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法旋转纠正转产时持续性枕横住及枕后位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无明显头盆不称持续性枕横位40例,枕后位28例,实施手法旋转至枕前位自然分娩。结果:68例中有60例转至枕前位经阴道顺利分娩.失败8例,成功率88.2%。结论: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适时实施手法旋转,能有效的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轻产妇痛苦、降低胎儿产伤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法纠正胎儿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产程进入活跃期后枕横位和枕后位经加强产力、改变体位、封闭宫颈水肿等措施后仍不能自然转为枕前位、产程阻滞的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产妇,行手法旋转为枕前位。结果:手法旋转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可改善胎头俯屈,降低难产的发生率,成功率达76%。结论:手法旋转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可使胎头以最小径线通过骨盆,使胎儿顺利娩出.可降低头位的难产率及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出现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时的处理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在2011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有产程记录的128例在分娩时出现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临床产程记录、对孕妇的回访、医生的采访等方式收集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处理资料分析,探讨好的处理方式,提高自然分娩率。结果: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在128例出现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孕妇中,借助产钳进行生产的2例,采用剖宫产的33例,剩下的93例为自然分娩。通过对产妇进行心理上的激励,及时进行体位改变,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子宫收缩力,适时手法转位,对于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产妇具有较好的帮助。结论: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妇,通过结合产妇自身情况,进行心理上的激励,及时进行体位改变,适时手法转位,有利于自然分娩,并有效的降低手术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手法旋转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效果。方法:对无胎儿宫内窘迫及头盆不称的38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采取手法旋转。结果:手法旋转的38例中成功37例,失败1例,成功率97.37%。结论:对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适时采取手法旋转,可以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阴道手术助产率及新生窒息率,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时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实施手法旋转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2月,持续性枕横位32例,枕后位20例。在常规会阴消毒下,宫口开大5厘米以上,宫缩良好者,实施手法旋转。结果52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患者中有50例阴道分娩,2例剖宫产,成功率96.15%。结论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只要严密观察产程,手法旋转时机掌握适当,完全能够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法旋转胎头对降低头位难产的作用。方法 :对 16 8例子宫口扩张 7~ 10cm、胎头位呈持续性枕横位的产妇 ,施行手法旋转 ,LOT逆时针旋转 90° ,ROT顺时针旋转 90°为枕前位。结果 :16 8例中 ,12 3例手法旋转后自然分娩 ,成功率为73.2 1% ,45例手术助产 (产钳助产加剖宫产 ) ,失败率为 2 6 .79%。胎儿体重≤ 35 0 0g者转位成功率显著高于胎儿体重 >35 0 0g者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结论 :手法旋转持续性枕横位可显著降低头位难产率 ,减少产妇痛苦 ,降低手术助产并发症的发生率 ,有利于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7.
路旭娜  彭红 《中原医刊》2004,31(3):26-27
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最常见的原因,及时采用手法旋转使其转为枕前位,并可缩短产程,降低削宫产率,减少产妇并发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我院自1997年10月—2000年10月对40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实施徒手旋转术,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原因之一 ,适时采用手法旋转 ,可降低剖宫产率 ,并可缩短产程 ,减少产妇痛苦[1] 。作者于 1999年 1~ 12月对 19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孕妇施行了手法旋转 ,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同期我院分娩总数为 432例 ,其中总难产数 87例 ,占分娩总数的 2 0 .14% ;头位难产 72例 ,占难产总数的 82 .76 % ;枕横位及枕后位 35例 ,占头位难产总数的48.6 7%。我们对其中 19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施行了手法旋转 ,成功 18例 ,失败 1例 ,成功率 94.74%。孕妇年龄2 2~ 2 8岁 ,平均 2 5岁。初产妇 …  相似文献   

9.
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法纠正持续性枕横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志君 《现代医学》2004,32(3):171-172
目的 探讨纠正持续性枕横位的方法。方法 对 45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者采取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的手法进行纠正 ,并对产妇损伤情况及新生儿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将持续性枕横位纠正为枕前位后 ,41例产妇经阴道自然分娩 ,成功率达 91.1% ;1例产妇出现阴道水肿 ,1例新生儿出现轻度窒息。结论 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法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明显降低了胎吸助产率 ,对母婴损伤低于胎吸助产  相似文献   

