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尿液中检测HIV-1抗体进行男同性恋HIV病毒感染筛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进行男同性恋者尿液中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抗体检测,并与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采用尿液检测HIV抗体进行特殊人群HIV感染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平行采集受检男同性恋者的外周静脉血及尿液标本,分别用血液和尿液EUSA法检测HIV抗体,阳性血清标本采用WB法确认。结果:检测109人,血清学检测结果3人阳性,并经WB实验确认为HIV病毒感染,尿液检测3人为阳性,与血清学实验对照,准确性为100%。结论:尿液检测HIV-1抗体结果可靠,可作HIV病毒感染的筛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站血液筛查工作中,HIV核酸检测(HIV nucleic acid test,HIV NAT)反应性是否可代替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抗体确证试验作为HI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筛查方法的确证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的标本641份,比较其HIV NAT结果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判定的WB结果,并对HIV NAT反应性但WB不确定或阴性的献血者分析其CDC随访的WB检测结果.结果 641份标本中,219份(34.2%)HIV NAT结果为反应性,其中WB确证结果为阳性206份,WB不确定13份,WB阴性0份.对13份ELISA不合格HIV NAT反应性WB结果不确定的标本经北京市CDC随访成功7份,WB均转为阳性;其余6份HIV NAT和WB条带结果支持HIV早期感染,且依据2019版《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判定为WB阳性.因此219份HIV NAT反应性的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献血者均为HIV感染者.结论 对采用HIV ELISA双试剂和HIV核酸并行检测程序的采供血机构,对于HIV NAT反应性的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的献血者,可考虑直接上报为HIV确证阳性;对于HIV NAT非反应性的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的标本则送CDC参照临床诊断检测策略进行确证,可助于缩短HIV阳性献血者的确证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HIV抗体试验初筛(ELISA)阳性与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求HIV抗体筛查阳性与确证实验结果的关系。方法对98份ELISA方法检测为阳性的样本与其WB法确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ELI-SA检测S/CO值变化与WB结果的关系。结果 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经免疫印迹确证试验,阳性的有91例,均为HIV-1抗体阳性,阴性3例,结果不确定的4例。ELISA与WB的阳性符合率为92.86%。确认为阳性标本的S/CO平均值为14.01;不确定标本S/CO值的平均为6.65;阴性标本S/CO值的平均为5.17。在阳性标本中,gp160、gp120出现率最高为100%,p24为98.90%,而p55,p17出现率较低,分别为58.24%及69.23%,其余条带出现率均达到90%以上;不确定标本中,gp160、gp120、p24条带出现的几率最高,均为100%,p17出现率为25%。结论 HIV初筛试验存在假阳性结果,HIV抗体结果的报告必须以确认结果为准。高S/CO值预示HIV抗体阳性的可能性较大。WB确认方法检测不确定标本有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中心实验室是全省惟一的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负责全省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筛查阳性标本的确认工作,同时还负责全省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的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实验室考核审评。该实验室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和《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HIV抗体检测,在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视各类标本的收集。在此,我们于2006年发现一例HIV抗体确认条带快速进展的感染者,该例感染者于2月底首次进行HIV确认时条带为gp160、gp120、p24,经随访时隔58d后,WB确认结果为全带,现将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海南省近3年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的复检及确认情况,促进实验室网络检测能力提高.方法 对海南省2004~2006年3年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初筛阳性送检样本及本室初筛阳性的428份样本进行复检与确认,并对其检测结果分析比较.结果 经本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复检,由各筛查实验室送检的428份中,有85份HIV抗体阴性(85/414,20.5%),其中2004年21份(占当年21.4%)、2005年44份(占当年26.2%)、2006年20份(占当年13.5%);两种E1.1.qA或一种ELISA和一种快速法(雅培硒标或富士PA)均为阳性的240份,一种ELISA或一种快速法为阳性的103份,经WB试验确认277份为HIV-1抗体阳性(80.8%),13例阴性(3.8%),53例不确定(15.4%).13例阴性样本中,ELISA法检测假阳性10例,快速法3例.两种ELISA或一种ELISA和一种快速法双阳性与WB的阳性符合率为93.3%.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消除引起初筛试验假阳性结果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阳江市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中筛查试验阳性结果的符合性及其带型分布,为提高我市各类机构筛查实验室HIV抗体检测工作质量提供依据,为我市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HIV初筛阳性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硒进行复检,两种试剂均呈阳性或一阴一阳的使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进行确认,对比筛查试验结果与确证试验结果的符合性。结果 536份筛查阳性血清标本中,经WB确证阳性496份,阳性率92.53%,阴性25份,不确定的15份。结论我市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试验和确证试验符合性较高。筛查试验阳性有可能是假阳性,必须进行确证试验,对不确定的样本要进行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乐东县高危人群HIV感染情况,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HIV抗体检测按筛查试验和确认试验进行检测。