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卢宇德 《四川医学》2009,30(11):1759-1760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和胰岛素水平与儿童肥胖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2007年于我院初诊并住院诊治的肥胖儿童40例和健康儿童50例,设为肥胖组及对照组。测定两组的空腹血清脂联素、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和胰岛素,并分析脂联素与体重指数(BMI)、血脂、血糖和胰岛素的相关性。结果①肥胖组血浆脂联素低于对照组(P〈0.01);肥胖组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②肥胖儿童的血脂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LDL-C和T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③相关性分析:血浆脂联素与BMI,TG,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呈负相关(P〈0.01)。结论脂联素水平的变化与儿童肥胖症的发病有关,是影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肪素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检测正常人、单纯脂肪肝、脂肪肝合并糖耐量低减(IGT)和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DM)四组人群空腹状态下的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脂联素和肝、肾功能、75g糖耐量试验后的血糖、血胰岛素,并计算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另三组血清脂联素均显著降低(P〈0.05);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F)组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mT(FI)组均显著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FD)组(P〈0.05),脂联素与BMI、WHR、TG、FBG、FINS、ALT、HOMA-IR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下降,随着血糖升高逐步降低,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星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周晓玲  陈孟华 《海南医学》2010,21(24):17-19,3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DN)不同阶段血清脂联素(ADPN)的变化趋势,探讨血清ADPN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89例DN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三组:正常白蛋白尿组(3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2例);大量白蛋白尿组(22例)。检测血清ADPN(ELISA法),同时测定BMI、WHR、HbAlc、血脂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等指标,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1)DN患者血清ADPN水平低于正常人群;DN患者各组间比较,大量白蛋白尿组的血清ADPN水平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病程、UAER、DBP、2hPG、HbA1c与脂联素水平密切相关。(3)相关分析提示:血清ADPN与BMI、WHR、HbA1c、FPG、2hPG呈负相关,与年龄、病程、UAER呈正相关。结论 (1)DN患者血清ADPN水平低于正常人群。其血清ADPN水平与年龄、病程、UAER、HDL呈正相关,与血糖控制状态(FPG、2hPG和HbA1c)、BMI、WHR呈现负相关关系。(2)DN患者血清脂联素随着尿蛋白排泄率增加而逐步升高。  相似文献   

4.
刘莹莹  陈春燕  桂丽 《海南医学》2009,20(12):15-18
目的探讨不同腰臀比的2型糖尿病(DM)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33例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27例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非肥胖患者,28例糖耐量正常肥胖的对照者和25例正常非肥胖的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其空腹及口服75 g葡萄糖后30 min的血清抵抗素、胰岛素水平、C肽,同时观测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IC)、FA、反应蛋白(CRP)、血糖、身高、体重、腰/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结果2型DM组的WH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HBAIC、FA,2型DM肥胖组高于正常非肥胖组和正常肥胖组(P〈0.05),正常肥胖组高于正常非肥胖组(P〈0.05),但抵抗素水平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抵抗素与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服糖后30 min胰岛素及C肽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P〈0.05),但未发现抵抗素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WHR、血TC、LDL、HBAIC、FA、CRP、空腹血糖(GLU)等指标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2型DM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正常,且与肥胖、腰臀比值、胰岛素抵抗关系不明显,因而抵抗素可能没有直接参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万莉  许颖  吴民泸  陈曼 《四川医学》2011,32(6):928-930
目的探讨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的水平变化及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尿清蛋白排泄量分为4组:单纯糖尿病组、极微量清蛋白尿组、微量清蛋白尿组、大量清白蛋白尿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BUN)、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量清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清肌酐、血清尿素、尿微量清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脂联素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关,检测血清脂联素对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分为非肥胖组68例,肥胖组70例。正常对照组:共80例,其中正常非肥胖者40例,正常肥胖者40例。采用酶免法(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对照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肥胖组BMI、空腹胰岛素、HOMA-IR、脂联素水平低于非肥胖组。