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与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相互关系。方法 :分析 1997~ 2 0 0 0年 4年后中剖宫产率的高低与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的关系。结果 :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 ;②产后出血率逐年增高 ;③新生儿窒息率无下降。结论 :剖宫产率的增高使产后出血率升高 ,而不能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窒息与低血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窒息属产科急症。常需紧急处理,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围生期死亡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原因。新生儿低血糖是新生儿窒息的常见并发症,持续性低血糖常可提示病情危重,笔者曾对55例窒息新生儿和20例正常新生儿于生后做血糖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羊水粪染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对本院羊水粪染产妇492例分别按羊水污染分度分3组,分别分析其与胎心监护及新生儿窒息的关系。结果羊水Ⅱ度以上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增高。胎心监护异常的发生其羊水性状有显著性差异。Ⅲ度羊水胎粪污染胎心监护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Ⅰ、Ⅱ度羊水污染和清亮者。胎心率变异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呈非常显著的相关性。结论羊水粪染程度及胎心监护异常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符媛 《云南医药》2011,(3):353-354
新生儿窒息可引起全身器官损害,是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窒息常可并发低血糖[1],不合理输注葡萄糖常可致高血糖,二者均可造成脑损伤加重,故对窒息后的新生儿常规监测血糖是判断病程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基层儿科医生予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减少新生儿伤残率。方法 对1997年1~7月在我院出生的宫内窘迫新生儿120例、新生儿窒息97例进行分析。结果 有宫内窘迫史的胎儿娩出时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宫内窘迫的胎儿(P<0.01)。结论 宫内窘迫是造成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孙艳君  罗涛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8):1165-1166
目的:探讨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及其发生原因,寻找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10月在我院分娩围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出现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者及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胎心率与羊水均异常的新生儿窒息率可达41.66%,重度窒息占14.58%;(2)胎心率改变程度与新生儿窒息密切相关,小于80次,分窒息明显;(3)胎儿窘迫致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中。脐带因素占首位,妊娠合并ICGR、产前出血重度窒息率增高。结论:胎儿窘迫是新生儿窒息的先兆,通过对胎心率及羊水性状综合分析,及妊娠并发症的防治,可以对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可能性预先评估,加强救治及减少发生。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1] 。为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和改善新生儿窒息的预后 ,本文对 46 6例新生儿窒息的原因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994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我院共分娩新生儿 75 5 2例 ,其中窒息儿 46 6例 ,窒息率 6 17%。1 2 研究方法 以生后 1minApgar评分 <8分为窒息标准 ,其中 4~ 7分为轻度窒息 ,0~ 3分为重度窒息[1] 。本研究资料的统计学分析采用 χ2 检验。2 结果轻度窒息 344例 (73 82 % ) ,重度窒息 12 2例(2 6 18% )。死亡 37例 ,占 7 94%。同期新生儿死亡共 4…  相似文献   

9.
Apgar评分与新生儿窒息脑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立  梅灏 《云南医药》2006,27(4):370-371
新生儿脑损伤是新生儿死亡、致残的最重要因素。Apgar评分是新生儿出生时有无窒息及窒息严重程度重要观察指标。目前国内外有较多报道,提出Apgar评分对正确、真实反应窒息程度及预测窒息后脑损伤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对132例新生儿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新生儿窒息与剖宫产相关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与剖宫产相关的关系及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出生新生儿共11822例,其中剖宫产分娩4103例,正常阴道分娩7719例。新生儿采用Apgar评分法诊断新生儿窒息。结果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1822例新生儿中,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共284例,窒息率2.40%。其中剖宫产新生儿窒息107例,剖宫产窒息率2.61%;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177例,阴道分娩窒息率2.29%。两组比较,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率的高低不影响新生儿窒息率高低。要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应着重加强围产期保健和高危孕产妇检查及提高围产期监护水平等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 1994年~ 2 0 0 3年剖宫产率及其指征的变化 ,以及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 1994年~ 2 0 0 3年在我院分娩的 2 880 9例 ,其中剖宫产 115 6 4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4年~ 2 0 0 1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2 0 0 2年~ 2 0 0 3年稍有下降。难产一直位居剖宫产指征首位。 1994年~ 1998年瘢痕子宫位居第二 ,近 5a有下降趋势 ,而胎儿窘迫构成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逐年升高 ,至 2 0 0 1年已跃居第二位。臀位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围生儿病死率 1994年~ 1998年为 15 .71‰ ,1999年~ 2 0 0 3年为 14 .5 8‰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病死率 ,但随剖宫产的进一步升高 ,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下降 ,加强孕产期保健及对产妇和家属的宣教工作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与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术后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河南省登封市中医院行两种术式剖宫产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手术时间、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体温升高再恢复至正常时间分别为(18.8±2.6)h、(20.6±3.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气时间分别为(16.25±9.25)h、(22.32±10.50)h,显著缩短(P<0.01);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5±1.6)×109/L、(7.1±2.