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诊断与治疗,进一步提高诊治率.方法:收集我科18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LELC,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18例腮腺LELC患者中,均为单侧腺体发病;除2例未做EB病毒血清学检查外,其余患者血清学检查结果显示EBV-VCA-IGA阳性率为93%(15/16);EBV-EA-IGA阳性率为75%(12/16);EBV-DNA酶阳性率为63%(10/16).18例均接受原发灶切除及同侧颈淋巴清扫术.其中腮腺全叶加面神经切除2例,其余均为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6例;腮腺大部分切除术5例;腮腺全切除术5例;颈上、中部淋巴颈清扫术14例;根治性淋巴清扫术4例,颈淋巴结转移率67%(12/18).所有患者接受术后放疗50~70 Gy.全组病例1年以上随访,术后2~4年4例局部复发而行再次手术,1、3、5年生存率分别约为94%(17/18)、72%(13/18)、50%(9/18);死亡原因主要为远处转移和肿瘤复发.结论:腮腺LELC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可能有密切关系,组织病理学表现酷似未分化型鼻咽癌,确诊前需常规行鼻咽活检以排除转移病灶,腮腺LELC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局部侵袭强,治疗上除行局部广泛切除外还应作颈淋巴结清扫,术后辅助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2.
鼻咽部恶性肿瘤就诊多已达晚期,受解剖部位限制难以手术,大多对放疗敏感,故目前以放疗为主。肿瘤组织类型不一,放疗敏感性各异。作者统计鼻咽部恶性肿瘤47例,迄1983年已随访3年以上。按WHO分类(1978年)为非角化型鳞状上皮癌10例,未分化癌18例,淋巴上皮癌8例,恶性淋巴瘤7例,腺样囊性癌1例,脊索瘤3例。年青者淋巴上皮瘤居多。平均年龄:非角化型鳞状上皮癌55岁,未分化癌55岁,淋巴上皮瘤31岁,恶性淋巴瘤51岁。初起症状多样,有耳鸣、耳堵塞感、耳聋、渗出性中耳炎等耳部症状者12例,有鼻堵、鼻出血、咯痰带血等鼻部症状者10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梅尼埃病患者MRI造影所见内淋巴积水程度与疾病分级、纯音听阈、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的相关性。方法以本单位2014年6月~2016年6月诊治的176例梅尼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鼓室内注射稀释8倍的钆喷酸葡胺对比剂,在24h后进行内耳3D-FLATR MRI影像学检查,计算患者的内淋巴积水程度,并与梅尼埃疾病分级、纯音听阈、前庭诱发肌电位(VEMP)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内淋巴积水程度:176例梅尼埃病患者均获得良好的MRI影像,有171例患者的R值33.3%,阳性率为97.16%,其中显示中度积水63例(36.84%)、重度积水108例(63.16%)。(2)纯音听阈与疾病分级:患者听阈在10~88d BHL之间,平均听阈(42.8±13.59)d BHL;其中1级17例(9.66%),2级35例(19.89%),3级58例(32.95%),4级66例(37.50%)。(3)VEMP测试:VEMP测试正常者84例(47.73%),异常者37例(21.02%),未引出55例(31.25%)。(4)Spearman相关性分析,内淋巴积水程度与疾病分级、纯音听阈、VEMP分别相关(r=0.5218、0.5673、0.3904,P0.05)。结论MRI造影所见内淋巴积水程度与纯音听阈、疾病分级、VEMP等显著相关,提示该检查方法可以为梅尼埃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拟诊为梅尼埃病的患者,以MRI检测内淋巴积水为方法,探讨在梅尼埃病诊断中以此方法确诊为内淋巴积水的可行性,并评估临床诊断价值,分析影响判定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6月-2014.11月间住院病人梅尼埃病43例做为研究对象,经鼓室注射钆喷酸葡胺造影剂24小时后进行内耳MRI检查,MRI扫描序列为T1加权三维自旋回波序列(3D-FSE-T1WI),所得图像以前庭和耳蜗底转各自内淋巴面积占内外淋巴面积之和的比率大于1/3为阳性,应用三分法进行定性判定,进行计数并统计。结果在43例梅尼埃病中,35例(81.40%)在前庭发现内淋巴积水,4例(9.30%)未发现积水,另外4例(9.30%)不能确定;在耳蜗,36例(83.72%)发现内淋巴积水,3例(6.98%)未发现积水,另外4例(9.30%)不能确定。结论鼓室内注射顺磁性造影剂后内耳MRI检查可发现内淋巴积水,是临床确定内淋巴积水有效和可行的方法。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造影剂进入内耳受阻扩散不良、鼓室给药技术、MRI检测技术及主观判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咽癌扩散类型与远处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远处转移(转移组)162例,放疗后≥5年无复发或远处转移(无瘤组)98例.结合治疗前CT或MRI,重新确定T、N分期,把所有患者分为局限型(T1~2N0~1)36例、上行型(T3~4N0~1)68例、下行型(T1~2N2~3)75例和混合型(T3~4N2~3)81例,对两组间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转移组患者中,局限型和上行型仅占25.3%,下行型和混合型占74.7%,无瘤组则分别为64.3%和35.7%(均P<0.01).