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震荡患者眼震电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37例脑震荡患者眼震电图(ENG)检查结果,31例检查结果异常(83.7%),主要表现为视跟踪失调、凝视性眼震和视动性眼震不对称,提示视动中枢和前庭中枢系统受损。ENG对脑震荡患者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B族维生素、珍珠粉、硫酸软骨素,加小剂量安定和适量的赋形剂制成的康脑片,拟订其质量标准,临床位治脑震荡等。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学认为脑震荡是由非穿透性生物力学导致,影像检查上无异常表现,但在震荡的过程中会使大脑功能改变[1],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和(或)精神状态的改变.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加重如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认知障碍、易怒等症状,增加脑震荡综合症(PCS)或慢性创伤性脑病(CTE)的发生概率.而蒙医把脑震荡归纳在头部内伤范畴,当头部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外力时"脑气"和"脑髓"等脑组织发生移位,局部气血受阻,从而出现"不通则痛"的病理改变[2].蒙医震脑术是治疗脑震荡的一种外治疗法,是通过适当的震动疗法来调节有关脑组织间的紊乱,使脑组织间不协调的力学关系得到改变,促进局部气血循环和改善脑功能,改善因脑震荡引起的局部气血受阻,达到消除头晕、头痛等症状的目的.前期的临床研究及长期的实践中证明,蒙医震脑术治疗脑震荡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优势.但目前蒙医震脑术关键技术的规范、运动学和生物力学机制还处于空白阶段,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蒙医震脑术特色优势的发挥和诊疗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开展高水平、深层次、跨学科的研究,使蒙医震脑术的基础理论、实验数据和临床应用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传统蒙医整治脑震荡的奇妙疗法—蒙医震脑术。冀望发掘传统民族民间医药疗法,为人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外伤后脑震荡患者的早期蒙西医治疗方法.方法将因脑外伤引起的脑震荡患者68例随机平分为A组、B组,两组患者在同等条件的治疗基础上,给予A组尼莫地平治疗,给予B组蒙药额尔敦乌日勒及蒙医震脑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震荡样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14天后,A组、B组脑震荡样症状改善率分别为67.65%、88.24%;治疗14天后,A组、B组脑震荡样症状改善率分别为76.47%、94.1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伤后3个月A组、B组脑震荡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14.71%、5.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后在有脑震荡样症状早期应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这不仅能有效缓解脑震荡样症状,还能降低脑震荡后遗症的发生率,临床应加大重视.  相似文献   

6.
车祸的发生率越来越高,颅脑外伤患者也随之明显增加。脑震荡是由于头颅损伤所引起的以头痛、头晕、健忘等为主的综合症侯群。受伤局部常可见软组织损伤、血肿等,但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就诊的意识加强,外伤后引起的脑震荡的治疗日益显得重要,尤其是对于预防和治疗脑震荡引起的后遗症更为重要。目前脑震荡也有较多的治疗方案,但效果不佳,广西贺州市中医院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尼莫地平治疗脑震荡患者8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震荡是颅脑损伤中最轻的一种类型。它是由于头部在外力的作用下,大脑发生的短暂的意识障碍过程。脑震荡是武警部队的多发病,了解脑震荡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是平时在防治颅脑损伤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我院1997年10月~2002年8月对全师四个团队6800人进行了脑震荡的流行病理学调查,几年的军事训练中发生脑震荡共计36例,占5.2‰,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褚巧玲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4):157-157
为了探讨EEG(脑电图)和TCD(经颅彩色多普勒)对脑震荡患者的诊断价值,回顾2000—2006年住院120例脑震荡患者EEG和TCD及临床资料,以观察脑功能及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探讨对脑震荡的治疗,判定疗效,避免脑外伤性综合征发生的临床意义。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颅脑外伤后造成前庭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眩晕是较常见的症状。由于以往缺乏先进的检测方法,都诊断为“脑震荡后遗症”。利用眼震电图做前庭功能测试,可以明确前庭损伤的部位和性质,有助于诊断和治疗。1994~1998年我们对27例颅脑外伤后眩晕患者的眼震电图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斌  熊波 《陕西医学杂志》1998,27(8):468-469
对259例脑损伤病人进行随访,分脑震荡组与脑挫裂伤和(或)颅内血肿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记忆力减退(61.6%)、头昏(52.9%)、头痛(52.1%)、注意力不意中(42.6%)。脑挫裂伤和(或)颅内血肿组记忆力减退、头痛明显高于脑震组;心慌、多梦的发生率脑震荡组高;头昏、失眠、性功能减退、肌痉挛、多汗、耳鸣发生率两组无差别。  相似文献   

