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类型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21例肺癌患者用支气管镜和肺CT评价病变位置,根据吸烟指数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人群。对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吸烟指数和肺通气功能测试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肺鳞癌与肺腺癌患者相比吸炯指数明显增高(P〈0.01),且重度吸烟患者比例大,轻度吸烟患者比例小,FVC%、FEVI%、PEF%、FEF50%、FEF75%均有下降趋势。中心型肺癌,肺鳞癌与腺癌患者相比,平均年龄较大,PEF下降明显。周边型肺癌,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按年龄分层,随着年龄的增大,肺鳞癌与腺癌患者相比FVC%、FEV1%、PEF%明显下降(P〈0.05)。在不吸烟组与腺癌比鳞癌FVC%、FEFS0%和FEF75%降低。结论:肺鳞癌与腺癌比对肺通气功能损伤大,大于60岁的肺鳞癌患者这种损伤更重。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类型与肺功能关系密切,肺功能受吸烟、年龄、病变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的肺弥散功能改变及与其它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对126例肺癌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检测,并与84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肺癌患者的弥散功能指标DLCO%、DLCO/VA%分别为69.47±23.88、79.51±23.09,与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DLCO%及DLCO/VA%与VC%、FEV1%、FVC%、FEV1/FVC%、MVV%呈正相关,其中与FEV1%、MVV%的相关系数较高(r值分别为0.51,0.31,0.66,0.46);RV/TLC与之呈显著负相关(γ值分别为-0.40,-0.41)。无慢性肺疾病的肺癌患者DLCO%、DLCO/VA%值分别为78.56±21.35、89.13±19.88,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通气功能正常与通气功能异常的肺癌患者的DLCO%均低于正常范围,阻塞性和混合性DLCO%值分别54.84±15.07、54.36±24.40,与通气功能正常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阻塞性和混合性中DLCO/VA%值分别为65.06±15.99、70.94±28.29,与其他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程度肺气肿的患者DLCO%和DLCO/VA%指标均明显下降,与无肺气肿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弥散功能指标的下降,肺通气功能状态、有无慢性肺疾病及肺气肿的程度对之均有影响,弥散功能指标与通气功能指标、肺气肿指标明显相关,肺癌患者手术或化疗前应常规检测弥散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与肿瘤病理类型和吸烟的相关性和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技术测定经病理确诊的187例肺癌患者、33例肺良性疾病和健康对照的CYFRA21-1水平。应用SPSS18统计软件包分析病理类型、吸烟和CYFRA21-1间的关系。结果:187例肺癌患者血清中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非良性病和健康对照组,肺良性病与健康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别;187例患者吸烟者123例(65.7%),不吸烟者64例(34.2%)。在肺鳞癌、肺腺癌及小细胞肺癌中,吸烟者分别为72.9%、52.3%和73.0%,各组间行卡方分析χ^2=8.03 P=0.018;血清CYFRA21-1在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水平分别为13.96±22.84、7.12±12.22、3.66±4.66,各组间有显著差别(F=5.58,P=0.004);阳性率分别为58.8%、38.5%和32.4%,χ^2=9.82,P=0.007,但腺癌与小细胞癌比无显著差别。cfyra211阳性率在非吸烟组、轻、中、重度吸烟组分别为39.1%、61.5%、52.2%和43.0%,四组间阳性率有显著差别,以非吸烟组为最低,重度吸烟组次之(χ^2=9.542 P=0.023)。结论:cfyra211在肺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中肺鳞癌的水平和阳性率最高;肺鳞癌和小细胞癌吸烟者占大多数,cfyra211水平与吸烟无明显的相关性,但对肺鳞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与肿瘤病理类型和吸烟的相关性和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技术测定经病理确诊的187例肺癌患者、33例肺良性疾病和健康对照的CYFRA21-1水平。应用SPSS18统计软件包分析病理类型、吸烟和CYFRA21-1间的关系。结果:187例肺癌患者血清中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非良性病和健康对照组,肺良性病与健康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别;187例患者吸烟者123例(65.7%),不吸烟者64例(34.2%)。在肺鳞癌、肺腺癌及小细胞肺癌中,吸烟者分别为72.9%、52.3%和73.0%,各组间行卡方分析χ2=8.03 P=0.018;血清CYFRA21-1在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水平分别为13.96±22.84、7.12±12.22、3.66±4.66,各组间有显著差别(F=5.58,P=0.004);阳性率分别为58.8%、38.5%和32.4%,χ2=9.82,P=0.007,但腺癌与小细胞癌比无显著差别。cfyra211阳性率在非吸烟组、轻、中、重度吸烟组分别为39.1%、61.5%、52.2%和43.0%,四组间阳性率有显著差别,以非吸烟组为最低,重度吸烟组次之(χ2=9.542 P=0.023)。