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自Whipple报告十二指肠乳头癌根治术成功病例以来,已能进行胰头部范围癌根治术。过去,因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远期效果不好,故也有否定该术式的报告。但最近随着手术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而有术后远期生存率也比以前增高的报告。另外,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适应证的胰头癌、乳头癌、下部胆管癌、十二指肠癌,其预后有很大差别。本文就有关决定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预后的因素进行叙述。1.胰头癌据全国统计,胰腺癌切除2102例中,5年存活率为17.4%,即便是胰腺癌中最多的普通型胰管癌,几乎全部病例均可见到淋巴管、血管或神经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和后腹膜神经丛浸润发生率尤高,切除病例多数在手术时已为进行性胰腺癌。即使是小胰腺  相似文献   

2.
任太行 《日本医学介绍》1994,15(11):508-509
胰头癌扩大的淋巴结廓清胰腺癌的预后较其它消化器癌尤为恶劣。据日本全国统计手术切除病例5年生存率不足17%。原因之一,是胰腺位于腹膜后,和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尤其和门静脉系毗邻,沿着这些脉管有淋巴网、神经网结构。总结本科胰头部胰管癌手术切除病例的淋巴...  相似文献   

3.
食道癌与其它消化器癌相比,对放疗化疗的有效率高。近年来,胸段食道癌的切除成功率也逐渐提高,切除后5年生存率达50%。主要是因为早期癌发现的比例增加。即使是高度淋巴结转移和有其它脏器浸润的进展期癌也有获得长期生存者。而且,有些病例不是手术适应证的高度进展期癌,通过术前合并疗法也能进行手术切除。由于术前诊断方法的进步,大大提高了手术适应证选择的精确度,随着切除术式及术后管理技术的进步,术前术后合并疗法的进步,使胸段食道癌的预后得到了很大改善。一、术前合并疗法以提高进展期癌的切除根治性,扩大切除适应证,避免过大的扩…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胰腺癌被确诊时,已为进展期。因而,胰腺癌手术是对进展期癌的手术。此时,对于尚无远隔脏器转移,肝转移以及腹膜播散(即病灶限于局部)的病例,在理论上手术根治是可能的。有报告胰腺癌行全胰摘除术比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预后更好。因而,应积极施行全胰摘除术。多数进展期胰腺癌的手术根治,用标准的切除术是很难成功的,所以有必要行胰周多脏器的联合切除。如保留部分胰腺有困难,则可施行全胰摘除术。对全胰摘除的病例,需行胰岛素补充疗法。与部分胰腺切除病例相比较,术后急性期以及恢复期的代谢,结果并非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从日本全国胰腺癌登记资料来看,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发现时半数以上的患者超过Ⅱ期,仅20~30%可行手术治疗,术后生存期也很短,胰头癌平均23个月,胰体尾部癌平均8个月。尽管CT、US(超声波)、ERCP(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等检查可提高胰腺癌的诊断率,但对早期诊断及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中尚存在一定困难。肿瘤标志的研究在胰腺癌的普查、早期诊断、判定疗效、评价预后、监测复发等方面都有所进展。对胰腺癌较敏感的肿瘤标志:CA_(19.9)(糖链抗原_(19-9))、POA(胰胎抗原)、KM_(01)(单克隆抗体01),Dupan-2(人胰腺癌细胞抗原-2)、PCAA(胰癌相关抗原)、PCAAc(大肠粘膜中提取的PCAA)。各种癌均相关的肿瘤标志:CA_(125)与CA_(50)(糖链抗原_(125)与_(50))、铁蛋白、TPA(肿瘤多肽抗原)、IAP(免疫抑制性蛋白)、RN_(ase)(核糖核酸酶)、PSTI(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此外还有胰  相似文献   

6.
1935年美国的Whipple 首次对壶腹癌病人作了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获得成功。在日本直到1949年吉冈、森梶谷等对胃癌、硬化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首次成功。同年本庄对胰癌实行了全胰切除术,术后存活6个月,因癌复发和肠梗阻死亡。四十余年来胰头领域癌手术切除率已上升到21~45%,其中胰癌切除率最低(14%),壶腹癌切除率最高(89.5%)。手术死亡率为6.2%~38.4%。术后五年生存率:胰癌0~14.3%(全日本统计为2.3%),乳头部癌14~  相似文献   

