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足细胞是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部分。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常导致足细胞结构完整性破坏及细胞代谢失调,导致足细胞足突融合,足细胞从肾小球基底膜脱离,引起蛋白尿,甚至肾小球硬化等肾脏疾病。而足细胞与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永久细胞类似,是一种没有增殖潜能的细胞。因此,足细胞损伤在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至关重要。足细胞损伤引起的生理和功能改变并不是简单的被动过程,而是构成足细胞解剖结构的蛋白质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文章从足细胞骨架损伤、细胞核内转录因子异常、胞浆线粒体能量代谢异常、细胞内钙离子动态稳定性改变等方面对足细胞损伤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肾脏病足细胞损伤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细胞是肾小球主要的固有细胞之一,随着对足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在发现足细胞中表达的一些特异性蛋白分子之后,足细胞已被认为是各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进展的关键细胞。一、足细胞的生理特性和病理改变足细胞,即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附着于肾小球基膜(GBM)外侧,连同GBM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一起,构成肾小球血液滤过屏障,参与稳定肾小球毛细血管,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功能,调节超滤系数Kf以及保持GBM的正常形态,是维持肾小球滤过膜结构和功能正常的主要细胞之一[1]。足细胞呈多突状,由结构和功能不同的3个部分组成:细胞体、主…  相似文献   

3.
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在脂质肾损害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在脂质肾损害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含4%胆固醇和1%胆酸钠的高脂饲料饲喂大鼠建立高脂模型,观察高脂组和正常组大鼠血脂、尿蛋白、肾功能及肾脏病理学改变,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小球足细胞损伤标志蛋白-结蛋白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脂组大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和尿蛋白均显著升高(P<0.01),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明显(P<0.01),肾小球内结蛋白表达上调,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肾小球足细胞损伤表现.结蛋白表达与血脂、血肌酐、尿蛋白、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结论肾小球足细胞在促进脂质肾损害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终末期肾衰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肾小球足细胞形态结构及其相关因素在DN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足细胞损伤可影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探讨足细胞损伤的机制不仅有利于阐明某些肾脏疾病的发生机制,也有助于肾脏疾病的治疗和转归。  相似文献   

5.
《右江医学》2019,(1):69-72
<正>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均能造成足细胞损伤,而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肾小球疾病防治的关键靶点。目前,肾小球疾病的治疗仍以免疫抑制剂为主,其毒副作用不可避免。随着"微生物组基因计划"的开展,人类微生物菌群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也成为医学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研究成果不仅  相似文献   