结论:cfyra211在肺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中肺鳞癌的水平和阳性率最高;肺鳞癌和小细胞癌吸烟者占大多数,cfyra211水平与吸烟无明显的相关性,但对肺鳞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以提高疗效和改善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肺功能指标是较好的评价指标。本研究探讨晚期肺癌患者肺功能改变及肺功能指标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59例晚期肺癌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检测,且与患者生存期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与63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晚期肺癌患者的肺通气及弥散功能指标明显低于正常,与对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肺功能指标中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第1秒用力呼出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g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呼气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最大呼气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最大通气量(maximal ventilatory volume,MVV)与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r分别为0.29、0.28、0.28、0.27、0.26、0.28,P<0.05),残气量/肺总量(residualvolume/total lung,RV/TLC)值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r=-0.31,P<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肺功能的减退,肺癌患者肺功能指标中VC、FEV1、FVC、PEF、PEF%、MVV、RV/TCL值与患者生存期具有相关性,肺功能的部分指标可作为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特征,以便临床早期诊断COPD合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118例COPD合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吸烟指数、临床症状及体征、病理类型、分期、转移部位及肺功能指标,选择同时期的120例单纯性COPD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COPD合并肺癌组患者吸烟率(55.1%)及吸烟指数≥400支/年患者比例(90.8%)均高于单纯COPD组患者(20.8%,4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合并肺癌组患者常见症状如咳嗽、咳痰、发热、乏力、呼吸困难发生率与单纯COPD组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咯血、消瘦、胸痛、声音嘶哑、胸腔积液、肺不张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合并肺癌组患者首次诊断时63.6%为晚期或局部晚期,远处转移以胸膜转移和骨转移多见;两组患者之间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残气容积(residual volume,RV)与TLC的比值(RV/TLC)无明显差异(P>0.05),但COPD合并肺癌组患者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ng capacity of carbon monoxide,DLCO)较单纯COPD组患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合并肺癌组患者病理类型以鳞癌最多见(51.7%),其中男性患者以鳞癌(60.7%)为主,而女性患者以腺癌(69.0%)为主.结论 COPD合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好发于男性吸烟患者,鳞癌发生率高,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首次诊断时多为晚期或局部晚期,定期对COPD患者行胸部CT检查可以尽早发现肺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简单肺功能评价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60例,应用常规肺功能检查仪检测患者的最大通气量(maximum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评价患者的通气功能,并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同时观察患者肺功能水平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肺功能指标中MVV>80.0%、VC>96.5%、FVC>48.1%、FEV1>2.4 L的24例患者实施左或右全肺切除术,MVV为47.5%~77.8%、VC为41.8%~97.5%、FVC为51.8%~74.3%、FEV1为2.3~3.0 L的20例行单肺叶切除术,而MVV<41.7%、VC为36.3%~94.7%、FVC为30.1%~57.8%、FEV1为0.7~1.0 L的4例不适行任何开胸手术.在呼吸衰竭、死亡严重并发症方面,正常通气功能组发生率低于轻中度损伤与重度损伤组(P<0.05),但轻中度损伤与重度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部感染、心律失常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随着肺通气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增高(P<0.05).结论 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术前简单评估肺功能,可积极指导患者术式的选择,同时肺通气功能较差的患者术后并发症较严重,应提前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8.
