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伟  赵堪兴  崔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0(7):500-501,I001
测试并比较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和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方法 :应用美国EDI公司生产的VERISScience 4 2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仪对 8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 8只眼 ,12例正常人 12只眼进行检测 ,分析其 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的反应。结果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 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的反应密度均低于正常人 ,5环和 6环的潜伏期显著延长。结论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反应密度下降 ,周边视网膜潜伏期延长 ,这种改变主要是由于视网膜感受器功能受损并且周边视网膜首先受累所致。  相似文献   

3.
4.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多焦视网膜电图(ERG)特性和评价多焦ERG应用价值。方法检测了 12例(24眼)RP患者的多焦 ERG,测试野为26.6°×22.1°,记录 103个部位的反应,同时检测全视野 ERG。结果RP眼在各个环的a波和b波潜伏期、b波振幅密度和振幅之和均较正常值有显著延长和降低(P<0.05或P<0.01)。50%患眼在第1环可记录到潜伏期正常、振幅密度和总和均降低的b波,而75%患眼的全视野ERG呈平坦反应。结论 多焦ERG能更有效地评价RP的黄斑区功能。  相似文献   

5.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暗视视网膜电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ERG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关系及了解其预测PVR形成的可能性及程度。方法 对43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行全视野暗视ERG检查。结果 患者PVR不同程度组ERG的a、b波振幅较正常眼降低,潜伏期延长;PVR程度愈重,ERG呈熄灭型所占比例愈大;ERG振幅的降低与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及持续时间有关;术后随着视网膜复位,ERG明显改善。结论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ERG异常,并随PVR程度加重异常更明显,指导临床上及早行ERG检测,尽量减少PVR的形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7.
8.
背景RCS—rdy-P’大鼠随着生长发育会逐渐发生视网膜色素变性(RP),记录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视网膜电图(ERG)改变可为该模型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目的观察RCS—rdy-P’大鼠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ERG变化,研究ERG随发育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RETI-port系统、环形角膜电极和不锈钢针状电极分别记录生后21、32、37、45、60d的RCS-rdy-P’大鼠的系列暗适应ERG,每个年龄组6只鼠。取相同时间点及数量的同种系正常的RCS-rdy-P’大鼠作为正常对照。暗适应不同时间的ERG对比采用RCS-rdy+P’生后60d大鼠共9只,每组3只。结果在刺激光强、刺激频率、体温相同的情况下,RCS-rdy-P’大鼠ERGb波振幅与暗适应时间有关,随着暗适应时间的延长,b波振幅增加,当暗适应时间超过12h时,即使暗适应时间增加,b波振幅不再增长,说明暗适应超过12h可以得到RCS-rdy+-P’大鼠一个较为稳定的ERG波形。与RCS—rdy+一P’大鼠比较,RCS—rdy-P’大鼠在生后21d时ERG已出现a波、b波振幅的下降,同时隐含时明显延长,以a波改变为主。随着RCS—rdy-P’大鼠年龄增长及RP的进展,ERGa波、b波振幅进一步下降,隐含时延长,RCS—rdy-P’大鼠生后60d时,其ERG反应记录不到。对照组大鼠在21d时,ERG的a波、b波均振幅较低;生后32d时RCS—rdy-P’大鼠b波振幅增加,但隐含时缩短;到生后45d仅小幅增加,45~60d再次出现b波振幅显著增加,隐含时缩短。结论RCS—rdy一一P’大鼠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视网膜功能的变化,其暗适应ERG改变符合RP的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的全视野视网膜电图(global electroretinogram,ERG)、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及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图像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的RP患者组15例30眼和正常对照组15例30眼进行全视野ERG,mfERG与OCT检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P患者组全视野ERG显示b波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且b波振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mfERG各环的反应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3~5环的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RP患者组OCT显示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值低于正常对照组,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G可有效评价RP患者黄斑区及周边视网膜的功能,RP患者OCT断层扫描像与其已知的视网膜病变特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11.
散发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色素变性 (retinitis pigm entosa,RP)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 ,其临床特征是早期出现夜盲及视野缩窄 ,晚期出现视力下降甚至丧失 ,视网膜周边部色素沉积 ,全视野视网膜电流图 (electroretinography,ERG)检查波幅低平甚至消失[1 ] 。因此 ,视力、视野和全视野 ERG检查结果是该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但是 ,全视野 ERG是对整个视网膜功能的反应 ,无法对视网膜局部功能的改变做出准确反应。而多焦视网膜电图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 ERG)是一种近年来出现的能同时记录许多局部 ERG的视觉电生理技术 ,可以同时分别刺激视…  相似文献   