结论:FPG、FINS、BMI、脂联素是影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和伴微量白蛋白尿组(DM UAER组),分别观察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LD)、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因素的组间差异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结果①两组比较,DM UAER组WHR、FPG、2hPG、HOMA-IR均高于DM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ER与FPG(r=0.521)、2hPG(r=0.397)、HOME-IR(r=0.26)成正相关(P<0.05);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r=0.521、P<0.01)是影响UAE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水平高于不伴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空腹血糖是影响尿蛋白排泄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T2DM患者45例。根据并发症情况分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MM)、单纯糖尿病组(NC)。比较各组间年龄、BMI、WHR、脂联素、血脂、HbA1c、HOMA-IR、HOMA-β、△I30/△G30等指标,观察血浆脂联素水平与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MM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NC组(P〈0.01);MM组以脂联素为因变量,HbA1c、BMI、WHR、△I30/△G30、HDL-C、HOMA-IR为自变量作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bA1c(r=-0.446,P〈0.01)、BMI(r=-0.361,P〈0.05);NC组以脂联素为因变量,HbA1c、BMI、WHR、HDL-C、HOMA-IR、HOMA-β为自变量作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DL-C(r=0.587,P〈0.01)、HOMA-β(r=0.434,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时血浆脂联素水平下降;血浆脂联素与BMI、WHR、HbA1c呈负相关,提示肥胖及血糖水平是影响血浆脂联素的重要因素;血浆脂联素与HDL-C呈正相关,对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网膜素-1(omentin-1)水平与年龄、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血糖、胰岛素、血脂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DM )患者及老年糖耐量受损(IG T )患者,设健康老年患者为正常对照组(NGT ),酶联免疫法测定了以上三组人群空腹和糖负荷后2 h血清网膜素-1水平,分析血清网膜素-1与年龄、血压、BMI、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等的关系。结果与 NGT 组相比,DM 组空腹和糖负荷后2 h血清网膜素-1水平明显降低,IGT组网膜素-1水平介于DM组和对照组之间;肥胖组血清网膜素水平明显低于非肥胖组;相关性研究显示,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年龄、WHR、糖负荷后2 h血糖(2 hPG)、HbA1C、HOMA-IR均呈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WHR、糖负荷后2 h血糖(2hPG)、HbA1c分别是影响血清网膜素-1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老年人糖代谢状态有关,并可能在老年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春莲 《中外医疗》2013,32(14):89-9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96例,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将其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每组各32例,同时选取3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每组患者的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UAER。结果三组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正常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低于对照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内脂素分别与SBP、FPG、HbA1C、TG、TC、LDL-C、SCr、UAER、脂联素均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脂联素分别与SBP、SCr、UAER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内脂素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金剑虹  洪郁芝  魏燕  叶迅  傅莉萍  胡卫芬 《浙江医学》2005,27(4):241-242,24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时期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分为3组,即正常白蛋白尿组(DM1组,3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DM2组,34例)和临床白蛋白尿组(DM3组,37例).另设正常对照组(NC组,3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4组的尿VEGF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尿VEGF在DM1组已开始升高(P<0.05),在DM2组和DM3组进一步升高(均P<0.01);DM2组和DM3组与DM1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DM3组较DM2组为高,但两者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VEGF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尿VEGF可能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示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的水平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和放免法分别测定3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30例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患者、28例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sICAM-1和UAER水平。结果:①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在排除代谢因素影响后(两组年龄、病程、BM 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bA1 c等无显著性差异),2型糖尿病组中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sICAM-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2型糖尿病组UAER与sICAM-1正相关,相关系数0.53(P<0.01),尤其在微量白蛋白尿组,相关系数达0.59(P<0.01)。结论:sICAM-1增高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发展过程,它的检测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治疗、预后观察的一个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MP-9与初诊DM早期AS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初诊52例DM患者及46例正常对照组血清MMP-9、TIMP-1水平进行测定,同时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IMT,比较两组差别。结果 DM组血清MMP-9、TIMP-1水平及IMT显著高于N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与MMP-9、TIMP-1均分别与CCAIMT、ICAIMT密切相关,(P〈0.05)。结论 初诊2型DM患者MMP-9血清水平增高且与IMT密切相关,提示MMP-9可能是初诊2型DM早期AS形成及发展的重要机制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脂代谢紊乱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将4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UAlb)、微量白蛋白尿(M-UAlb)以及大量白蛋白尿(L-UAlb)3个亚组,将33例非糖尿病原因所致的其他慢性肾病患者根据24h尿蛋白定量分为轻度蛋白尿和中度蛋白尿两个亚组,分别测定空腹时的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L-UAlb组TC、LDL-C高于N-UAlb组和M-UAlb组,M-UAlb组TG、TC、LDL-C高于慢性肾病轻度蛋白尿组,L-UAlb组TC、LDL-C高于慢性肾病中度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脂代谢紊乱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庆元 《吉林医学》2010,31(16):2364-2366
