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硬化凝血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鹏  邓美海 《医学综述》2005,11(4):348-350
肝脏对凝血系统的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合成多数凝血因子,而且抗凝物质如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肝素以及纤溶系统的重要物质如纤溶酶原、纤溶酶抑制剂、纤溶酶活化物抑制物等也在肝脏合成。同时肝脏网织内皮细胞在活化的凝血因子及组织纤溶酶原活化物的清除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由于肝脏蛋白合成的减少,凝血及纤溶系统因子活性降低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异常之一,其他改变如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纤溶的活化也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2.
肝脏在正常的凝血、抗凝和纤溶中起重要作用.大多数的凝血、抗凝及纤溶因子是在肝脏中合成的.同时它还有清除或灭活被激活因子的作用.肝病会导致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的失衡,表现为多种凝血指标的异常[1].因此监测其凝血指标的改变在临床上有一定的价值[2].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可比较全面地了解肝病时凝血因子的减少程度,借以帮助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且对预后并发出血及预后有帮助.为此对肝硬化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进行检测,并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出血性疾病是一组以自发性、多部位出血或外伤后出血不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任何病因导致血管壁完整性受损、血小板量与质的异常、凝血因子减少、循环抗凝物质增加或纤溶亢进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出血。血友病类疾病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先天性及获得性出血性疾病的代表性疾病。但临床各科还有不少疾病(或药物)可通过不同途径影响止、凝血机制而发生出血称为继发性出血。众所周知,肝脏能合成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并且作为单核巨噬系统可清除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及纤溶酶原活化素。当肝功能严重受损可因凝血因子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MP-140)是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之一,蛋白C(PC)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依赖维生素K的具有抗凝和纤溶作用的蛋白;纤维蛋白原(Fg)是凝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凝血因子;D二聚体(D-D)是一种继发性纤溶的产物。本文检测27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上述四项指标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脏是多数凝血因子、凝血抑制剂和纤溶系统蛋白生成场所,也是许多已激活凝血因子和纤溶激活物的灭活之地,在凝血、抗凝系统保持动态平衡中起调节作用.肝硬化是指肝病造成的广泛的肝实质细胞的破坏和再生及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导致肝小叶实质结构和血管床的异常重建,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47对临产妇及初生儿凝血、抗凝及纤溶水平的对应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检测正常临产妇和初生儿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的水平,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 对47例配对母婴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等15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临产妇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等15项指标中,除凝血因子V和抗凝血酶Ⅲ外,其它指标均高于正常成人水平(均P<0.01);初生儿血液中除凝血因子Ⅴ外,其它指标均低于正常成人水平(均P<0.01);母婴间相比,除α2抗纤溶酶外,其它指标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两者不存在相互关系。结论 临产妇血液处于高凝血、低抗凝纤溶水平;初生儿血液则处于低凝、低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7.
肝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血是肝脏疾患的常见临床症状,也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已知肝病出血的原因极为复杂,除了与止、凝血因子、抗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止凝血因子—抗凝血因子的消耗增多有关外,还有报道称部分肝脏疾病和肝硬化患者有继发性纤溶和原发性纤溶亢进的表现。本文利用  相似文献   

8.
肝病患者可引起出血倾向或凝血异常,涉及凝血因子生成减少、血小板系统异常、一过性纤溶亢进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数凝血因子在肝脏合成,其中与内源性凝血有关的因子Ⅷ,系分子量200万以上的糖蛋白。其凝血活性存在于低分子部分,与出血时、血小板粘着及凝集功能有关。其高分子部分参与凝血复合物形成。现知因子Ⅷ主要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代谢紊乱打破了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的平衡,导致以凝血抗凝功能异常和纤溶功能低下为特征的血栓形成前状态。多数DM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由此引发的心血管并发症是其主要死亡原因。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失衡在糖尿病患者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糖尿病疾病进展过程中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变化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致栓性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其血栓防治提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小球疾病高凝血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小球疾病凝血学异常。方法:选择反映凝血、抗凝及纤溶异常的有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人比较,慢性肾炎及肾病综合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活性、凝血酶活性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0.01,纤溶酶原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慢性肾小球疾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血症继发性纤溶增强。高凝血症主要是凝血因子增加而抗凝血因子并不降低,高脂蛋白(a)及低蛋白血症是高凝血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止血与凝血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正常止血与凝血机制有赖于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纤溶系统、血液流变学的完整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生理性调节和平衡,下面分别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2.
用于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预防中风或其它血栓性疾病.是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凝血过程的药物.正常人由于有完整的血液凝固系统和抗凝及纤溶系统,所以血液在血管内既不凝固也不出血,始终自由流动完成其功能,但当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或抗凝及纤溶减弱时,则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蛋白Z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凝血-抗凝过程的失衡是决定机体是否出血或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抗凝血因子的活性减弱或促凝血因子占据主导地位,就可能发生血栓。在正常的妊娠过程中,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因子Ⅶ、Ⅷ、X等)水平增高、抗凝血因子(如蛋白C)水平下降,而且随着孕期的进展,纤溶因子的活力也逐渐减弱(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PAI-2以及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4.
<正>肝脏在调控凝血中占有重要地位,约有75%~85%以上的肝脏病患者可检出至少一种凝血异常.其凝血异常为多因子性,并取决于活化的凝血因子和抑制因子在肝脏合成和清除之间的平衡,有无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有凝血异常的多数肝病患者可无症状或仅在静脉穿刺和肝穿刺后出血,有的出血可危及生命,或死于食管静脉破裂或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图1、2为正常凝血锁链反应和纤溶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患者胆汁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ELISA和发色底物法测定2 0例胆囊结石和 17例非结石患者胆汁中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结果 :胆囊结石组胆汁高凝、抗凝活性减低、纤溶活化。结论 :胆囊结石患者胆汁中凝血、抗凝、纤溶功能异常与结石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患者胆汁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变化。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ELISA和发色底物法测定20例胆囊结石和17例非结石患者胆汁中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结果:胆囊结石组胆 汁高凝、抗凝活性减低,纤溶活化,结论:胆囊结石患者胆汁中凝血、抗凝、纤溶功能异常与结石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肝脏疾病血凝4项结果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可产生多种参与凝血和纤溶的因子,肝病时往往发生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异常,检测凝血因子所参与的凝血功能具有临床价值[1]。本文通过对60例肝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比较,认为凝血4项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检测对象60例健康查体者:年龄20~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止凝血与纤溶状态检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种疾病状态下,机体内凝血、抗凝与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均能够被打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AD)患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止凝血功能增强及纤溶活性降低,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近年来,包括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在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被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性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本研究检测了与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系统及纤溶物质相关的指标,探讨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液中的变化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用生化方法提取蚯蚓组织中的有效成份,并进行纤溶和凝血试验。结果表明,蚯蚓提取物具有纤溶和抗凝作用,其纤溶作用有直接纤维蛋白溶解和激活纤溶酶原的间接纤溶作用,但以直接纤溶为主;在抗凝作用方面包括有依赖AT-Ⅲ和不依赖AT-Ⅲ的两个部分。提示蚯蚓提取物对血栓性疾病防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宁军  龚浩 《中国医刊》2008,43(2):49-50
目的分析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改变,探讨晚期肿瘤患者的凝血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和内源性抗凝活性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活性(PAI-1),D-二聚体(D-dimer)。结果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1活性的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机体呈现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