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疆不同民族高血压现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F  Ma YT  Yang YN  Xie X  Li XM  Huang Y  Ma X  Chen BD  Gao X  Du L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6):3259-3263
目的 了解新疆不同民族高血压的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现状,为进一步控制高血压病奠定基础.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全新疆抽取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阜康市、吐鲁番地区、和田地区、阿勒泰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7个地区,抽取年龄在35岁以上样本,进行以心血管疾病为主要内容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高血压的患病率及流行情况.结果 调查人数为15 061人,有高血压的为5701例.总患病率标准化后为36.21%,男性为3 8.70%,女性为34.22%,男性显著高于女性(χ2=20.01,P<0.01).汉族高血压患病率为33.42%,维吾尔族为28.50%,哈萨克族为48.69%,哈萨克族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维吾尔族和汉族(χ2=29.36,P<0.01).不同民族高血压患病风险不同,以汉族人群为参照(OR=1),哈萨克族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1.56倍(OR=2.56,95% CI:2.28~2.88).年龄、饮酒、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为汉族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体力活动量、肥胖、高脂血症为维吾尔族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哈萨克族高血压危险因素为年龄、体力活动量、肥胖、高脂血症.结论 新疆高血压的患病率比较高,随年龄增加呈增多趋势,且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布洛陀壮族高血压患病率、患病特点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取田阳县布洛陀壮族居民3000例,检测其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FBC)和血脂水平,并与2000例该县汉族居民比较。结果布洛陀壮族高血压患病率30.07%(男36.3%,女17.94%),汉族高血压患病率24.30%(男26.80%,女18.97%);壮族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汉族(P〈0.01),男性高于女性(P〈0.01);布洛陀壮族代谢综合征患病率21.90%(男23.69%,女18.43%),汉族代谢综合征患病率18.10%(男20.19%,女13.64%);壮族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于汉族(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1);布洛陀壮族男性肥胖、TG和FBC异常率高于汉族男性(P〈0.05),布洛陀壮族女性肥胖和TG的异常率高于汉族女性(P〈0.05);布洛陀壮族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汉族者低(P〈0.01)。结论布洛陀壮族居民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伴发慢性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和控制率低。  相似文献   

3.
Chen J  Zhao XL  Wu F  Cui YL  Hu D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0):2830-2834
目的了解我国目前中老年人群肥胖超重的流行特征及其与常见慢性病的关系,为肥胖的社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我国14省市房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选择14个自然人群进行整群抽样调查,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中国成人超重肥胖诊断标准,对肥胖、超重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省市超重总患病率为38.93%,标准化率为37.17%;肥胖总患病率为13.94%,标准化率为12.63%。女性肥胖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而男性超重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均P〈0.001);超重肥胖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现一定规律性;高血压患病率随人群体重指数(BMI)增加而显著增加。结论我国超重和肥胖患病形势严峻,加强人群防治刻不容缓,控制体重对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0年延安市在岗人群血压值的变化规律和高血压患病现状,为制定高血压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主要调查身高、体重、血压等项目。结果延安市在岗人群高血压粗患病率17.96%。其中男性标化率25.56%高于女性标化率9.29%(χ2=165.64,P〈0.001)。50岁以前血压平均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都是男性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高血压患病率明显提高(男性为36.81%,女性为38.26%),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0.06,P〉0.05),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2χ趋势=1296.24,P〈0.001);高校教师高血压患病率最高(35.62%),医生最低(7.91%);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31.91%显著高于体质指数正常者10.51%(χ2=175.19,P〈0.001)。结论延安市在岗人群血压值平均水平男性高于女性。高血压的粗患病率接近全国15岁以上水平,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高血压易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女性;高级知识分子;超重肥胖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八钢区域居民高血压患病现况调查及分析,掌握流行规律,为探讨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八钢区域22846个职工体检资料。结果:已诊断为高血压或经体检发现高血压的共有3013人,患病率13.19%,其中男18.28%,女6.41%,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X^2=688.54,P〈0.001);汉族高血压患病率13.66%,维吾尔族高血压患病率5.89%,其他民族高血压患病率15.10%,不同民族高血压患病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227,P〈0.001);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7.98,P〈0.001);高血压患病率随体重指数的增加而增加,不同体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4.085,P〈0.001)。