目的:探讨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VEGF排泄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22例和2型糖尿病组65例,根据UAE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2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2例)和临床蛋白尿组(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尿VEGF,计算排泄率。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正常白蛋白尿组尿VEGF排泄率即可见显著升高(P<0.05)。2型糖尿病组内,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尿VEGF较正常,白蛋白尿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临床蛋白尿组较微量白蛋白尿组尿VEGF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尿VEGF排泄率与UAER、血浆肌酐、病程呈正相关。③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尿VEGF排泄率的因素为UAER、血浆肌酐。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VEGF排泄率升高先于UAER的变化,并与肾脏病变的程度有关,提示尿VEGF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敏感指标,并可预示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38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设置5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PAC-1、CD62P表达明显升高(P<0.01);将2型糖尿病患者进一步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组,结果示大量白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PAC-1、CD62P表达明显高于UAER正常组(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20μg/min≤UAER<200μg/min)(均P<0.05).血小板活化的PAC-1、CD62P表达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55,1.064,均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测量不同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放免法测定UAER。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颈动脉IMT较单纯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厚[(0.89±0.21)mm、(0.74±0.16)mm、(0.62±0.06)mm,P<0.01],单纯糖尿病组颈动脉IMT较正常对照组稍增厚P<0.05。糖尿病患者UAER与颈动脉IMT成显著正相关(r=3.21、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UAER可作为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和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片段(UAF)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20例和2型糖尿病组60例,根据UAE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2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0例)和临床蛋白尿组(18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UAF,并测定其积分密度值,计算相对排泄率。结果UAF阳出率及相对排泄率在对照组、糖尿病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45KDa UAF可见于正常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UAF相对排泄率与UAER、病程、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浆肌酐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UAF相对排泄率的因素为UAER、收缩压、甘油三酯。结论UAF可能是尿微量白蛋白出现前预测2型糖尿病肾损伤更为早期的指标,并反映了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UAF可能与内皮功能障碍、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对2型糖尿病(T2DM)肾脏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75例T2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NA)组(UAER<30mg/24h),72例;微量蛋白尿(MA)组(UAER 30-300mg/24h),58例;临床蛋白尿(CDN)组(UAER>300mg/24h),45例;另选6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浓度,并比较各组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和UAER。结果:T2DM患者5个项目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A组患者中CysC、β2-MG、UAER、S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或P<0.05);NA组患者CysC、β2-MG和UAE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N组患者CysC、Scr、BUN、β2-MG和UAER水平明显高于MA组和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NA组中CysC、Scr、Bun、β2-MG 4指标的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MA组中,CysC、β2-MG 2指标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Scr和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ysC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脏损伤早期就开始异常并随着肾脏损害程度的加深而升高,说明血清CysC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和了解肾脏损伤程度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