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经间期出血(intermenstrual bleeding,IMB)是一种常见的异常子宫出血(AUB)类型,是指性交出血以外的,介于两次正常月经之间的出血,这种出血类型一般分为可预测的正常月经周期间的出血或点滴出血,或不可预测的经间期任意时间出血~([1])。问卷调查表明IMB发生率在正常女性人群为17%左右。IMB不  相似文献   

2.
正围绝经期是女性的必然生理阶段,年届中年,心理健康有助于促进其自身健康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但随着生理性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大约有15%~50%的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可能出现一系列心理和情绪症状如:情绪不稳、焦虑、易激动、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头痛、乏力、甚至焦虑和抑郁等~([1]),但大多数症状会被躯体症状所掩盖而容易造成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3.
正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和疾病,因表现多样、持续时间可长可短、病因复杂而导致临床诊治困难,导致患者就医有顾虑、医生不愿看的窘境,本文将就AUB的国际、国内新的定义、用词、分类和诊断加以介绍,推广AUB的标准化诊断和治疗。1异常子宫出血的定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将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女性医护人员的围绝经期相关情况及自我认知。方法选取于2012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常规体检的女性职工共596位,年龄在40~60岁之间,以问卷形式调查其围绝经期月经状况、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程度以及对围绝经期的自我认知。结果①本次收回有效问卷557份。被调查者平均年龄(46.3±3.7)岁,其中已绝经者63人,自然绝经者45人,平均自然绝经年龄(47.7±4.7)岁;手术绝经(切除卵巢者)10人;药物绝经2人。从出现月经紊乱到绝经平均(1.6±1.5)年;②557名职工中,出现围绝经期相关症状者331人,其中对于更年期症状可治疗表示"完全知道"者45(13.6%);对围绝经期症状"知道一些"的281人(84.9%),表示"完全不了解"者5人(1.5%)。绝经远期危害中,知道"骨质疏松"者291人(52.2%),知道"心脑血管疾病"者170人(30.5%),知道"阿尔兹海默症"者59人(10.6%),知道"反复泌尿系感染"者162人(29.1%)。所有受调查者中正在使用药物治疗围绝经期症状者69人(12.4%),其中33人使用性激素类药物治疗(5.9%),39人使用中药类药物治疗(7.0%),其中3人两者均用(0.5%);③557例中有围绝经期症状者331人,占59.4%,平均Kupperman绝经指数为11.9分(量表最高63分)。331人中有症状但未绝经者291人,平均绝经指数为11.1分;有症状且已经绝经者40人,绝经指数为16.5分。在有围绝经期症状的人群中,各项症状发生率从19.9%~77.6%不等。大多数发作者症状为轻至中度,重度者仅占0.6%~3.3%。结论女性医护人员围绝经期状况应引起重视。从事医疗行业女性对围绝经期的自我认知优于一般妇女群体,寻求药物治疗控制围绝经期症状的人群比例也高于一般妇女人群,但仍需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相似文献   

