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益元止泻颗粒对脾虚泄泻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以四君子汤加味研制而成的益元止泻颗粒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益元止泻颗粒对大黄煎剂所致脾虚泄泻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益元止泻颗粒对实验性脾虚泄泻小鼠的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能增加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结论 益元止泻颗粒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对脾虚泄泻的恢复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肠益康汤对脾虚动物肠道菌群失调及胃肠功能异常的调整作用。方法用大黄诱导脾虚泄泻小鼠模型,连续灌胃给予肠益康汤14d,采用镜检法测定肠道菌群水平,墨汁印迹法检测小肠推进率,电镜观察小肠黏膜。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肠益康汤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肠益康高、中剂量组小鼠小肠碳末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肠益康汤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小肠黏膜病理改变显著改善。结论肠益康汤能调节肠道菌群紊乱,抑制脾虚小鼠肠推进功能亢进,并对大黄致脾虚小鼠小肠黏膜的病理改变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健脾止泻散对脾虚泄泻小鼠血清胃泌素、尿淀粉酶的影响.方法 以幼龄ICR系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番泻叶灌胃法建立脾虚型泄泻动物模型,用健脾止泻散治疗,观察血清胃泌素、尿淀粉酶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小鼠出现泄泻,进食量和体重明显降低,血清胃泌素、尿淀粉酶含量明显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和阳性组相比,健脾止泻散明显改善了泄泻小鼠的大便性状、进食量和体重.提高了血清胃泌素、尿淀粉酶的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健脾止泻散能改善脾虚泄泻小鼠的整体状况,能提高其血清胃泌素、尿淀粉酶的含量,从而证明健脾止泻散是治疗脾虚型泄泻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4.
中药神曲及其肠道菌群调整和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药神曲中有益菌,研究不同发酵神曲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调整及肠保护作用.方法:常规细菌培养与鉴定检测传统发酵神曲中微生物及其有益菌.研究不同发酵神曲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调整及肠保护作用.结果:传统发酵神曲含有大量杂菌,酵母菌为其主要有益菌.不同发酵神曲均可使肠道菌群失调恢复正常,并使脾虚小鼠肠壁肌层厚度增加、杯状细胞数量增多、促使肠粘膜微绒毛排列紊乱和线粒体肿胀的恢复.含有补益中药的神曲对脾虚小鼠一般状态的改善优于不含补益中药的神曲.结论:酵母菌为中药神曲中的主要有益菌.神曲具有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调整作用并可促进损伤肠组织的恢复.补益中药可促进脾虚小鼠一般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五倍子止泻散对脾胃虚寒型腹泻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方法 大黄致脾虚造型法和粪菌群定量检测法。结果 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数量下降,经五倍子止泻散治疗一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五倍子止泻散对脾胃虚寒型腹泻小鼠菌群失调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健脾渗湿汤对脾虚湿盛泄泻的病人肠道及舌部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脾虚湿盛泄泻的病人90例及健康人30例,90例病人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30例,贝飞达治疗组30例,氟哌酸治疗组30例。其中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的舌象等临床表现,测定四种肠道常驻菌及舌部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中药组和贝飞达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氟哌酸组。90例脾虚湿盛泄泻的病人粪便中双歧杆菌比健康人明显减少(P〈0.05),并且其舌部(腻苔)的菌群构成与健康人(薄白苔)有差异。治疗后中药组和贝飞达组粪便中双歧杆菌增加明显,白腻苔及舌部菌群改善明显,说明健脾渗湿汤和贝飞达均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及舌部菌群平衡的作用。结论:1脾虚湿盛泄泻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微生态失调及舌部菌群改变,并且两者具有相关性。2健脾渗湿汤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及舌部菌群失调的作用,治疗脾虚湿盛泄泻疗效显著。3.健脾渗湿汤是一理想的微生态调节剂,可起到益生元的作用,与益生菌合用可达到合生元的效果;与抗生素合用,可起到边抗边调的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运脾温阳颗粒对胃肠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运脾温阳颗粒对脾虚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大黄致脾虚小鼠胃动力和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和对饮食失节致小鼠脾虚胃肠蠕动的影响的试验,观察运脾温阳颗粒的止泻作用.结果:运脾温阳颗粒使大黄致脾虚小鼠的炭末推进率减慢;增强阿托品抑制肠蠕动.结论:运脾温阳颗粒具有止泻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胃肠道平滑肌而抑制腹泻.  相似文献   

8.