11.
重新认识脑震荡李慕恒传统的观念,脑震荡的诊断最少必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头部外伤史;二、伤后立即意识丧失──昏迷;三、醒后逆行性健忘。在评估脑震荡的预后时,传统的观念常把脑震荡列为最轻型的颅脑损伤,往往不受人们重视。然而,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上述的...  相似文献   

12.
脑电地形图对脑震荡的诊断价值广州军区163医院神经外科(410003)彭立辉,李彩霞,姚兴发,王连元0引言我院自1994年5月~1995年6月以来对50例脑震荡患者和20例单纯头皮伤患者进行脑电地形图(BEAM)检测,以探讨BEAM检查对脑震荡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国内对脑震荡的看法有两种:一种认为脑震荡于意识障碍恢复后,无器质性损害症状,无明显的病理解剖变化;另一种则认为脑震荡有其病理基础,有病理生理的基础。由于人类急性脑震荡时  相似文献   

14.
42只健康豚鼠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两组。实验组豚鼠头部处于自由状态,用铅锤以单摆方式打击其顶枕部,以建立脑震荡模型。37只豚鼠造成脑震荡26只,分别于打击后3、6、12、24、48、72h,1、2、3~4周处死。光镜和电镜检查发现,脑震荡豚鼠的脑组织存在广泛而显著改变,除神经细胞外神经纤维也见明显改变,于72h见典型收缩球,3~4周仍未消失;1周者可见胶质结节形成。正常对照组未见任何异常改变。本文并对脑震荡时脑组织改变,尤其是收缩球形成的发生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脑震荡的脑干诱发电位特点及其临床法医学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震荡脑干诱发电位的特点及临床法医学应用。方法对15例脑震荡伤者进行脑干诱发电位检测和分级评估。结果脑震荡伤者脑干诱发电位的异常率为100%,其中脑干段电反应异常率达86.7%,提示脑震荡伤者存在脑干功能障碍。BAEP的分级以Ⅲ级为主。结论脑干诱发电位对脑震荡损伤的认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脑震荡综合征指脑震荡一段时间后产生的一组以头痛、头昏、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或表现为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表现的一组症状群。笔者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 ,结合临症体会 ,以“补元督、通脑络”为治疗法则 ,自拟“补督复元汤”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病例选择所治病例均取自我院门诊患者 ,均有明显脑震荡昏迷病史 ,符合CCMD - 2 -R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2 方药组成鹿角胶 2 0g、川断 2 5 g、狗脊 2 0 g、巴戟天 2 0 g、肉苁蓉15 g、煅龙牡各 15 g、丹参 2 0g、血竭末 4 g(另包冲服 )。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Fos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不同程度、不同时间的脑震荡性损伤的关系,寻找脑震荡后法医病理学的诊断依据。方法 84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震荡组和对照组,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大鼠脑震荡后脑内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 对照组大鼠未见C—Fos蛋白的表达;脑震荡组损伤后15min即可在神经细胞内观察到C—Fos蛋白的表达,随着损伤后时间的延长,表达含C—Fos蛋白的细胞数及范围逐渐扩大,损伤后6h表达达高峰,直至损伤后96h均有大量的C—Fos蛋白表达。结论 C—Fos原癌基因的检测可成为诊断脑震荡和推断脑震荡后经过时间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震荡患者血清NSE,S-100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法测定46名脑震荡患者和51例无昏迷史的单纯头部外伤患者血清NSE,S-100B水平。结果脑震荡患者在伤后24h内血清NSE,S-100B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治疗后浓度有降低。结论血清中NSE,S-100B的检测可反映出脑组织的损伤情况,可作为脑震荡诊断中的神经生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实验性脑震荡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42只健康豚鼠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两组。实验组豚鼠头部处于自由状态,用铅锤以单摆方式打击其顶枕部,以建立脑震荡模型,37只豚鼠造成脑震荡26只,分别于打击后3、6、12、24、48、72h1、2、3 ̄4周处死。光镜和电镜检查发现,脑震荡豚鼠的脑组织存在广泛而显著改变,除神经细胞外神经纤维也见明显改变,于72h见典型收缩球,3 ̄4周仍未消失;1周者可见胶质结节形成,正常对照组未见任何异常改变,本文并  相似文献   

20.
88例脑震荡彩色经颅多普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TCD对脑震荡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88例脑震荡患者进行多普勒检查,并分析探讨其特征。结果脑震荡患者与对照组之间TCD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即脑外伤后脑血管的变化程度与继发性损害的程度相一致。结论TCD的应用有助于动态观察脑震荡患者的脑血流变化情况,对伤情变化的判断及预后估计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