7.
胰腺癌     
胰癌的早期,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加上胰腺位于腹膜后的解剖学特点,其诊断是很困难的。但近年来由于出现了许多诊断方法,以致早期病例也能够发现。本文将概括地介绍最近日本胰癌诊断和治疗的进展情况。一、诊断的进步据日本人口动态统计,胰癌的死亡人数每年都有增加,1981年为1950年的15.7倍,在恶性肿瘤中其死亡顺序在胃癌、肺癌、肝癌之后占第4位,其死亡数增加的原因,除胰癌本身增加外,主要是近年来诊断方法有了进步,许多新的检查方法的综合使用,大大地提高了诊断率。这些检查方法,大致可分为生化学诊断法和形态学的影像诊断法。  相似文献   

8.
黄疸是胰头癌的主要体征。黄染时多是向胰外扩散的进展癌,此时发生在胰内直径2.0cm 以内的小胰癌(T_1胰癌),多以黄疸而被发现。多数胰头癌以主诉黄疸求医;黄疸发展迅速。最近由于影像诊断,特别是超声诊断的普及和提高,这种小胰癌在初诊时就能被发现。作者就与黄疸有关的超声波所见为中心,以经治的切除标本在2.0cm 以下的12例小胰癌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作者等收集12所医院结肠、直肠癌及息肉的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共812例,发现早期癌72例(粘膜癌39例、粘膜下癌33例),根据临床、病理的详细检查和分析,提供了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及组织学的特点。早期症状:有详细记载的粘膜癌33例及粘膜下癌28例中,血便作为唯一的早期症状各占85%、93%。症状出现从<1个月~24个月。内窥镜活检:粘膜癌33例中诊断为腺瘤5例,癌15例,活检诊断假阴性  相似文献   

10.
骨肉瘤在一般情况下预后十分不好,即使早期行外科手术,五年生存率也不过20%左右。近年来对改善其预后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肺转移的治疗就是其中之一。关于转移性肺肿瘤的治疗,主要是积极地进行外科疗法。作者等在东大胸外科教研室对1952年以来入院的约60例转移性肺肿瘤,进行以肺切除为  相似文献   

11.
一、胃癌的外科治疗1.胃和癌灶的切除大阪府立成人病中心外科1961~1973年的12年中共行胃切除1,368例,其中胃远侧切除1,021例(74.6%),胃近侧切除16例(1.2%),全胃切除331例(24.2%)。在胃癌向食道浸润的根治手术86例中,距切端0.5cm 以内发现有残留癌组织者16例,未残留者70例。两者切端癌的复发率分别为37.5%、7.1%,5年生存率分别为6.3%、27.1%,有明显差异。作者认为从癌的肉眼界限向上4~5cm 处切除食道最佳,如距1.0cm 处切断时,则发生残留癌的可能性较大。需特别注意本组小于0.5cm 处切断的9例中的口侧断端  相似文献   

12.
最近,胰癌与肺癌、乳癌、结肠癌一样,有显著增加倾向,死亡病例仅次于胃癌、肺癌、肝癌、结肠癌,居第5位,今后仍有增加的倾向。男女比为1.7 : 1,年龄从55岁开始增多,70岁形成峰值。胰癌增多的原因首先是由于肿瘤标志与超声波(US)、CT、内镜逆行胆囊胰腺造影(ERCP)等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因而诊断为胰癌的病例增多。另一方面,流行病学调查也证明生活环境变化促进了胰癌增加,一般认为特别是生活的欧美化与胰癌增加密切相关。在流行病学上,饮食与嗜好品方面,如肉食与吸  相似文献   

13.
近年,在切除恶性肿瘤时行彻底的淋巴结廓清术疗效得到提高。但是,肝转移成为歌得良好预后的最火障碍。因此,研究对转移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是现阶段肿瘤医学的重要课题。转移性肝癌的诊断随着肿瘤标记(tumer marker)的发现和影象诊断技术的极大进步与普及,早期发现肝转移灶已成为可能。转移性肝癌的原发癌50~60%为大肠癌,其次为胃癌、胰癌、食道癌等。行早期治疗即发现转移(同时性)和5年以后癌症复发的报告不少。在一组62例大肠癌肝转移的研究中,34例肝转移为同时性(55%),28例为异时性,而67%的异时性转移是在原发癌切除后的24个月。早期发现异时性转移性肝癌的方法颇多。水本等对大肠癌肝转移进行定期CT 检查,发现大肠癌的增殖时间平均为37.6±27.8日。大肠癌切除到肝转移的间期不足2年的增殖时间(27.1±8.4日)比超过2年的增殖时间(80.2±41.5日)明显缩短。为了发现1~2cm 的肝转移灶,对进行原发癌早期治疗后的病人每1~2个月进  相似文献   