12.
皇家外科学院大矗土(RCS)为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经典动物模型,随着感光细胞的变性死亡,包括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在内的内层神经元电生理功能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至今知之甚少。RGC以动作电位(AP)的方式将来自于感光细胞的信息向上传递,视网膜变性过程中RGC电生理特性的变化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3.
唐松  黄丽娜  张国明  罗恒  曾键 《临床眼科杂志》2006,14(6):483-485,I0001
目的研究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与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特性及图像特征。方法对已确诊的6例(12只眼)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和10例(20只眼)正常人的视网膜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与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P患者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值低于正常人,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性,RP患者OCT的视网膜断层反射像与正常反射像相比有较明显的改变;RP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各环的反应密度均低于正常人,且有显著性差异,4~6环的潜伏期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延长。结论多焦视网膜电图可有效地评价RP患者黄斑区及周边视网膜的功能,RP患者OCT的断层扫描像与其已知的视网膜病变特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特征.评估感光细胞功能.方法 选取正常受试者8例8只眼进行视杆细胞mfERG检查.分析不同刺激光亮度对P1波振幅的影响;对19例RP患者38只眼分别进行视杆和视锥细胞mfERG检查.根据局部波形信噪比判断检出率,对视锥细胞mfERG不同类型间的平均视力、P1波振幅惭度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比分析RP患者视杆和视锥细胞mfERG在各象限P1波振幅的变化.结果 采用0.04 cd/m~2蓝色低刺激光亮度可以稳定记录正常人视杆细胞mfERG反应.RP患者视锥和视杆细胞mfERG有效波形检出率分别为65.79%和10.51%.视锥mfERG I型P1波振幅密度高于Ⅱ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P=0.0000),平均视力差异无统汁学意义(t=1.15,P=0.612).I型振幅密度与logMAR视力呈负相关(r=-0.48,P=0.04).分别比较RP患者视锥和视杆mfERG局部波形特征发现,两者在各象限的P_1振幅密度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对应性.结论 RP患者黄斑区视锥细胞的反应存在多样性,视锥细胞mfERG检出率高于视杆细胞,残存视锥和视杆细胞功能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的视网膜血液循环,我们于1997年2月至1999年2月采用视电生理检查仪对20例(40眼)患者进行了视网膜电图(ERG)的振荡电位(OPS)研究,以期了解RP的病变过程。一、资料与方法1.检查对象:患者组为我科的住院患者,均经临床及有关检查确诊,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共40只眼,年龄16~55岁,平均34岁,患者均无全身血管疾患,检查前未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本文RP患者(40只眼)分为轻型及重型[1]:轻型(16只眼)为视力在0.6以上,视野在20°以…  相似文献   

16.
Fishman等先后报告在某些视网膜色素变性(以下简称RP)患者中有黄斑水肿和囊样改变,Deutman于1976年证实RP伴有周边视网膜血管渗漏。本文作者为了进一步证实视网膜血管渗漏与该病遗传方式之间的关系,对25例伴有视网膜血管渗漏的RP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超微结构及病理性改变与眼电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视觉电生理技术,对97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进行眼电图(EOG)检测,观察光峰电位等十项指标,并与47名健康进行比较,结果:视网膜色素变性患的色素上皮层功能明显损害,97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的眼电图检测表现为三种类型:(1)光波明显降低(低波型)54例,占55.67%;(2)光峰暗谷消失(无波型)14例,占14.43%;(3)暗谷光峰倒转(倒置型)29例,占29.90%,低波型提示色素上皮功能轻度损害,无波型提示色素上皮严重受损,倒置波提示锥体细胞受损较杆细胞为重,明适应阶段锥体细胞反应低下,结论:眼电图的检测有助于视网膜色素变性患的诊断及判断病程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田清芬  郭希让 《眼科研究》1989,7(4):227-229
视网膜格子样变性为视网膜周边部的一种退行性变。患病率高达4~8%,其临床意义在于能导致视网膜脱离。本病发生在视网膜的赤道部或周边部,多无临床症状,在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情况下,很少引起患者的注意。目前对本病的发病原因,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对预后的评价,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认识。本文对70例70眼患有格子样变性者和20例30眼无格子样变性者作视网膜电图(ERG)的检测,进行比较性研究,旨在了解格子样变性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视网膜移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遗传性致盲性眼病,发病率较高,危害性较大。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但尚无一种理想有效的方法。传统中医治疗,药物治疗,近几年兴起的基因治疗及视网膜移植治疗各有特点。其中视网膜移植治疗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并且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治疗措施。现就视网膜移植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姐妹患视网膜色素变性及结晶状视网膜变性屈传武林松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和结晶状视网膜变性同属毯层视网膜变性,均是一种进行性损害视细胞的遗传性眼病,确切病因不清。我们在同一家系中见姐妹二人分别患视网膜色素变性及结晶状视网膜变性,现报告如下:例1女,68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