瓣减压术,术后7d行CTA证实胼周动脉瘤约2.8 mm ×6.4 mm×7.6 mm,术后第9天再出血,急诊行开颅纵裂入路胼周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恢复良好,并发脑积水二次术后1个月行V-P分流,神志清楚出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小翼点入路手术夹闭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小翼点入路手术夹闭治疗的40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动脉瘤及其载瘤动脉均获得良好暴露,术中无需延长皮肤切口。2例术后DSA证实瘤颈残余,后期行栓塞术,其余38例均成功夹闭动脉瘤。术后出现脑挫裂伤并血肿4例、脑梗死4例、硬膜下血肿1例、硬膜外血肿1例。40例术后平均随访16.1个月;预后良好(GOS评分4~5分)33例,预后不良(GOS评分1~3分)7例;复查CTA或DSA显示载瘤血管通畅,无动脉瘤原位复发及再出血。结论 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小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损伤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血管内治疗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治疗的8例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1例;动脉瘤位于P1段1例,P2段5例,P3段2例;动脉瘤直径4 ~10 mm.行载瘤动脉及动脉瘤栓塞术5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结果 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均为致密栓塞.除1例出现左侧肢体肌力下降外,其余患者均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8例患者均获得6~12个月随访,其中7例未见动脉瘤复发;1例初次治疗后动脉瘤复发的患者,再次行载瘤动脉及动脉瘤闭塞治疗后6个月,DSA提示载瘤动脉再通,再次置入2枚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6个月后动脉瘤再次复发.1年后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0分7例,1分1例.结论 血管内治疗大脑后夹层动脉瘤安全,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2000年1月~2005年10月采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5例,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男16例.女19例:年龄35~65岁,平均45.6岁。大脑前动脉瘤1例.前交通动脉瘤15例,后交通动脉瘤17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动脉瘤直径4.0~18.0mm。首发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例(大脑中动脉瘤),动眼神经麻痹5例。Hunt-Hess0级6例,Ⅰ级19例,Ⅱ级7例,Ⅲ级3例。手术时间:发病48h14例,3~10d3例,11~16d18例。手术方法:瘤颈夹闭32例.瘤颈夹闭加包裹术2例.大脑中动脉梭形动脉瘤1例行部分切除加夹闭术。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处理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的外科策略。方法在10具(20侧)尸头上检查大脑前动脉远段区域的显微解剖,并模拟外科入路至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回顾性分析5例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纵裂入路手术夹闭。结果胼周-胼缘动脉结合部位于A3段的胼上段和胼下段分别为11侧和9侧。胼缘动脉起始处近端胼周动脉长轴与额底长轴间平均夹角是19.5°,从鼻根部到胼缘动脉起始处近端胼周动脉长轴的延长线与额部交点(PC点)平均距离是31.52 mm。本组5例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病人,按GOS评定治疗结果:术后良好4例,死亡1例。随访3例,时间1~5年,无复发、出血及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当采用PC点上方入路时,夹闭动脉瘤前,需切开胼胝体前端,建立有效的近端控制。PC点是制定胼下型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外科策略的重要外科标志。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113例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管其中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75例.前交通动脉瘤17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人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例.多发动脉瘤5例.共118个动脉瘤在显微镜下直视手术,动脉瘤直接夹闭术108例.孤立或包裹术5例:5例多发动脉瘤行同期手术3例,分期手术2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8次.Hunt和HessⅠ~Ⅱ级病人中有例行早期手术.全组术后死亡率为7.9%.着重讨论手术时机.术中动脉瘤破裂处理及多发动脉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并发颅内血肿的颅内动脉瘤161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161例合并颅内血肿的颅内动脉瘤。经临床和 CT 资料分析表明,前交通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动脉瘤易发生脑室内出血,而大脑中动脉和胼周动脉的动脉瘤易发生脑内血肿。应根据颅内出血的不同类型,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入院时临床状况、动脉瘤部位、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脑室内出血程度以及颅内出血的类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伴发颅内血肿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伴发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5例患者进行了DSA检查,3例患者进行了CT血管造影检查,5例进行了头部CT检查(4例经术中证实为动脉瘤,1例术后经DSA证实为动脉瘤)。其中大脑中动脉动脉瘤5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3例,骈周动脉动脉瘤1例。结果 13例患者中有12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及血肿清除术;1例仅行血肿清除术,术后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GOS分级,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2例。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伴颅内血肿需尽早行DSA或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方式应首选开颅动脉瘤夹闭+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