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检验科血液检验不合格标本150例观察对象。整理归纳这150例血液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基本资料,对其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汇总这150例不合格标本的导致原因,结合本院临床情况,参考相关研究文献,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从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上看,造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复杂多样,可以简单的概括为送检原因、采集原因、操作不当以及患者自身的原因。结论:如果人员应该提高采血、送检、操作等一系列检验操作的规范性,减少因医源因素而造成的血液标本失效;做好受检者的动员工作,让受检者能够严守医嘱,科学检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将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的500份血液标本作为临床研究的对象,将这500份血液标本送到检验科进行检查,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血液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出不合格血液标本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通过检测结果发现,在这500份送检血液标本中,有24%的血液标本不合格,25%血液标本因为血液标本凝固而检测不合格;25.00%的血液标本因为送检时间的不及时而不合格;20.83%的血液标本因为含量不足导致不合格;12.5%的血液标本在采集过程中由于采集不规范导致不合格;其中标本受到污染以及患者自身因素所占不合格比例都是8.33%。结论导致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比较多,需要加大对血液标本质量的严格控制,针对不同的血液检验不合格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降低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出现率,提高血液标本检测的质量以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检验科血液检验不合格标本150例观察对象。整理归纳这150例血液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基本资料,对其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汇总这150例不合格标本的导致原因,结合本院临床情况,参考相关研究文献,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从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上看,造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复杂多样,可以简单的概括为送检原因、采集原因、操作不当以及患者自身的原因。结论:如果人员应该提高采血、送检、操作等一系列检验操作的规范性,减少因医源因素而造成的血液标本失效;做好受检者的动员工作,让受检者能够严守医嘱,科学检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以及有效的改进措施,以确保血液检验的质量。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检验科出现的88份不合格标本,并进行详细记录且归类记录整理,找出不合格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88份血液检验标本主要包括标本溶血、脂浊、抗凝血有细小凝块或抗凝血凝固、采血量不准、标本容器选择不当。结论:在血液检验过程中,会影响到血液检验标本质量的原因比较多,因此必须要规范血液标本采集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加大血液采集标本的质量控制,以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提高临床检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检测所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不合格血液检测标本产生的原因。结果经分析原因,采取规范采血操作流程,选择正确的采血时间及体位,严格掌握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加强检验科与护理部沟通,按照要求及时送检等措施后,血标本合格率占到99%。结论临床血液检测标本采集时要严格按照检验分析前操作流程和检验要求,运送要及时、准确,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李海林  刘国忠 《当代医学》2014,(32):149-150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检验的60例送检血液不合格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采集量不足或过多(38.3%)、采集时间不当(233%)、抗凝标本出现凝块(167%)、标本溶血(8.3%)、其他(133%)。结论在血液标本的采集操作中,需谨慎对待和控制每个操作环节,才可有效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结果不达标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方法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采集的4500份血液标本质量进行分析、统计,寻找血液标本不合格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全部4500份血液标本中发现,有230份血液标本不合格,比例为5.1%。并且统计发现标本不达标的常见类型有:样本量少、抗凝不全、溶血问题、凝血问题,其他不合格原因还有输液同侧采集、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以及盛放血液的容器不当等。结论临床检验工作中发现主要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的因素有样本量少、凝血问题、溶血问题以及抗凝不全等。因此,为了提高检验准确性医院检验科应不断完善检验质量控制体系,不断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采血规范及专业技能,从而确保临床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临床检验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将本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临床检验的2600例体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标本中送检不合格的标本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在2600例标本中存在135例送检不合格标本,所占比例为5.19%,其中存在采集量不合格、容器不合格、标本被污染、标本凝固、受药物影响和送检不及时等原因。结论针对临床检验体液标本应在规范的采集方式下按时、按量的采取,专业性保存并及时送检才能保障检验结果的合格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讨论检验科不合格血液标本类型及其原因,以保证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所登记的临检不合格标本类型进行统计,并针对具体情况作出原因分析。结果:在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共有不合格标本1457例,其中标本量少量多458例,占31.43%;溶血408例,占28.00%;标本凝固355例,占24.37%;容器错误190例,占13.04%;标本与申请单不符46例,占3.16%。结论:不合格标本的类型中以标本量少量多、溶血、标本凝固、容器错误为常见类型,主要原因是临床护士的责任性不强,加之对检验知识的缺乏,而使分析前质量控制得不到保证,临床应提高血液采集的质量,避免不合格标本,以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如何控制和降低不合格标本量,以确保分析前质量.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一门诊片区收到检验科收到血液标本共计54785人次,其中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结果:不合格血液标本214份,不合格主要原因为:标本量少,标本凝固及标本类型错误.主要原因为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不规范所致.结论:加强检验标本采集及运送培训,及时与检验科人员进行沟通,同时建立控制血液标本不合格相关制度,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微生物检验中标本没有合格的原因及其质量控制的对策。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00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不达标的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对200例标本进行检验后,标本不合格率是10.50%;导致其不合格的因素有标本受到污染、标本采集的时间错误、送检不够及时。结论:不断加强临床科室和检验科之间的沟通,对标本进行规范的采集、送检,使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促进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使检验结果更加可靠、真实。  相似文献   

12.
