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梗阻性黄疸手术前后内毒素水平和肾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梗黄)患者血内毒素(ET)水平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观察30例梗黄患者(梗黄组)手术前后血ET含量及肾功能变化,并与21例无黄疸患者(对照组)进行同步比较。结果 术前梗黄组外周血ET水平明显升高(P<0.01),门静脉血ET水平明显高于外周血(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明显降低(P<0.01)。术后第1dET反而升高(P<0.05),Ccr术后1d更趋下降(P<0.05),并伴有血肌酐,尿素氮升高(P<0.05);5d后随ET水平逐渐下降,Ccr逐步上升,第15dET,Ccr两项指标接近下水平;ET与Ccr呈显著负相关(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血ET均呈低水平变化。结论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梗黄患者肾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梗阻性黄疸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外科学杂志》1997,(4)
梗阻性黄疽病人的手术并发症很多,诸如肾功能不良、脓毒症、凝血异常和伤口愈合障碍等。初期认为肾功能不良是由于胆盐或胆红素对肾小管的毒性作用,近代研究显示是由于全身和肾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继发于腔内胆盐缺乏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所致;脓毒症与免疫功能损害有关;凝血异常与维生素K吸收不良、凝血酶原生成障碍以及补体系统激活有关;伤口愈合受损与成纤维活力损害和营养不良有关。首先提出术前口服胆盐替代治疗,但疗效不佳。术前口服乳果糖可减轻内毒素血症和防止肾功能损害。甘露醇可增加尿量,但未见确切改善肾功能的证据。近… 相似文献
4.
5.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机理可能与血容量减少、肾缺血、内毒素血症、胆红素与胆酸盐的毒性作用等因素有关。笔者新近将37例因胆石或肿瘤引起梗阻性黄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使用川芎嗪组19例:病人术前2天开始静脉滴注川芎嗪150mg,每天1次;非使用川芎嗪组18例。两组病人均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7天查血尿素氮(Bun)、血肌酥(Cr)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N一乙酞一β一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一微球蛋白(β2一MG),记录24小时尿量。所得各组数据用t检验。结… 相似文献
6.
7.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手术治疗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外科(200233)林擎天,王洪1983年报导了我科从1978年开始创用的姑息性胆一肠架桥内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8例以来,经多年临床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现总结10年28例使用结果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是指由恶性病变所引起的胆汁排出不畅导致临床上出现的黄疸症状,最常见的病因包括胰头癌、壶腹癌、胆管癌及发生在胰头或肝门部的转移性病灶。根据梗阻部位不同,可分为肝门部和非肝门部梗阻。治疗上,根据肿瘤可切除性不同分为根治性和姑息性两种。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不论是在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还是根治性治疗中,腹腔镜外科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胃癌术后梗阻性黄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胃癌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再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术5例,姑息性减黄术10例。结果1例行残胃切除 肝外胆道切除 胆道和消化道重建的患者术后7d死于胆瘘,其余患者黄疸平均于术后16.8(5~27)d消退。生存期平均12.9个月(7d~66个月),其中根治性切除平均24.8个月(7d~66个月),姑息性减黄手术平均7.0(2~17)个月。结论对胃癌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条件许可时施行根治性切除术可提高根治率,延长生存时间;对无法根治者施行减黄手术可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的处理对手术疗效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4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未行减黄治疗,在围手术期采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肝功能和营养不良等措施,进行肠道准备;患者一般情况改善后再行手术治疗.结果 47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黄疸消退、临床治愈31例;黄疸减轻、临床好转13例;黄疸无减轻、临床无好转3例.术后因肝性脑病死亡1例、MODS死亡1例、肿瘤晚期衰竭死亡1例.结论 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因子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揭示引起黄疸的炎症反应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实验组(11例,由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良性对照组(10例,由结石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及恶性对照组(6例,胆道恶性肿瘤未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Ⅳ(IL-6)及白细胞介素Ⅹ(IL-10)的水平。结果:实验组术前血清IL-6、IL-10水平明显高于术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及良性对照组血清IL-6、IL-10水平均高于恶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中,IL-10水平与IL-6水平、体温、白细胞计数有关联,而与血清总胆红素无关联。结论:解除黄疸有助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及中止机体抗炎反应,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有助于判断疾病的转归情况。 相似文献
12.
