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静 《华夏医学》2005,18(6):F0003
颅内脊索瘤是少见的破坏性肿瘤,起源于胚胎脊索的残余组织,由于生长在颅底部位,直接损害重要神经组织,复发率高(43%),5年生存率据估计低于10%.我科于2005年3月收治了1例复发脊索瘤的患者,并实施了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颅内脊索瘤起源于胚胎脊索的残余组织,是少见的颅内先天性肿瘤。自1964年以来,我们手术治疗6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男2例,女4例,年龄32~46岁,平均39.5岁。病程半年~7年,2年以上者4例,平均为2.9年。首发症状:月经延迟2例,视力减退2例,颈强及面部麻木各1例。 入院时症状,视力减退5例,头痛4例,复视3例,闭经2例,呕吐2例,其他如走路不稳、  相似文献   

3.
刘栓得  初同伟 《重庆医学》2013,42(2):230-232
脊索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原发性骨肿瘤,它起源于原始胚胎脊索组织残余物,其年发生率约为0.51~8.00/1 000000[1],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1%~4%[2]。脊索瘤好发于脊柱中轴的两端,其中,骶尾部占40%~50%,颅底部占35%~40%,只有少数发生于其余椎体,约占15%~20%[3]。术后1  相似文献   

4.
脊索瘤是颅内一种较少见的破坏性肿瘤,仅占颅内肿瘤的0.1%~0.2%,深在颅底部位,起源于胚胎脊索结构的残余组织,故称为脊索瘤。脊索瘤为良性肿瘤,缓慢浸润破坏性生长,町深入颅内或突入鼻腔或咽后壁,可向颅窝生长,或沿中线向后发展压迫脑干。2004年11月,笔者参与了1例巨大脊索瘤患者的护理,该患者巨大脊索瘤侵犯颅前,中、后窝及鼻咽部,压迫脑于,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脊索瘤是由胚胎期脊索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肿瘤,约占颅内 肿瘤的0.5%~1%,属罕见肿瘤[1]。组织学上该肿瘤属良性,生长缓慢,但因其生 长在脑干等重要结构附近,外科根治非常困难,且复发率高,对放射治疗不敏感,预后不良 。本文作者8年间共手术治疗了10例颅内脊索瘤,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1989年1月~1996年1月,共手术治疗颅内脊 索瘤 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7岁,平均38.5岁。7例位于斜坡 部并向鞍旁发展,3例局限在斜坡部。   1.2 临床症状、体征及手术所见 视力及视野障碍8例,其中4例出现 外展神经麻痹。2例出现丘脑下部损害的症状和体征。手术经额、颞下入路7例,经鼻蝶窦入 路3例。术中见肿瘤位于颅底硬膜外,7例肿瘤呈浅灰色,质软呈胶状,行次全切除。3例 肿瘤硬韧,似软骨样,行部分切除。所有病 人术后经过良好,均行放疗。术后2年随访,2例肿瘤复发,未行再次手术。目前该组病人2 例死亡,8例健在。   1.3 术后病理 7例为典型的脊索瘤,3例为软骨性脊索瘤。  相似文献   

6.
脊索瘤是起源于残留脊索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少见,现将我科25年中所见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文5例脊索瘤,均经病理诊断证实,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25~71岁,平均52岁。骶尾部3例,咽腔内、鞍池区各1例.临床表现以局部肿块、疼痛及压迫症状为主.鞍地区者有颅内高  相似文献   

7.
郭英杰  张同盛 《新疆医学》1995,25(3):161-162
脊索瘤起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组织,好发于蝶骨和枕骨连接处,较为少见。斜坡脊索瘤(clivus chordoma)位于颅底深部,居脑干与斜坡之间,周围与韦利氏动脉环、基底动脉和重要神经关系密切,所以本病治疗极为困难。我科于1993年9月收治1例,经口腔切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脊索瘤是颅内较少见的一种破坏性肿瘤,早在1857年Virchow首先进行了记载,1858年Muller指出脊索瘤与胚胎脊索残留组织有关。由于深在颅底部位,自然涉及到诊断和处理的特殊问题。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神经症状和典型的影像学的改变两方面。儿童脊索瘤多发于中线和后颅凹,是来源于胚胎残余组织的先天性肿瘤,而后颅凹的重要结构较多,又是脑脊液循环必经之路,加之后颅凹空间狭小,故而影响脑脊液循环,致颅内压升高。在全部脊索瘤病例中,脑瘤位于颅内中线及后颅凹的约占35%,其余发生在脊柱其他部位。现将有关儿童颅内脑脊索瘤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脊索瘤起源于胚胎性脊索残留组织,颅内者多位于颅底,以斜坡、蝶枕部好发[1].由于肿瘤位置较深,呈局部浸润性生长,常与重要的颅内组织如脑干和脑脊髓神经关系密切,手术存在创伤大、切除不完全、术后复发率高等问题,属于难治性颅底中线肿瘤[2].随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发展,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3].现笔者对近年来收治的行伽玛刀治疗的术后残留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脊索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起源于胚胎时期残余脊索组织的恶性原发性骨肿瘤,呈低至中度恶性。脊索瘤以局部侵袭性及高复发性为特点,治疗上以手术为主,其对传统的放化疗均不敏感且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文中对脊索瘤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脊索瘤来源于脊索胚胎残余 ,发生在脊索演变过程中所经过的颅底、脊柱和骶尾骨 ,其中约 50 %起源于骶尾骨[1] 。我们收集本院 1992年 1月~ 2 0 0 0年 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尾部脊索瘤 11例 ,以手术病理检查作对照 ,对其平片和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其影像特点 ,以便进一步提高对脊索瘤的诊断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6例 ,女 5例 ,年龄 2 0~ 61岁 ,平均为 41岁 ,病程 9~ 32天。临床表现 :臀部肿块 3例 ,腰骶及腿部疼痛 9例 ,排便障碍 4例 ,肛诊或骶尾部触诊扪及肿块 4例 ,下肢功能障碍 2例。1.2 方法 术前摄骨盆正位…  相似文献   