14.
消化道癌通常以手术疗法为主,化学疗法、免疫疗法及放射线疗法等为辅。只有切实有效的肿瘤治疗药物问世,才有可能改变这种治疗体系。尽管目前出现了一些新的药物以及温热疗法,栓塞术等新的疗法,对消化道癌有一定疗效,但不用手术疗法仍不能期待治愈。癌的根治手术主要是指:广泛切除原发灶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对周围淋巴系统加以廓清。迄今为止,外科医生煞费苦心,力图建立这种根治手术的标准,但若按脏器区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治手术已大致趋于完善;另一种是虽经反复的临床实践、探索,但对其根治手术的标准尚未统一。前者有胃癌或大肠癌,后者如胰癌或肝癌等。癌治疗的关键,就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日本之所以能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原因就在于普及完善了胃X 线、内镜等早期诊断的方法,以及日本国民对此高度重视。经手术治疗的胃癌中,早期胃癌所占比  相似文献   

15.
自1965年等Cold 首次发现癌胚抗原(CEA)作为结肠癌特异性肿瘤抗原以来,近年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可对CEA 进行微量测定,发现可出现在各种癌症患者血清中。由于血清CEA 敏感性较低,对于早期诊断甚为困难。因此,目前测定接近癌舯的体液中CEA 含量,以提高早期诊断率。现已发现唾液、胃肠液、胰液、胆汁、尿液、胸及腹水等各种体液中皆已存在  相似文献   

16.
东京半藏门病院外科三浦健发表了抗癌剂动注疗法与温热疗法并用治疗不能切除的胰头癌,大大提高了生存率。三浦等9年前开始了用5—FU或丝霉素动注疗法并用2450MHz超声波温热疗法。关于向胰癌的动脉注射,认为选择性地达到胰十二指肠动脉和脾动脉是最有希望的方法,但他们的成绩表明,即使往主动脉采取次选择性的动脉注射方法,治疗胰癌和肝癌获得显效的病例也不少。尤其是胰头癌效果显著。三浦等  相似文献   

17.
急性无石胆囊炎,1984年 Duncan 首先报道,1947年 Glenn 论述了本病的特殊性,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日本、1963年伊藤报告以来,迄今报告约70例。本病多发生在开腹术后,但其他如胸部与四肢的手术、外伤、灼伤后也能见到。手术与受伤后,大多比较早期发病,经过急速而且严重为其特征。手术后病例,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往往有困难,成为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还有,一般的胆囊炎无石病例占5~10%,相反,术后或外伤后的急性胆囊炎无石病例高达16.6~53.1%。有报告说外伤后高达86.7%。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癌几乎都是在前列腺边缘部的周边带发生的。病灶局限于前列腺内,而且早期未发生转移时没有自觉症状,与其他癌一样,只有早期癌才能进行根治性治疗。最近对早期前列腺的手术方法有了显著改进,考虑术后的 QOL,也能行保留神经的前列腺全切术。对于高龄、合并症等不能耐受手术的预后不良的患者,用激素合并放射疗法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日本人对前列腺癌的认识不足,来院治疗的患者中已有60%为转移癌,早期癌不足20%,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减少前列腺癌患耆死亡的唯一办法,在自觉症状出现前经过健康检查发现早期前列腺癌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     
在日本由于大肠癌的发病率较胃癌低,所以与胃癌相比,其早期诊断的普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均落后一步,但自1973年制成“大肠癌规约”以来,随着临床病理学研究的进步和手术术式的改革,使大肠癌的疗效明显提高。本文以产业医科大学第一外科病例为基调,参考有关文献,阐述大肠癌治疗的进展。一、临床资料病例数100例(包括内窥镜息肉切除术),切除91例(切除率94.8%),根治手术73例(根治切除率76%)。姑息切除18例,其原因属S或A因素的5例,H因素的9例,P因素的4例。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多,男性多,合并肝硬化的多,HB_S阳性患者多及AFP高值是日本肝癌的特点,也是我国和亚州肝癌的特点。近年来由于影像诊断的迅速进展,使小肝癌的发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由于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适应证选择更趋合理,不仅使手术死亡率明显降低,而且早期诊断的病例,已能获得根治的机会。尽管如此,在日本,初诊时直径大于5cm的肝癌,仍占全部病例的40~60%左右, 2cm以下的小肝癌仍占少数,适于手术切除的不超过20%,手术切除率(1982年)为27.3%。对大量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的病例,采取各种保守疗法,以缓解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