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夏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6年~2008上半年运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2006年~2008年上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数据分析,探讨农民参合积极性发生改变的原因.探究报销比例调整对供方、需方的影响规律,探讨对供方的监管问题.[方法]对2006年~2008上半年运行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参合率、住院率、例均住院费用、例均报销金额、例均报销比例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新农合运行两年后农民参合积极性明显提高,筹资成本大幅下降;②过度医疗显现,例均住院费用上升.[结论]现阶段新农合报销模式刺激了需方,需方需求得到合理释放,农民"小病拖,大病扛"情况明显好转.随着报销比例的提高,新农合这种第三方付费形式既刺激供方也刺激需方,导致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但现阶段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主要责任在供方.因此,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是新农合健康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吉林省2010年新农合基金筹资和使用情况,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运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吉林省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吉林省新农合实行县级统筹,筹资水平和住院费用补偿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住院费用却高于全国水平,住院就医流向和补偿基金向县级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倾斜。结论政府要建立合理的筹资机制,提高筹资水平;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提高医疗水平和完善补偿方案;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引导参合农民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  相似文献   

3.
新农合筹资从最初的人均30元,已经提高到人均近300元。在新农合低起点的筹资水平下,对中西部地区实行统一的定额筹资标准,既有必要性,也具有可操作性。但随着筹资水平的快速提高,在原有筹资增长模式下,中西部地区实行单一(定额)标准的做法显得与各地筹资能力、基金需求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新农合制度运行现状分析——基于6省14县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新农合住院服务利用、补偿、基金等方面运行情况,了解各地新农合的进展。方法:东、中、西部各选2个省,每个省随机选择2个县(江苏、广西抽取3个)作为样本县,对14县新农合基金和住院服务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2012和2013年平均筹资水平分别为300和350元左右;利用县外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比例较高,I县甚至超过40%;除江苏、安徽外,其他四省住院补偿受益率超过10%;除福建外,住院实际补偿比超过50%;各县次均住院费用差异较大,2013年上涨明显;个人自付次均住院费用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各县不同,部分县2013年有所下降;流向县外医疗机构的基金比例较高,G县甚至超过50%;当年基金多发生赤字,基金累计结余率在1%~2%之间。结论:新农合筹资水平较低,个人筹资责任较轻。住院服务利用结构不尽合理。住院实际补偿比提升乏力,群众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不明显。基金可能存在监管乏力,且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5.
正四川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措施,新农合参合群众受益水平不断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由2008年的49.54%提高到2012年的76%,实际报销比例由2008年的39.08%提高到2012年的61%,位居全国前列。完善新农合制度建设四川省每年都依据筹资水平的提高和历年基金结余情况及时调整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方案的优化主要呈现以下几点:一是最高支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在缓解农民"看病贵"中发挥的作用,分析参合农民自负住院费居高不下的原因,提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对策;方法:用相关回归分析法,对运行绩效主要指标(人均筹资水平、次均补偿额、实际补偿比、自负住院费、次均住院费)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7年来福建省新农合工作进展顺利、改善提高、绩效相当显著。随着政府投入增加、人均筹资水平逐年提高,参合农民的住院医疗费用次均补偿额和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都随之增加,但自负住院费与人均筹资水平虽呈负相关倾向,但相关无显著性;自负住院费与次均住院费呈正相关趋势。结论:应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和改革支付方式,才能真正解决农民"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情况 江夏区属武汉市远城区,距市区22公里,总人口63万人,下辖13个乡镇(街道),323个行政村,农业人口43.6万人,人均纯收入5640元。2005年10月,江夏区开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试点,2007年纳入全国试点,筹资水平、报销比例、参合率不断提高。深得农民信赖。  相似文献   

8.
苏宁 《中国卫生》2011,(1):42-42
2010年,海西州全面实行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并轨运行,州、县政府加大补助力度,大幅度提高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水平,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分别由154.3元和200元统一提高到人均320元,并实施州级统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汾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参合情况、患者住院率的变化、患者流向及其住院费用进行分析,探讨新农合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新农合政策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新农合管理中心获取汾阳市新农合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2009—2011年新农合住院患者流向及其费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汾阳市新农合住院率逐年上升,2011年达7.62%,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比例逐年提高;次均住院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实际住院补偿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有下降趋势。结论汾阳市新农合总体运行平稳,但应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控制住院率和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加大基层卫生设施建设,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提高实际补偿比,降低自付费用。  相似文献   

10.