12.
脊索瘤是一种生长缓慢、具有局部侵袭性的低度恶性肿瘤 ,起源于异位的胚胎性脊索组织 ,生长在骶尾部的约占50 %~55 %。1997~2000年我院共收治4例骶尾部巨大脊索瘤 ,均采用单纯后路手术 ,疗效较满意 ,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 ,女2例 ;年龄31~73岁 ,平均48岁。肿瘤位于S3 以下3例、S3 以上1例 ,大小约5cm×8cm×15cm~16cm×20cm×18cm ,重1.4~3kg。病程约9个月~4年 ,其中1例骶尾部脊索瘤已行手术切除 ,因肿瘤复发再次入院。2.临床表现主要为骶尾部胀痛、下肢麻木…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骶骨肿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文献报道在骨肿瘤中其发病率为 3 %~ 4% [1] ,较常见的原发性骶骨肿瘤为脊索瘤 ,其次为骨巨细胞瘤和神经鞘瘤。本文 3 2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 ,均接受了手术切除 ,并进行了随访。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从 1 985年~ 1 996年 ,治疗 3 2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 ,其中男性 2 1例 ,女性 1 1例 ,最小年龄 1 3岁 ,最大年龄 5 7岁 ,平均 42 .3岁 ,脊索瘤 1 5例 ,骨巨细胞瘤 8例 ,神经鞘瘤 5例 ,动脉瘤样骨囊肿 2例 ,骨母细胞瘤及软骨肉瘤各 1例 ,均行手术切除 ,脊索瘤、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进行放疗 ,4例脊索瘤…  相似文献   

14.
脊索瘤起源于脊索残余,为一种生长缓慢的罕见肿瘤,占原发恶性肿瘤的3—4%,迄今文献报道约700例。病变部位主要在人体的中线上,约50%起源于骶骨,35%位于枕骨斜坡,15%在脊柱的其余部分。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和青年患者多表现为一高度恶性浸润并迅速转移的肿瘤。常见的x线表现为骨质破坏。本例突出表现为骨质增生硬化,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15.
脊索瘤是由胚胎发育的脊索剩件发生,多发生于颅内及脊柱的中线附近,约占颅内肿瘤的0.1~0.5%,为一少见的先天性肿瘤。我院自1965年以来共收治颅内肿瘤1200余例,本病共7例约占0.6%,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年龄31~56岁。病程为1个月至5年,平均18个月。主诉症状随其发生发展部位不同而异,表现为高颅压者2人,出现垂体低功、视神经受压者2人,单侧多颅神经损害者3人。发生部位在大脑半球者2人,鞍内者2人,一侧中颅窝累及鞍旁、鼻咽  相似文献   

16.
脊索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肿瘤,呈缓慢侵袭性生长,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来源于胚胎脊索残余组织,常见的发病部位为蝶枕交界区及骶尾部,也可见于脊柱的其他位置。颅底脊索瘤由于其解剖位置、生物学特性,预后不良,诊断治疗一直困扰着神经外科医生。本文将对颅底脊索瘤的基础与临床方面的最新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胆脂瘤起源于异位胚胎残余组织的外胚层组织,又称为表皮样囊肿,珍珠瘤,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0.5%~1.8%[1],发生于颅底部位的胆脂瘤以后颅底多见,其次为中颅底,前颅底少见.  相似文献   

18.
脊索瘤是起源于异位残留脊索的恶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本院自1980年至1998年共收住3例脊索瘤患,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脊索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发病率占脑瘤的0.15%~0.2%.来源于胚胎脊索残留组织的肿瘤,生长缓慢,具有侵袭性和局部破坏,多发生于骶尾部(50%),蝶枕部(35%),鼻咽部罕见.2005年,我科诊治1例斜坡脊索瘤,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骶尾部脊索瘤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脊索瘤为少见低度恶性肿瘤,来源于胚胎脊索残余,我院收治2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0岁。因骶部痛、肿,以骶部肿物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骶后可触及8cm×3cm肿物,质硬,皮色正常。肛诊直肠外可触及巨大较硬之肿物,直肠、膀胱无刺激症状。实验室检查(无异常)。骨盆X线片:右侧骶骨见一大面积不规则溶骨性破坏区,约10cm×4cm,内部无骨结构,边缘不整,分界清,越过骶髂关节,未累及的关节间隙正常。髂骨局部有小破坏区(图1)。X线考虑:①脊索瘤;②骨转移瘤。经皮穿刺活检病理:骶骨脊索瘤。患者拒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