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特征性改变和诊断价值.方法16例AHCM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测,其中5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检查.结果16例AHCM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心尖部厚度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18.6±5.1)mm VS(0.85±0.08mm), P<0.05.左室重量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203.8±50.6)g VS (135.0±26.0)g,P<0.05.左房径增大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39.0±5.7)mm VS (30.6±2.9)mm,P<0.05).本组16例中除8例心尖肥厚同时累及室间隔中下段以外,其他8例为对称性局限性心尖部肥厚.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左室造影均显示心尖部心肌肥厚呈黑桃征.胸前导联心电图显示巨T波倒置,R波振幅增高.结论超声心动图是准确诊断AHCM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够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1976年由日本学者Yamaguchi等首次报道。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常不伴左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和压力阶差,多无明显的自觉症状,临床上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为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我们对一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同时进行了超声心动图、磁共振(MRI)、冠状动脉造影(SCA)及心肌活检(MB)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4年10月至1999年5月,我院超声心动图室共检出肥厚型…  相似文献   

3.
4.
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24例尖肥厚型心肌病,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测确立诊断,并通过核磁共振,电影心血管造影及/或心肌活检证实。根据2DE及ECG的表现不同,初探其分型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超声心动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中的作用.方法 12例AHCM患者和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AHCM患者中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3例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显示AHCM组心尖部心肌肥厚,与高心病组有显著差异[(19.3±4.8) mmvs( 9.2±3.1)mm,P<0.05],心尖部心腔狭窄;心电图表现为巨大倒置T波 ,R波振幅高;冠脉造影为阴性.结论超声心动图在诊断AHCM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 ,易误诊。现就我们误诊的 1例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如下。1 病历简介 男 ,6 6岁。以左侧上下肢活动不灵 2 0年 ,加重2 0天 ,于 2 0 0 0年 8月 12日入院。血压 90 / 5 0 m m Hg(12 / 6 .7k Pa) ,既往无高血压病史 ,诊断为脑梗死。给予常规治疗的过程中出现胸闷气短 ,查心电图示 V3~ V5 导联 T波倒置 3~ 6 m m,ST段压低 1~ 2 m m,V5 的 R波为 35 mm,拟诊为左室肥厚并劳损 ;但多次测量血压均在正常范围 ,X线胸透示心影增大 ,诊断为“冠心病 ,心功能不全”;给予利尿治疗后胸…  相似文献   

8.
吴向明 《临床荟萃》1993,8(12):573-574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一个亚型,随着超声心动图的广泛开展,临床上并非罕见。笔者最近在一已故肥厚型心肌病家系中,发现一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并对其家系做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调查 1.1 病历摘要 男性,32岁,以间断性心悸、胸闷十余年,症状加重四天于1992年2月28日来院就诊。查体:肥胖,血压16.0/9.3KPa,两肺无异常,心界不大,心率84次/min,律齐,心尖区Ⅱ/Ⅵ收缩期粗糙  相似文献   

9.
王津生  李萍  黄兴华 《临床荟萃》2001,16(20):925-926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AHCM )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类型 ,属于非梗阻性心肌病。发病率虽不高 ,但常易误诊。我们对 2 7例AHCM观察分析后 ,对AHCM的辅助检查、误诊原因及诊断标准进行探讨。1 资料和方法本组 2 7例为我院 1991年 3月至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32~ 62岁 ,平均 ( 46.3± 8.7)岁。临床表现 :胸闷 2 1例 ,不典型胸痛 15例 ,心悸 14例 ,气短 8例 ,乏力 5例 ,无任何症状 5例。体检 :均无阳性发现。 4例有轻度高血压 ;无糖尿病、心肌梗死病史及心肌病家族史。 16例误诊为冠心病 ,大多长期服用扩血管药…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6岁,孕33周。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示:胎儿心脏位于左侧胸腔内,四腔心切面心脏底部位于胸腔中后部,心尖指向左侧,未见心房、心室与大动脉连接异常。胎儿左心室和左室流出道窄小,左心腔明显小于右心腔。室间隔厚度为9mm,左室后壁厚度为8mm,均弥漫性增厚且回声稍增强,呈毛玻璃样改变(图1);腔内二尖瓣及腱索显示不清。M型超声显示室间隔、左室后壁增厚,运动幅度降低,动度为2mm,收缩期左心腔几乎闭塞。彩色多普勒见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超声诊断:胎儿肥厚型心肌病。引产后尸检证实。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1岁,因“活动时胸闷3年”于2011年8月3日入院。患者3年来活动时(登二楼)诱发胸闷、气短,休息后缓解。一年前炒菜时晕厥一次,先出现心悸、胸闷先兆,继之意识丧失,无抽搐,3~5min后清醒如常。2个月前因胸闷就诊于当地医院,  相似文献   

