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芦荟苷与绿原酸联合应用对变异链球菌生长、产酸、黏附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微量液体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芦荟苷、绿原酸对变异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棋盘稀释法测定芦荟苷与绿原酸混合液对变异链球菌的MIC值,通过分级抑制浓度(fractio...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绿原酸对龋病发生发展的抑制效果。方法 制备不同浓度绿原酸,采用液体稀释法检测其体外抑制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效果;建立SD大鼠人工龋模型,分别用绿原酸溶液、甲硝唑洗必泰溶液和蒸馏水给大鼠施药,采用Keyes记分法观察绿原酸对大鼠口腔内龋齿发生发展的抑制效果。结果 绿原酸溶液对变形链球菌ATCC10449株和远缘链球菌OMZ65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2.5 m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7.5 mg/mL和5 mg/mL。在人工龋大鼠模型中,与蒸馏水相比,绿原酸组龋齿计分明显降低,而与甲硝唑洗必泰组相近。结论 绿原酸对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有效抑制大鼠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氟化物浓度对致龋菌生长和代谢的影响,以进一步阐明氟化物的防龋机制。方法:在含有不同浓度(0~1.0%)氟化钠的培养基内培养变形链球菌标准菌株,以分光光度法检测培养前后培养基光密度值(OD值),以反映变形链球菌的生长情况;以复合玻璃pH电极法检测培养前后培养基pH的变化(△pH),以反映变形链球菌的产酸代谢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变形链球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且随着培养基内氟化钠浓度的增加,变形链球菌的数量呈浓度依赖性减少;同时随着培养基内氟化钠浓度的增加,各组培养基的pH变化也逐渐减小,当氟化钠的浓度达0.5%~1.0%时,培养前、后培养基的pH几乎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各组培养基的OD值与△pH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氟化钠可显著抑制致龋菌的生长及产酸代谢活动,但氟化钠可能主要通过干扰牙菌斑内致龋菌的产酸代谢活动来发挥其局部防龋作用,而其对致龋菌生长的抑制或杀灭仅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蜂胶、茶叶、丁香组方对变形链球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实验找出蜂胶、茶叶、丁香提取物及其组方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规律,从而为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正交设计观察不同浓度上述3种药物的提取物及其组方对变形链球菌生长、产酸能力的影响。结果:蜂胶、茶叶、丁香提取物均有抑制变形链球菌作用,蜂胶醇提物、绿茶水提物抑制变形链球菌的最适浓度分别是36g/L和13.5g/L。36g/L,蜂胶醇提物与13.5g/L绿茶水提取配伍后是抑制变形链球菌的最佳组方。结论:上述结果提示蜂胶、茶叶、丁香将是很有开发价值的天然防龋药物。 相似文献
5.
6.
木糖醇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和产酸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木糖醇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和产酸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含有3%蔗糖、2%木糖醇的培养基厌氧条件培养变形链球菌,测量培养基的D(600)值和pH值.结果变形链球菌在木糖醇培养基内生长和产酸均受到明显抑制,在加木糖醇的蔗糖培养基内细菌的生长和产酸也下降.结论木糖醇可以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和产酸,可作为一种理想的防龋甜味剂. 相似文献
7.
中国绿茶多酚对口腔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国绿茶多酚对2株C血清型变形链球菌的抑菌作用的观察表明,绿茶多酚浓度在0.25mg/ml以上即可不同程度地抑制标准药敏试验浓度的变形链球菌生长,1mg/ml以上完全抑制;与变形链球菌接触2分钟即可发挥作用,5分钟完全抑制,且无耐药性。适用于龋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作者研究变形链球菌CY-1利用各种碳水化合物在体外合成细胞外不溶性多糖。结果表明,在蔗糖培养基内,该菌合成细胞外多糖量最多;在只含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乳糖培养基内,只有少量多糖合成;当蔗糖与这些糖混合时,多糖合成量明显增加(P<0.005)。细菌不利用甜菊糖、山梨醇和木糖醇合成细胞外不溶性多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九节茶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体外致龋力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九节茶提取物加入培养基中进行变形链球菌培养,观察药物不同浓度在培养基中抑菌圈直径、菌细胞数和pH值变化情况以及葡糖基转移酶活性.结果九节茶可抑制细菌生长、抑制葡糖基转移酶活性等.结论提示九节茶可影响变形链球菌的致龋作用,可能是一种理想的防龋药物. 相似文献
10.
11.
九节茶对变形链球菌体外致龋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九节茶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体外致龋力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九节茶提取物加入培养基中进行变形链球菌培养,观察药物不同浓度在培养基中抑菌圈直径、菌细胞数和pH值变化情况以及葡糖基转移酶活性。结果:九节茶可抑制细菌生长、抑制葡糖基转移酶活性等。结论:提示九节茶可影响变形链球菌的致龋作用,可能是一种理想的防龋药物。 相似文献
12.