结果 通过对吸毒人群及公共场所的暗娼、嫖客等高危人群425人进行HIV抗体检测,发现HIV抗体阳性者14人,阳性率为3.29%。吸毒者中HIV抗体阳性率为4.59%(14/305);男性HIV抗体阳性者占4.35%(13/299)。15—25岁的HIV抗体阳性者占2.17%(6/276),26岁以上HIV抗体阳性者占5.37%(8/149)。结论 吸毒人群是主要的高危人群,控制吸毒和不洁性生活史,是预防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梅毒病人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同时用ELISA、胶体金试验、RPR试剂和TPPA对1136例住院及门诊病人血清进行检测,TPPA试验作为确认试验,从而得出其他3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ELISA法的阳性率97.61%(82/84),假阳性率0.28%(3/1052);金标法阳性率82.14%(69/84),假阳性率5.32%(56/1052);RPR法阳性率73.8%(62/84),假阳性率0.38%(4/1052);3种方法即ELISA、金标法、RPR法均阳性为60例,检出率为71.43%(60/84),假阳性率为0.09(1/1052)。在用TPPA方法确认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的血清标本中,金标法和RPR法在弱阳性标本(S/CO值为1~5)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S/CO值〉5的阳性标本。结论:TP-ELISA法是一种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的梅毒血清学诊断检测方法,TP-ELISA与TPPA相关性良好,可作为确证试验。后两种试验假阴性和假阳性较多,只能作为辅助试验,如果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使假阳性率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方法对2012~2013年采集的23万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进行HIV抗体筛查,筛查反应性标本送重庆市渝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确认。结果2012、2013年分别筛出 HIV反应性标本272例、289例,双试剂 HIV反应性标本79例、94例;2013年HIV确认阳性标本中男女比例为8.7∶1.0,年龄18~29岁者占57.4%,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以下占64.7%。结论积极普及无偿献血和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献血前的健康询问和献血者的自我排查,建立固定无偿献血队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ELISA)筛查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的艾滋病(AIDS)诊断效果。方法:选择该中心10000份待检测样本作为研究样本,实施 HIV 抗体筛查,采取的方法包括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筛出 HIV 阳性情况,初筛 HIV 阳性品再送到省疾控中心实施补充实验,明确诊断HIV 抗体阳性,比较两种方法筛查结果。结果:10000份标本经金标法筛查初筛 HIV 抗体阳性标本52份,而酶联免疫法筛查初筛 HIV 抗体阳性标本35份,最终经实验室诊断结果显示 HIV 抗体阳性30份,金标法筛查假阳性率为42.31%,显著高于酶联免疫法14.29%(P <0.05)。结论:金标法筛查 HIV 抗体敏感度较高,但同时也存在假阳性率较高的缺陷,而酶联免疫法尽管敏感性不及金标法,但其假阳性率低,临床筛查及诊断建议采取酶联免疫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献血人群中HIV感染流行情况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ELISA方法筛查献血者抗-HIV,罗氏公司COBASAMPLICOR.血筛分析系统检测血浆标本中HIV-1 RNA,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K)方法对WB确认试验阳性献血者进一步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IV前病毒DNA,并对PCIL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病毒基因亚型分析。结果共筛查1997—2004期间的献血者标本145690人份,发现抗-HIV阳性21人份(19例),阳性率为0.015%;HIV-1 RNA检测结果与WB确认试验一致,未发现血清转换窗口期感染漏检的献血者。PCR扩增出的13份HIV env部分基因测序和基因分型显示,6例与中国云南HIV-1 B^t亚型代表株接近,为B^t亚型;7例为循环重组亚型AE(CRF01-AE),与泰国的AE亚型更为接近。结论深圳地区献血者人群HIV-1流行毒株主要为Bt和CILF01-AE2个亚型,B^t亚型主要来自以往有偿卖血人员。CRF01-AE主要来自性接触传播人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阳性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区域性HIV筛查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HIV抗体初筛结果为阳性的标本,送至江苏省疾控中心艾滋病(AIDS)确认实验室应用蛋白印迹法(WB)确认。结果:394例血清HIV抗体初筛结果为阳性,经WB复检,确认阳性214例,确认阴性167例,不确定13例。HIV抗体初筛阳性从2006年的9例增加到2013年的94例,其中确认阳性从5例增到49例。HIV抗体确认阳性以男性、20~49岁为主,主要分布在感染科、呼吸科、皮肤科、血液科和急诊科;而HIV抗体确认阴性者以女性、20岁以上为主,主要分布在血液科、产科、急诊科和生殖中心。结论:该地区HIV感染处在低水平,但HIV感染呈现上升趋势、存在以青年男性为主、科室分布广泛等特点。认识该特点,有利于相关部门开展区域性的HIV筛查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李节  李宁 《西部医学》2011,23(1):158-159
目的探讨老年性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阳性患者再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复检的价值。方法对用ELISA法筛查阳性标本进一步作TPPA检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LISA法检出56例梅毒阳性标本,TPPA法确证阳性37例。阳性符合率为66.07%(37/56),不符合率33.93%(19/56),为假阳性结果。结论对于ELISA法梅毒筛查阳性的标本,应用TPPA法进行确认,可以减少假阳性率误诊和提高梅毒的检出率和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数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规定的检测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各艾滋病筛查实验室送检的H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进行HIV抗体确认和分析。结果 2009年244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经确证中心实验室复检后86例复检阳性,加之32例未经复检直接确认试验后,本年度确证有76例为HIV-1抗体阳性,8例HIV抗体不确定,34例抗体HIV阴性。