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抢救呼吸道及头颈部烧伤中的作用。方法:对于严重呼吸道烧伤,特别是伴有头面、颈部深度烧伤的患者,早期正规施行气管切开。结果:30例头颈部烧伤患者,伤后24小时内行气管切开24例,均存活。伤后24小时后行气管切开8例,死亡4例。结论:尽早施行气管切开术是减少死亡、防止呼吸道阻塞及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肠内补充高渗电解质葡萄糖溶液对犬35%TBSAⅢ度烧伤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从而研究其复苏效果.方法 Beagle犬18只,采用凝固汽油燃烧法制作35%TBSA Ⅲ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内高渗液组和静脉等渗液组.肠内高渗液组于伤后0.5 h通过肠道给予1.8%高渗氯化钠葡萄糖液,24 h补液总量按2 ml/(kg·1%TBSA),前8 h匀速输入总量的一半,后16 h匀速输入另一半;静脉等渗液组于烧伤后通过静脉补充0.9%氯化钠葡萄糖液,24 h补液总量按4 ml/(kg·1%TBSA),其他同高渗液组;对照组烧伤后不给予液体.测定各组犬的平均动脉压、心排量指数、胸腔内血容量指数和全身外周血管阻力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烧伤后各组心排量均明显下降,两补液组伤后2 h逐渐回升,明显高于不补液组(P<0.05);烧伤后各组平均动脉压均先升高后逐渐下降,两补液组高于不补液组(P<0.05);烧伤后各组的胸腔内血容量均明显降低,肠内补高渗液组烧伤后2 h逐渐回升,高于其它2组(P<0.05);同时烧伤后各组全身外周血管阻力指数显著增高(P<0.05),肠内补高渗液组于烧伤后2 h则逐渐回落,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35%TBSA烧伤早期肠内补充1.8%高渗电解质葡萄糖液在减少1/2补液量的前提下,可以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达到一定的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 蛋白输注补充蛋白质已成为烧伤早期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52年提倡的 Evans 公式,为头24小时内用胶体和乳酸钠林格氏液各1ml/kg/1%TBSA。很明显,这公式与其说是根据科学测定,还不如说是根据估计值。然而,这一公式的应用取得相当大的成功,提示有某种价值。不久后介绍的Brooke 公式,在头24小时内用0.5ml/kg/1%TBSA 的胶体和1.5ml/kg/1%TBSA 的乳酸钠林格氏液。Moore 的烧伤估算法同样用大量胶体。  相似文献   

4.
香猪烧伤后肠道补充谷氨酰胺对谷氨酰胺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小型香猪30%总体表面积烧伤模型,观察了烧伤后肠道补充谷氨酰胺对肠系膜淋巴结、脾脏组织谷氨酰胺酶活力的影响。动物随机分补充谷氨酰胺组和不补充谷氨酰胺组。谷氨酰胺组动物补充谷氨酰胺0.54g.kg^-1.d^-1,不补充谷氨酰胺组供给等量的复合氨基酸溶液。  相似文献   

5.
改善早期补液减轻烧伤早期内脏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0年代初EverttIEvans创立补充胶体与电解质液的E v a n公式,此公式奠立了烧伤补液公式的基本原则。如:(1)烧伤体液丧失量与烧伤面积与体重成正比;(2)烧伤丧失的液体类似血浆,所以应补充血浆与电解质,同时要补充必须水分;(3)伤后立即丧失体液,6~8小时至高峰,故第一个8小时应补  相似文献   

