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运用介入手段将溶栓及血管扩张药物直接导入股骨头供血动脉,达到溶栓、扩张血管、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阻止股骨头坏死的发展,促进坏死骨吸收、新生骨形成的目的。方法:采用股动脉穿刺法,将导管超选择至股骨头供血动脉内,缓慢注入溶栓及血管扩张药物进行介入治疗。结果:通过1-3a的随访观察,疼痛缓解率Ⅰ-Ⅱ期患者为94%,Ⅲ-Ⅳ期患者为50%;关节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管造影可见I-Ⅱ期血管增加为86%,Ⅲ-Ⅳ期为25%;Ⅰ-Ⅱ期有50%骨质明显改变,Ⅲ-Ⅳ期无明显变化。结论:介入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跃飞 《中医正骨》2004,16(7):55-5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因此,早期准确的诊断尤为重要.作者复习有关文献结合现代研究进展,对此作粗浅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牵引、三根鳞纹钉、皮交叉固定、中药分期服用及功能锻炼等多种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200例,其中181人骨折愈合未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优良率为90.5%。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分析其临床疗效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非创伤因素所致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80例,共计112个股骨头,采用Seldinger技术,经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选择插管灌注融通扩血管药物治疗。治疗后给予康复干预,并血管造影,观察临床症状及股骨头血供改善情况。结果:股骨头主要供血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多、增粗、延长;经介入治疗6个月、12个月后,优者分别为58个髋、91个髋;良者分别为32个髋、9个髋;可者分别为14个髋、8个髋;差者分别为8个髋、4个髋。结论:介入治疗配合康复干预可以改善股骨头局部血液循环,对早期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周浩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5):588-589
本院自1997年以来,开展钻孔减压配合介入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系指由于外伤,特别是巨大暴力损伤所导致的股骨头血供中断(如上支持带血管断裂)。但对通常认为的轻微外伤所引起的股骨头坏死,则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轻微损伤是一种巧合,或仅是一种诱因,常合并有其他原因造成骨内高压,脂肪栓塞。  相似文献   

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其病因、病理及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现治疗方法很多,效果也各异。我院自1988年起用补肾壮骨、活血通络的补肾健髋汤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50余例,有效率92.8%,优良率83.8%。回顾病历,发现误诊误治的有7例,现进行报告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常见且致残性较高的疾病,属中医“骨痹”“骨蚀”等范畴。中、西医学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和发病机制均有较为系统的论述,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理论体系,以此为基础衍生出的治疗方案种类繁多,且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保守治疗在治疗和控制该病发生发展的初期占据主导地位。目前保守治疗种类繁多,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疗效和局限性。临床中多有患者因中早期保守治疗不佳,病情恶化,不得不选择进行关节置换手术,降低了生活质量,加重了经济负担。对处于该病的中早期患者而言,如何选择切实有效的保守治疗方式是控制疾病进展和治愈疾病的关键。从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立足于相关研究资料,系统探索和发掘传统中医在治疗非创伤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方面的药理作用机制,探讨其对该病发病机制及生理病理改变的认知,归纳现有中医疗法在治疗非创伤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临床实践应用,汇总相关疗法的实际临床应用疗效,为进一步发掘更行之有效的方药和治疗思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nontraumatic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NANFH)是一种因血供中断导致骨死亡的一种常见的难治性股骨头疾病。其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可见髋关节疼痛、关节功能活动受限等,晚期常见疼痛剧烈、患肢缩短、跛行等严重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故积极改善NANFH临床症状对提高NANFH患者生活质量的意义重大。NANFH发病机制复杂,如创伤性血管循环障碍、使用激素或其他药物、酗酒、糖尿病等。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股骨头血管损伤、血栓形成和凝血系统紊乱,从而减少了髋臼、股骨头的血液供养,进而引起股骨头缺血死亡,甚至股骨头塌陷。NANFH主要归属于中医学“骨痿”“骨痹”范畴。中医药治疗NANFH具有历史源远、疗效稳靠、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接受度高的特点和优势。既往研究表明,促进血管新生是防治NANFH关键举措,中医药可通过干预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来促进股骨头血管新生,进而帮助股骨头血供恢复,达到改善NANFH临床症状、防治NANFH的作用。该文阐述了血供中断、血管新生在NANFH中的作用及中医学对NANFH...  相似文献   

10.