四神丸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调整及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四神丸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整及肠保护作用。方法:昆明小白鼠,分成5组,A组(模型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脾虚自然恢复组),D组(四神丸治疗组),E组(丽珠肠乐治疗组)。检测结肠内容物和粪便标本的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乳酸杆菌数量。结肠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脾虚小鼠给予四神丸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逐渐恢复正常,肠壁肌层厚度增加,杯状细胞数量增多,肠粘膜微绒毛排列紊乱、线粒体肿胀显著改善。明显好于脾虚自然恢复组,与丽珠肠乐治疗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四神丸对脾虚小鼠具有肠道菌群调整及促进损伤肠组织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参苓白术散对脾虚小鼠肠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散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整及肠保护作用。方法:昆明小白鼠,分成5组:A组(模型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脾虚自然恢复组);D组(参苓白术散治疗组);E组(丽珠肠乐治疗组)。检测结肠内容物和粪便标本的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乳酸杆菌数量。结肠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脾虚小鼠给予参苓白术散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逐渐恢复正常,肠壁肌层厚度增加,杯状细胞数量增多,肠粘膜微绒毛排列紊乱、线粒体肿胀显著改善。明显好于脾虚自然恢复组,与丽珠肠乐治疗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参苓白术散对脾虚小鼠具有肠道菌群调整及促进损伤肠组织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益气健脾胶囊脾虚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以期探讨益气健脾胶囊治疗脾虚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脾虚模型小鼠为实验对象,以其体征、体重、小肠墨汁推进率为指标,全面考察益气健脾胶囊对脾虚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益气健脾胶囊(2、1、0.5g·kg-1,ig),能明显改善脾虚模型小鼠的体征,增加小鼠的体重,降低小肠推进率。结论益气健脾胶囊对脾虚模型小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脾实肠法组方对脾阳不足泄泻模型小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的影响及肠粘膜微观结构的干预,探讨温脾实肠颗粒治疗脾阳不足泄泻的机理。方法:方法:取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温脾实肠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和附子理中丸组。采用苦寒泻下法复制脾阳不足动物模型。造模各组均灌胃给予100%大黄水提液(0.3ml/10g,1次/d)同时给予药物连续14日。末次给药1h,眼眶静脉丛取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及CD4/CD8。另取小鼠回肠组织,光镜观察温脾实肠法组方对脾阳不足型泄泻小鼠肠粘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脾阳不足泄泻模型组小鼠外周血中CD4和CD4/CD8均较正常组下降(P<0.05)。给予药物治疗后,温脾实肠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可明显升高外周血中CD4,温脾实肠大剂量组可明显升高外周血中CD4/CD8比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光镜观察温脾实肠法组方对脾阳不足型泄泻小鼠肠粘膜上皮细胞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温脾实肠方通过对脾阳不足泄泻小鼠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调节而改善脾虚泄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心理应激对小肠细菌和小肠黏膜的影响,探讨心理应激后小肠功能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用猫恐吓小鼠的方法制备心理应激模型.取近端小肠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观察小肠细菌.通过测定血浆中的D-木糖含量来观察小肠黏膜的损伤情况.结果 (1)应激组近端小肠大肠杆菌(1.79±0.27)log10(CFU/g) 与对照组(1.32±0.22)log10(CFU/g)相比明显增加(P<0.01),应激组乳酸杆菌与大肠杆菌的比例(0.52±0.56)较对照组(1.14±1.07)明显降低(P<0.05),应激组乳酸杆菌(2.31±0.63)log10(CFU/g) 较对照组(2.41±0.34)log10(CFU/g)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2)心理应激后血浆中的D-木糖含量[(3.02±0.85)mmol/L]较对照组[(0.94±0.33)mmol/L]明显升高(P<0.01).(3) 血浆中的D-木糖含量与近端小肠大肠杆菌数量呈正相关(r=0.6713,P<0.05).结论 心理应激后小肠功能紊乱可能与小肠微生态失衡和小肠黏膜的损伤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酸甘化阴代表方剂人参乌梅汤对小鼠不同功能状态胃肠蠕动的抑制作用,为该法临床治疗小儿腹泻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正常小鼠、番泻叶致急性腹泻小鼠和新斯的明致小肠运动亢进小鼠,观察小鼠胃排空、炭末胃肠推进和4h内总稀便数等指标.结果:人参乌梅汤能明显抑制番泻叶所致小鼠急性腹泻及小鼠胃排空运动,正常小鼠小肠的推进运...  相似文献   

14.