6.
小儿烧伤在我国较为常见,由于其生理、发育和烧伤后病理变化的特点,与成人烧伤在治疗及护理上有许多不同。小儿烧伤后早期容易发生休克,需要及时补充胶体及晶体溶液。后期创面愈合时亦需要补充蛋白质和血液。因此,烧伤小儿的输血在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使输血速度达到治疗要求,对我科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40例烧伤小儿四肢及头皮浅静脉输血速度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病例:男,4岁,因火焰烧伤全身多处2小时入院。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体温不升。四肢冰凉,足背动脉搏动微弱,无尿,心率144次/分,血压8/6kPa,呼吸36次/分.声音嘶哑,两肺呼吸音粗糙。头面部、四肢及躯干烧伤,大部分为Ⅲ度烧伤,其余为深Ⅱ度。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60g/L,白细胞24×109/L,中性0.97,淋巴0.03。诊断:①烧伤休克;②中度吸入性损伤;③特重度烧伤,TBSA53%.其中Ⅲ度36%,深Ⅱ度17%。入院后立即给予补液抗休克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入院后3小时,首次尿为血尿,尿蛋白州,给子静推甘露醇及碱性溶液等…  相似文献   

8.
健康雄性杂种狗红细胞2,3-DPG含量平均值为1.009±0.139μmol/μmol Hb。分组进行呼吸道烧伤、单纯体表烧伤、呼吸道复合体表烧伤,以及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伤前、伤后2小时、6小时与24小时红细胞2,3-DPG含量。有呼吸道烧伤的动物伤后6小时2,3-DPG含 量有明显增高,单纯体表烧伤虽不伴有呼吸系统病变,红细胞2,3-DPG含量在24小时后亦有显著增高。 本实验所用2,3-DPG标准系由我室叶上宇、周长保同志制备供给,特此致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剂量高渗液在烧伤休克患者复苏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烧伤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高渗溶液,对照组给予平衡盐溶液,其余复苏方式相同。比较两组抗休克效果。结果:观察组伤后第1个24 h液体输入量为(5 950±1 450)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 225±1 322)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血钠浓度外,两组患者的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CVP)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2、24、48小时的血乳酸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第5天和第10天血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烧伤休克治疗中,小剂量高渗液具有明显的抗休克及免疫调节作用,能减少复苏液体用量而避免循环超负荷,减少脓毒血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用人工配制病员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镇痛液的安全使用时限。方法术后PCEA镇痛液37份;镇痛泵型号:①美国迈捷电子泵;②福尼亚WZ-6523C-10型镇病泵;镇痛液配方:芬太尼0.2mg、布比卡因150mg加0.9%生理盐水至100ml;培养基:肉汤增菌培养基;采样时间:标本送检验科当日作第一次采样,以后每隔72小时采样培养至标本取完或术后30天(每次采样1ml)。标本在35℃条件下增菌培养24小时后转种血平板,再培养48小时,分别于转种24小时、48小时连续观察两次。结果无菌生长。结论镇痛液配制后1月未见细菌生长,可能与局麻药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有关;PCEA二周内应视为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糖尿病合并下肢小面积深度烧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10%艾利克纱布或紫草油纱布换药。术前3天至术后4天,根据创面菌群常规应用敏感抗生素,并应用胰岛纱控制血糖后不失时机地施行手术,封闭他。结果:植皮及皮瓣成活率95%以上,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糖尿病合并下肢小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应重视围手术期全身治疗,术前应用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在7mmol/L以下,24小时尿糖<10g。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外源性补充NO对烧伤后内脏血液供给的影响。方法:以大鼠30%Ⅲ度烧伤为模型,观察补充NO载体SIN-1后烧伤大鼠肝、肾血流量、动脉血气分析及内脏含水量的变化。结果:大鼠烧伤后动脉血pH、PaO2下降,PaCO2升高,肝、肾脏血流量明显减少,心、肝、肺、肾4种脏器含水量持续增加,伤后及早静脉输注SIN-1可明显改善上述指标。结论:烧伤后由于内源性NO的相对不足,导致内脏血管收缩,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外源性补充NO则可一定程度逆转烧伤后内脏血供不足  相似文献   