朱斌  柳仓生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5):1115-11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年龄、性别、吸烟指数、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分析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规律及分布特点。  方法  对96例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结果  淋巴结转移与年龄、性别、吸烟指数无关, 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中、低分化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8%、47.8%和59.0%, 肿瘤分化程度越低, 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 < 0.05)。病理类型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鳞癌、腺癌的N2转移率分别为13.6%、34.0%。肺腺癌较鳞癌易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P < 0.05)。中心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跳跃性N2有12例, 跳跃式纵隔转移共9例。肺癌常跨区域纵隔转移, 肺下叶癌跨区域纵隔转移与肺上叶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 与年龄、性别、吸烟指数、病理类型、原发肿瘤大小无关; 肺腺癌较鳞癌易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 多数肺癌的淋巴结转移遵循由近及远、自上而下、由肺内经肺门再向纵隔的顺序转移规律; 部分纵隔淋巴结的转移呈"跳跃式"; 肺切除术时,施行系统性胸内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 已有的研究发现我国肺癌患者的组织学亚型分布有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吸烟对我国男性肺癌患者组织学分型的影响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和整理2000年-2012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治的男性肺癌患者人口学、吸烟史、组织学等信息,用年度百分比变化(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进行趋势检验.结果 入选肺癌14,106例,其中吸烟11,750例,不吸烟2,356例.吸烟患者中,鳞癌的比例为39.38%,腺癌29.85%;2000年-2012年,鳞癌比例从44.19%下降至35.50%(APC=-1.9%,P<0.001);腺癌从15.25%上升至41.85%(APC=6.8%,P<0.001);腺鳞癌从4.13%降低至0.72%(APC=-14.9%,P<0.001).不吸烟患者中,腺癌53.86%,鳞癌16.64%;腺癌从38.03%上升至67.83%(APC=4.3%,P<0.001);大细胞癌和腺鳞癌呈波动变化.结论 肺腺癌在男性吸烟和非吸烟肺癌患者中的比例均显著上升,其非吸烟因素暴露与肺癌的关系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1例确诊为原发性肺癌且有完整资料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男377例,女144例,年龄15-80岁,中位年龄58岁.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和其他病理类型肺癌分别占32.44%、35.12%、25.14%和7.29%.女性患者腺癌发生率高于男性,鳞癌发生率较男性低.吸烟主要与鳞癌的发生有关.男性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高于女性患者.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从高到低依次为骨、脑、对侧肺及肝脏,其中腺癌的骨、脑、肺转移发生率均高于其他病理类型.结论:腺癌仍是目前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吸烟、性别均是肺癌病理类型的影响因素,骨、脑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及淋巴清扫术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肺功能、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1年9月在我院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及纵隔淋巴清扫术的125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腺癌组(AG)、鳞癌组(SG)、大细胞癌组(LG),观察手术前后临床效果、肺功能指标及生存率等。结果 LG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量方面均高于SG组、AG组(P<0.05);AG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量及术后恢复时间方面均高于SG组(P<0.05);LG组在FVC%方面高于AG组(P<0.05);LG组、AG组在FVC%、FEF50%、FEF75%方面与SG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18个月后各组患者生存率均低于第12个月的随访结果(P<0.05),SG组在12、18个月的生存率均高于AG组、LG组(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时,大细胞癌手术治疗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量方面均高于腺癌、鳞癌患者;鳞癌患者生存率及身体评价均高于其他各组。  相似文献   

12.
周晓琪 《现代肿瘤医学》2021,(20):3568-3572
目的:探究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胸外科确诊并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47例早期NSCLC患者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129例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设为肺叶切除组,将118例接受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患者设为亚肺叶切除组。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录入分析数据,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肺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及短期复发情况。结果:亚肺叶切除组患者年龄、术前合并症例数大于肺叶切除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胸腔引流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优于肺叶切除组(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FEV1%、MVV%、FVC%较术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亚肺叶切除组FEV1%、MVV%、FVC%整体情况优于肺叶切除组(P<0.05)。两组术后1年内均无复发、死亡病例出现。结论: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对肺功能保留有重要意义,且对于高龄、术前合并基础病的早期NSCLC患者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14.