中药髓内注入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髓内注射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对80例(80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40髋)和对照组40例(40髋)。前者采用红花、川芎嗪注射液髓内注入,对照组采用中药活血散外敷,治疗两个疗程。系统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同时观察其治疗前后X-ray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症状体征疗效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在X-ray征象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髓内注射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口服骨萎康颗粒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n=60),治疗组患者口服骨萎康颗粒,每次9g,每天2次;对照组患者口服益肾蠲痹丸,每次8g,每天3次。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髋关节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χ^2=56.0099,P〈0.0001;χ^2=27.1938,P〈0.0001),治疗后两组患髋关节功能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χ^2=8.9135,P=0.0028)。结论:口服骨萎康颗粒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肾健骨中药预防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口服补肾健骨中药胶囊,对照组给予安慰剂。①在给药期间出现明显股骨头坏死症状者行MRI检查,6个月给药期内未出现明显股骨头坏死症状者在给药结束后行MRI检查评估股骨头坏死情况。②评估给药前后患者肾虚证候总积分。③在实验开始后3个月、6个月时分别行血分析、尿分析、肝肾功能和心电图以评估药物安全性。结果:①6个月内治疗组无股骨头坏死发生,对照组3例6髋发生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②给药6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肾虚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15.989,P=0.000;t=14.198,P=0.000),且治疗组证候积分降低值大于对照组(t=9.709,P=0.000)。③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健骨法对预防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有一定的效果,值得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以及深入的基础研究探索其机理。  相似文献   

13.
王梅  张妙林 《中医正骨》2011,23(2):7-10
目的:应用中药结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来提高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并对其结果进行临床疗效和MRI评价。方法:选择自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已明确病因的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ANFH)病人60例,按ARCO分期将Ⅰ、Ⅱ期定为早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活骨汤加减,每天1剂,分2次服用,连服6个月,其后中药制成丸剂口服6个月,连续共计12个月;治疗组30例,先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术,再依据辩证分型中药汤剂内服,以活骨汤为基础方,同上加减补益肝肾之品,服用方法亦同上。所有患者每3个月复查X线片,分别于治疗后半年、1年、1.5年、2年随诊复查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每年行MR检查1次。本次临床试验末次随访结果均采用治疗后1年的随访结果。结果:在临床症状体征、X线表现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两组治疗前、末次随访评分分别进行比较,末次随访的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减轻骨内压、改善骨内循环、促进股骨头修复方面("线样征"、骨髓水肿),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早期(Ⅰ、Ⅱ期)SANFH采用活骨汤加减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有一定疗效。②中药(活骨汤加减)结合髓芯减压的治疗方法,能同时改善股骨头内血液循环,减轻骨内压,并通过植骨提供必要的支撑,防止软骨塌陷,无论从临床疗效及X线疗效评分进行比较,还是从MRI骨髓水肿、线样征两方面进行评估,较之单用中药治疗的方法疗效更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范围对坏死区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虚拟人男1号数据集,利用Mimics软件分别建立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30%、50%和60%的股骨头坏死有限元模型,并利用Ansys软件进行分析。对上述股骨头坏死模型分别施以1 440 N、2 400 N、4 200 N载荷,根据不同载荷及坏死范围,共设置9个股骨头坏死模型,分别测定坏死区表面和底部的应力分布情况、应力峰值,并分析股骨头塌陷的可能性。结果:①股骨头坏死区表面应力分布情况。相同坏死范围下,股骨头在不同载荷作用下,坏死区表面应力分布基本一致,载荷越大,相应区域的应力值越大;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30%时,应力分布越接近活骨组织其应力值越大,表面峰值应力区位于死骨与活骨交界边缘的外后方;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50%、60%时,股骨头坏死表面范围超过了股骨头承重面,二者应力分布类似,股骨头峰值应力区位于股骨头后外侧,坏死股骨头表面后方出现多点、多区的应力集中,前外侧则出现1条相对于周围应力增高的应力带。