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袁梅 《中国科学美容》2011,(21):109-110
目的掌握湾里区15岁以下重点人群乙肝感染和免疫状况,为制定15岁以下儿童乙肝防治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3 128名1~15岁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问卷和查验预防接种证或卡片的方式对乙肝疫苗接种率进行调查。结果 3 128名儿童中HBsAg阳性104名,阳性率为3.32%。合格接种乙肝疫苗2 438人,接种率为77.94%。结论 HBsAg携带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乙肝疫苗的接种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合格接种乙肝疫苗接种是阻断乙肝传播的有效途径,今后需提高乙肝疫苗的合格接种率,重点在大年龄组(6岁以上)儿童中开展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加强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实现15岁以下重点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3%以下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妇产科护士对HPV疫苗的认知和接种态度,为管理者开展相关知识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17名妇产科护士HPV疫苗认知和接种态度进行调查。结果 98.62%护士知道HPV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68.66%护士知道HPV疫苗接种的最佳年龄,仅34.10%护士知道HPV疫苗的免疫接种程序。66.82%护士有接种HPV疫苗意愿。怀疑疫苗的有效性(70.83%)和担心不良反应(66.67%)是护士不愿接种HPV疫苗的主要原因。结论妇产科护士对HPV疫苗认知不够全面,应加强HPV疫苗相关知识培训,以提高其对HPV疫苗的认知水平,使之能正确宣传及执行HPV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简要了解我市儿童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浓度,以观察该群体抵御乙肝痛毒侵入的能力.方法:以磁徽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定量检测525名儿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浓度,然后对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25名儿童中,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浓度值≤10mIU/ml 126人,完全不具有抵御乙肝病毒(HBV)入侵的能力,需要立即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HBsAb浓度值在10-100mIU/m1 150人,具有部分抵御HBV入侵的能力,需要进行乙肝疫苗加强接种;HBsAb浓度值≥100mIU/ml 249人,具有抵御HBV入侵的能力,不需要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结论:许多儿童不具有和不完全具有抵御HBV入侵的能力,需要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以预防乙肝.  相似文献   

