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联村感染性钉螺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调查方法按钉螺分布示意图 ,对该村钉螺孳生环境全面查螺 ,沟渠采用 5 m设 1框 (0 .1m2 )的系统抽样方法 ;田查四角及出入水口 ,查获的钉螺分装带回 ,用压碎法检查血吸虫感染情况。有螺面积按《血吸虫病防治手册》规定计算。2 结果2 .1 感染螺面积的分布 全村共查出钉螺面积 890 0 2m2 ,其中感染螺面积为 90 32 m2 ,占有螺面积的 10 .15 %。感染螺分布面积以灌溉沟最多 ,占 84 .89% ;其次为菜园沟 ,占15 .11% ;稻田和秧田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 .2 各种有螺环境中感染螺的分布 全村共解剖活螺4 370只 ,感染螺 4 5只 ,感染率为 1.0 3% …  相似文献   

2.
秀山乡司马村属丘陵亚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经过30多年的防治,累计消灭钉螺784 601m~2,治病784人,1985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近年来由于该村出现晚期血吸虫病例,我们于1999年4月对该村的螺情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方法采用环境抽样法调查历史有螺环境以及毗邻地带。发现钉螺后,按不同环境类型采用系统抽样调查,框距5米,用压碎法鉴定钉螺死  相似文献   

3.
2001年四川省钉螺抽样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掌握四川省钉螺的分布及流行现状,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全省血吸虫病流行村重建钉螺登记卡,并核实各村螺情;随机抽取20%的流行村,按环境分类进行钉螺调查.结果全省62个县(市、区)的6 212个村建立和核实了螺卡,3 188个村有螺,现有钉螺面积6 716 hm2 ,占历史钉螺面积的24.32%.抽取1 459个村进行查螺,查螺面积7 011 hm2 ,解剖钉螺714 651只,其中感染性钉螺498只,活螺密度0.43只/0.1 m2.传播未控制区、传播控制区和传播阻断区的有螺面积分别为4 715、1 925 hm2和76 hm2 .结论全省螺情较防治初期大为下降,钉螺主要分布在传播未控制区和传播控制地区,这是今后血防工作的重点;传播阻断地区的螺情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4.
百色地区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属岩溶地貌 ,有螺环境复杂。经过长期反复斗争 ,1 985年经考核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即转入监测阶段。 2 0 0 0年对原有螺区且尚未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和近 1 0年来查到残存钉螺的区域、毗邻地段为螺情重点监测区 ,对低年龄组、幼畜和野生动物进行新感染观察 ,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基本情况百色地区血吸虫病流行于平果、德保和靖西 3县 1 8个乡 (镇 )、71个行政村、337个自然屯 ,疫区人口 91 5 64人 ,全地区历史有螺面积 4 43665 8m2 ,钉螺主要分布在河沟、荒地、荒塘、畦地、石芽地、水淹地、闷水口、田边…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全面了解血吸虫病在丘陵地区的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预测流行趋势,科学制定血吸虫病防治措施,评价防治效果。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对涪城区磨家镇双凤坪村国家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监测点的血吸虫病疫情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面积118 025 m2,有螺面积4 950 m2,未发现阳性钉螺;血阳率11.69%,人群感染率0.52%;未查出阳性耕牛。结论涪城区血吸虫病传播和流行已控制在一定水平,但钉螺孳生的环境并未改变,耕牛基本没有减少,应进一步做好血吸虫病监测和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等巩固工作,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6年安徽省钉螺调查结果,为制定全省“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方法 2016年安徽省根据《全国钉螺调查方案》开展钉螺全面调查,调查环境包括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16年安徽省共调查了22 848处环境,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全省历史有螺环境17 927处,其中环境类型未改变的占71.2%、部分改变的占19.3%、彻底改变的占9.5%;历史累计有螺面积14.10 亿m2。全省现有钉螺环境共4 830处,分布于7个市38个县(市、区),有螺面积2.65 亿m2,其中2016年新发现有螺面积1 287.65 hm2、复现1 375.32 hm2。全省平均活螺密度0.392 0只/0.1 m2,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12.93%。有螺环境中,湖沼型和山丘型环境数分别占22.4%和77.6%,有螺面积分别占86.7%和13.3%;杂草为有螺环境中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在环境数(占82.2%)、有螺面积(占57.3%)和活螺密度(0.413 9只/0.1 m2)方面占比均较高。按环境类型统计,沟渠型在有螺环境数(占56.8%)、平均活螺密度(0.570 3只/0.1 m2)和平均活螺框出现率(18.57%)方面占比较高,滩地型有螺面积(占87.8%)占比较高。全省首次发现钉螺和感染性钉螺的年份分别为1950年和1952年,最近一次发现感染性钉螺的年份为2012年。现有螺环境主要沿长江水系分布。结论 首次建立了安徽省钉螺分布数据库和电子地图,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全省钉螺分布历史与现状,可为制定全省“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和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开展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扩散情况调查,为全省钉螺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建议。方法 采取环境抽查法和系统抽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41个受洪涝灾害影响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进行钉螺调查,通过压碎镜检法鉴定钉螺死活及血吸虫感染情况,分析钉螺扩散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等螺情指标。结果 2021年钉螺调查发现,湖南省41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有11个县(市、区)96个环境出现钉螺扩散,扩散有螺面积1 084.09 hm2,有螺框出现率7.41%,活螺平均密度0.183 4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湘江、资水、澧水和洞庭湖流域均出现螺情扩散,其中澧水流域钉螺扩散的环境数及面积最多,分别为81个、970.44 hm2(占89.52%)。扩散性质以新发环境为主,新发钉螺面积754.54 hm2(占69.60%);扩散环境以滩地为主,扩散面积968.74 hm2(占89.36%);植被以杂草为主,扩散面积883.76 hm2...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目的 了解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分布和感染状况, 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在全省18个血吸 虫病流行县 (市、 区) 各选择1个疫情较重的行政村作为血吸虫病螺情监测点。采用系统抽样与环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螺情调查, 对捕获的钉螺用压碎镜检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LAMP) 检测其血吸虫感染情况。建立螺情监测数据 库, 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结果 18个监测点共调查总面积1 826.55 hm2 , 查出有螺面积55.03 hm2 , 较2013年和2014年分 别下降了57.70%和40.63%。无新发现有螺环境; 未查见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共设调查框718 532框, 有螺框出现率 0.45%, 活螺平均密度0.013 9只/0.1 m2 。传播控制地区的有螺面积和活螺平均密度均最高, 主要分布在水田、 沟渠、 滩地、 塘堰、 旱地等环境和水稻、 旱地作物、 杂草、 树林等植被中。监测点有螺面积、 有螺框出现率、 捕获总螺数、 捕获活螺数等 指标呈逐年下降趋势, 已连续3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结论 结论 云南省监测点钉螺已得到有效控制, 但仍需加强综合灭螺 措施。  相似文献   