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比例分别为20(20%)、6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术后情况优于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急诊剖宫产以及择期剖宫产产妇的临床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并比较急诊剖宫产以及择期剖宫产产妇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行剖宫产产妇共718例,根据手术开始时间和发动分娩以及破膜之间关系将其分为择期剖宫产组以及急诊剖宫产组,其中急诊剖宫产组中317例作为观察组,择期剖宫产中401例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指征前4位为头盆不称、宫缩乏力、活跃期停滞、宫内胎儿窘迫,对照组中手术指征的前4位为宫内胎儿窘迫、骨盆狭窄、臀位以及瘢痕子宫.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对照组的腹部切口感染、新生儿窒息、取头困难、子宫切口撕裂、术后发热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剖宫产对产妇的危害更大,在临床上需要予以重视,尽可能减少急诊剖宫产的几率,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王婷婷  杨海澜  韩方 《中国医药》2014,(7):1048-1050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的变化,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6 402例行剖宫产手术分娩产妇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每年剖宫产率及各项剖宫产指征所占比例。结果2006—2008年剖宫产率从71.7%(703/980)下降到61.1%(860/1407),2009年剖宫产率略上升为63.6%(963/1514),2010—2012年剖宫产率从58.3%(1047/1797)下降到45.9%(999/2176)。2006、2007、2009、2010年剖宫产指征构成情况居前3位的为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胎儿窘迫,2008年居前3位的为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难产,2011、2012年居前3位的为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瘢痕子宫。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疾病构成中,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结论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社会因素、胎儿窘迫成为剖宫产指征的主要原因。加强产前检查及保健意识可降低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逐年来剖官产率增高的因素,寻求降低剖官产率及加强孕期保健的最佳应对措施。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925例剖官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并计算各因素的构成比。结果:难产,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社会因素,瘢痕子宫,臀位依次居前5位。结论:未严格掌握好手术指征及无指征的剖宫产使剖官产率居高不下。降低剖宫产率,需要提高处理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能力,提高阴道助产技术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等多方面努力;其次,需要加强孕产期保健,加强健康教育宣传,降低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7.
郑贤芳 《安徽医药》2010,14(10):1185-1186
目的比较新式剖宫产术与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以改进剖宫产手术方式,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使用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行剖宫产术的70例患者为观察组,归为A组;使用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行剖宫产术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归为B组。比较两种剖宫产术的患者在开腹出血量、进腹到胎儿娩出时间及腹壁与盆腔粘连程度的不同。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开腹时间短及开腹出血量少(P〈0.05),两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其中Ⅰ级的粘连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Ⅱ、Ⅲ级的粘连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比新式剖宫产术的效果更好。行剖宫产术时应缝合腹膜,为下次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娩孕周、距离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与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妇女阴道试产成功率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某院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妇女100例,其中试产成功73例,失败27例。收集产妇年龄、分娩孕周、距离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等资料,对进行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妇女阴道试产的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阴道试产成功产妇中年龄24~34岁、产前BMI<30 kg/m^2、距离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4~7年、有阴道分娩史、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9 mm、婴儿体质量<3.5 kg所占比例大于试产失败产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4~34岁、产前BMI<30 kg/m^2、距离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4~7年、有阴道分娩史、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9 mm、婴儿体质量<3.5 kg均为影响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妇女阴道试产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妇女阴道试产成功率较高,产前BMI<30 kg/m^2、距离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4~7年等均为其保护因素,临床应据此制定措施,进一步提高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妇女阴道试产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邹琴童  张文颖 《安徽医药》2013,17(6):974-976
目的回顾性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9582例孕妇剖宫产率及指征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率2008年为49.2%,2009年为46.1%,2010年43.1%,2011年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指征表明:孕妇精神因素(29.47%~33.87%)居第一位,其中高龄初产及临界骨盆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异常从26.37%上升至3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盆狭窄及瘢痕子宫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近4年精神因素占比大,加大宣传,仍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点,重视产前检查,控制孕期营养,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  2 0 0例行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 ,另 2 0 0例行新式剖宫产。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娩头困难例数、子宫切口撕裂例数、新生儿Ap gar评分等 ,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平均出血量为 138 85± 5 3 74ml,明显低于新式剖宫产平均出血量 190 5± 5 9 18m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娩头困难例数、子宫切口撕裂例数、新生儿Apgar评分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结论 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少 ,优于新式剖宫产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