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总结我国2011年临床女性尿标本来源细菌耐药状况.方法 149家医院女性尿标本中的细菌,用自动化临床微生物测定方法、纸片法或E-test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细菌32682株,其中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奇异变形杆菌.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依次为碳青霉烯类0.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7%,呋喃妥因5.3%,头孢哌酮/舒巴坦5.5%,阿米卡星6.0%,磷霉素8.7%,头孢西丁12.0%,替卡西林/克拉维酸12.5%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5.5%.对肠球菌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依次为替考拉宁0.4%~2.4%,万古霉素1.2%~4.6%,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4%~11.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1% ~15.5%,磷霉素5.3% ~ 20.2%及呋喃妥因5.9% ~49.0%.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结论 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仍为大肠埃希菌;但肠球菌的比例明显升高.口服抗生素经验性治疗,可选用呋喃妥因、磷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注射剂经验性治疗,可选用加酶抑制剂的联合制剂、头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我国2010年临床女性患者尿标本来源细菌耐药状况.方法用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Mohnarin)所属129家医院2010年度女性尿标本中的细菌,用自动化临床微生物测定方法、纸片法或E- test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细菌21904株.其中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51.47%)、粪肠球菌(7.66%)、屎肠球菌(7.59%)、肺炎克雷伯杆菌(6.82%)及奇异变形杆菌(3.55%).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依次为碳青霉烯类(≤1.5%)、磷霉素(2.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5%)、头孢哌酮/舒巴坦(4.7%)、阿米卡星(7.4%)、呋喃妥因(6.9%)、头孢西丁(12.6%)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1.1%).对肠球菌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依次为利奈唑胺(0)、糖肽类(0.4%~5.1%)、磷霉素(6.7%~17.2%)及呋喃妥因(6.6%~47.9%).结论 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仍为大肠埃希菌;但肠球菌的比例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京医院2016年至2020年老年患者尿标本分离细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老年尿路感染患者的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老年患者尿标本分离的细菌,采用自动化微生物分析仪或纸片扩散法进行临床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结果判断参照2018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文件标准判断。WHONET软件对临床分离的主要病原菌进行耐药数据分析。结果 2016年至2020年尿标本分离的细菌中,排在前5位的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三代头孢噻肟和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分别为50.3%~65.2%和68.3%~77.0%,肺炎克雷伯菌的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32.4%~45.3%,屎肠球菌的万古霉素耐药率为9.6%~14.6%。结论 我院老年尿标本分离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应重视老年尿路感染病原学检测,根据耐药监测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儿童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儿科送检的中段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中段尿标本临床分离株共32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96株占60.87%,革兰阴性菌114株占35.40%,真菌12株占3.73%。以肠球菌属187株最为多见,占58.07%;其次为大肠埃希菌45株占13.97%。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的检出率粪肠球菌为0%,屎肠球菌为2.31%;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为10%~15%,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为100%;肠球菌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替考拉宁、磷霉素耐药率为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丁胺卡那、妥布霉素、呋喃妥因、磷霉素耐药率均〈15%。结论儿童泌尿道感染中段尿培养病原菌主要以肠球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两者占72.05%,VRE的检出率为2.31%,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尿分离菌不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性不同,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分析全国11家三级医院尿标本分离细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应用WHONET 5.6软件对2018— 2020年全国11家三级医院尿标本分离细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患者尿标本分离细菌前5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 (23.9%~27.4%)、屎肠球菌(12.5%~13.5%)、肺炎克雷伯菌(9.9%~11.5%)、粪肠球菌(8.5%~9.8%)、铜绿假单胞菌(5.2%~6.6%); 女性患者尿标本分离细菌前5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51.5%~52.8%)、屎肠球菌(9.8%~12.8%)、肺炎克雷伯菌(8.5%~9.2%)、粪肠 球菌(5.3%~6.5%)、奇异变形杆菌(3.0%~3.6%)。屎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均在90%以上,对万古霉 素的耐药率为1.2%~1.6%。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8%~2.4%和3.1%~4.2%,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从0 增加至0.5%。大肠埃希菌ESBL检出率为46.7%~50.4%,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3%~3.2%,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 0.7%~1.6%。肺炎克雷伯菌ESBL检出率为38.7%~50.5%,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从9.2%增加至15.2%。奇异变形杆菌对头孢曲松 的耐药率为34%~42.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0.2%~1.6%,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由0增加至0.9%。阴沟肠杆菌对头 孢曲松的耐药率为38.9%~50.7%,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11.8%~21.2%,3年间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逐年上升,从5.4% 上升至22%。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5.5%~14%,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9%~20.5%。鲍曼不动杆菌对碳 青霉烯类耐药率为35.5%~54%。结论 尿标本分离细菌在不同性别构成上有所不同,尿路感染多重耐药菌逐年增加,尤其是碳 青霉烯类耐药的革兰阴性菌。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和抗菌药物的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抗菌药物在复杂性细菌性尿路感染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祖福  蒋元源  李丽  姚颖 《医药导报》2011,30(7):944-947