9.
宜昌市城区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口 ,城区有 5个区 ,1 9个乡镇。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南岸点军区点军乡的紫阳村 (葛洲坝库区右岸 ) ,有螺面积 2 7万 m2 ;及长江北岸伍家区的共联村 ,有螺面积 32万 m2。两处疫区人口数为4 0 0 0余人 ,血吸虫病人数为 2 94人 ,急性感染 2 6人 ,病牛1 85头 ,无晚期病人 ,钉螺分布以长江小支流为主 ,1 972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1 984年省考核验收合格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为了巩固防治成果 ,从 1 985年开始对原疫区和输入性钉螺进行了系统监测 ,现将监测结果与分析报告如下 :1 方法与结果1 .1 原疫区螺…  相似文献   

10.
金湖县是江苏省最晚发现的血吸虫病流行县 ,1 969年首次发现钉螺 ,历史累计有螺面积 3 392 .80万 m2 ,其中湖滩有螺面积 3 2 76.0 7万 m2 ,占历史有螺面积的96.5 6% ,内陆有螺面积 1 1 6.73万 m2 ,占 3.4 4% ,属湖沼型疫区。 1 990年以来 ,该县坚持以查、灭螺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 ,每年对全部 9个流行乡 (镇、场 )和 4个毗邻高邮湖的非流行乡 (镇 )开展钉螺调查 ,基本摸清了1 990 -1 999年的螺情。1 螺情特点1 .1 历史螺区复现近 1 0年累计发现的 82 .0 0万 m2 的有螺环境 ,均为历史螺区 ,未发现新螺区。在 7个有螺条块中 ,复现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