6.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导致的高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特征,而足细胞功能及其结构的完整性对于肾小球滤过屏障至关重要。造成足细胞损伤的因素复杂且相互串扰,该文从糖脂代谢异常、氧化应激、慢性炎症、自噬、表观遗传学变化等角度阐释糖尿病肾病中足细胞的损伤机制,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探讨、治疗及预后预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治疗手段有限.DKD发病机制复杂,足细胞损伤是DKD的核心事件,而氧化应激与DKD足细胞损伤密切相关.在DKD中氧化应激可通过多种途径介导足细胞凋亡和裂孔隔膜损伤.抗氧化应激药物可通过减轻足细胞损伤来延缓DKD的进展.研究氧化应激介导DKD足细胞的损伤机制,可为DK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足细胞损伤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障碍和蛋白尿的出现。有关DN的综述报道多围绕肾脏组织纤维化、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方面展开,而针对调控足细胞损伤的相关综述报道较少。微小RNA (miRNA)作为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可通过抑制或降解靶基因调控其表达。部分miRNA表达水平变化与足细胞损伤有关联。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总结miRNA的形成过程和生物学功能、DN足细胞损伤发生的可能机制及不同miRNA表达水平对DN足细胞损伤的影响,阐明其调控机制和作用途径,为DN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作为临床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分型,预后不佳.近期研究表明,众多生物因子在FSGS足细胞损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成为FSGS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及临床价值.现综述近期FSGS热点因子的最新进展,为今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糖(HG)诱导足细胞损伤中miR-155的表达变化及miR-155与足细胞损伤相关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球足细胞(AB8/13),用30 mmol/L的D-葡萄糖溶液刺激AB8/13 48 h作为HG组,同时以终浓度为5 mmol/L的D-葡萄糖溶液处理细胞48 h作为正常对照(NC)组。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nephrin、F-actin、synaptopodin、p-cadherin的mRNA和miR-155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ephrin、F-actin、synaptopodin、p-cadherin蛋白的表达。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骨架变化。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蛋白nephrin、synaptopodin。结果 HG可抑制足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存活率(P<0.01)。HG作用的Ab8/13中的miR-155表达水平升高,nephrin、F-actin、synaptopodin、p-cadherin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HG会导致足细胞骨架紊乱。结论 H...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IA)病人肾小球足细胞形态及数量的改变与肾功能[主要以血清肌酐浓度(serum creatinine concentration,SCC)来反应]的关系。方法 对22例DIA病人活检标本肾小球足细胞面积与数量的改变作形态定量测定;5例因镜下血尿而作肾活检,但电镜观察排除其他肾病的标本作为阴性对照(NC)。测定参数:足细胞面积,足细胞面积与肾小球面积,肾小球单位面积足细胞数量,肾小球平均面积,系膜面积与肾小球面积比,肾皮质间质面积比。结果 DIA病人肾小球足细胞与数量的定量改变与SCC及肾波质间质面积比显著相关,而对照组无这种关系。结论 DIA病人,肾小球足细胞面积与增加与肾间质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足细胞相对面积及相对数量的减少与血清肌酐浓度的升高及肾间质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说明在DIA病人,不仅肾小球系膜面积的增加与病程的进展密切相关,而且足细胞的损伤和丢失也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足细胞义称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位于肾小球基底膜(GBM)外侧,与GBM、内皮细胞共同组成了肾小球滤过膜,是肾小球中体积最大、功能最复杂的肾小球固有细胞.由于足细胞的特殊结构与特性,使它在多种肾小球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多项研究已证明,肾小球微小病变(MCD)、膜性肾病(M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CS)、IgA肾病(IgAN)及糖尿病肾病(DN)时均与足细胞损伤有密切相关性.现将近年来关于足细胞损伤与肾小球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和肾功能进行性衰退,最终会发展为肾衰竭。足细胞作为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最后一层,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与蛋白尿关系密切。近年来,关于足细胞损伤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氧化应激可直接导致足细胞凋亡,或改变微血管通透性最终导致足细胞损伤。此外,足细胞微RNA及自噬水平的异常也会导致足细胞损伤,外泌体也可通过细胞内化作用影响足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常见微血管并发症,是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肾功能的逐渐降低,最终出现难以逆转的肾脏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从而进展至ESRD。而缺乏早期、有效的干预措施是目前DN防治面临的瓶颈问题。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在DN的进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DN是典型的足细胞损伤性疾病,足细胞中存在大量线粒体,因此,进一步探讨线粒体结构及功能障碍在DN足细胞损伤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将为防治DN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从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3种主要途径对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在DN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脂质肾毒性被认为是慢性肾脏疾病(CKD)的病因之一。脂质代谢紊乱引起脂质异位沉积于肾脏足细胞中,参与CKD发生和进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导致足细胞的胰岛素信号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和凋亡。因此,纠正肾脏脂质代谢紊乱是CKD的一个重要治疗目标。本文回顾了脂质肾毒性的研究进展以便更好地理解血脂异常在CKD发病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足细胞损伤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逐年增加,在终末期肾病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有关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人们早先关注的是肾脏系膜基质堆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近年来,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尤其是足细胞的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足细胞损伤可分为足细胞密度和数量减少、足细胞肥大变性及足突融合消失,损伤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特异蛋白结构及功能改变.足细胞损伤是多因素、多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总结了足细胞损伤时的常见表现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右江医学》2016,(6):707-709
<正>黄芪作为临床常用中药,可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单味黄芪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可明显降低尿蛋白。黄芪总苷(Astragalosides,AST)是黄芪的主要成分,也是它的重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广泛,如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改善心脏功能、保护肝脏、抑制肿瘤、减少氧自由基、抗炎镇痛[1]、保护肾脏[2]等方面。足细胞是肾小球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相似文献   

18.
足细胞即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附着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的外侧,其足突之间的裂孔膜与肾小球基底膜(GBM)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共同组成肾小球的滤过屏障,位于肾小球基底膜的最外层,是阻止蛋白丢失的最后屏障.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新的表达于足细胞的蛋白分子的发现,显示足细胞是一种具有特殊动力学的上皮细胞,在多种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右江医学》2019,(11):871-875
<正>随着我国糖尿病(DM)发病率逐年攀升,预计到2025年,我国糖尿病增长率将接近发达国家2倍。糖尿病肾病(DN)继发于DM,以蛋白尿为突出表现,最终发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足细胞(podocyte)是肾小球基底膜(GBM)外侧的高分化细胞,有Nephrin、Podocin等多种裂隙膜蛋白构成肾小球滤过的屏障,膜蛋白的损伤或缺失可引起大量蛋白尿。近年研究发现,足细胞损伤是DN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1 足细胞损伤机制1.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IA)病人肾小球足细胞形态及数量的改变与肾功能[主要以血清肌酐浓度(serum creatinine concentration,SCC)来反应]的关系.方法对22例DIA病人活检标本肾小球足细胞面积与数量的改变作形态定量测定;5例因镜下血尿而作肾活检,但电镜观察排除其他肾病的标本作为阴性对照(NC).测定参数:足细胞面积,足细胞面积与肾小球面积比,肾小球单位面积足细胞数量,肾小球平均面积,系膜面积与肾小球面积比,肾皮质间质面积比.结果DIA病人肾小球足细胞面积与数量的定量改变与SCC及肾皮质间质面积比显著相关,而对照组无这种关系.结论在DIA病人,肾小球系膜面积的增加与肾间质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足细胞相对面积及相对数量的减少与血清肌酐浓度的升高及肾间质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说明在DIA病人,不仅肾小球系膜面积的增加与病程的进展密切相关,而且足细胞的损伤和丢失也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