在原发灶为局限病变的患者中,N2~3患者占转移组的84.4%,无瘤组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灶严重扩散的患者(T3~4)中,无瘤组N0~1为60%,N2~3为40%,转移组则分别为31.6%和6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颈部淋巴结转移程度与鼻咽癌发生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原发灶的严重扩散也不可忽视;即使是局限性病变,一旦发生严重颈部转移,其远处转移危险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说明 :(1)因篇幅所限 ,只收录了第一作者姓名 ;(2 )姓名顺序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3 )作者、文题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 ,最后为起页 止页。B白忠 颈正中及舌根异位甲状腺一例 (6) :42 9边学 头颈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估 (4 ) :3 14 3 17C蔡晓岚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 (3 ) :161 165常青 利诺吡啶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和支持细胞钾电流的影响 (4 ) :2 63 2 67陈兵 面神经液压与面神经电图的相关性究 (4 ) :2 68 2 71陈波蓓 喉乳头状瘤患儿血清人乳头状瘤病毒 11b病毒样颗粒抗体检测及意义 (6) :417 42 0陈飞 …  相似文献   

7.
喉部瘤样淋巴组织增生,为罕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未见文献记载。我科于1979年收治1例,术后经本院病理科与院外会诊,确诊为瘤样淋巴组织增生。至今随访10年,患者健在,无复发。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舌根部淋巴组织恶性变临床少见 ,因肿瘤组织图像复杂常易误诊。 1 992年以来 ,我们将 3例舌根非霍奇金淋巴瘤 ( NHL )误诊为舌根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的舌根瘤样新生物。现将有关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 女 ,60岁。喉异物感 2个月。无发热、咯血及疼痛 ,亦无呼吸困难。体检 :舌根左侧见一 1 .5cm× 2 .5cm× 1 .0 cm瘤样新生物 ,分叶状 ,无溃烂出血。新生物遮挡会厌。颈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血浆蛋白电泳无异常 m蛋白峰 ,尿凝溶蛋白 ( - )。局麻直达喉镜下行舌根新生物摘除术。病检示淋巴组织反应增生。术后患者梗阻感减轻。因舌根部…  相似文献   

9.
喉乳头状瘤HPV_(16/18)感染与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喉乳头状瘤组织内 HPV1 6 / 1 8的感染与抑癌基因 p5 3变异的关系 ,以及 HPV感染在喉乳头状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PCR和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35例喉乳头状瘤组织中 HPV1 6 / 1 8DNA及 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2 4例组织中检出 HPV1 6 / 1 8DNA(6 8.6 % ) ;19例 p5 3蛋白呈过度表达 (5 4.3% ) ;在 12例中同时检出HPV1 6 / 1 8DNA和 p5 3蛋白过度表达 (34 .3% )。结论 :提示 HPV1 6 / 1 8感染和 p5 3变异与喉乳头状瘤的发生明确相关 ,其内在分子机理及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瘤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面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讨论不同部位面神经瘤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1999-09-2006-12临床资料完整的27例面神经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7例面神经瘤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20例为面神经鞘膜瘤(74.1%),4例为面神经纤维瘤(14.8%),3例为面神经血管瘤(11.1%)。病程中表现为面瘫23例(85.2%);听力下降和耳鸣各11例(40.7%);表现为耳下肿块,且有耳痛、眩晕、耳闷、面部麻木、抽搐5例(18.5%)。24例(88.9%)CT或MRI提示为面神经来源肿瘤。24例(88.9%)累及2个或2个以上的面神经节段,其中累及乳突段处占87.5%(21/24),累及鼓室段处占70.8%(17/24),累及膝状神经节处占62.5%(15/24),累及内耳道占4.2%(1/24);只累及面神经的1个节段占11.1%(3/27)。27例均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其中13例进行了同期面神经重建术,包括11例腓肠神经移植术,1例面-舌下神经吻合术,1例面神经端端吻合术。2例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了面神经解剖结构的完整性。结论:面神经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行肿瘤,临床症状多样,CT、MRI等影像学检...  相似文献   

11.