结论:性别、民族、年龄和体质与高血压均相关,其中体质是惟一能控制的指标,因此应避免超重和肥胖。从而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炼油厂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7年10月-2010年3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克拉玛依炼油厂社区年龄>35岁常住成人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成人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异。结果抽样获得调查人群为4188人,完成调查者3821人,应答率为91.24%。本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8.26%,其中男性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39.42%,女性为37.20%,不同性别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9,P =0.08)。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不同性别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的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汉族高血压患病率为37.37%,维吾尔族高血压患病率为39.27%,哈萨克族高血压患病率为59.12%,不同民族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9,P =0.00),哈萨克族人群血压水平显著高于汉族和维吾尔族。年龄、饮酒、肥胖、高 TC 血症、高 TG 血症、糖尿病是克拉玛依地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克拉玛依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呈增高趋势,高血压患病率存在民族差异但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新疆博州3828例汉、维、蒙、哈族血脂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掌握新疆博州汉、维、蒙、哈等族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的患病现况,比较四个民族间及性别间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有无差异。方法:对新疆博州3828例居民的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测定,其中汉族1078例,维吾尔族971例。蒙古族790例,哈萨克族989例。结果: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的单纯高TC血症患病率和TC水平均明显高于汉族(8.61%和7.99%vs.5.01%,P〈0.01)(4.83mmol/L和4.72mmol/L vs.4.57mmol/L,P〈0.01),以蒙古族最为突出。蒙、哈和维吾尔族的单纯高TG血症患病率和TG水平均明显低于汉族(15.3%、12.8%和15.7%VS.25.5%,P〈0.01)(1.45mmol/L、1.31mmol/L和1.44mmol/L vs.1.63mmol/L,P〈0.01),以哈萨克族最为明显。蒙、哈和维吾尔族的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汉族。以维吾尔族最明显。维吾尔族的HDL—C水平明显低于蒙、哈和汉族。四个民族女性TG均明显低于男性,汉族女性TC高于男性,而蒙古族女性TC低于男性,哈萨克族和蒙古族女性血脂代谢异常明显低于男性。结论:汉、维、蒙、哈不同民族血脂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各自升高的血脂类型不同,同一民族不同性别间部分脂类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甘肃榆中县农村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分布与聚集情况,为实施心血管疾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6月抽取了甘肃省榆中县35周岁以上农村居民1185名,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危险因素的聚集情况。结果①研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吸烟率、超重率、肥胖率、血脂异常率和糖尿病患病率依次为26.4%、28.9%、34.9%、8.6%、46.2%和7.0%,其中高血压患病率(χ^2=83.583,P〈0.001)、血脂异常率(χ^2=5.705,P〈0.01)和糖尿病患病率(χ^2=17.557,P〈0.001)随年龄增高而升高,男性吸烟率(6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3.3%),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χ^2=3.850,P〈0.05)。②具有1个及以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个体比例高达84.0%,男性较于女性更严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榆中县农村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比例高,且危险因素聚集现象严重,应针对重点人群积极开展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患病情况,为流行病的防控及健康干预提供信息。方法选取2010年7~10月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体检者28 695名,其中男16 260名,女12 435名,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超重肥胖患病情况。结果健康体检者超重总患病率为30.88%,其中男性患病率41.18%,女性患病率17.4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肥胖总患病率为8.46%,其中男性患病率11.94%,女性患病率3.91%,男性与女性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深圳市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患病率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患病形势严峻,应及时对体检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以预防和减少超重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并分析无锡地区20岁以上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4485名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和血压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男性为21.83%,女性为6.37%,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1)。高尿酸血症组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发生率都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1或〈0.001)。