结论 HIV抗体筛查实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导致确认试验抗体不确定和阴性结果数量的增加。对出现抗体不确定结果的样本应加强随访检测,同时考虑使用其它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罗志勇 《西部医学》2009,21(12):2147-2148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住院病人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对2244例外科住院病人行血浆HIV抗体检测,HIV抗体初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明胶凝集试验(PA法),阳性者送省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Blot,WB法)确诊。结果检测的外科住院病人2244例中,HIV抗体阳性者1例,阳性检出率0.45‰(0.04%o~2.5‰)。结论综合医院应加强对有高危行为住院患者的HIV抗体检测,以便及早发现HIV/AIDS患者,切断艾滋病的医源性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可行性。方法(1)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同时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进行检测;(2)采用血筛系统检测单人份 HBV DNA、HCV RNA、HIV RNA;(3)对 ELISA 检测阴性、NAT 检测阳性的标本定期进行追踪分析,观察有无血清学转换,以确定感染状态。结果共筛查2011年3月-10月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14696例,其中 ELISA 检测阳性共152例(其中2份标本 HBsAg、抗-HCV 同时阳性):HBsAg 阳性率为0.52%(76/14696),抗-HCV 阳性率为0.37%(55/14696),抗-HIV 阳性率为0.16%(23/14696);NAT 检测阳性共71例:HBV DNA 阳性率为0.22%(32/14696),HCV RNA 阳性率为0.17%(25/14696),HIV RNA 阳性率为0.10%(14/14696);14544例 ELISA 阴性标本经 NAT 检测没有检出 HCV RNA、HIV RNA 阳性标本,检出2例 HBV DNA 阳性标本,经过追踪分析,第1例发生了血清学转换,为“窗口期”感染,第2例无血清学转换,但乙肝核心抗体持续阳性,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结论ELISA 检测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依然存在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NAT 检测可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血液梅毒筛查中不同实验方法适用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实验方法和试剂用于血液梅毒的筛查,提高其阳性检出率,防止梅毒通过血液传播。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凝集法)试剂(TPPA)3种实验方法对梅毒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5539例共检出梅毒阳性者619例,阳性率为0.65%。用ELISA方法检出588例,占94.99%(588/619);RPR方法检出258例,占41.68%(258/619);TPPA方法检出524例,占84.65%(524/619)。结论 ELISA方法灵敏度高,仪器操作规范便于资料保存,是血液筛查的理想方法。血液筛查从保证血液的安全性、操作的方便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考虑,双法筛查血液的选择最好是ELISA方法和RPR方法。TPPA方法特异性好,适用于梅毒筛查后阳性标本的确认实验。  相似文献   

18.
付少兵 《中原医刊》2011,(11):110-111
目的对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rp—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两种方法的准确性、特异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分别使用两种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09年11月住院的4233例患者进行梅毒抗体筛查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233份标本中TRUST法检测阳性48例,经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认46例阳性,相符率76.7%;ELISA法检测阳性61例,经TPPA确认60例阳性,相符率98.4%;TRUST检测阴性、ELISA检测阳性12例均经TPPA确认,TRUST漏检率20.0%。结论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优于TRUST,与TPPA接近,且自动检测,重复性好,结果客观可靠,费用相对较低,可作为目前梅毒抗体检测之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HIV抗体检测产生不确定结果的特点及随访情况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30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结果为不确定的标本,对人群分布、WB条带特点、受检者随访复检及抗体转归情况进行探讨。结果:有1.2%为HIV抗体不确定,人员构成以术前筛查及自愿咨询检测为主,占93.3%。S/CO值从大到小均有分布,但S/CO值≥6的样本复检阳性率较高,为60%。WB结果呈现7种不确定的条带模式,以p24,gp160带型较多,其次为p24,其余5种呈散在分布。随访复检中,2例随访为阴性,2例条带无进展诊断为阴性,其余随访转为阳性。结论:引起HIV抗体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应对实验步骤进行质量控制及对不确定结果受检者随访,同时还应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及流行病学调查辅助,进行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梅毒检测方法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比较TP—ELISA、TRUST及TP—PA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其在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梅毒抗体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用TP—ELISA、和TRUST两种方法同时检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血清中的梅毒抗体,阳性结果采用TPPA法确诊。结果 共检测血清标本1885例,用TP-PA法确诊179例为阳性。用TRUST法检出71例阳性,其中69例确诊阳性,2例为假阳性,敏感度为38.5%(69/179),特异性为97.2%(69/71):用ELISA法检出181例阳性,其中177例确诊为阳性,另有4例为假阳性,敏感度为98.9%(177/179),特异性为97.8%(177/181)。结论 为减少医疗隐患,防范医疗纠纷,及时诊断梅毒患者,TP—ELISA法是适合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梅毒抗体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