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5rh Pope首次提出脊柱稳定性(spine stability)的概念,1992年Panjabi在Pope提出的"脊柱稳定性"基础上提出了"核心稳定性(core stability)"的概念,他认为核心稳定是一种"保持脊柱中性区域在一定生理范围内避免不稳定的能力"。核心稳定的关键是脊柱的被动子系统、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2.
陈赞 《环球中医药》2009,(4):291-291
在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凌锋教授的积极倡导下,由菅凤增主任和陈赞副主任医师负责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神经外科脊柱疾病微侵袭专业组,将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应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外科治疗。椎板开窗等微侵袭技术的应用有效地保护了脊柱结构的完整,减少了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避免了脊柱内固定植入物的使用,减少了手术的创伤的手术的风险,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腰椎或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层出不穷,前路和后路内固定系统日趋完善,使骨科医师在治疗脊柱疾患方面有了更多的手段,可以保持或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脊柱外科的一项进展,同样对护士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需要护士掌握脊柱手术的护理方法,以期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我科2002年2月-2005年11月进行23例脊柱胸腰段骨折前路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9例脊柱稳定性无明显破坏的病例,采用单纯病灶清除术,对于21例脊柱稳定性部分破坏的病例,采用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对于37例脊柱稳定性显著破坏的病例,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结果:67例脊柱结核患者,经手术治疗,优46例,占68.66%;良19例,占28.36%;差2例,占2.99%.住院时间27-60d,平均37d,卧床时间60~343d,平均108d.随访最长7年最短1年半,2例复发.结论:脊柱结核的治疗既要全身支持、常规化疗,也要手术时充分清除病灶,尽可能恢复脊柱生理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9例脊柱稳定性无明显破坏的病例,采用单纯病灶清除术,对于21例脊柱稳定性部分破坏的病例,采用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对于37例脊柱稳定性显著破坏的病例,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结果:67例脊柱结核患者,经手术治疗,优46例,占68.66%;良19例,占28.36%;差2例,占2.99%.住院时间27~60d,平均37d,卧床时间60~343d,平均108d.随访最长7年最短1年半,2例复发.结论:脊柱结核的治疗全身支持、常规化疗,手术时充分清除病灶,尽可能恢复脊柱生理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传统脊柱开放手术入路通常造成维持脊柱稳定性的骨骼、肌肉、韧带等结构的破坏,其结果将导致脊柱的不稳定或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传统手术方法面临的问题促进了微创脊柱外科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MISS)的发展。目前关于MISS尚无一致定义,MeAfee提出,微创手术是一种较传统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短同时获得和传统手术效果相当甚至更好的手术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7.
下背痛是指下背部的疼痛,通常是指背部肋骨下缘以下的部分,由于好发于第四和第五腰椎或第五腰椎和第一腰椎间,也有不少人称之为“腰痛”。有关下背痛的的治疗效果一直缺乏有效和客观的测量方法,基于脊柱肌肉功能和结构特征,本文将重点讨论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的提出,核心肌群的确定与分类,核心稳定肌群与下背痛的联系,并探讨训练运动疗法在提高核心力量方面的特点、作用。人体核心最主要的区域是由腰、骨盆、髋关节3部分围构而成,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有效稳固脊柱并起到传递力量作用。如何通过训练提高核心力量继而减轻腰背疼痛,同时针对其疗效进行有效的评价的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采用彻底清除病灶和植骨消灭死腔,通过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6年5月采用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34例,根据结核破坏程度及手术可能带来的脊柱稳定性改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13例脊柱稳定性无明显破坏的病例采用单纯病灶清除术,13例脊柱稳定性部分破坏的病例采用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而8例脊柱稳定性显著破坏的患者则采用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结果34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慢性窦道形成。除1例失访外,其余33例均获得随访。21例前路植骨病例,骨性融合时间平均4.1个月,8例有后凸畸形者,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0.2°,2例有明显神经损害的患者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脊柱结核外科治疗应是在抗结核治疗前提下进行的病灶清除,减压矫正,植骨融合和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9.
腰椎管狭窄症由传统的全椎板切除到目前的有限手术减压,手术方法已多样化。近几年随着脊柱生物力学发展,很多学者注意到手术减压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越小越好。我们从有限手术和脊柱稳定性两方面考虑,设计了腰椎节段问减压后部结构重建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自1999年10月~2004年9月共治疗49例,将随访时间18个月以上3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非节段性USS脊柱钉棒矫形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22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X线和CT均显示脊柱序列和胸腰段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椎管有效矢状径增大,突入椎管的骨块基本回纳,未发现明显椎体高度和Cobb角的改变,但神经功能恢复不明显。结论:非节段性USS脊柱钉棒矫形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能够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及其矢状面的序列性,为后期的神经修复提供了良好的脊柱机械稳定性,但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却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脊柱是一可屈性复杂结构,各种脊柱病变对脊柱运动稳定性的影响及脊柱矫形术式和内固定器疗效评价都涉及到对脊柱运动的了解。正确分析和评价影像检查结果,对各种牵引方式及手法的选择可起到指导作用,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和腰椎疾病的治疗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脊柱的生物力学,  相似文献   