②股骨头坏死区底部应力分布情况。相同坏死范围下,股骨头在不同载荷作用下,坏死区底部的应力分布基本一致,载荷越大,相应区域的应力值越大;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30%时,坏死区底部应力分布以外侧、后侧为主,越接近活骨组织其应力值越大,峰值应力区位于死骨与活骨交界边缘的后方;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50%、60%时不同载荷下股骨头坏死区底部应力分布类似,外侧及后侧存在明显的多点、多区应力增高,峰值应力区位于股骨头坏死区基底部的外侧,基底部前方存在散点应力增高区。③股骨头坏死区表面与底部的峰值应力。股骨头坏死区底部的应力明显较股骨头坏死区表面高;在4 200 N载荷作用下不同坏死范围的3种模型及2 400 N载荷作用下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30%的坏死模型的坏死区底部的峰值应力(0.992 MPa、0.685 MPa、0.692 MPa、0.567 MPa)均超过坏死骨组织的临界应力(0.55 MPa)。④不同坏死范围下股骨头塌陷的可能性。9个坏死股骨头模型仅坏死区底部峰值应力点及附近小部分区域超过临界应力,其余大部分区域均未超过临界应力,即所有模型中坏死组织仅发生应力代偿不全性微骨折。结论:坏死范围影响股骨头坏死区的应力分布;坏死区底部的应力高于坏死区表面;应力峰值超过临界值时出现软骨下深部松质骨微骨折,是导致股骨头塌陷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淫羊藿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B、C、D、E组家兔采用臀肌注射醋酸泼尼松龙的方法进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造模,A组家兔臀肌注射生理盐水.造模结束后,C、D、E组根据体质量分别按1.2 g·kg-1、0.6 g·kg-1和0.3 g·kg-1以淫羊藿提取液灌胃,每天1次,连续灌胃10周;A组和B组以10 mL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药物干预开始前(0周)及药物干预4周、6周、8周、10周后测定各组家兔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同时在药物干预开始前(0周)及药物干预6周、10周后测定家兔股骨近端骨密度,并于药物干预10周后处死家兔,取双侧股骨头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骨小梁和骨陷窝的变化.结果:①血脂.药物干预开始后不同时间,家兔血胆固醇含量的差异总体上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时间效应(F=1.136,P=0.314);各组家兔血胆固醇含量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2.874,P=0.000),除0周和4周外,其余各时点B组均高于A、C、D、E组;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4.910,P=0.001).药物干预开始后不同时间,家兔血甘油三酯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44.191,P=0.000);各组家兔血甘油三酯含量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2.358,P=0.000),B组和E组各时点血甘油三酯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0周外,其余各时点B组血甘油三酯含量均高于A、C、D组;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8.798,P=0.000).②骨密度.药物干预开始后不同时间,家兔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89.909,P=0.000);除A组外,其余4组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B组下降趋势最明显;各组家兔骨密度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72.539,P=0.000),除0周外,其余各时点B组骨密度均低于A、C、D、E组;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40.182,P=0.000).③病理学检查结果.药物干预10周后,与其余4组相比,B组骨小梁广泛变细、断裂;5组家兔骨小梁面积分数和空骨陷窝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032,P=0.000;F=20.515,P=0.000);B组骨小梁面积分数小于A、C、D、E组(P=0.000,P=0.000,P=0.000,P=0.000),空骨陷窝率大于A、C、D、E组(P=0.000,P=0.000,P=0.000,P=0.000).结论:淫羊藿能够降低股骨头坏死家兔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延缓骨密度降低、降低空骨陷窝率、提高骨小梁面积分数,从而具有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China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database,CONFHD)资料分析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患者的舌象特征。方法:纳入CONFHD中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录的病例资料,参照《中医诊断学》中舌诊的相关表述预先设定舌象分类方法,由数据库工程师导出资料,包括患者的舌色、舌形、苔质、苔色,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舌象资料完整的ONFH患者375例,按预先设定的舌象分类方法,分为15项具体内容;舌形,正常121例(32.3%)、瘦舌50例(13.3%)、胖舌204例(54.4%);舌色,淡120例(32.0%)、淡红67例(17.9%)、红114例(30.4%)、暗红33例(8.8%)、紫暗38例(10.1%)、瘀斑3例(0.8%);苔色,白苔216例(57.6%)、黄苔159例(42.4%);苔质(薄/厚),薄苔133例(35.5%)、厚苔242例(64.5%);苔质(润/燥),润苔299例(79.7%)、燥苔76例(20.3%)。