12.
朱文洁  王齐冰  蔡乃绳 《临床荟萃》2001,16(16):F002-F002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AHCM )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已有不少文献报道 ,其主要特点是局限于心尖部的心肌肥厚 ,在临床上有时容易漏诊。因此 ,对AHCM的临床特征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室造影等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很有必要。本文总结分析了 19例AHCM住院患者的病史资料。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文作者在中山医院进修期间收集该院 1993~1998年间AHCM住院病例共 19例 ,占同期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 2 4%。其中男 15例 ,女 4例 ,年龄 17~ 68岁 ,平均年龄 45岁。1.2 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临床上均经体检、心电图…  相似文献   

13.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亦称特发性主动脉瓣下狭窄(IHSS),是临床上不很常见的一种心肌疾病。本病的诊断若按一般病史、症状、体征及 X 线、心电图检查难以做出肯定诊断,近年来随着超声的迅速发展,对本病的诊断率大大提高了。我们近期内的二例 IHSS 的超声诊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观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发展过程.方法选取1989年1月至2000年2月在我院诊治5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其中男40例,女14例;入选时年龄29~71岁,平均(54±9.1)岁,对其临床资料、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长期随访.结果54例病人随访2~11年,平均(6.9±2.4)年,心功能Ⅰ级到Ⅱ级,心电图T波深倒程度从(7.3±3.3)mm增加至(9.7±4.1)mm(P<0.01),R波幅度由原(19.5±4.0)mm增加至(20.9±4.6)mm(P<0.01),T波与R波绝对差值从原(12.0±4.5)mm改善为(11.6±4.3)mm(P=0.043<0.05),心尖部心肌厚度(AMA)从(17.8±2.7)mm减少至(17.4±2.6)mm(P=0.008),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本组随访资料显示,经治疗后AHCM患者预后良好,肥厚心肌的厚度有可能减轻,但心电图的T波深倒程度及R波幅度增加,且与心肌肥厚程度不一致,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辅助检查诊断。方法 :用心电图 ,二维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方法 ,诊断 5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结果 :5例心电图左胸导联呈现深尖的T波倒置 ,特别是V4 、V5更为明显 ;二维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外乳头肌以下各壁心肌肥厚在 12mm以上。结论 :心电图左胸导联呈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4岁。因两年内晕厥4次入院。发作前伴有胸闷、气短,心悸不适,发作时意识完全丧失,无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每次晕厥持续约1 min后自行苏醒。苏醒后患者无记忆力障碍,无肢体活动障碍。体格检查:神清,心界不大,心率69次/min,律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高血压等病史,无吸烟饮酒史。家族史中无原发性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窦性心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左室肥厚,ST段压低伴T波倒置。头颅CT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9.
肥厚型(左室)心肌病右室舒张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1.应用无创伤性频谱多普勒技术研究左室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右室舒张功能;2.探讨HCM患者右室舒张功能的可靠、准确的各项指标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结合标I导心电图,对19例HCM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组人群的右室舒张功能进行研究。结果:1.HCM患者舒张早期E峰流速、E峰流速积分显著降低,舒张早期E峰减速时间明显延长,E峰减速度显著下降,E/A比值下降(P<0.001),舒张晚期A峰流速、A峰流速积分显著性增加(P<0.01);2.HCM思者的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均相对延长,右室射血时间(ET)明显缩短(P<0.001),二组的C指数之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3.C指数与ET、(IRT十ICT)间有显著性相关关系(r分别为0.81、0.66,P<0.001),C指数与IRT、ICT、ICT/ET间无相关关系。结论:1.HCM思考的右室舒张功能明显减退,右室等容舒张时间延长、舒张早期主动松弛和快速充盈速率降低、舒张晚期右房收缩功能增强,在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上表现为IRT明显延长,E、ET、DC、E/A和EI/AI明显降低,A、AI和Td显著增高(P<0.01~<0.001);2.HCM思考的右室收缩功能亦受到负面影响,在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上表现为ICT显著延长,ET明显缩短(P<0.001);3.应用同时反映右室收缩和好张功能的Tei指数(C)的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和HCM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20.
刘敏  陈弹  蒋廷波  杨俊华 《新医学》2010,41(12):791-794,F0003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点,了解两者的关联性,探讨两者在AHC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AHCM患者(AHCM组)与27名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AHCM组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HCM组患者心电图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伴ST段下移,左室高电压。超声心动图有不同程度的心尖部肥厚,心尖部心腔明显变小。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具有相关性:R波最大波幅与心尖心肌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呈正相关,ST段压低深度与心尖部室壁厚度无相关性,与心尖心肌厚度呈负相关,T波倒置深度与心尖部厚度呈负相关。结论: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诊断AHCM具有重要价值,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中的许多异常指标具有相关性,两者结合可提高本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