结论无锡地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高尿酸血症易伴发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和高血压,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新疆哈萨克族(哈族)和维吾尔族(维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新疆地区哈、维两民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收集哈族人群血液标本1 141例,维族人群血液标本894例,采用生化分析仪对收集的血标本进行生化检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两民族高血压组(EH组)和正常对照组(NT组)的流行病学资料及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价.结果 (1)哈族人群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维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哈族人群高血压检出率为61.6%,维族人群为47.4%,且两民族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大逐渐增高.(2)哈、维族两群体中,超重组和肥胖组血压增高明显多于体质量正常组,尤其是以肥胖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调整了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后两民族EH组血脂水平均明显高于N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民族群体EH组吸烟率高于N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民族饮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哈萨克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维吾尔族.年龄、肥胖、高甘油三脂、高胆固醇、吸烟为两民族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南源街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分析高血压患病率与超重、肥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荔湾区南源街13个居委中4个居委35~75岁本街道户籍居民为调查对象,对1216例南源街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身体测量,用Excel录入,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418人,占34.4%,女性798人,占65.6%。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5.6%,6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6.9%,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为40.2%,腹型肥胖检出率81.7%,高血压与年龄、家族史、超重与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密切相关。结论高血压患病与年龄、遗传及超重与肥胖有关,超重与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高血压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BMI及腰围检测作为预测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肥胖相关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新疆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居民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给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2020年参与全民健康体检的≥18 岁柯尔克孜族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新疆全民健康体检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1 935人,有10 602人患慢性病,慢性病患病率为48.33%,其中高血压4 929例、患病率22.47%,肥胖4 238例、患病率19.32%,血脂异常3 610例、患病率16.46%,贫血1 632例、患病率7.44%,2型糖尿病1 236例、患病率5.63%。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贫血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均P<0.01)。高血压、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肥胖和贫血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0~<40岁(OR=1.836,95%CI:1.565~2.034),40~<50岁(OR=2.916,95%CI:2.613~3.255),50~<60岁(OR=5.244,95%CI:4.651~5.913),≥60岁(OR=10.866,95%CI:9.533~12.385),政府机关人员(OR=1.789,95%CI:1.405~2.279),专业技术人员(OR=1.774,95%CI:1.372~2.295),办公人员(OR=1.923,95%CI:1.418~2.607),偶尔饮酒(OR=1.157,95%CI:1.055~1.270),偶尔锻炼(OR=1.498,95%CI:1.238~1.812)均是患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疆阿合奇县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当地相关健康机构加大对多发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和中青年女性贫血的防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SOCS3、STEAP4、MK2和ZFP36基因间及基因一环境交互作用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取以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872例维吾尔族自然人群(高血压组399例,正常对照组473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STEAP4、MK2及ZFP36进行测序筛查维吾尔族高血压患者的基因变异位点,然后选择出代表性变异位点,而SOCS3基因则是查阅文献后直接选择代表性的标签SNPs,之后应用TaqMan-PCR基因型鉴定和病例对照研究,并结合多因子降维法(multifactordimentionalityreduction,MDR)分析基因一基因、基因一环境的交互作用。结果4个基因的10个TagSNPs变异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在高血压及对照组中SOCS3基因rs9914220位点及STEAP4基因rs8122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有差异(X2=7.07,P=0.029;矿=8.631,P=0.013)。单体型分析发现SOCS3基因H4G-C-A在对照组的频率高于高血压组(10.47%VS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MDR结果显示,在所有模型中,SOCS3rs9914220基因和超重肥胖交互作用检验准确性最高,为61.58%,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P=0.001。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空腹血糖、TC、TG等影响因素后显示,SOCS3基因rs9914220(CC+CT)合并BMI作用增加新疆维吾尔族人群高血压发生风险(OR=1.025,95%CI:1.002-1.049,P=0.033)。