孤立性蝶窦疾病1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孤立性蝶窦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使其得到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和治疗,以降低误诊率。方法:对159例孤立性蝶窦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孤立性蝶窦疾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头痛(79.87%,127/159)。在159例患者中,60例(37.74%)为蝶窦囊肿,44例(27.67%)为单纯性蝶窦炎,31例(19.50%)为真菌性蝶窦炎,5例(3.14%)为蝶窦息肉,3例(1.89%)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1.26%)为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1.89%)为脊索瘤,3例(1.89%)为鳞状细胞癌,3例(1.89%)为恶性淋巴瘤,2例(1.26%)为神经内分泌癌,2例(1.26%)为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0.63%)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随访10个月~4年,鼻内镜术后多数患者转归良好。结论:孤立性蝶窦疾病常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头痛,其次是视力障碍,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是黏膜上皮源性良性肿瘤,在临床上常易与鼻息肉混淆而误诊。该病复发倾向大,呈破坏性生长方式,易恶变,故应予以高度重视。现将我科1998~2004年收治的12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18~60岁,平均39岁。病程1个月至2年。临床症状主要有鼻塞(100%),鼻出血(41.7%),头痛(58.3%),嗅觉障碍(25%)。原发部位:鼻窦9例(75%),鼻腔外侧壁2例(16.6%),鼻中隔1例(8.3%)。本组中恶变3例,其中2例于首次手术证实癌变,1例复发后癌变。病理分型:内翻性乳头状瘤7例,占58.3%;乳头状瘤癌变3例,占25%;乳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中隔恶性肿瘤的手术径路。方法:16例中,鼻侧切开术8例、鼻内镜下手术5例、面中部揭翻术2例、经腭入路1例。并对其病理学特征、手术径路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鼻中隔鳞状细胞癌7例、腺样囊性癌4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腺癌1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术后随访1~10年,其中失访1例,死亡2例,带瘤生存3例,无瘤生存10例。病死率为12.5%,带瘤生存率为18.8%,无瘤生存率为62.5%。结论:鼻中隔恶性肿瘤手术径路应根据病变范围、患者年龄采取不同的术式。如病变局限于鼻中隔前下部或后部,则鼻内镜下切除;如病变涉及鼻中隔全部或累及鼻腔其他部位,则以鼻侧切开为宜;若患者年龄较小,则以面中部揭翻或经腭入路为宜。  相似文献   

14.
颈部肿块原因庞杂,诊断不易,处理上更是棘手的问题。如处理不当常致误诊,引起不良后果,因此必须重视。颈部肿块的发病率约占全身肿块的3~4%。一般常见的可分为三类:①先天性肿块,多属囊性,如甲状舌囊肿、鳃裂囊肿、上皮样囊肿、胸腺囊肿、畸胎瘤、水囊肿、淋巴管瘤等。②炎性肿块,如急慢性淋巴结炎、结核性淋巴结炎、颈深部感染、Ludwig氏口底炎、慢性涎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肉芽性淋巴结炎、结节性筋膜炎等。③新生物肿块,良性如涎腺混合瘤、神经纤维瘤、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等;恶性如恶性淋巴瘤、何杰金氏病、网织细胞肉瘤、腮腺癌、纤维肉瘤、黑瘤等,其中以转移性颈部肿块最常见,也是诊断时常遇到的难题。Lee(1970)曾对40岁以上患者的颈部肿块进行活检,发现在163例中,仅10.1%为良性增生性淋巴结,其余病例中的29.4%为上皮样癌,21.4%为淋巴  相似文献   

15.