12.
腰椎前滑脱是比较常见的脊柱外科疾患,除小部分病人外,非手术治疗效果常不满意,而单纯椎板减压椎间盘摘除又会损害脊柱的稳定性,远期效果多不理想.为了既解决神经压迫症状,又恢复和重建脊柱的正常形态与稳定性,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韦贵康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经验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贵康教授对脊柱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和调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治疗上融合中、西医两法两用,既突出了中医的特色,又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中医手法治疗为主,同时辅以中药内治法对脊柱相关疾病进行辨证分型分类治疗,在临床上得到突出疗效。形成了关于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脊柱的稳定性异常是慢性腰痛的重要因素.神经肌肉激活(Neurac)技术通过在不稳定的支持面(悬吊带)上,在患者无痛的前提下,进行Holding time与Repetition两种形式的闭链训练,旨在激活脊柱深层稳定肌,重建正确的肌肉运动控制模式,以增强脊柱稳定性,临床验证对于慢性腰痛不管是即时疗效还是远期疗效都较令人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脊柱的稳定性异常是慢性腰痛的重要因素.神经肌肉激活(Neurac)技术通过在不稳定的支持面(悬吊带)上,在患者无痛的前提下,进行Holding time与Repetition两种形式的闭链训练,旨在激活脊柱深层稳定肌,重建正确的肌肉运动控制模式,以增强脊柱稳定性,临床验证对于慢性腰痛不管是即时疗效还是远期疗效都较令人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推拿旋转滚筒式整脊术就是将颈脊柱比拟为以各椎骨作为支柱的一个圆筒,而把各椎骨的连接作为这个圆筒的枢纽关节,每一个椎骨的枢纽关节发生了位移变化,都会程度不同地影响整个颈脊柱的稳定性,从而导致颈椎的椎曲、椎管及椎间孔的病理改变,进而伤及椎动脉、脊髓、神经,诱发颈椎病。而推拿旋转滚筒式整脊术的每一步操作,都是以纠正颈椎枢纽关节的位移为治疗核心与基础的。  相似文献   

17.
脊柱骨折脱位是一种严重损伤,随着高能量损伤的增加,严重的脊柱骨折脱位病例不断增加,我们自2002年1月~2010年5月采用AF椎弓根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16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材料本组160例中男138例、女22例;年龄18~74岁;按胸腰椎骨折类型,稳定性及创伤病理分类[1]:成角应力损伤98例,非成角应力损伤62例;成角应力损伤中压缩性骨折不伴有脱位84例,椎体前缘撕脱或峡部裂、椎体楔形变,椎体前下方带  相似文献   

18.
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技术可提供坚强的脊柱稳定性有利于脊柱的骨性融合,因其手术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强、安全简便等优点,已经成为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常规性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使用量化X线测量技术评估脊柱推拿手法对腰椎不稳症腰椎稳定性的影响,为脊柱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脊柱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腰部核心肌力锻炼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腰痛程度、神经损伤及生活障碍评估,以量化X线测量技术评估脊柱推拿手法对不稳定节段(L_(4~5))椎体在矢状位上的位移、腰椎松弛度的变化。结果:两组间疗效差异显著,而通过评估矢状位上的位移、腰椎松弛度这些指标的变化,对照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推拿手法疗效优于腰背肌锻炼方法,脊柱推拿手法可调整腰椎不稳症患者的椎体间异常运动,增加了脊柱稳定性,初步明确了脊柱推拿手法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胸椎结核在脊柱结核中比例较高,仅次于腰椎结核。胸椎结核常导致椎体破坏,造成脊柱的后凸或侧凸畸形,椎管受压,影响脊柱稳定性,致病人姿势异常,影响患者自理能力,严重者造成部分或完全截瘫,甚至会危及生命。若病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终生残废,目前,手术已成为治疗脊柱结核的重要手段,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是解决病灶清除和脊柱稳定的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