结论SOCS3基因rs9914220(CC+CT)合并超重肥胖时可能进一步增加新疆维吾尔族人群高血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疆博尔塔拉州(博州)蒙占族(蒙族)、哈萨克族(哈族)、维吾尔族(维族)、汉族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病情况、相关因素的关系以及4个民族青壮年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病因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新疆博州30岁以上的蒙、哈、维、汉世居的四民族共4320人进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该地区4个民族ISH总的患病率为12.65%,青壮年ISH的患病率为6.68%,老年ISH的患病率为31.68%,4个民族间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随着年龄的升高,ISH的患病率明显上升.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民族间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交感神经活性强是4个民族青壮年ISH的危险因素,维族和蒙族青壮年ISH的危险因素还包括腹型肥胖。(4)高血压家族史是4个民族老年ISH的危险因素。结论:该地区老年高血压患病率非常高,青壮年和老年ISH的危险因素明显不同,遗传因素是老年ISH的主要病因;青壮年ISH与交感神经活性有关,部分民族还与腹型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师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情况,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库尔勒、伊犁等7个主要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782名医生,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进行高血压知识水平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的答对率观察新疆医师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除高血压诊断标准和降压治疗的最终目标外,南疆医师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危险因素、不同人群降压目标答对率均明显低于北疆(P=0.000)。和田地区对高血压心、肾、血管损害、高血压危险因素(缺乏运动一项)答对率最低,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P<0.05),而对老年高血压人群降压目标一项,库尔勒地区答对率最低,仅50.8%。三级医院对高血压一般知识认知情况明显优于二级和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医师对老年高血压人群降压目标答对率仅为70.4%。男性医师对高血压血管损害(93.2% vs 85.4%,P=0.001)、过量饮酒(92.9% vs 86.7%,P=0.006)及合并糖尿病或肾病人群降压目标(93.5%vs 87.7%,P=0.008)的答对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医师。“不同人群降压目标”1项,主治医师答对率最低(P=0.019)。结论新疆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对高血压病防治的基础知识掌握仍有欠缺,尤以南疆地区、一级和二级医院以及女性医师为甚,故而应以加强此地区医师高血压防治工作、强化全面正确掌握高血压防治知识为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及与血脂、血糖、肥胖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高血压诊断标准,选取68例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70例哈萨克族健康人为对照组,测量血压(BP)、身高、体质量、腰围(WC)、臀围(HC),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和单核细胞计数(MC).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查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LR4表达.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结果 高血压组血浆TLR4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I、WC、SBP、DBP、TC、LDL-C、WBC、M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HR、FPG、TG、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阳性率与LDL-C、TC呈正相关(P<0.01);LDL和TC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是影响TLR4的危险因素.结论 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TLR4阳性率增高,TLR4阳性率与与血脂水平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疆不同民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566例新疆不同民族0SAHS患者进行睡眠打鼾与憋气问卷调查、头颈部测量以及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并对资料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OSAHS患者中汉族占68.55%,维吾尔族占21.38%,其他民族较少。男、女性OSAHS患者睡眠打鼾、白天嗜睡、夜间憋醒、咽喉腔狭小、高血压、打鼾家族史、肥胖、醒后血压升高和红细胞数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对睡眠打鼾进入方程的影响因素有白天嗜睡、夜间憋醒、咽喉腔狭小和肥胖(P〈0.05),不同年龄和民族影响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OSAHS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男、女性患者白天嗜睡、夜间憋醒、咽喉腔狭小、肥胖和高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醒后血压增高、红细胞增多和肺部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力减退、胸部烧痛、冠心病、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和脑血管意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患者悬雍垂肥大、口咽腔狭小、扁桃体Ⅲ度肿大、下颌小后缩、腺样体肥大、舌体肥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部短粗和软腭底增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方法 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男、女性扁桃体增殖体刮除术、扁桃体摘除术、增殖体摘除术、气管切开术和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悬雍垂体腭咽成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OSAHS患者中汉族多于维吾尔族,其余民族中发病率较低,高血压和肥胖是该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根据OSAHS患者的病情以及年龄和性别选择适宜的临床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