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周围神经损伤给患者带来了高致残率,并给社会及患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这些都使得周围神经损伤成为全球所面临的严峻的健康问题之一.目前,随着神经组织工程的发展,为临床上神经缺损的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神经支架在修复神经缺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为神经细胞提供暂时的支持、黏附、生长环境,促进神经缺损的修复.就神经支架的分类、特性、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损伤后的有效修复是减少损伤并发症、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临床上治疗单纯横断伤或微小缺损的神经损伤多采用显微外科对位缝合方式吻合神经断端,但临床修复效果难达到预期.基于周围神经选择性再生学说,研究者发现小间隙套接缝合的修复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神经外膜缝合方法.因此,研发一种用来桥接周围神经断端...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再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薛宏斌 《医学信息》2010,23(6):1759-1760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一直是所有外科临床医师期盼解决的课题.现代显微外科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周围神经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均大大地提高了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效果.但由于周围神经特殊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目前临床采用的各种神经修复及吻合技术仍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效果都不十分理想.这引起了人们对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再生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本文拟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的肢体功能恢复率并不尽人意。据国内外一些大宗病例报告[1,2],其优良率在62.1%-82%之间,实际临床伤残率的比例仍较高。近年来结合临床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法及其相关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时机神经干断裂的开放伤除外。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经l-3个月的保守治疗,有其充分的时间允许:①损伤后能自行恢复的神经麻痹患者;②损伤神经出血将被吸收时;③水肿消退;④感染征象消退;⑤外科手术应在恢复的过程减慢和停止时。从各…  相似文献   

5.
黄立新 《医学信息》2009,22(1):128-129
周围神经损伤临床常见,修复方法也有多种.随着显微技术的应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效果有了一个大的飞跃[1].作者从2004年至2008年共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病人72例,修复神经84条,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骨髓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性组织工程化神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周围神经损伤的移植治疗提供生物化的神经移植替代物.方法:将骨髓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NTCSCs)种植于犬坐骨神经脱细胞神经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桥接缺损的大鼠坐骨神经,检测所构建生物化组织工程神经中骨髓NTCSCs的增殖、分化及神经性基因表达,观察该神经移植到体内后的细胞增殖、分化及对神经缺损功能的修复.结果:由骨髓NTCSCs和异种脱细胞神经支架构建的生物化组织工程神经物理性状相似于神经移植体,骨髓NTCSCs在支架上增殖、迁移,并表达神经性基因及蛋白.该组织工程神经植入体内后,骨髓NTCSCs分化为少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及大量S-100阳性细胞,并可修复缺损的坐骨神经功能.结论:骨髓NTCSCs和异种脱细胞神经支架构建的生物化组织工程神经相似于神经移植体,可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  相似文献   

7.
交通事故、战争、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神经损伤患者日趋增多,但周围神经缺损后的修复与功能恢复仍不尽人意.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为临床神经缺损后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组织工程化神经由支架材料、种子细胞、诱导和促进生长的因子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支架材料是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神经断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支持神经再生、引导和促进轴突生长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8.
背景:关于神经干细胞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已有多篇报道,但外周血干细胞对周围神经损伤治疗鲜有报道。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使失神经骨骼肌重获神经再支配的临床应用。 方法:应用外周血干细胞治疗周围神经损伤6例,同时与周围神经损伤单纯行神经断端吻合或神经移植1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常规肌注鼠神经生长因子一两个疗程,同时给予针灸、理疗、经皮电刺激治疗及功能康复训练。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随访均超过6个月。干细胞移植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率要明显高于单纯神经吻合组。提示周围神经损伤后给予修复局部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够使远端失神经骨骼肌早期重新获得神经再支配。  相似文献   