4.
专科学校乙型肝炎普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专科学校学生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为制订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 测5届在校生2353人乙型肝炎4项指标,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HBsAg阳性率及抗 HBc阳性率逐年降低、疫苗 的接种率和抗 HBs阳性率逐年升高;城市学生疫苗接种率及抗 HBs阳性率较农村学生高(均P<0.01),HBsAg 阳性率及抗 HBc阳性率较低(均P<0.01)。结论重视青少年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其免疫作用,定期复查,及 时了解体内抗体的效价,并加以防范是阻止乙型肝炎在校内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5岁以下儿童肝移植术后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效果及多针次接种必要性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同一肝移植组进行肝移植手术,术后遵医嘱注射乙肝疫苗完成4针次以上的5岁以下17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5例,女性95例,年龄4个月至5岁,患儿每针次接种疫苗后随来院肝移植门诊复诊时抽血检测乙肝五项,观察HBsAb应答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计数资料数据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5岁以下患儿肝移植术后完成第1个疗程乙肝疫苗注射后免疫应答成功121例(HBsAb≥100 IU/L),应答失败49例(HBsAb<100 IU/L),接种第2个疗程后应答成功29例,最终只有20例患儿接种8针次即2个疗程后HBsAb<10 IU/L。影响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效果的相关因素与性别、原发病、供肝方式、术后接种疫苗时间无关,与年龄、居住地、术前HBsAb滴度高低有关(抗-HBs以100 IU/L为标准)。平均年龄2岁以上患儿明显比1岁以下患儿术后接种第1个疗程后免疫应答率高,术前儿童接种过乙肝疫苗且抗-HBs滴度>100 IU/L患儿其术后接种第1疗程后免疫应答率更高(84.72%),术前抗-HBs滴度<100 IU/L患儿术后接种乙肝疫苗第1疗程后免疫应答稍低(60.71%)。结论大部分肝移植患儿可通过接种乙肝疫苗主动免疫获得保护性抗体来预防乙肝病毒再感染,坚持多针次接种能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乙肝抗体,提高免疫应答水平,具有保护效果,且经济有效,肝移植术后接种乙肝疫苗存在必要性,是目前肝移植术后推广应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而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手段。因此, 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 加快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的速度、扩大接种范围、提高人群的疫苗接种率, 已成为国际社会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共识。肾移植受者是罹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该群体长期处于低免疫状态, 因此存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免疫应答减弱、疫苗选择、使用方法、突破性感染等问题。本文基于已发表的国内外资料, 就肾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与预防的有关问题提出建议并形成专家共识, 以供临床医生及卫生保健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胡建萍  高茜 《护理学杂志》2011,26(23):80-82
目的调查川东北地区护理人员对吗啡的认知现状,为有针对性地提高本地区护理人员吗啡相关知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吗啡认知调查问卷对川东北地区6所三级综合性医院215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吗啡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较低(平均低于50%),在吗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癌痛三阶梯用药原则等方面,肿瘤科护士回答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其他科室(均P<0.01)。护理人员接受吗啡相关知识来源较单一。结论川东北地区护理人员对吗啡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建议继续开展癌痛管理规范化培训,制定相关政策,以加强吗啡使用管理力度,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接种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是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预防乙肝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 ,但透析患者常规接种后保护性抗体的产生率低 ,仅 5 0 %~ 6 0 %。国外近年有报道小剂量多次皮内注射可提高该类患者保护性抗体的产生率。我们于 1998年 3月至 9月对 10例MHD患者用上法接种乙肝疫苗 ,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 10例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17~ 72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 5例 ,糖尿病肾病 3例 ,多囊肾病和高血压肾病各 1例。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 ,平均 2次 /周 ,5小时 /次。透析时间 3~ 48月。所有患者接种乙肝…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疫苗的接种率,同时评估其对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的影响。方法 调查2021年5—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门诊随访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132例患者新冠疫苗的接种率,其中男51例、女81例,年龄26~72(53.01±9.51)岁。结果 全组患者新冠疫苗接种率为53.8%。61例未接种疫苗患者中,患者担心疫苗对心脏有副作用是影响接种的主要原因。接种后首次复查INR平均值高于接种前最后一次INR值,差值为0.4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新冠疫苗接种率偏低。同时,新冠疫苗可能会提高INR值,接种后建议患者增加复查频率,并相应调整华法林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而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手段。因此, 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 加快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速度、扩大接种范围、提高人群的疫苗接种率, 已成为国际社会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共识。肾移植受者是罹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该群体长期处于低免疫状态, 因此存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免疫原性降低、疫苗选择、使用方法、突破性感染等问题。本文基于已发表的国内外资料, 就肾移植受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有关问题提出建议, 以供临床医生及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咨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肿瘤是21世纪医学界面临的难题之一,肿瘤疫苗以其低毒、持久和特异性强等特点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有效的肿瘤抗原被识别、递呈是建立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基础,在这个基础的不断理解和深化研究下,新型肿瘤疫苗不断涌现,并展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效果,其中DNA疫苗以其独特的肿瘤抗原提供方式及DC在肿瘤抗原呈递中的重要作用,成为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有力工具,本文就目前这两类疫苗作用的机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Lepra vaccine     
Sehgal VN  Sardana K 《Skinmed》2004,3(3):167-168
  相似文献   

13.
14.
Pneumococcal vaccine.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R T White 《Thorax》1988,43(5):345-348
  相似文献   

15.
16.
17.
膀胱肿瘤基因瘤苗诱导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转染白细胞介素2(IL-2)cDNA制备的膀胱肿瘤基因瘤苗诱导的抗肿瘤作用并讨论其在膀胱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IL-2cDNA转染鼠源性膀胱肿瘤细胞BTT739后,阳性转染克隆BTT739/IL-2每10 ̄(10)细胞分泌IL-2为4~132U·ml ̄(-1)·24h ̄(-1),在同基因小鼠T739同时接种BTT739和BTT739/IL-2或接种BTT739后不同时间再接种BTT739/IL-2,可抑制肿瘤形成;先用BTT739/IL-2细胞免疫小鼠,可诱导免疫保护,再次接种BTT739时不形成肿瘤。我们认为基因瘤苗诱导的抗肿瘤作用对提高膀胱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术后残余瘤细胞和多中心病变,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