5.
发生于围绝经期的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须考虑卵巢功能衰退所致排卵障碍,相对或绝对高雌激素的影响;也应考虑发生AUB的其他危险因素增强、增多的影响。从整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角度预防AUB是妇女保健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发生于围绝经期的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须考虑卵巢功能衰退所致排卵障碍,相对或绝对高雌激素的影响;也应考虑发生AUB的其他危险因素增强、增多的影响。从整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角度预防AUB是妇女保健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1世界各国描述异常子宫出血(AUB)相关医学术语定义的混淆及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月经异常工作组的成立AUB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症状。欧洲人群的患病率为11%~13%,36~40岁妇女为24%。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月经过多的患病率为19%。目前世界各国描述AUB的医学术语和定义存在混淆[1-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绝经女性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基本资料,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抑郁症状评估,应用改良绝经症状量表(modified Kupperman index scale,KMI)进行绝经症状评估,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 591名女性,年龄中位数为52岁。KMI、SDS平均得分分别为13.9±8.8、39.6±9.0,绝经症状和抑郁症状发生率分别是77.7%、15.3%,围绝经期女性评分显著高于绝经后期女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SDS评分在不同年龄段女性的差异较小(F=2.467,P0.05)。经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显示KMI评分6分(OR=1.148,95%CI=1.127~1.170)、生育3个以上子女(OR=1.339,95%CI=1.009~1.776)、受教育程度9年(OR=1.768,95%CI=1.167~2.678)、癌症患病史(OR=2.685,95%CI=1.139~6.334)的绝经女性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而经济收入5 000元/月的女性则不容易出现抑郁症状(OR=0.597,95%CI=0.417~0.858)。结论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女性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该采取更多措施改善绝经女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月经初潮年龄对女性绝经年龄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在甘肃省居住≥1年的40~55岁女性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3—11月期间展开横断面调查。结果 (1)共调查8 500人,最终纳入分析7 236人。初潮年龄≤12岁者461例(6.4%),13~14岁初潮者2 335例(32.3%),15~16岁初潮者2 838例(39.2%),≥17岁初潮者1 602例(22.1%)。(2)共1 673例女性绝经,平均绝经年龄为(47.9±3.3)岁。随着初潮年龄的增加,绝经年龄增加,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41,P=0.00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初潮年龄早是绝经年龄提前的危险因素。(3)随着初潮年龄增加,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增加,并且中、重度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增加(P=0.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潮年龄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发生无相关性。结论月经初潮年龄越早,绝经发生越早;随着初潮年龄增加,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增加,初潮年龄与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绝经是女性生理上重要的转折点,在绝经过渡期,因为卵巢功能的减退,约三分之二的妇女可出现一系列因性激素水平变化所引起的症状。流行病学资料提示,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后妇女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增加,现将有关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总被引:76,自引:1,他引:76  
围绝经期是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它包括从临床上、内分泌学及生物学上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一直持续至最后一次月经后的1年,即绝经过渡期加绝经后1年。此期起点定义模糊,但目前大多学者以闭经3~12个月或频繁出现不规则月经为起点,发生在39~51岁之间,持续时间平均约4年。围绝经期妇女最显著的变化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育能力丧失,最终卵巢内卵泡耗竭,不能分泌雌激素,导致绝经、生殖道的萎缩以及一系列退行性病理改变,如月经紊乱、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生殖道肿瘤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青岛地区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间分层调查青岛市区及近郊各社区1240名围绝经期女性,围绕围绝经期症状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1)1240名围绝经期女性,平均初潮年龄(15.41±1.93)岁;平均绝经年龄(49.44±3.27)岁。(2)围绝经期的主要症状有健忘(76.6%),性欲减退(72.9%),性高潮障碍(63.3%),疲乏(59%);其次为易怒,入睡困难,情绪波动,睡眠障碍,心悸,阴道干燥,潮热,骨、关节、肌肉疼痛,尿急尿失禁,性交痛,皮肤感觉异常,眩晕,抑郁。(3)围绝经期症状的主要危险因素:健忘、焦虑、是否绝经、有无性生活、是否关注性生活、子女数、年龄、对绝经的态度(P<0.05)。结论:绝大多数围绝经期女性存在更年期症状,以轻度为主,应加强围绝经期保健工作,重视雌激素补充治疗及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文化程度及生育情况与其发生围绝经期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浙江地区相关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 917例围绝经期女性,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其基本情况、改良Kupperman评分法评估女性围绝经期症状。结果:最终纳入的2 479例研究对象中,有721例(29.08%)已自然绝经,绝经年龄为(49.42±3.57)岁。不同文化程度女性在绝经年龄、分娩次数、流产次数、妊娠次数、腰臀比、感觉异常、情绪波动、抑郁疑心和性生活问题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文化程度、分娩次数和妊娠次数间改良Kupperman评分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文化程度越低,分娩及妊娠次数越多,改良Kupperman评分总分越高,围绝经期症状越严重。不同文化程度及生育情况的围绝经期女性临床处理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4.
阮祥燕  杨瑜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9):661-663
正围绝经期是指女性从绝经过渡期到绝经后1年的这段时间。根据《世界卫生统计2018》,我国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约77.9岁,而我国女性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这意味着女性超过1/3的时间都在绝经后度过。进入绝经过渡期后伴随一系列绝经相关症状,且绝经对女性的影响并非只局限于生殖系统,同时还会使脂肪分布改变,体质量增加,对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对围绝经期女性进行规范的饮食与运动管理,能很大程度地改善围绝经期症状并预防远期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文化程度及生育情况与其发生围绝经期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浙江地区相关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 917例围绝经期女性,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其基本情况、改良Kupperman评分法评估女性围绝经期症状。结果:最终纳入的2 479例研究对象中,有721例(29.08%)已自然绝经,绝经年龄为(49.42±3.57)岁。不同文化程度女性在绝经年龄、分娩次数、流产次数、妊娠次数、腰臀比、感觉异常、情绪波动、抑郁疑心和性生活问题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文化程度、分娩次数和妊娠次数间改良Kupperman评分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文化程度越低,分娩及妊娠次数越多,改良Kupperman评分总分越高,围绝经期症状越严重。不同文化程度及生育情况的围绝经期女性临床处理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3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息肉(endom etrial polyp,EP)是一种子宫内膜基底层过度增生性病变。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发病率为25%[1],好发于围绝经期或绝经后。现将我院近6年来经病理确诊的围绝经期EP患者361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手术经病理确诊的EP 361  相似文献   

17.
<正>部分围绝经期女性出现情绪的改变,其中抑郁症状突出[1]。董胜莲等[2]报道,我国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抑郁症发生率为23.80%。度洛西汀(Duloxetine)是一种新型的平衡高效的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剂,为探讨度洛西汀治疗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本文以西酞普兰为对照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也是导致原发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1])。本病的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包括月经不规律、排卵障碍、多毛、痤疮、肥胖等,常伴有生殖内分泌激素紊乱、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等特点~([2-3])。远期并发症包括代谢综合征、子宫内膜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不良妊娠结局~([4-7])。卵泡的生长发育是一个精细而复杂的过程,其中卵巢颗粒细胞发挥着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26例)、病变组(52例)、正常组(2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三组患者孕产次数、BMI、子宫内膜厚度、...  相似文献   

20.
正正常的子宫出血即月经,规范的月经指标包括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4个要素。根据FIGO的标准,月经过多(heavy menstrual bleeding,HMB)是指经量80 ml~([1])。但现在国内外多推荐采纳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指南推荐的HMB定义~([2]),指"月经期失血量过多,以致影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