目的 探讨复杂性细菌性尿路感染致病菌分布、耐药性特点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88例住院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实验结果 .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占69.1%(其中大肠埃希菌占40.4%,肺炎克雷白杆菌占8.5%),球菌占26.6%(其中粪肠球菌占10.6%,屎肠球菌占7.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3.7%),真菌占4.3%.76例大肠埃希菌产ESBL阳性率为48.2%,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类、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大肠埃希菌仍为目前住院的复杂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耐药性高,且常呈多重耐药,而且是最常见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细菌,临床治疗应尽量根据药敏实验调整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男、女性尿标本中分离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男、女性尿标本分离的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调查,研究耐药性分析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意义。方法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耐药率的显著性比较用x~2检验。结果男、女性患者尿标本中分离的前5种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共计4 352株。占全部尿标本分离菌株数的71.5%;大肠埃希菌是泌尿道感染的最主要分离菌,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女性患者尿标本的分离菌株数高于男性患者的分离株数。多数男性患者尿标本分离的菌株的耐药率高于从女性患者尿标本分离的菌株。男性患者尿标本分离的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9.8%、41.3%和59.3%,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尿标本分离菌株的21.2%、25.8%和40.8%(P<0.01);男性患者尿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9.3%、9.5%、32.5%、30.4%、11.5%和17.9%,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尿标本分离菌株的耐药率32.1%、4.9%、17.7%、20.9%、6.9%和10.8%(P<0.01~0.05);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氨曲南;奇异变形杆菌对头孢他啶,男、女性患者尿标本分离菌株的耐药率有显著性差别(P<0.01~0.05)。结论男、女性患者尿标本中的分离菌对某些抗生素的耐药率之间存在明显不同,耐药性分析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磷霉素对泌尿系感染患者常见致病菌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泌尿系感染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8年医院泌尿系感染患者清洁中段尿标本进行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724株,对其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肠杆科细菌进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磷霉素药敏活性,以CLSI 2018版标准判断药敏结果;应用WHONET 5.6软件分析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分离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378株(52.2%),其次肠球菌126株(17.4%);肺炎克雷伯菌46株(6.4%);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磷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4.7%、94.8%、73.5%、89.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55.0%和56.5%;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磷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3.3%和84.6%。结论:泌尿系感染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为主,磷霉素对泌尿系感染常见致病菌(包括产ESBLs菌株)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可作为治疗泌尿系感染的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住院患者尿培养分离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BD细菌仪(Phoenix 100)对临床送检的尿培养分离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数据应用WHONET 5.6软件分析。结果 共收集病原菌9689株(剔除重复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371株,占65.8%,革兰阳性菌2326株,占24.0%,真菌992株,占10.2%。居前5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42.3%)、肺炎克雷伯菌(9.1%)、粪肠球菌(8.4%)、屎肠球菌(7.2%)和白色念珠菌(5.7%)。4.0%患者发生尿源性血流感染,以>60岁患者多见,检出菌70.2%为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46.5%和49.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0.5%~6.4%),检出8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铜绿假单胞菌对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24.0%。鲍曼不动杆菌的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38.4%~56.3%)。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耐药率低,屎肠球菌对常用抗...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了解全国11家三级医院腹腔标本分离细菌的分布和对主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 据。方法 用WHONET5.6软件分析来自全国11家三级医院2018—2020年腹腔标本分离的菌株资料。结果 3年内从腹腔标本 中共分离细菌18602株,革兰阴性杆菌占57.6%,居前五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23.4%)、屎肠球菌(11.9%)、肺炎克雷伯菌 (11.9%)、粪肠球菌(6.0%)、铜绿假单胞菌(4.5%)。药敏结果显示,肠杆菌目细菌对阿米卡星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较好, 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2020年对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达到15.6%和11.1%,大肠 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耐药率的耐药率较高(58.0%~69.7%)。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常用抗 生素均保持较好的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都高度耐药(超过60%)。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 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0.6%~1.6%和0~0.9%。 结论 全国11家三级医院腹腔标本分离细菌以肠源性病原菌为主, 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粪肠球菌;常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前 应参考耐药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临床念珠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5株念珠菌分别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API 20C AUX进行鉴定,并对两种方法鉴定结果做统计比较。结果:两种方法鉴定出的四种临床常见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χ2检验,P〉0.05。其中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有5株鉴定为其他念珠菌(培养基上菌落只显白色),API 20C AUC有4株鉴定为其他念珠菌。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与API 20C AUX鉴定符合率达98.5%。结论: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能快速分离培养鉴定临床常见念珠菌,鉴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质量胚胎进行囊胚培养的情况以及移植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太原市中心医院生殖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且进行囊胚培养的患者资料,根据囊胚培养前胚胎质量分为优质胚胎囊胚培养组(A组)与非优质胚胎囊胚培养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囊胚培养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共156个周期患者资料,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基础雌二醇(E2)、基础促卵泡激素(FSH)、子宫内膜厚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胚培养结果显示,A组囊胚形成率和可利用囊胚形成率都高于B组(P<0.05)。妊娠结局显示,两组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多胎率高于B组(P<0.05)。结论:优质胚胎囊胚培养形成率及可利用囊胚率优于非优质胚胎,但临床妊娠率无差异,只是优质胚胎囊胚培养移植后多胎率较高,临床可对非优质胚胎进行囊胚培养以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王秋梅  刘爱霞 《中国药房》2010,(36):3402-3403