剔除频数小于5%的舌象内容1项(瘀斑),对剩余14项具体内容进行聚类分析。当标尺为10时,可以将14项内容聚为8类;当标尺为20时,可以聚为3类。咨询专家意见并结合临床实际经验,最终将舌象信息聚为3类。参照《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ONFH中医证型,将聚类结果与之对比。第1类,舌形正常或瘦舌,舌淡或淡红或红,舌暗红或紫暗,苔薄津燥,舌色中的暗红或紫暗基本与早期的气滞血瘀型和中期的经脉痹阻型相吻合;舌淡或淡红或红与晚期的肝肾亏虚型相吻合。第2类,舌胖苔白,这与早期的痰瘀阻络型相吻合。第3类,苔黄厚津润,这与痰瘀阻络型相吻合。结论:基于CONFHD,ONFH患者的舌象特点为胖舌、舌色淡或红、苔白厚、润苔,当舌象结果聚为3类时基本与ONFH临床常用证型的舌象表述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陈镇秋  魏秋实  吴淮  刘文刚  张颖 《中医正骨》2011,23(7):17-19,24
目的:从病理学角度评价祛痰逐瘀法预防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按体质量均衡原则将30只健康SPF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A组)6只,模型组(B组)8只,低剂量组(C组)8只,高剂量组(D组)8只。A、B组予生理盐水灌胃,10 mL.kg-1;C、D组分别以0.36 g.mL-1和0.72 g.mL-1的自拟祛痰逐瘀方混悬液灌胃,10 mL.kg-1。各组给药均每天1次,连续用药3周。第4周起在继续上述处理的同时,在B、C、D组家兔左侧大腿内侧肌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 mg.kg-1,每天1次,连用3周。药物干预结束后处死各组家兔取股骨制作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骨髓及骨小梁坏死情况,并应用Im age-Pro P lus 6.0软件计算股骨头坏死率和坏死面积。结果:①各组股骨头坏死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04,P=0.000)。组间两两比较:C、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P=0.368);A、C、D组坏死面积均小于B组(P=0.000,P=0.000,P=0.000);C、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1)。②股骨头坏死率。各组股骨头坏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29,P=0.000)。组间两两比较:C、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5,P=0.356);A、C、D组坏死率均小于B组(P=0.000,P=0.000,P=0.000);C、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8)。结论:从病理学角度来看,应用祛痰逐瘀法可有效预防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及应用全髋置换术治疗的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全髋置换术治疗38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髋置换术后随访5月-60月,平均34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术前平均(35.4±7.3)分,术后末次随访,优22例,良14例,中2例,优良率为94.7%。结论暴力大小、复位质量、骨折类型均可影响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发生;全髋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技术成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陈卫衡  齐亮  林坤弟  张印  王和鸣 《中医正骨》2012,24(2):11-13,16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供血动脉解剖类型及其对发病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了60例75髋经旋股内外动脉插管造影融通术治疗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供血动脉造影资料,将其统计分析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归纳出患者股骨头供血动脉解剖走行特点及旋股内、外动脉起源类型.结果:患者组股骨头血供深外干型(占41.10%)多于正常人组(占25%);而深全干型(占34.25%)则少于正常人组(占52.78%).患者组旋股内侧动脉多起源于股动脉(占58.11%),正常人组多起源于股深动脉(占90.62%).而两组旋股外侧动脉同样多起自股深动脉.结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供血动脉解剖类型与正常人之间存在一定差别,股骨头动脉的解剖类型异常可能对本病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经空心加压螺钉固定,骨折愈合后取出螺钉遗留的钉道内是否应予植骨,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重建人体股骨头颈部的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模拟钉道不植骨与钉道植骨的股骨头颈部,对模型进行虚拟加载和仿真计算。比较2种模型在同一载荷下的应力分布及位移情况。结果:不植骨模型的最大应力集中在股骨头负重区,植骨模型的最大应力集中在股骨颈下方的内后侧处即股骨矩区,且不植骨模型股骨头负重区应力最大值(0.482 E+8)远远大于植骨模型应力最大值(0.295 E+8);钉道位置的位移测试显示,2组模型股骨头区位移最大,不植骨模型的股骨头区位移值(0.391 E-0.3)明显大于植骨模型的股骨头区位移值(0.352 E-0.3)。结论:股骨颈骨折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骨折愈合取出螺钉后钉道内植骨有利于提高股骨头颈部的生物力学性能,预防因股骨头部应力过于集中导致的股骨头坏死塌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