两种浓度氟保护漆在体外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两种浓度氟保护漆对致龋链球菌生长抑制作用.为推广氟保护漆进行群体防龋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实验组:0.5%氟保护漆、0.1%氟保护漆;对照组:0.1%洗必泰、0.05%氟化钠、0.9%生理盐水分别加入含有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菌悬液的BHI培养基中,采用厌氧连续培养技术,观测菌落计数变化.比较其对致龋链球菌生长抑制作用效果.结果 0.5%氟保护漆、0.1%氟保护漆对致龋链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其作用明显小于0.1%洗必泰.二者之间抑制生长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两种浓度氟保护漆在体外能直接杀灭一定数量的致龋链球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对红霉素敏感性.方法体外形成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用不同浓度红霉素分别作用生物膜1 h和3 h.生物膜进行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结果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在红霉素浓度为5 000 μg/mL作用1 h以及浓度为1 000μg/mL作用3 h时,未被完全杀死.结论变形链球菌生物膜比浮游状态变形链球菌对红霉素具有更高的抵抗力,但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生物膜对红霉素的抵抗力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4.
金银花对不同血清型变形链球菌的抑菌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中药金奶花提取液对不同血清型变形链球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MIC在25mg/ml以下者占所试菌株的87.5%,在50mg/ml以下占95.8%,MBC一般明显高于MIC。因此,该研究证明,金银花提取液主要是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变形链球菌定居的时间与母亲变形链球菌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婴幼儿变形链球菌(MS)的定居时间与母亲MS水平关系。方法:选取6—24个月婴幼儿180例,同时对其母亲采样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MS定居时间与母亲的MS水平相关,母亲有龋齿其孩子MS定居时间较早。结论:对母亲龋病进行治疗及实施预防措施,可降低母亲MS水平,阻断或延迟孩子的MS定居,减少乳牙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白屈菜红碱(CHE)对变形链球菌(S.mutans)作用后的形态学影响,进一步揭示其抑制细菌黏
附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变形链球菌ATCC25175 作为实验菌株。将1.0 cm *1.0 cm *0.02 cm 的盖玻片放入15 mL试管中灭
菌备用。将CHE 溶液处理组、空白对照组及基础对照组3 组溶液及菌液分别加入灭菌后的试管中,在37 益厌氧环境(80%
N2,20%CO2)下培养24 h,细菌在盖玻片上形成一层生物膜,取出盖玻片,扫描电镜观察。结果97.5 μg/mL 的CHE 溶液可明
显抑制S.mutans对玻璃表面的黏附作用及细菌之间的相互黏附作用,表现为细菌胞体间黏附明显稀疏,黏附层薄,部分区域无
黏附。高倍镜下细菌胞体多呈胶囊状,细菌分裂横壁不明显,两端不对称且形态不规则,分裂后的细菌链局部出现断裂现象。
结论CHE 溶液对S.mutans的黏附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龋病防治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用中药金银花提取液对不同血清型变形链球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MIC在25mg/ml以下者占所试菌株的87.5%,在50mg/ml以下占95.8%。MBC一般明显高于MIC。因此,该研究证明,金银花提取液主要是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抗变形链球菌Ⅰ、Ⅲ型鸡卵黄抗体(IgY)影响变形链球 菌产酸能力的实验研究,探索抗变形链球菌鸡卵黄抗体防龋的机制。方法:用含不同浓度抗变形链球菌鸡卵黄抗体的TS培养基厌氧培养变形链球菌S.mutans MT6R(血清C型、遗传I型)、远缘链球菌S.Sobrinus6715(血清g型,遗传Ⅲ型)及其混合菌株,用数值式酸度计检测培养基上清液的pH值。数据作方差分析。结果:抗变形链球菌Ⅰ、Ⅲ型鸡卵黄抗体能抑制各实验组细菌培养基pH值的下降,经方差分析,实验组pH值随着特异抗体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其最佳抑制浓度为1:2,此时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当抗体浓度为1:32时,其pH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变形链球菌鸡卵黄抗体可以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利用糖产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cyanidins,GSPC)对变形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探讨其防龋潜能。方法?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最低抑制生物膜浓度(MBIC);采用结晶紫半定量法测定生物膜生成量;硫酸-蒽酮法测定产糖量,pH计测定产酸量。结果?葡萄籽原花青素的MIC值12.5?mg/mL;MBC值和MBIC值均为50?mg/mL;GSPC(≥12.5?mg/mL)降低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生成量,8倍MIC浓度(100?mg/mL)时抑制率达76%;GSPC在低于MIC浓度时仍具有抑制变形链球菌产糖、产酸能力。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具有对变形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能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物膜和致龋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