目的:观察氧氟沙星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支原体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的对照试验方法,将妇科门诊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为阳性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给予氧氟沙星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2组均于治疗的第12天进行宫颈拭子支原体培养,阳性者间隔2周再次复查,根据培养结果,结合症状、体征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支原体培养转阴率及症状和体征消失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9%和50.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氧氟沙星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支原体感染较单用阿奇霉素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囊胚培养在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周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健之  刘嘉茵  洪蕾 《江苏医药》2000,26(5):340-341
目的 建立囊胚培养系统以提高人胚胎的种植率。方法 进行了12个治疗周期的囊胚培养,在受精后进行胚胎体外培养至第5天,达囊胚期后移植。结果 共取卵177只,受精率67%,囊胚形成率为42%,囊胚种植率为14%,并获3例临床妊娠。结论 囊胚培养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成功率和开展种植前遗传学诊断创造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和评估多重荧光PCR方法快速鉴定伤寒、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血培养样品的检测。方法收集留取医院的可疑伤寒患者的血培养标本,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法和传统分离培养法同时进行分离鉴定,分析比较双盲实验结果,评价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检测性能指标。结果共检测临床样本538例,多重荧光PCR法检出阳性218例,比传统培养法多检出6例;阴性320例,与传统培养法一致。以传统检测方法为金标准,多重荧光PCR方法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8.2%。结论建立的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可快速、特异、灵敏地检测出伤寒、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可以应用于临床标本的早期快速分型诊断,提升重大传染病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呼吸科患者痰培养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帮助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呼吸科2714例痰标本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14例痰标本培养出病原菌1421例,阳性率为52.4%,其中452例分离出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占阳性标本的31.8%。1986株分离菌中革兰氏阴性(G-)杆菌占67.4%,革兰氏阳性(G+)球菌占22.6%,真菌占10.0%。G-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病原菌的23.7%、17.9%和16.0%;G+球菌中以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12.1%和8.9%。革兰阴性杆菌仅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为39.3%,不动杆菌为32.4%,大肠埃希氏菌为0。葡萄球菌几乎全部为MRS,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利福平较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率高(85.2%),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低(18.5%)。大肠埃希氏菌ESBL检出率为86.5%。结论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为首,多重感染及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治疗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人前列腺癌细胞体外药敏实验.指导临床前列腺癌化疗。方法:收集前列腺癌组织标本,进行原代培养及纯化培养.获得前列腺癌细胞。接种96孔板,给予1xppC多西他赛(DOC)、羟基喜树碱(HCPT)、顺铂(DDP)、依托泊苷(VP-16)、阿霉素(ADM)和丝裂霉素(MMC)处理,采用CCK-8法观察上述化疗药物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率。结果:前列腺癌细胞对于上述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依次是:DOC〉HCPT〉VP-16〉DDP〉ADM〉MMC。在本实验条件下前列腺癌细胞原代培养成功率为78.1%(50/64),纯化培养成功率为65.6%(42/64)。原代培养平均耗时(16±4.2)天(n=50),纯化培养平均耗时(53±12.6)天(n=42)。纯化培养的前列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高于原代培养的细胞。结论:原代培养前列腺癌细胞药敏实验操作简便,成功率高,耗时短,与纯化培养药敏结果相关性好,可以用于指导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该地区儿童MP的感染情况。方法取患者咽拭子样本接种于MP选择鉴别培养基进行培养,并将检测结果与酶免法、PCR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培养法检测945份样本,阳性率为37.99%(359/945);ELISA法检测270例,MP-IgM阳性率为13.3%(36/270)。荧光定量PCR法与培养法阳性符合率为100%。结论培养法检测MP阳性明显高于ELISA法,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金标准,且方法简便快速,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1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中临床证实的6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的咽拭子、血清标本,分别经肺炎支原体核酸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和血清学检测(IgM)、肺炎支原体培养,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三种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的阳性率分别为87.1%、72.6%、45.2%,其中PCR法与血清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培养法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清法与培养法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具有比培养法、血清法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是对于早期的感染,对于临床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凌琳  王丽丽  史天陆  苏丹 《安徽医药》2017,21(11):2107-2110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肝内外胆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胆道术后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根据患者血常规、血生化、体温、血培养及病原菌特点等病情变化协助临床医师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先后提出经验性胆道感染的药物选择、针对合并胆道感染和肺部感染换用左氧氟沙星、根据血培养及胆汁培养结果 分析污染菌及致病菌、抗木糖氧化产碱杆菌的药物选择等,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和药品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结果临床医师部分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好转,治疗22 d后痊愈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结合患者个体化病情,通过解读细菌培养结果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对复杂性胆道感染的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