倪友平  胡国清 《实用预防医学》2015,22(10):1268-1270
目的 分析湖南省2009-201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资和利用情况,探讨新农合基金运行及参合农民受益情况。方法 采用2009-2013年《湖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计调查年报表》数据计算农民参合率、筹资增长率、年人均受益次数、补助人次、补助金额、次均补助金额占住院费用比例等指标。结果 新农合参合率和筹资金额逐年增长,2013年湖南省农民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98%,人均实际筹资额达到343.63元。2009-2013年间,新农合受益总人次由21071306人次提高到61036513人次,增长了1.9倍;年人均受益次数由0.46次提高到1.29次。全省次均住院总费用由2516.47元上升至3127.48元。全省实际住院报销补助比例从41.64%增加到62.31%。结论 2009-2013年间,湖南省新农合制度发展较快,基本实现了对农村居民的全覆盖,释放了农村居民的就医需求,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算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补偿水平,提出完善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方法:文献研究和对湖北省江陵县6家村卫生室的现场调查。结果:全国各地补偿水平差异较大,中等补偿水平下,服务人口约2000人的村卫生室,其财政专项补助为8000元/室/年,公共卫生经费补助为8元/人,一般诊疗费收入为5元/人次。江陵县被调查村卫生室日常开支约35920元/年;如果按中等水平补偿,村卫生室的净收入为18344元/年。结论:对村卫生室的基本药物制度补偿,要保证村卫生室的收支平衡以及村医的合理收入;同时应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口、省级和县级财政的承受能力以及补偿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对乌鲁木齐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相关数据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测算乌鲁木齐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的人均筹资标准、补偿比、起付线和封顶线,为政府相关部门下一阶段门诊统筹方案的修订和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运用模型法和平衡系数法,对城镇居民门诊医疗保险相关标准进行了测算.结果 乌鲁木齐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人均筹资标准应为112.89元,补偿比应为61%,起付线和封顶线分别为16.6元和200.6元.结论 根据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水平现况,应考虑加大筹资力度、合理制定补偿比和适度上调起付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尘肺病例的直接医疗成本的组成、范围及分布,为进一步细化尘肺病单病种的医疗赔偿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钢铁企业尘肺患者医疗费用电子档案为基础,对不同伤残等级、工种、并发症的237例尘肺病例的医疗费用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尘肺患者并发其他病症者161例,占67.9%,其中34例并发肺气肿,占有并发症者病例数的21.1%.年人均住院医疗费用6657.8元.伤残等级为四级的尘肺病例约占总病例数的55.7%.其年人均总医疗费用为3946.5~8819.3元,中位数为6954.2元.结论 伤残等级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尘肺病赔偿的依据,尘肺并发肺气肿会增加尘肺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了解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数据,分析其费用负担和补偿受益情况,为医疗保险政策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分层抽样法抽取陕西省41个县,调查数据来源于样本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填报数据,数据整理后采用SPSS统计描述分析。结果: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推进,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与筹资水平逐年提高,参合率在2009年及以后达到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参合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报销比重稳步提升,平均保持在50%,但次均住院费用快速增加,加上不合理的住院人次和基金的流向,削弱了参合农民补偿受益。结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改革,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取得了明显成效,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渐提高,总体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有所减轻,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结构不合理,报销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还需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5.