9.
背景: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以及组织工程化神经的发展给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 目的:从种子细胞、生物材料以及构建周围神经组织技术3个方面综述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新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在2013年7月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数据库及CNKI 数据库,英文关键词为“tissue engineering,peripheral nerves,nerve injuries,stem cells,schwann cells,scaffold,growth factor”,中文关键词为“组织工程,周围神经,神经损伤,干细胞,许旺细胞,支架,生长因子”。选择内容与神经组织工程、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相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共纳入63篇文献。 结果与结论:现阶段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虽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大多停留于实验探索阶段。将组织工程神经应用于临床尚存下列问题亟待解决:①种子细胞来源及伦理。②细胞扩增后移植的免疫排斥。③移植细胞稳定性问题及致瘤性。④神经支架材料的降解速度、最佳孔隙率、导管厚度、形状等。⑤体外神经构建后移植修复时机。⑥各种神经生物因子的局部释放与调控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期待上述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得众多临床神经损伤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组织工程的发展为神经缺损的修复提供了可能,种子细胞与导管支架制成的复合体是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核心。 目的:从干细胞的组织工程应用及构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导管支架材料角度,探索如何更好的修复神经损伤。 方法:以“干细胞,神经损伤,修复,神经导管,神经支架材料”为中文关键词,以“stem cells,nerve damage,repair,nerve guide conduit material,scaffold materials,nerve tissue engineering”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Medline数据库1996-01/2011-01有关不同来源干细胞和导管支架材料修复神经缺损的相关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30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移植神经干细胞可以在神经系统存活、增殖、迁移,在不同部位分化为相应的细胞,因此给神经修复领域带来新的希望。另外,随着生物材料的发展,神经导管材料修复神经缺损也取得了优良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神经干细胞复合导管可降解生物材料有望能更好的满足神经支架的要求,达到修复和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神经组织工程是利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种子细胞等工程学技术重建神经以治疗神经系统损伤与疾病,恢复病变或损伤神经的解剖结构与功能.神经组织工程支架能诱导轴突再生.减少或隔离局部胶质瘢痕形成,帮助重建轴突与靶细胞之间的连接.自组装多肽是构建神经组织工程支架的优秀材料,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对自组装多肽构建神经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面临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背景:了解面神经损伤的修复方法,以及各种组织支架的特性与优势,对于修复方法与材料的合理选择是十分必要的。 目的:总结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或异种神经移植在面神经缺损中的应用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组织工程支架,神经移植,面神经,修复”或“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s,nerve transplantation,facial,repair”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1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面神经缺损后立即直接缝合神经的断端是最好的修复方法。自体神经移植受神经移植体来源之限,常造成供区失神经支配;以及产生束外有髓和无髓轴突无规则生长会导致神经纤维错向再生,造成严重的联带运动的不足。异体或异种神经移植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处于动物实验的研究阶段,尚难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随着骨软骨组织工程的发展,为临床上骨软骨缺损的修复带来了新希望。应用自体细胞、支架、生长因子可以修复骨、软骨的缺损;选取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性的复合支架可为细胞提供暂时的支持、黏附、生长环境,促进骨软骨缺损的修复。就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分类、特性、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聚己内酯(PCL)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可吸收、易加工改性的聚酯,材料基于PCL纤维的组织工程支架,具有比表面积高、机械性能良好与孔径、孔隙率和纤维取向等结构特征易调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领域。重点综述PCL纤维的组织工程支架的主要应用缺陷(包括细胞亲和力差、降解速度过慢及机械强度低)及改进手段,同时针对基于PCL纤维的组织工程支架在皮肤、血管、神经、肌腱、韧带和软骨等组织再生的最新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发现目前多数研究集中于通过引入生物活性物质或药物以改善细胞-支架相互作用和调控支架降解行为,或通过选取不同的纺丝工艺和参数以改变支架的物理结构,调控支架机械性能与细胞诱导行为。此外,目前多数研究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利用基于PCL纤维的组织工程支架低成本、易加工的优势以加快其临床转化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不同生物材料制备的复合软骨支架其修复软骨缺损也各具特点。 目的:探讨不同生物材料制备复合支架的组织工程学特性及其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性能评价。 方法:以“软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工程软骨,复合支架”为中文关键词,以“tissue enginneering,articular cartilage,scaffold material”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1993-01/2010-11)相关文章。纳入复合支架材料-细胞复合物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等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结果与结论:复合支架是当前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较多的支架,它是将具有互补特征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支架,按一定比例和方式组合,设计出结构与性能优化的复合支架。较单一支架材料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一定强度的韧性,较好的孔隙和机械强度。复合支架的制备不仅包括同一类生物材料的复合,还包括不同类别生物材料之间的交叉复合。可分为纯天然支架材料、纯人工支架材料以及天然与人工支架材料的复合等3类。复合支架使生物材料具有互补特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理想生物材料支架应具的综合特点,但目前很多研究仍处于实验阶段,还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如不同材料的复合比例、复合工艺等。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关键的问题是建立血管网,为新骨的形成提供氧气及营养物质,并为机体提供代谢途径。 目的:综述近年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特点,并着重介绍复合支架材料的研究现状。 方法:以“骨组织工程,血管化,支架材料,复合支架材料”为中文检索词,以“bone tissue engineering, vascularization,scaffold,composite scaffold”英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01年1月至2014年1月的相关文章,将所有文章进行初步筛选后,对保留的文章进一步详细分析、归纳并总结。 结果与结论:按照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来源不同,可将其分为人工合成材料、天然衍生材料和复合支架材料,单一支架材料难以作为最理想的材料修复骨缺损,复合支架材料能在不同程度上弥补单一支架材料的缺陷,因此近年来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发展由单一材料发展为复合材料,并呈现人工合成材料与天然材料有机结合的趋势。但复合支架材料在临床应用中仍然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控制复合材料比例,使材料降解速率与组织细胞的生长速率相适应,保持复合材料的多孔隙和高机械强度。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7.
Nerve tissue engineering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methods to restore nerve systems in human health care. Scaffold design has pivotal role in nerve tissue engineering. Polymer blending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s for providing new, desirable biocomposites for tissue-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Random and aligned PCL/gelatin biocomposite scaffolds were fabricated by varying the ratios of PCL and gelatin concentrations. Chem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CL/gelatin nanofibrous scaffolds were measured by FTIR, porometry, contact angle and tensile measurements, while the in vitro biodegradability of the different nanofibrous scaffolds were evaluated too. PCL/gelatin 70:30 nanofiber was found to exhibit the most balanced properties to meet all the required specifications for nerve tissue and was used for in vitro culture of nerve stem cells (C17.2 cells). MTS assay and SEM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composite of PCL/gelatin 70:30 nanofibrous scaffolds enhanced the nerve differentiation and proliferation compared to PCL nanofibrous scaffolds and acted as a positive cue to support neurite outgrowth.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rection of nerve cell elongation and neurite outgrowth on aligned nanofibrous scaffolds is parallel to the direction of fibers. PCL/gelatin 70:30 nanofibrous scaffolds proved to be a promising biomaterial suitable for nerve 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丝素蛋白支架已被建议运用在组织工程骨和软骨重建、肌腱重建、血管重建,神经重建以及膀胱重建等各方面。 目的:总结丝素蛋白作为支架在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中国期刊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1年11月有关丝素蛋白支架制备工艺,丝素蛋白支架修饰方法及丝素蛋白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丝素蛋白具有机械强度高、生物降解性慢、生物相容性良好、制备工艺多样等特点,支持多种细胞黏附、分化和生长,可应用于人工韧带、血管、骨、神经组织等方面。近期以丝素蛋白支架作为载体,通过多种方式添加各种生物制剂,比如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进一步扩大丝素蛋白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