10.
体位矫正及手法旋转枕横位及枕后位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原因之一,及早发现和适时处理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同时也降低了剖宫产率。1998年1月~1999年1月我们对60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孕妇施行了体位改变及手法旋转矫正胎方位,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8年1月~1999年1月分娩总例数1368例,其中难产274例,占分娩总数的20.02%;头位难产221例,占难产总数的80.66%;枕横位及枕后位106例,占头位难产总数的47.96%。我们对其中60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施行了体位矫正和〔或〕手法旋转,成功56例,成功率为93.3%。孕妇年龄22…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对持续性枕后位产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华瑞医院分娩的产妇,有适应症无禁总症而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46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为镇痛组,条件相似未行镇痛的63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头盆评分、活跃期时间、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程中处理方式、产后出血、软产道裂伤、各组中发生新生儿窒息的例数。结果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阴道手术助产、新生儿窒息率两组间无差别。镇痛组第二产程延长、阴道顺产率高于对照组,活跃期更快、徒手旋转胎头成功率高。结论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镇痛分娩可提高持续性枕后位徒手旋转胎头的成功率,提高顺产率,不增加阴道手术助产和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2.
王坚青 《吉林医学》2009,30(9):804-806
目的:探讨避免及处理持续性枕横位的方法,以求更好地提高产科质量。方法:以持续性枕横位为手术指征的86例剖宫产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可能与持续性枕横位的形成及处理有关的因素、指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研究。结果:造成持续性枕横位的原因有多个,其中最主要的是宫缩乏力;持续性枕横位的处理纠正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加强宫缩及体位纠正胎方位,并强调早期处理及时纠正。结论:持续性枕横位通过及时发现、正确处理纠正后,应该是可以避免及减少发生的,且剖宫产并非是其最终唯一的处理手段。当然,严格观察产程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转胎头术配合体位改变纠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采用手转胎头术旋转胎头配合体位改变纠正持续性枕后位10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中转位成功87例,失败15例,成功率85.3%。无胎儿头皮损伤及颅内出血;无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及软产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手转胎头术配合体位改变纠正持续性枕后位是降低头位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枕部着力致颅脑损伤的CT特征。方法154例患者经手术后,回顾其CT改变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有局部头皮损伤,颅骨骨折98例,脑肿胀9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9例,跨颅内或跨幕上/下硬膜外血肿25例,小脑挫伤3例,小脑半球出血2例,幕上对冲性脑挫裂伤127例,硬膜下血肿119例,脑内血肿67例,硬膜外血肿49例,原发性脑干损伤2例,小脑幕裂孔疝41例及枕骨大孔疝6例。结论枕部着力致颅脑损伤以弥漫、多发伤为主,且多以迟发或复查时加重为特点。充分认识迟发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早期CT改变及枕骨大孔疝的CT征象,可以降低病人猝死率。  相似文献   

15.
陈星明  张辉华  杨波  胡永清  汪虹 《重庆医学》2011,40(35):3589-3591
目的 探讨胎头方位及母体体位对胎儿外耳超声显示率的影响.方法 用经第一颈椎双耳平面(FCEP)法联合改变母体体位对1 942只胎儿外耳进行超声检查.将胎头方位分为14种,记录改变母体体位前、后各胎头方位下胎儿外耳的超声显示率.结果 改变母体体位前胎儿外耳总显示率为56.75%,其中正枕前为100%;正枕后为72.29%...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对行剖宫产术产妇的影响。方法将170例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前、术中和术后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术后伤口疼痛程度、肠蠕动恢复时间、产后出血率、产后48h内泌乳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较对照组术后伤口疼痛程度轻、肠蠕动恢复时间短、产后出血率低、产后48h内泌乳量多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产妇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稳定其情绪,减轻其术后疼痛,降低产后出血率,增加产后48h内泌乳量,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从而有利于产妇术后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17.
35例产科DIC抢救及护理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妇产科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后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35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相关的分析。结果 35例DIC产妇均有明确的相关诱因,经过综合救治措施的实施,DIC抢救的成功率为91.43%。结论明确诱因,积极观察并尽早发现危重的症状,及时报告给主管医生,可以为医生的及早诊断提供有益依据;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准确及时地执行各项相应的治疗措施,为治疗成功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 3 9例颅后窝血肿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3 9例颅后窝血肿分别采用保守治疗 ,枕部开瓣术 ,微创术治疗。结果 :保守治疗 15例 ,死亡 1例 ;枕后开瓣治疗 10例 ,死亡 2例 ;微创治疗 14例 ,无 1例死亡。结论 :对于颅后窝血肿量大于 15ml或四脑室完全阻塞 ,横窦骑跨性血肿 ,均采用枕部开瓣术 ,治疗效果好 ;对于生命体征平稳 ,血肿量在 10~ 15ml之间 ,四脑室未完全阻塞者 ,采用微创术治疗效果良好 ;对于生命体征不平稳 ,血肿量大或脑损伤重者 ,采用咬除枕骨 ,清除血肿及坏死组织 ,因病情重 ,疗效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性枕部减速对冲性伤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17例枕部减速对冲性伤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术后均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并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脱水、护脑、对症、支持、防治并发症等治疗。结果存活12例,其中良好5例,中残3例,重残4例,死亡5例。结论老年性枕额对冲性伤是一种较为危重、复杂及特殊的颅脑损伤,及时充分的开颅减压术是救治成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罗勤  何燕  韩艾杉 《西部医学》2013,(10):1583-1585
目的探讨实施目标管理在护士长岗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5个护理单元31名护士长实施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量化考核方案及实施效果评价。年终评出优秀、合格、警戒、不合格4个等次,若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劝辞护士长职务。结果实施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前后比较:护士长主动管理意识增强,能力提高,奖励人数明显增多(P〈0.05);护理质量、满意度以及科研均显著提高(P〈0.05),医疗纠纷与投诉显著下降,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士长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目标管理考核结果与护士长岗住能否续聘相结合,充分调动了护士长的积极性,促进了护理质量与医患满意度的提高,使护理学科进入可持续性的良性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护士长目标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激励管理模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