宋改萍 《大家健康》2016,(12):44-45
目的:对医院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方法:择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该院对5000份血液标本进行临床检验,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所有血液标本中1495份不合格,占据百分比为29.90%,分析造成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占据比率最高的为发生溶血现象。结论:对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室检验时,应规范血液检验操作流程,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减少血液标本不合格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3月期间检验科收到的90例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不合格标本的构成及不合格原因。结果:在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的90例不合格标本中,不合格的痰液标本有38例,占标本总数的42.22%,明显高于其他微生物标本,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标本污染及送检不及时。结论:了解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可有效地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和检验工作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的64例临床血液生化检验,对其中存在的不合格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分析64例检验标本中,出现7例不合格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为10.9%。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标本采集方法不当、血液标本保存不当、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合理等。结论:在血液生化标本检验分析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因此必须要对其相关操作进一步进行规范,以能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血液标本进行临床检验过程中不合格情况以及导致其发生的常见原因。方法取本院2016年至2018年检验科进行血液标本检验的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各年间发生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情况并归纳常见导致血液检验不合格的原因。结果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年间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率分别为0.54%、0.52%、0.51%,各年间出现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情况波动相对在一个区间内。从其中随机抽取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1000份分析后发现导致检验不合格的常见原因包括:血液溶血标本、血液比例、抗凝剂、血液标本保存质量。结论在对血液标本进行检验分析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程序和流程进行严密监测,才能有效提升血液标本检测的临床准确性和引导性,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试析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选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临床血液生化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我院检验科进行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采集,总结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在50例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不合格10例,约总数20.00%。影响因素包括送检不及时、采集方法缺乏准确性、采集的血液量与血细胞检验所采用的采血管内抗凝剂比例不合理。结论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送检时间、采集方法、采集的血液量与试管内抗凝剂比例等因素均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检验科人员应当加强重视,严格遵照检验流程及有关规范准则,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7.
姚方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4):140-141
目的探讨血液检测所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2001年3月~2010年3月80份不合格血液检测样本产生的原因并进行资料总结。结果80份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中,溶血35份,占43.75%;血液凝固10份,占12.50%;样本延迟送检17份,占21.25%;抗凝剂使用不当9份,占11.25%;药物影响9份,占11.25%。结论临床血液检测标本采集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检验要求,运送要及时、准确,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64例临床血液不合格标本进行常规临床检验分析探讨.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9月我院门诊住院64例病人临床血液不合格检验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在64例不合格的患者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中,其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时间不恰当、采集标本量不够、溶血、标本有凝块、其他原因等.其中采集血液标本时间不恰当有23.44%,采集标本量不够占总数的35.94%,溶血占总数的10.94%,标本有凝块占总数的17.19 %,其他原因占总数的12.5%.结论 采集血液标本的过程中,需要严谨的做好其中的每个环节,这样才能够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张静 《当代医学》2016,(30):62-63
目的:探讨分析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类型、原因分布特点,并且总结相应的改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检验科收集的50例不合格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且分析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分布情况。结果本次选取的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中,最多的是痰标本20例(40%),其次是尿标本12例(24%)、血标本8例(16%)、分泌物5例(10%)、粪便3例(6%)、无菌体液2例(4%)。送检不及时、采集时间错误以及标本污染等都是比较常见的不合格标本原因。结论检验科应该加强和临床科室的交流、沟通,加强标本采集以及送检过程的规范性,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职能及作用,尽可能提高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血标本的采集方式对细菌学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血液标本细菌学检验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试验中,分别采用传统的血液标本采集法和改进后的血液标本采集法为这60例患者采集血液标本,并将其血液标本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标本为采用传统的血液标本采集法所采集的标本。观察组标本为采用改进后的血标本采集法所采集的标本。分别对这两组血液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检验结果出来后,比较两组标本检验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标本的病原菌检测率和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标本,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标本的污染率低于对照组标本,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进后的血标本采集法采集血液标本能够显著提高细菌学检验的准确性和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