搜集2008年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在各级医疗机构的住院费用数据,构建住院费用损失分布模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年度平衡模型以及不同补偿方式下住院费用次均补偿额期望值测算模型,确定2010—2012年不同补偿方式下住院费用人均筹资额,并建议从控制住院费用过快增长、控制不合理住院、合理引导病人就诊流向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长效筹资机制等4个方面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北京市怀柔区新农合从2004-2011年的筹资和发展情况,探讨新农合制度对住院服务的影响.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总结怀柔区2004-2011年间新农合基金运行和支出的发展趋势,并与北京市全市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怀柔区农民的参合率和住院受益率分别从2004年的74.61%和4.46%,上升到2011年的97.13%和9.96%;人均筹资额和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从2010年的537.71元和9 094元,上升到2011年的790.5元和9 552元;但由于基金在2010年出现超支风险,2011年的补偿政策比较保守,虽然筹资额增长了47%,但实际补偿比仍维持与2010年同样在50%的水平,2011年基金使用率仅为86.01%.结论 新农合参合率和筹资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农民住院服务需求的释放,有利于提高参合农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的满足程度;但新农合补偿政策的保守不利于参合农民受益水平的提高,在筹资额逐年增长的情况下,有必要经过医疗保险的精算制定合理的补偿政策,提高基金的使用率和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筹资现状及其对家庭医生的薪酬补偿作用,为进一步优化签约服务费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层面选择14个区/县开展现场调研,452名家庭医生及团队成员参与问卷调查。结果:平均每个团队获得签约服务费收入由2016年的2.78万元/年增至2018年的3万元/年;家庭医生人均月收入为7 897元,其中35.5%为签约服务费收入。以医保经费筹资为主的地区和有区/县财政经费筹资的地区,签约服务费对家庭医生的薪酬补偿作用较高,最高的地区实现占比61%。结论:签约服务费筹资渠道、体现形式、服务价格、分配机制以及筹资渠道稳定性是影响其薪酬补偿作用的关键。应加快推进各地签约服务费标准制定,形成以医保经费为主的筹资渠道;按城乡发展不同阶段,采取适宜的签约服务费筹资形式;建立科学的绩效薪酬分配机制,加快价格调整和定价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筹资来源法对2003—2012年甘肃省卫生总费用进行测算,初步了解甘肃省卫生总费用筹资水平及结构,从宏观上分析政府、社会和个人筹资负担,为甘肃省制定和调整卫生政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研究目的,运用筹资来源法,查阅相关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得到相关指标,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应用 Ex-cel、SPSS 19.0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3—2012年甘肃省卫生总费和人均卫生总费用呈逐年增加趋势,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1.02%和21.20%。2003—2012年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22.40%上升至37.97%;社会卫生支出所占比重有较小波动,总体上有所增加,2012年达到25.62%;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53.85%降至2012年的36.41%。结论甘肃省卫生筹资水平不断提高,但人均卫生总费用偏低;卫生筹资结构有待完善,应建立长效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同时甘肃省应深化卫生总费用核算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我国铀矿勘探开采的危害指数调查分析。共调查了核工业2队3矿17559人(地质占155%,矿山占845%),5175525人年。结果显示,五单位1955~1990年危害指数为416年/1000人年,低于山西省煤炭系统(715年/1000人年),高于冶金系统(151年/1000人年)及核工业平均值(157年/1000人年),主要与铀矿矽肺发生与死亡人数增多有关。本文还对危害指数计算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人群长寿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安阳市各级老龄工作机构提供的2008年全市3982名长寿老人(≥90岁)名录,调查员入户调查复核出生日期;利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和安阳市年度统计年鉴,获取安阳市长寿老人年龄结构及各县市分布状况,2000年和2008年全市各县市、乡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及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人群长寿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分别对照分析安阳市各市县2000年和2008年的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与≥90岁老人数占人口总数比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及检验值(P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分析各县市2008年度人均生产总值与90岁及以上老人数占人口总数比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及检验值(P值),P<0.01,有统计学意义。对照分析安阳市92个乡镇农民2008年人均纯收入与≥90岁老人数人口总数比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及检验值(P值)P<0.01,呈负相关。分别对照分析2000-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与≥90岁老人数占人口总数比均呈正相关,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济因素是社会因素中对健康长寿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已有定论。但是本文资料表明,时期横断面县域经济水平对人群寿命水平影响的作用尚未显现,县域经济水平与长寿水平2000-2008年增长率的对照分析虽然显示出了相关性,但没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虽然区域中长期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提高人群寿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促进效果微乎其微。因而,安阳市各县市区(乡镇)较低水平的人群长寿率依然是自然长寿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