[英]/MillerFR…//Head&Neck.-1996,18(1).-67~77咽旁间隙肿瘤罕见,仅占头颈部肿瘤的0.5%,多属良性(78%)。回顾1980~1992年分析51例经手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患者,女28例(5%),男23例(45%),平均年龄48岁(18~78岁),病理分类如下;腮腺深叶肿瘤9例(其中良性混合瘤5例,鳞状细胞癌2例,腺样囊性癌1例,腺样细胞癌1例),小涎腺多形细胞腺瘤15例,神经鞘瘤9例(来自迷走神经6例,颈交感干3例),副神经节瘤8例(包括迷走球瘤6例,颈动脉体瘤2例),淋巴瘤4例以及鳃裂囊肿、神经纤维瘤、炎性假瘤、淋巴样组织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言语识别率测试(speech recognition score test,SRS)在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9例(20耳)疑为CPA占位性病变者行SRS测试和MRI检查,并以MRI为诊断CPA的标准评估SRS对CPA肿瘤的诊断意义。结果 19例(20耳)最大言语识别率分别是0%(8耳)、4%(2耳)、8%(2耳)、12%(1耳)、20%(1耳)、40%(1耳)、44%(1耳)、56%(1耳)、68%(1耳)8、0%(2耳)。SRS测试中出现回跌现象者7耳,回跌指数(rollover index,RI)分别是0.26、0.36、0.40、0.80、0.88、1、1。头部增强MRI示CPA占位性病变者16例(16耳)(16/20,80%),最大言语识别率诊断CPA肿瘤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25%;回跌指数诊断CPA肿瘤的敏感性为37.50%,特异性为75%。接受CPA肿瘤切除术者15例(15耳),病理检查结果分别为神经鞘瘤(听神经瘤)10例(10/15,66.67%)、脑膜瘤3例(3/15,20%)、表皮样囊肿1例(1/15,6.67%)、脉络丛乳头瘤1例(1/15,6.67%)。结论 SRS测试有助于诊断桥小脑角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温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婴幼儿咽喉乳头状瘤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核酸斑点杂交技术检测 35例婴幼儿咽喉乳头瘤组织和 10例对照组组织 (小儿声带小结 )HPV6、11、16、18、3 3 5个型别的DNA。结果 乳头瘤组织HPV感染率为 91 4% (30 / 35 ) ,其中HPV6型检出率为 5 4 2 % (19/ 35 ) ,HPV11型感染率为 2 5 7% (9/ 35 ) ,多重型别HPV6 11感染率为 11 4% (4/ 35 ) ;HPV16、18、3 3 型 ,均为阴性。对照组各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两者对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温州地区婴幼儿咽喉乳头瘤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 ,尤以HPV6感染为主。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技术检测HPV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本组大的颈静脉球体瘤10例,女性7例,男性3例。年龄31~69岁,平均54岁。6例应用手术治疗(女4、男2)。C 与 D 型各3例。2例放疗过有9、10、11和12颅神经麻痹。主要症状与体征:听力损失(100%),搏动性耳鸣(70%),平衡失调(60%),1~4条颅神经麻痹(40%)。搏动性头痛(50%)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症状。传导性耳聋(90%),打  相似文献   

19.
颅底脊索瘤临床分期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 61例颅底脊索瘤回顾性分析 ,简化原颅底脊索瘤分型并提出新的临床分期。方法 颅底脊索瘤 61例 ,典型脊索瘤 5 8例 ,软骨型脊索瘤 3例 ,男 34例 ,女 2 7例 ,男女之比为1 2 6∶1 ,年龄 7~ 75岁 ,平均 ( 38 44± 1 3 61 )岁。初诊患者 40例 ,复发患者 2 1例。术前或术后接受放射治疗 2 6例。分期方法 :鞍区型Ⅰ、Ⅱ、Ⅲ、Ⅳ期 ,斜坡型Ⅰ、Ⅱ、Ⅲ、Ⅳ期 ,广泛型只有Ⅳ期。随访时间 1 2~ 2 0 6个月。结果  61例患者本院接受 90例次手术 ,全切除 7例次 ,次全切除 2 6例次 ,大部分切除 41例次 ,部分切除 1 6例次 ;Ⅱ、Ⅲ、Ⅳ期手术分别为 2 1例、30例次、39例次 ;上方入路全切或次全切为 1 8例次 ( 37 5 % ) ,下方入路为 2 3例次 ( 5 4 8% )。并发症上方入路 2 1例 ( 4 3 75 % ) ,下方入路为 6例 ( 1 4 2 7% )。 3、5、1 0年生存率分别为 73 0 2 %、62 60 %、37 64%。结论 颅底脊索瘤临床分型与分期结合可以更好的对病变进行定位、定量、指导手术入路选择、比较疗效、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鼻中隔恶性肿瘤在鼻内镜下手术深浅层次问题.方法:将19例适应鼻内镜下手术的鼻中隔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浸润程度、手术过程探查情况分3组进行治疗.第1组(6例)实施第1层次手术治疗,第2组(9例)实施第2层次手术与部分患者加放疗,第3组(4例)实施第3层次手术与全部患者加放疗.结果:第1组中无瘤生存4例,局部复发2例;第2组中无瘤生存5例,局部复发2例,局部转移1例,死亡1例;第3组中无瘤生存2例,局部复发1例,局部转移1例.3组之间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5年生存率为94.7%,5年无瘤生存率为57.9%.结论:鼻中隔恶性肿瘤鼻内镜下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手术深浅层次的选择与手术安全缘的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