721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临床特征、影像学征象、支气管镜下表现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721例 NSCLC 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721例 NSCLC 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65∶1。鳞癌是最常见病理类型(57.00%),男性患者中鳞癌比例最高,女性患者中腺癌比例最高(P <0.01)。平均发病年龄为(59.72±0.54)岁;40岁以下患者占比低(3.61%),其中腺癌比例明显高于鳞癌。非吸烟患者中腺癌比例最高(68.45%);吸烟者中鳞癌比例最高(65.92%),特别是吸烟指数大于400的患者鳞癌比例更高。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咯血或痰中带血、胸闷气短最为常见,无明显症状体征少(5.13%)。肺部肿块影(66.30%)仍是NSCLC 的主要影像学征象。NSCLC 在支气管镜下多表现为外向型生长(47.43%)。NSCLC 支气管镜及影像学特点相结合,支气管镜下鳞癌的外向型生长明显高于腺癌。在影像学特征中,腺癌肿块影、阻塞性肺炎、胸腔积液、毛刺征/分叶征出现率明显高于鳞癌。结论:NSCLC 在中老年患者中高发,对于有咳嗽、咳痰、咯血或痰中带血、胸闷气短等症状及吸烟患者尤应引起重视。常规检查仍推荐影像学(胸部 CT 等)及支气管镜进行筛选。仔细分析患者症状及影像学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和病理活检,可能使患者诊断时间缩短,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扩增和实时荧光PCR技术分析NSCLC中EGFR基因第19和21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 86例老年NSCLC酪氨酸激酶域存在体细胞突变25例(29.1%),其中第19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为13例(15.1%),第21号外显子的替代突变为12例(14.0%)。肺腺癌、肺泡癌的突变率为36.4%(24/66),高于鳞癌的6.3%(1/16);女性患者突变率为48.3%(14/29),高于男性患者的19.3%(11/57);非吸烟患者的突变率为43.9%(18/41),高于长期吸烟者的15.6%(7/45)。结论 中国老年NSCLC患者EGFR基因酪氨酸激酶区第19和21外显子的突变特征与肺癌总体患者类似,与年龄关系不大,突变率以腺癌、女性及非吸烟者较高。老年NSCLC患者同样可以通过基因检测获得TKI治疗预测信息。  相似文献   

16.
人非小细胞肺癌中FHIT基因转录本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Chen J  Zhou Q  Qin Y  Sun Z  Sun Z  Wang Y  Li L  Qin J 《中国肺癌杂志》2000,3(4):245-249
目的 探讨FHIT基因转录表达异常在人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3应用nested RT-PCR方法对35例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癌肺组织。10例肺良性病变肺组织以及4株肺癌细胞株中FHIT基因转录表达异常进行了研究。结果 35例肺癌中14例肺癌组织存在FHIT转录表达异常,异常率为40%;在这14例癌组织转录本异常病例中,5例癌旁组织亦见转隶本异常(35.71%,5/  相似文献   

17.
羟基喜树碱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5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50例肺腺癌接受HEMe方案化疗,6例肺鳞癌接受HE方案化疗.结果总有效率为39.3%,肺腺癌有效率为42.0%,肺鳞癌有效率为16.7%.结论羟基喜树碱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毒副作用小,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Ia 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Ⅰa期NSCLC患者,收集时间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均采用VATS手术治疗,A组(54例)患者采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B组(60例)采用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肺功能变化。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的低于B组患者(P<0.05);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FEV1%、FVC%、MVV%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A组患者的FEV1%、FVC%、MVV%测定值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手术后,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41%)低于B组患者(13.33%),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Ⅰa期NSCLC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更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接受不同化疗方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59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吉西他滨联合铂类(GP)方案组和含紫杉类方案组,对化疗前、后的肺功能进行检测;另选取6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肺癌组化疗前的肺通气功能指标RV和RV/TCL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项通气指标和弥散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化疗后除FEV1/FVC%较化疗前增高外(P<0.05),其余肺通气功能指标基本无明显改变,但弥散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GP方案组化疗后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VC%较化疗前增高(P<0.05),其余各通气功能指标化疗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后肺弥散功能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含紫杉类方案组化疗后肺小气道功能指标V25%较化疗前增高(P<0.05),其余各通气功能指标化疗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疗后各项肺弥散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结论 晚期NSCLC患者存在肺功能的减退,应用吉西他滨或紫杉类药物化疗后肺弥散功能明显降低,提示两者均有一定的肺毒性,建议化疗前、后应常规检测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