作者总结了1989年~1994年对4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或单纯内/外引流手术的经验。术后发生肾功能衰竭,胃肠道出血,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且肾衰及胃肠道出血与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此外,部分患者合并有营养不良,血糖升高及脂代谢异常,直接影响着伤口愈合率。低葡萄糖热卡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另外,对于严重胆道梗阻,近期不能手术或合并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术前应恰当地行胆道减压引流,并配合全身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3.
梗阻性黄疸手术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高胆红素血症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致使患者手术耐受性下降,危险性增加,手术前行胆道引流能否改善梗阻性黄疽动物模型各脏器的病理、生理状况。方法通过对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分别采取术前胆道引流及非胆道引流观察。结果引流组解除梗阻后两周与模型组比较CREA、TBIL、DBIL改善,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但电解质紊乱,TP、ALB继续下降,各脏器的病理变化与模型组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短期内体外引流并未明显改善各脏器功能及病理状况,反而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增加逆行感染,对病人治疗及预后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14.
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总结了1989的-1994年4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或单纯内=/外引流手术的经验。术后发生肾功能衰竭,胃肠道出血,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且肾衰及胃肠道出血与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此外。部分患者合并有营养不良,血糖升高及脂代谢异常,直接影响着伤口愈合率。 相似文献
15.
<正> 我院1981年~1996年共手术治疗老年梗阻性黄疸273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73例,男198例,女75例。年龄57~81岁。肝管癌52例,占18.1%,胆囊癌34例,占12.5%,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1例,占11.3%.胆总管下端癌66例,占24.1%。胰头痛74例,占27.1%。胆总管下端炎性病变16例,占5.95%。 治疗 273例均行手术治疗。胆囊并肝叶部分切除9例, 相似文献
16.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引流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切除的恶性肿瘤所致的胆管梗阻和梗阻性黄疸,常需行胆道引汉手术,以解除梗阻性黄疸所致的肝损害和造成的全身性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姑息性手术治疗的主要着重点是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创造一个使病人能得以接受其他的辅助性治疗的机会;因而,在这前提之下,有些患者适合于做姑息性治疗手术,而另外一些患者则可能已丧失手术的条件,因手术所带来的合并症、创伤等有时反而在不能延长生命,增加病人的痛苦,也失去了姑息性手术的意义。同样,这原则亦时适用于内境和介入性治疗,此等治疗虽然是属于“微创”性的,但有时其所… 相似文献
17.
重症恶性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处理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梗阻性黄疸的影响对肝门部胆管癌的确定性处理极为重要,与手术疗效密切相关,尤其制约围手术期的死亡率。1.理论依据:(1)并发于肝门部胆管癌的黄疸以单纯梗黄为主,除非介入性影像诊断(PTC、ERCP)诱发,甚少发生急性胆管炎,其肝功损害主要表现以TB/DB升高,ALT/γGT升高,不同程度的ALT升高与低蛋白血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主要以维生素K1为原料凝血因子Ⅱ、Ⅲ、Ⅴ、Ⅶ、Ⅸ、Ⅹ等的缺乏,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而呈进行性加重,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及凋亡。(2)肠道中缺乏胆盐,导致肠道细菌孳生与易位,诱… 相似文献
18.
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分析了我院肝胆科自1995年12月~1997年2月收治的梗阻性黄疸88例。根据梗阻性黄疸对机体的影响,讨论了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处理。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时、准确的术中术后处理。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2月至2007年5月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收治的16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行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情况,对术前减黄速度、肿瘤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在167例病人中,顺利减黄者103例,缓慢减黄者58例,减黄失败者6例;顺利减黄者在肿瘤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减黄缓慢者;在顺利减黄的病人中,减黄2周及3周后手术病人在肿瘤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缓慢减黄病人中,减黄4周以上手术者根治性手术出血量显著小于减黄3周病人,但二者肿瘤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减黄失败者只能被迫行内引流术,但术后1个月的平均总胆红素仍为252.8μmol/L,其中2例死亡。结论减黄速度的快慢可作为选择手术时机的标准,只要连续2周血清总胆红素递减率均≥30%,即可进行手术;反之,则应适当延长减黄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内镜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内镜治疗梗阻性黄疸方面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内镜治疗胆管结石和胆道手术术后胆管狭窄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结果;通过内镜治疗可以明确胆管肿瘤和壶腹周围病变的性质。结论内镜是治疗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