调节肠道菌群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方法(1)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后,随机选取1组以生理盐水灌胃,作为自然恢复组,其余3组分别灌服微生态调节剂(主要成份为双歧杆菌,蜡样芽胞杆菌),20%低聚果糖及中药(含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2)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同时分别加生理盐水,微生态调节剂,20%低聚果糖及中药(同前),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结果(1)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菌群失调后,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后,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杆菌在小鼠肠道内的数量与自然恢复组相比较明显增加;(2)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结论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可产生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Small intestinal mucosal morphology, lactase activity and lactose hydrolysis were examined by peroral intestinal biopsy and intraluminal perfusion of the small intestine in 28 patients with acute and chronic diarrhea. This study shows that lactase deficiency and mucosal damage are more common in childhood diarrhea, and there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intestinal morphology, lactase activity and lactose hydrolysis. A small bowel biopsy is useful both in establishing the diagnosis and guiding dietary treatment for infants with chronic diarrhea. The 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 of diarrhea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散对脾虚证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分的影响,并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证的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低剂量组、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小鼠的体征改变,通过SDS-PAGE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小肠上皮细胞蛋白质的表达,利用Quest one分析软件对各组图谱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改变。结果参苓白术散能够显著改善模型小鼠的体征,使小肠上皮细胞蛋白质组分的表达接近于正常。结论参苓白术散可以通过影响小肠上皮细胞蛋白质组分的表达起到治疗脾虚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烧伤后早期肠内特异抗白念菌IgA变化及其白念菌粘附肠粘膜的关系进行观察。方法利用无特殊病原菌(SPF)的小鼠定植白念菌模型 ,致以20%TBSAⅢ度烧伤。ELISA法检测伤前及伤后1、2、3d的肠内特异抗白念菌IgA水平 ;同时选择培养并计数盲肠及小肠粘膜表面粘附的白念菌。结果伤前组特异IgA为(69.37±25.37)U/mg,伤后1d为(48.84±26.47)U/mg,2d明显降为(38.22±23.57)U/mg,3d为(52.64±37.35)U/mg;肠内白念菌总量伤后第1天最高 ;伤后第2、3天粘附菌量明显升高。结论特异IgA下降与肠粘膜表面粘附菌量增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加味痛泻要方对小鼠小肠推进及药物性腹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加味痛泻要方的小肠推进、致泻等药理作用。方法:①将72只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对照组、空白模型组、阿托品组、加味痛泻要方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阿托品及不同浓度的加味痛泻要方,分别计算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百分率。②另取小鼠75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加味痛泻要方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补中益气汤及不同浓度的加味痛泻要方,以粪点法记录小鼠排便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加味痛泻要方对小鼠小肠推进亢进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高剂量组致泻率明显降低。结论:加味痛泻要方能减少肠蠕动,对腹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东北鹤虱提取物抗腹泻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东北鹤虱提取物(LEGA)对肠道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抗腹泻作用机制。方法:以碳末推进率为测量指标,观察LEGA对小鼠小肠蠕动及大鼠结肠推进运动的影响;以大鼠十二指肠收缩强度为指标,观察LEGA对肠管平滑肌收缩运动的影响;采用Robert实验法观察LEGA对小肠水分吸收的影响。结果:LEGA可抑制小鼠小肠蠕动及大鼠结肠推进运动(P〈0.01),剂量依赖性地使大鼠十二指肠平滑肌自主收缩幅度下降(P〈0.01),拮抗ACh、5-HT、BaCl2诱导的十二指肠痉挛性收缩,还促进小肠内水分的吸收(P〈0.01)。结论:LEGA通过抑制肠道的过强运动、降低肠内压和调节水运动失调而缓解腹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