13.
应用小型猪烧伤模型Ⅲ°30%(TBS),通过监洲门静脉血流量,静脉血内GPT、GOT及门静脉、体循环内毒素含量动态变化、结合病理检查发现,烧伤休克期,烧伤组、ATP-MgCl2治疗组门静脉血流均下降。伤后4小时至低谷。其后均有回升,治疗组回升速度快于烧伤组。治疗组静脉内毒素、GPT、GOT于烧伤后24小时起均低于烧伤组,说明ATP-MgCl2对烧伤后休克期肝脏的实质细胞及枯否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对内皮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对内皮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探讨烧伤血甭在烧伤后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烧伤血清痂水肿液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同孵育12、24h后,采用Annexin-V-Fluos(A-V)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标记内皮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和坏死百分率。结果 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同孵育12h后,即出现凋亡和坏死增多,24h后凋亡和坏死进一步增加。结论 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均可导致内皮细胞凋亡和坏死,在烧伤后内皮细胞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研究丙泊酚伍用氯胺酮或芬太尼静脉全麻用于烧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并比较不同配伍的临床差异。方法:86例次烧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I组)和芬太尼组(Ⅱ组),记录各个时段的HR、MAP、SPO,和RR并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术中丙泊酚、氯胺酮及芬太尼的用量。观察记录麻醉中及术后24小时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静注诱导量麻醉药后,呼吸均有明显抑制,Ⅱ组比I组在诱导和苏醒上更迅速、平稳、完全,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麻醉手术中和术后24小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芬太尼或氯胺酮均能增强丙泊酚麻醉效能,是用于烧伤手术安全、有效、易调控的麻醉方法。但比较而言,芬太尼更具优势、更适合于此类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6.
李××,女, 23岁,被埋入热铝矿渣中烧伤,伤后9小时入院.神志清醒,血压零,导出严重血缸蛋白尿,烧伤总面积为90%,其中Ⅲ°伤76%。经快速补液抗休克,至入院后5小时休克基本纠正.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达11750ml.其中胶体液2600ml,晶体、水份为9150ml.病员神志清醒、安静.体温正常,脉搏90~140次/分,呼吸25~34次  相似文献   

17.
犬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时动脉血气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毅  应大君  孙建森  何保斌 《医学争鸣》2002,23(14):1262-1264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早期动脉血气变化与脑水肿形成的关系。方法:犬5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致伤组(单烧组、平均液组和葡萄糖液组,n=46),采用体表燃烧法将致伤组犬制成50%,TBSAⅢ度创面,于伤前及伤后6,12,18和24h对各致伤组犬的动脉血气进行动态观察,并与病理组织切片对比分析。结果:伤后6h致伤组各动态血气指标开始出现变化,随时间迁延,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模型(葡萄糖液组)动脉血气宵渐加重,于伤后24h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和酸碱平衡紊乱,脑组织表现为明显的脑水肿病理改变。结论:严重烧伤早期出现的动脉血气变化对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分析22例大面积烧伤后高钠血症高钠血症发生的原因为对不显性失水补充不足、应用大量利尿剂、输入过多的晶体液及补液不足、全身感染和创面脓毒症认为高钠血症的治疗关键是限制钠的输入和补充足够的水分及治疗原发病、纠正脱水、解除血浆的高渗状态,早期发现、及时纠正,方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术在头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有关注意事项。方法:对14.5例头面颈部烧伤并吸人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45例病人均在伤后12-72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解除了上呼吸道梗阻,清除了下呼吸道分泌物,改善了缺氧状况,提高了严重烧伤病人的治愈率。结论:对头面颈部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病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拔管选择在手术后2周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剂量补钾治疗严重低钾血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组病人以10%氯化钾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或平衡液中稀释成0.3%~0.5%的浓度持续静脉滴注,每个24小时补充氯化钾总量达10.5~20 g并做好监测。结果全部13例病人均获治愈,未导致和诱发相关副作用。结论在及时严密的监测下,大剂量补充氯化钾溶液治疗严重低钾血症的效果显著,并且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